值得关注的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_I_杨金华.pdf_第1页
值得关注的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_I_杨金华.pdf_第2页
值得关注的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_I_杨金华.pdf_第3页
值得关注的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_I_杨金华.pdf_第4页
值得关注的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_I_杨金华.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2 年第4 期 石油科技论坛4 3 值得关注的 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 I 摘 要 油气资源特别是非常规 深层 深水和北极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 特别是工程技术的 进步 进入2 1 世纪以来 国外石油工程技术发展很快 涌现出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 文章对其中1 8 项技术进行 了概述 其中包括旋转导向钻井技术 控压钻井技术 深水钻井技术 智能钻杆 连续起下钻及连续循环钻机 折叠式连 续套管等 这些新兴技术值得我国业界高度关注 关键词 石油工程 关键技术 前沿 物探 测井 钻井 压裂 DO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2 3 0 2 x 2 0 1 2 0 4 0 1 3 杨金华 朱桂清 张焕芝 李晓光 田洪亮 郭晓霞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文章审定人 吕建中 何艳青 李万平 第一作者简介 杨金华 1 9 6 3 年生 学士 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国外石油钻井技术信息调研 E ma i l y a n g j h c n p c c o m c n 当代世界油气工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面对 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化 资源品质越来越劣化 油气勘 探目标越来越复杂化 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 能源结构多元化的严峻挑战 世界各国都把油气工业 的发展寄希望于技术革命 特别是伴随着非常规油气 资源 深层 深水和极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新技 术 新方法 新装备 新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本文概述了石油工程技术领域值得关注的国外1 8 项重 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 1 旋转导向钻井 R S S 技术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采用一种多功能的井下系统 即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R o t a r y S t e e r a b l e S y s t e m 简称R S S 使之在钻柱旋转的同时实现钻进 监测和导向作业 编者按 从全球石油工业发展趋势来看 随着勘探开发目标的多元化 复杂化 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 创新日趋活跃 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关系着工程技术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也成为 上游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国际石油工程技术领域前沿技术的密切关注 持续跟踪 监测 深入研究 与国际大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竞争合作策略 对我们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尽快缩小工程技术业务与 国际水平的差距 提高工程技术服务水平 技术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里发 表的 值得关注的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 一文正是紧跟国际石油工程技术发展动向 精选出一批前沿技 术 对我们今后石油工程技术的科技研发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分析研究这些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的时候 