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古诗词鉴赏 第三十七课时考点集训.doc_第1页
(新课标)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古诗词鉴赏 第三十七课时考点集训.doc_第2页
(新课标)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古诗词鉴赏 第三十七课时考点集训.doc_第3页
(新课标)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古诗词鉴赏 第三十七课时考点集训.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十七课时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 怆悢(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写下了这首词。(1)试分析上片中“失”“迷”“断”的表达效果。答:(2)请结合诗句,分析词的下片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答:(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答: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1)这首诗一、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简要说明。答:(2)诗中的“断弦”这一细节表现了丰富的内容,请简要赏析。答: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满庭芳蜗角虚名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1)此词体现了苏东坡怎样的人生态度?答:(2)本词在表达上有多种特色,请简要赏析。答: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蟾宫曲阿鲁威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逆旅新丰。看五陵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注】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的酒,味薄。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1)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答:(2)本曲结尾写道“有似愁浓”,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答: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诗题为“雨后池上”,试分析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答:(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江城子癸酉春社王炎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注】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已经七十五岁。(1)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2)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答:9.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邯郸道上宋荦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注】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2)简析本诗结尾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答: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1)全诗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答:第三十七课时1.(1)清晨喝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冈上,体现了“凤凰”品行高洁,志向远大;一声高亢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体现了“凤凰”才能出众。(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在秋天它的羽翼被迫“摧藏”,只得飞到昆仑山以西,却不知何时才能往回飞,比喻环境恶劣,才华不得施展。“处非位”比喻不被赏识。整体上诗歌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2.(1)“失”有“消失”之意,表现了雾的浓厚;“雾失楼台”写出楼台消失在浓浓的雾中。“迷”,“迷蒙,不清晰”,表现了月色的朦胧;“月迷津渡”写出月色朦胧之中,津渡也模糊看不清了。“失”“迷”准确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词人被贬来到郴州,寓居旅舍,内心无限凄迷的情绪。“断”与“望”连用,写出词人久久伫立远望苦寻理想生活境界而不得的怅惘及失望痛苦的心情。(2)用典。“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运用了典故。“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写道,“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借景抒情。“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词人借眼前山水发问,慨叹自己的身世,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化实为虚或虚实结合。下片前三句是实写,写自己收到朋友问候,引起内心无限伤感。后两句是虚写,借眼前之景引发无限的感慨。通感或化无形为有形。“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的“砌”字将无形的伤感形象化,这重重累积的伤感似乎可以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高的沉重坚实的“恨”墙。3.(1)隔,隔断、阻隔之意。(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4.(1)第一句写景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为筝曲的演奏提供了典型环境);第三句写景侧重描写音乐,运用通感手法,想象(虚写)出“千重万重雨”的视觉形象,表达听音乐时的复杂心情。(2)“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5.(1)对名利的嘲讽。开篇就将“名”与“利”比喻为“蜗角”“蝇头”,嘲讽之意一览无余。认识到荣辱得失、祸福生死都是“事皆前定”,不用“干忙”。人应该超越各种束缚,以酒消解,使身心自然融为一体,获得真正的自由。(如从“愤世嫉俗”和“飘逸旷达”两方面作答也可)(2)以议论为主,间以抒情。本词主要通过议论来表达自己对名利得失的看法,对自由的追求。用语率真自然,充满豪迈之气,且语言多俗语口语,明白晓畅。善用修辞,如开篇“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既有比喻又有对偶。6.(1)鞍马、关山、鹧鸪,交代了旅途中的环境;行色匆匆的长途跋涉中,鹧鸪声声,渲染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鞍马倥偬,关山重重,已使人劳顿,鹧鸪的叫声更是旅人愁绪的象征,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身不由己的悲哀。(2)作者对旅途中的愁情描述很有层次。“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作者触景生情,写出自己漂泊无定、孤寂无依之愁。“一杯鲁酒”,作者借酒消愁而愁情更浓。“逆旅新丰”“笑长安却误英雄”运用马周客乡受辱的典故,写出了自己落魄、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无奈。“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运用比喻,用有形之物状无形之情,化虚为实,写出愁情之浓。7.(1)池塘水面上涨;池水更清澈;杨树上缀满雨珠。(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这首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8.(1)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蔌山肴与村酿排遣惆怅情绪。(2)叠字: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春水悠远、阳光明媚、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寂寞情怀。(寓情于景亦可)设问:“情绪有谁知”一句,作者设疑,而下文“人独处”巧妙地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更好地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对比:上片中“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反衬或以静衬动亦可)拟人:词的下片结尾处一反平平叙写,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文势一转,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9.(1)诗歌前两句通过秋风、古木、荒祠、雨水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阵阵、古木沧桑、祠庙破败的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