我们还应该思考思考人家开拓创新 寻找突破口的思 路和胆量 那真叫 敢于海阔天空地想 敢于脚踏实地地干 啊 有的技术 听起来似 天方夜谭 可 人家真的敢想 敢探索 舍得花钱呀 例如油藏纳米机器人 折叠套管 獾式钻探器等等 编者选择此文 发表的初衷 不仅在于使读者了解当今国际前沿石油工程技术的某些具体项目 更在于使我们的读者天庭 大开 勇气倍增 上下顽强而求索 有鉴于此 本文将分两期刊登 望予细研 杨金华 等 值得关注的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 I 石油科技论坛 2 0 1 2 年第4 期 环 球 石 油 自 2 1 世纪 9 0 年代中期以来 国外多家公司相继 推出了R S S 系统 图1 为精确控制井眼轨迹 钻达 靶区 提高水平井 多分支井 多目标井及大位移井 等复杂结构井的钻井速度和效率 提供了一种高效实 用的技术手段 掀起了一场定向钻井技术的革命 与常规导向钻井工具相比 R S S 具有旋转导向 连 续导向 实时监测 双向通讯四大特点 由于实现 了旋转钻进 R S S 与传统的滑动导向工具相比 井身 质量更高 井眼净化效果更好 位移延伸能力更强 卡 钻事故更少 由于实现了连续导向 操作人员无须 在旋转钻进和滑动钻进两种方式之间切换 有助于提 高机械钻速 减少非生产时间 而且井眼轨迹更加平 滑 由于集成了近钻头传感器 使R S S 能够连续 实 时 准确地监测钻头的钻进方向和近钻头地质参数 并根据实时监测到的井下情况 引导钻头在储层中的 最佳位置钻进 由于具有双向通讯能力 能实时自 动调整钻进方向 在不起钻的情况下可沿着修正的井 眼轨迹钻进 R S S 是当今钻井领域的一项尖端和高效的关键技 术 斯伦贝谢 哈里伯顿 贝克休斯和威德福等公司 是主要的技术服务商 但随着深井 超深井 特殊工 艺井 高温高压井的数量和比例的逐渐增多 使得R S S 在拓展产品系列和规格 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加快数 据传输速率 提升系统可靠性 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 程度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提升系统耐高温高压 性能方面 哈里伯顿提升了电子元件与传感器的技术 参数 开发出非工作状态下耐温2 0 0 工作状态下耐 温1 7 5 耐压2 0 6 M P a 的指向式R S S 系统 为提高钻 井效率 斯伦贝谢和贝克休斯分别研制出与马达集成 的R S S 系统 为解决井底数据传输难题 斯伦贝谢推 出无线传输动力驱动R S S 系统 利用间隔安置的电磁 感应线圈 跳过 马达或 B H A组件来传输实时伽马 电阻率 中子密度信息 无线传输距离可达2 0 m 为提 高系统适应性 斯伦贝谢与贝克休斯先后推出定向套 管钻井系统 D C w D 和可导向尾管钻井系统 S D L 为在低压带 页岩层 煤层及多压力带地层快速 准 确钻三维井眼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拓展产品系 列和规格方面 斯伦贝谢推出了高造斜率R S S 其最大 造斜率达1 7 1 0 0 f t 在美国M a r c e l l u s 页岩中应用 机械 钻速比导向马达提高1 7 0 单井节省1 0 d 钻井时间 自投入市场以来 R S S 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从2 0 0 0 年到2 0 1 1 年 全球R S S 服务 收入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 6 在定向钻井服务中的市场份 额从5 增长到3 0 据斯伦 贝谢公司称 该公司采用R S S 完成的进尺已超过公司钻井 总进尺的5 0 如今 旋转导 向钻井技术已成为海上和陆 上各种类型复杂结构井的重 要钻井工具 并在非常规油 气资源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 随着 R S S 技术的不断发 展 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服 务价格必然走低 钻井界普 遍认为其应用前景极好 将 成为未来复杂结构井的一种 常用钻井技术 图 1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对比 工具结构 控制机构叶 轮叶 轮 悬挂轴承偏 心 环球形轴承 转向机构 导向原理 导 向 块 向 右 转 稳 定 器 哈里伯顿 Ge o P i l o t 贝克休斯 A u t o T r a c k G3 0 威德福 R e v o l u t i o n 斯伦贝谢 P o w e r D r i v e 导向机构传感器模块 双向通讯和 控制单元非旋转套筒稳定器近钻头旋转稳定器 井斜角 0 9 1 m 井眼压力电阻率方位 伽马射线成像振动与黏滑 4 4 2 0 1 2 年第4 期 石油科技论坛 杨金华 等 值得关注的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 I 4 5 2 控压钻井 MP D 技术 控压钻井 M a n a g e d P r e s s u r e D r i l l i n g 简称M P D 技 术是一种控制井身环空压力剖面的自适应钻井方法 其目的是确定井底压力安全窗口 并相应地调节环空 压力剖面 该技术利用封闭 承压的钻井液循环系统 或者欠平衡钻井装备 通过控制钻井液密度 环空当 量循环密度 套管回压等参数 随钻控制进入井眼的 流体 防止井下复杂问题的发生 避免通过加重钻井 液来解决这些问题 控压钻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 程 其核心技术包括地面和井下的控压设备 井口连 续循环装置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及控制软件等 配 套关键技术有地层压力监测与预测 井底压力随钻监 测 井眼稳定性预测等 控压钻井的实现方式包括恒定井底压力 压力 泥浆帽钻井 回流控制钻井 双梯度钻井和微流量控 制钻井等 近几年 控压钻进技术发展很快 国际大 型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相继推出了实现全自动闭环控 制的控压钻井系统 例如 威德福公司的精确控压钻 井系统 图2 斯伦贝谢公司的动态环空压力控制系 统 哈里伯顿公司的自动节流控压钻井系统 使控压 钻井进入了自动精细控制阶段 显著提高了控制精 度和效率 在 B P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之后 对钻井安全性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控压钻井结合先进的井控设备能 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 控压钻井是钻井方式和井控技 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已成为解决塌 漏 涌 喷 卡 旋转控制头 主流出管线 气体出口 灌入钻井液 微流量控制系统 的控制管汇 起下钻钻 井液补给 罐 泵 节流管汇 钻 井 液 振 动 筛 钻 井 液 气 体 分 离 器 起 下 钻 钻 井 液 补 给 罐 泵 图 2 威德福公司的精确控压钻井系统流程图 等井下复杂情况的有效手段 并成为解决窄密度窗口 难题的关键技术 有利于减少非生产时间 提高作业 效率 缩短钻井周期 图3 降低钻井成本 实现安 全钻井 控压钻井技术正在全球陆上和海上钻井中得到推 广应用 随着复杂井越来越多以及人们对安全环保的 要求越来越高 加之控压钻井技术本身的不断进步 控压钻井技术的应用范围和规模将不断扩大 应用效 果将更加显著 3 深水钻井 D e e p w a t e r D r i l l i n g 技术 深水钻井 D e e p w a t e r D r i l l i n g 是开发深水油气资 源的重要环节 技术含量高 涉及技术装备多 水面 使用浮式钻井装置 即半潜式钻井平台 图 4 和钻 井船 图 5 需要配备先进的海洋钻机 水下需要采用隔水管 水下防喷器 水下 机器人等 井下需要应用旋转导向钻井 随钻测量 随钻测井 地质导向 智能钻 杆 套管钻井 控压钻井 双梯度钻井等 一大批先进高效的钻井技术设备 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现已经发展 到第 6代 前者是当今应用最多的深水浮 式钻井装置 全球现有半潜式钻井平台2 1 4 座 其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约1 4 7 座 最 大额定作业水深达3 8 1 0 m 最大钻深能力为 1 5 2 4 0 m 全球现有钻井船7 8 艘 其中7 5 艘 适合深水 最大额定作业水深为3 6 5 7 6 m 石油科技论坛 2 0 1 2 年第4 期 环 球 石 油 最大钻深能力为1 2 1 9 2 m 深水浮式钻井装置绝大部分 掌握在海洋钻井承包商手中 其中T r a n s o c e a n 公司现 有半潜式钻井平台5 2 座 钻井船2 3 艘 另有2 艘钻井 船正在建造中 是世界最大的海洋钻井承包商 近几年 全球深水钻井持续活跃 超深水浮式钻 井装置供不应求 建造仍然很兴旺 全球在建半潜式 钻井平台1 5 座 全部适合深水 其中9 台适合超深水 全球在建钻井船5 0 艘 全部是超深水钻井船 其中4 7 艘的额定作业水深超过 3 0 4 8 m 浮式钻井装置的造价 不断攀升 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的造价一般为 4 亿美元到7 亿美元 最高的已达1 1 5 亿美元 从在建 情况来看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钻井船成为新建的主 流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自航能力更强 更适合在 全球范围内进行深水 超深水油气勘探 随着深水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油气发现 勘探开发 热点已从美国墨西哥湾 巴西 西非拓展到中东 亚 太等地区 全球海洋钻井作业水深纪录不断刷新 2 0 0 3 年 T r a n s o c e a n 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创造了3 0 5 1 m 的世界海洋钻井作业纪录 2 0 1 1 年该公司再次刷新了 纪录 在印度海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3 1 0 7 m 对石油工业而言 海洋既是高新技术的主要用武 之地 也是高新技术的发源之地 为迎接未来更加严 峻的挑战 深水钻井技术装置的发展方向主要是 海 洋环境适应能力更强 比如向北极拓展 作业水深不 断加大 钻深能力更强 结构多样化 比如圆筒形 深 吃水半潜式等 多功能化 信息化 自动化 智能化 钻井效率更高 越来越多地配置双作业钻机 更加安 全 环保 舒适 B P 墨西哥湾泄油事故以后 海洋钻 井的安全环保备受关注 要求更加严格 定将推动海 洋钻井技术装备上一个新的台阶 深水钻井已被美国 挪威 巴西等国作为重点发 展的技术 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深水领域作为未来 全球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地区 石油公司的勘探开发 投资不断增加 重大油气发现不断出现 油气储产量 增势明显 作业水深超过1 5 0 0 m的超深水钻井装置在 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依然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 4 智能钻杆 I n t e l l i p i p e 技术 智能钻杆 I n t e l l i p i p e 技术是一项致力于解决钻 井过程中泥浆脉冲传输和电磁波传输速度慢 随钻测 井多数数据不能实时获取的难题而研发的先进技术 最早由美国I n t e l l i s e r v 公司提出 并得到了美国能源部 的资助 自2 0 0 4 年通过全尺寸现场试验以来 不断发 展和完善 已成为现代随钻储层导向和随钻储层评价 的一种高速传输通道 得到哈里伯顿 贝克休斯 斯 伦贝谢和威德福等国际一流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认可 和应用 目前 美国国民油井华高公司 N O V 通过公司 收购掌握着智能钻杆的核心技术 其智能钻杆实质上 是一种有缆钻杆 图6 电缆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实现 4 6 2 0 1 2 年第4 期 石油科技论坛 杨金华 等 值得关注的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 I 4 7 软连接 把电缆嵌入钻杆 钻杆工具接头两端的电 缆各有一个感应环 钻杆紧扣以后 两感应环并不直 接接触 而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信号在钻杆间的 高速传输 数据传输速率高达5 7 6 万位 s 由智能钻杆 井下接口短节 信号放大器和顶驱转 环组成遥测系统 图7 通过井下接口短节将MWD L WD或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同智能钻杆中的电缆连接起 来 信号通过电缆和感应环传输 在钻柱上每隔3 5 0 4 5 0 m安装一个信号放大器 用于维持信号强度 信号放 大器短节里还可安放监测环空压力 温度等参数的传感 器 以实现全井筒随钻监测与评价 可以识别流体类型 和监测钻柱振动及受力 井径等参数的传感器正在研 发中 顶驱短节用于地面数据采集和指令发送 与钻井液脉冲和电磁波传输方式相比 智能钻杆 遥测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 数据传输高速 海量 实 时 高保真 实现双向通讯 适用于包括欠平衡钻井 气体钻井在内的多种井况下的数据传输 实现全井筒 实时监测 有利于及时监测井下复杂情况 但智能钻 杆遥测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不断研究与解决 例如 使用预装数据电缆的钻杆 加重钻杆 钻铤 随 钻震击器等钻具 成本较高 间隔安装信号放大器 只 图 7 智能钻杆遥测系统宽带网络 网络化接口短节 测量仪器 网络化钻杆 网络 支持中心 提高井下钻井作业和地下评 价的可靠性 网络化钻柱 顶驱转环 数据采集与控制 质量保证 要其中一个失灵 就将影响整个系统信号的双向传 输 完成上扣后 感应环在内外螺纹之间存在间隙 不 能通过数据电缆为井下供电等 N O V公司通过智能钻杆遥测系统构成一个井下宽 带数据传输网络 不仅方便井底随钻测量 还能实现 全井筒随钻监测 哈里伯顿 贝克休斯 斯伦贝谢和 威德福等多家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已经研发相应的井下 接口短节 在陆地和海上钻井作业中推广应用 在提 高作业效率 缩短钻井周期 降低钻井成本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随着复杂结构井的不断增加 智能钻杆 遥测系统的应用前景非常乐观 将有力推动随钻测 量 随钻测井 地质导向 随钻地层测试 随钻储层 导向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5 连续起下钻及连续循环钻机 C MR 连续起下钻及连续循环钻机 C o n t i n u o u s Mo t i o n R i g 简称C M R 是一种新型的双井架自动钻机 图8 它能够完成常规钻杆的连续 快速起下钻 以及常规 套管的连续 快速下套管作业 并实现连续循环和连 续钻进 其可行性研究已于2 0 1 0 年年中完成 证明新 型钻机是可行的 目前 该钻机正由挪威油井系统技 术集团 We S T 集团 旗下的We S T 钻井产品 公司通过一个联合工业研究项目开展研发 C MR钻机的主要部件包括 设计紧凑 看上去像一个井架的双井架 两个井架机器 人 两套提升系统 配备顶驱和自动上卸扣 装置 两提升系统各自的提升能力为7 5 0 t 两 套自动管子操作设备 图 9 C MR钻机的主要优点包括 1 作业效率高 实现常规钻杆连续 快速和匀速的起下 钻 在起下钻过程中 钻杆做连续 快速和 匀速的轴向运动 在运动中完成上卸扣 而 不像常规钻机那样需要停下来进行上卸扣 设计的最大起下钻速度为1 8 0 0 3 6 0 0 m h 大 致相当于6 0 1 2 0 根立柱 h 实现连续 快速 和匀速地下套管或尾管 套管或尾管在连续 下入过程中完成连接 设计的最大下套管速 度为9 0 0 m h 实现连续循环 在起下钻和钻 石油科技论坛 2 0 1 2 年第4 期 环 球 石 油 进过程中 钻井液的循环不间断 有利于实施控压 钻井 实现连续钻进 在钻进过程中 不用为连接钻 杆而停钻 可以边钻边接钻杆 有利于提高机械钻 速 图 1 0 2 作业安全性高 实现钻井作业过程的全自动 无需钻台工和井架 工 避免人员受伤 连续起下钻可减少或避免压差卡 钻 连续和匀速起下钻可减少或避免激动和抽吸作用 引起的井筒压力波动 有利于维持井壁稳定 连续循 环有利于降低起下钻 下套管和接单根期间发生井下 复杂情况的可能性 4 8 图 8 连续起下钻及连续循环钻机 右 同 常规钻机 左 对比 图9 C MR钻机主要构件 3 钻井成本低 因作业效率的提高 钻井周 期有望缩短2 0 以上 钻井周期 的缩短和作业安全性的提高所带 来的效益完全可以抵消钻机日费 的增加 并有望降低钻井成本 C M R 钻机的主要缺点是 井 架的高度和重量有所增加 但均 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钻机相对复 杂 预期成本高 钻机日费高 C MR钻机有望实现全自动 连续钻井作业 使钻机和钻井过 程的自动化水平再上一大台阶 研制成功后 将成为钻机技术的 一次重大突破 并在陆上和海上 钻井中推广应用 如与正在推广 应用的海上双作业钻机的功能集 成在一起 在海洋钻井中提速提 效潜力将更大 6 折 叠 式 连 续 套 管 C o i l F l a t C T L i n e r 折叠式连续套管是一种钢 质管 管中管 呈W形状 图1 1 两管由两个窄的支撑板连接和 支撑 可像普通连续管那样盘绕 在滚筒上运输 此项目由德国 图 1 0 钻杆连接与连续钻进过程示意图 2 0 1 2 年第4 期 石油科技论坛 杨金华 等 值得关注的国际石油工程前沿技术 I 4 9 M a r i n o v a t i o n 公司牵头研发 是一个由油公司 油田技 术服务公司 钢铁厂 制管厂及大学参与的联合工业 研究项目 折叠式连续套管的主要特点是 1 管中管 外管壁较薄 内管壁稍厚 2 呈W形 同一个滚筒上可以盘绕更多的管子 公路运输更方便 减少车次 一个直径为3 9 6 m 宽度 为2 4 4 m 的滚筒可以盘绕7 5 8 i n 的折叠式连续套管1 2 1 9 m 3 无常规丝扣接头 可以大幅度提高下套管效 率 减少下套管期间发生井下复杂情况的可能性 4 下井后 靠施加高泵压撑圆 5 水泥浆通过管中管的环隙向下注入 并上返 至管外环空 图1 2 水泥浆凝固后产生4 层保护 2 层水泥环 管中管环隙中的水泥环和管外环空中的水 泥环 2 层钢管 使总体抗挤毁强度增大一倍 6 管子折叠后的宽度小于撑圆后的外径 因而可充 当可膨胀管使用 而且膨胀过程非常简单 液压膨胀 折叠式连续套管的主要技术难点是 1 下井后如何确保不同井段的管子都能一致撑 图 1 3 獾式钻探器钻进过程示意图 圆 否则水泥浆就无法在两个环空内均匀充填 2 无扶正器 如何确保管子在井筒内居中 否 则可能影响固井质量 折叠式连续套管既可用作套管或尾管 也可用作 可膨胀管 目前尚处实验研究阶段 研制成功后有望 大幅度提高下套管效率 并可作为可膨胀管用于建单 直径井 缩短建井周期 降低建井成本 7 獾式钻探器 B a d g e r E x p l o r e r 獾式钻探器实质上是一种无钻机的井下自动钻探 器 类似于 有线制导导弹 有线制导鱼雷 或 井 下钻井机器人 图 1 3 无钻机钻探概念由挪威 R o g a l a n d 研究所1 9 9 9 年提出 2 0 0 3 年成立獾式钻探器 石油科技论坛 2 0 1 2 年第4 期 环 球 石 油 公司 2 0 0 5 年5 月1 日正式启动獾式钻探器研发计划 该计划得到了挪威国家研究委员会 挪威国家石油公 司 埃克森美孚和壳牌公司的资助 獾式钻探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钻头 防钻 头失速及钻压控制装置 井下电动钻具和减速器 用 于驱动钻头旋转所需的电力由地面或海底通过电缆供 应 导向工具 有线随钻测井系统 电缆存放及施放 装置 用于存放和随钻施放数据电缆和电力电缆 岩 屑输送及压缩系统 将岩屑输送到獾式钻探器顶部进 行岩屑 液体分离 压缩岩屑并挤入上方的井筒和地 5 0 层裂缝及孔洞 及时充填井筒和封固井壁 獾式钻探器的功率约1 0 k W 长度约2 5 m 设计钻 深能力为3 0 0 0 m 图1 4 其操作非常简单 若在海上 可通过一艘补给船将其吊在海里 借助水下机器人放 到海底的开钻位置 接通电源后 靠其自身重量开始 自动钻进 獾式钻探器是一次性的 一旦开钻 就不 起钻 因为上方井筒被压实后的岩屑所充填 钻达目 标后 獾式钻探器留在井底 继续监测地层 獾式钻探器的潜在优势在于 不用陆地钻机或 海上钻井平台 不用钻杆 不需要起下钻 也就不 需要现场钻井人员 不用钻井液 地层不会受到伤 害 可以及时测得真实的地质信息 不用钻井液 无 废弃物排放 对环境无污染 不用套管和水泥固井 井筒由压实的岩屑充填和封固 不用担心井壁失稳 通过电缆实现双向通讯 数据传输量大 质量高 速 率快 更有利于及时发现油气 提高探井成功率 显著降低勘探钻井费用和勘探风险 钻达目标后 留在井底 长期监测地层 其严重不足是 不用钻井液也许是獾式钻探器 的致命缺陷 导致钻屑难以及时清除 重复破碎在所 难免 破岩效率低 钻速很慢 钻头和井下电动钻具 得不到冷却 难以保证长寿命 无法起钻更换钻头 和电动钻具 井下系统一旦中途失效 则无法钻达目 标 在大力挤压岩屑的过程中如何确保电缆完好无 损也是个难题 由于所钻的井筒被岩屑充填 只能 作为勘探手段 不能转为开发井 獾式钻探器的研发工作尚在进行中 但进展不 大 目前尚处在样机开发和试验阶段 一旦研发成功 将是勘探钻井的一次革命 但因存在诸多不足 研发 成功的难度极大 待续 参考文献 1 何艳青 张焕芝 未来全球油气技术展望 J 石油科技 论坛 2 0 1 0 2 9 3 1 1 4 2 刘炳义 丛强 朱景萍 等 海外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政策 与措施 J 石油科技论坛 2 0 1 0 2 9 4 5 2 5 5 收稿时间 2 0 1 2 0 4 1 0 改回时间 2 0 1 2 0 6 0 1 ABSTRACTS 石油科技论坛 2 0 1 2 年第4 期 and collective research so tolerance seemed to be especially important Key words think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ademic environment DOI 10 3969 j issn 1002 302x 2012 04 012 Noteworthy Advanced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 Yang Jin hua Zhu Gui qing Zhang Huan zhi Li Xiao guang Tian Hong liang Guo Xiao xia CNPC Economics key technology frontier physical exploration well logging drilling fracturing DOI 10 3969 j issn 1002 302x 2012 04 013 Preliminary Study on UK Law Regime on Decommissioning of Offshore Petroleum Facilities and Enlightenment to China Liu Xue fei Sinopec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commissioning UK law regime improvement of legislation DOI 10 3969 j issn 1002 302x 2012 04 014 Research on Petrobras Investment Strategy Liu Xiao cheng1 Guo Zhen yu2 1 CNPC Managers Training Institute 2 CNPC Greatwall Drilling Company Abstract Petrobras is one of the highly professional the most successful and most prominent state owner oil companie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alyzed its investment strategy in recent years and forecasted the future investment strategy and tendency Investment strategy actually reflects strategic intent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any s investment strategy could be summarized into four aspects priority upstream and multiple busines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ep sea indepen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international expanding and consolidating advantages Key words Petrobras investment strategy research prospect DOI 10 3969 j issn 1002 302x 2012 04 015 Gel Valve Liu De ji Yin Yu chuan Chen Chao Sun Zhong jie Wang Tao Wu Di Li Xiao hui Zhu Hong shuang Petroleu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