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_第1页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_第2页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_第3页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_第4页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春一课的设计与实施木兰县第一中学校 宋先丽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名称“初中新课程教学常规研究(市“十一五”课题)2、课题简介“语文分层式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以教育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为基础的,该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展现隐性分层与显性分层相结合,即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及个体心理影响,展现课堂知识传授的“小台阶小步走,大台跨步走”的教学思路,展现隐性的分层教学目标,因层而宜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学习目标的层次化,给予任务的层次化,自我收获的满足感是分层教学方法多赢的展现。开展“语文分层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是解决现在课改教学中受升学率影响,片面追求培养尖子生,而忽略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发展,致使优差悬殊,出现干坐生日益增多,辍学率逐年增高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显现尤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让优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饱”的教学要求,降低辍学率,基于此开展了分层式教学方法的尝试与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既立足于教学实际问题,又可以间接地解决学校的控辍问题。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本人承担了课题的主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授课过程中,一面不断地挖掘教材的深度,设置梯度问题,科学设计教案,形成可操作强,任务目标层次化的教学设计;一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研讨内涵,形成理论性较强的研究成果。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本节课是语文分层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尝试,是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分层式教学研究的专题课。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设计与实施,进一步探究分层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便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课程内容,分专题分层次地给予学生的训练。本节课的实施有以下几点具体目标:1、观察学生对分层式教学方法的反响,了解学生们对的学习动向和各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2、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了解分层式教学方法是否达到了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收获的效果。3、通过平行班级的授课,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实现实验目标。4、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实验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方法与途径。三、实验研究过程1、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特别是在阅读时,往往不会感悟,欣赏,品味;绝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阅读的基础知识,如字词,文学常识,简单的修辞,浅析文章妙语,初步理解文章的主旨,只有较少一部分学生可以进行文学作品的赏析,并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主观意见。基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可以按学情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基础层)约占学生总数的15%,设置目标为掌握文章中的基础知识,字词、文学常识、文章中心主旨;B层次(过渡层)约占学生总数的60%,设置目标为除达到基础层的要求外,还要掌握文章的修辞、用语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改写与仿写;C层次(跨越层)约占学生总数25%,这部分学生要以文学的眼光赏析课文,研读精美语段,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分析,进行鉴赏,还要自主地写一篇文章。2、学习内容分析春一文教学属散文教学,是一篇文学色彩很浓的阅读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的方法,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会融情于景的写法。3、学习方法分析 在本节课里主要是以分层式教学方法为主,把知识点和学生分为A、B、C三层,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隐性和显性的分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快乐。4、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层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文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学会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层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学会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伟大创造力,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教学过程预设活 动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 景 创 设1、激情导入,畅谈春图。(ABC)2、播放影片,展示春的美好景象。3、文学常识点拨。(ABC)4、基础交流。(ABC)1、自由发挥,畅谈对春的认识。(ABC)2、观看影片,激发情趣。3、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汇报春的有关文学常识。(ABC)4、字词的预习汇报交流。(ABC)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各层次学生进行交流。如1环节,各层次学生都能畅谈,3环节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启 发5、播放录音,进行朗读训练。(课件)(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ABC)(2)小组交流,写了哪几幅图。(BC)(3)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BC)5、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6、学生朗读,分个体读,默读。(ABC)7、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开展隐性分层,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问题,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汇报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 升6、研读与赏析:(1)作者重点写了哪几幅图。(ABC)(2)分析春草图,你认为作者写景时,抓住景物的哪些特征来写些的?有哪些句子和词得好,好在哪里?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春草时为什么要展现人的活动,有何用意?(BC)(3)假如你是的评论家,请点评一下本文写作特点。(C)8、个体研读与讨论交流相结合。主要是以问题回答的形式疏理课文。研读与赏析主要是通过文章的重点段落、精彩语段的研读,进而以点拨学生学习课文,发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层次化的内容目标应当是灵活的运用到不层次的学生,实际活动中可以打破预设。拓展7、拓展延深(1)按照分析春草图的形式,试自主分析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ABC)(2)从修辞、用语、写景、情感四个方面进行赏析本文或找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进行比较。(C)(3)以春、夏、秋、冬四季为题写一篇散文或将本文画成一幅山水画。(ABC)9、自选其一进行分析,将分析写在本子上,然后进行小组交流。疑难部分全班交流。(ABC)10、自选赏析环节,是选学部分,学生可以依据自已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赏析。(C)11、写作绘画活动。(ABC)拓展延深环节主要是对课文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拓展。本环节的预设主要依据学生自主性学习原则,通过对提升环节中春草图的分析模式的“抛石”,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地对其它四幅图进行分析,有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有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四、实验反思 本节的实验教学课是在课题组精心组织,精心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与实施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悟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科学的方法与预设是“磨刀”,只刀磨好了,面对广袤的“学生森林”,“柴”何愁砍不到。一、通过本节的实验教学,我对课题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有新的感知与认识:(一)、理性的分层来源于教师对学生情感、知识水平、能力的深入理解与挖掘。1、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需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与尊严的基础上。分层教学方法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但实验起来,仍是趣味恒生,处处开花。早期的快慢班,提优班等都是分层教学方法演绎而来。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教育者往往忽略学生个体的感受,以快慢班为例,慢班的学生较快班的学生心理压力要大,据不完全统计有近75%的慢班学生会产生“升学无望”“我是劣子”的自我消极低糜心理负担,出现了“厌学”“破罐破摔”“辍学”等现象。所以说,分层式教学方法一定要吸取这种快慢班的教训,也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感、能力等因素,然后依据教学内容难易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而不是显性分层。开展分层教学时,一定不要向学生公布你是哪个层面的,不要让他们明确自己是哪部分的,而教师必须心中必须有数,哪个学生应该是哪部分的,应该掌握什么,达到什么水平。2、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需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知识的充分备教和灵活应变能力的基础上。分层式教学的开展对教师的要求,首先就是要熟练地掌握教材,一定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其次不能照本宣科的把任务分担给指定层次的学生,一定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全体学生任务,然后在心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隐性的层次目标。最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但千万不要牵强附会,敷衍表扬,以示激励,要做出准确的指导与激励的评价。3、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需建立在小组活动的均衡化基础上。在开展教学中,我们为激发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往往会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去开展讨论、交流、研读,课题研究之初曾经按层次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结果出现了优差分裂,课堂学习成了优生的剧场,致使一些中下等学生放弃,并且出现课堂闹课现象。所以在这个环节上,要把各层次的学生打乱,优差结合,以优带差,以差促进基础教学的开展。4、进一步实践了“学生分层课堂教学分层练习辅导分层评价考核分层”的分层式教学方法操作模式。(二)、分层实验教学班与非分层实验教学班学生成绩及学生对教师人格评价的两组对比。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式教学方法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构建和谐、民主、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下面仅就2009年7月实验班实验前后成绩对比,实验与非实验教学班成绩及学生师生关系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分层式教学方法是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教学方法。实验班自身在实验前与实验后对比,以初一2班语文为例,2010年7月期末测试成绩与2009年10月期中测试,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情况纵比。(表一) 班级人数阶段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实验班40实验前83460713实验后88665767以初二2班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初二1班语文横向对比(表二)均以2010年7月期中考试为准。 班级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备注8179260767非实验8287463872实验以初二2班实验前后学生对语文教师的评价满意率的对比(表三)评价日期评价人数优秀良好一般不称职2008.7.44016(40%)12(30%)8(20%)4(10%)2009.7.73925(64%)12(31%)2(5%)二、对本节课实验教学开展情况的反思:1、本节课的分层采取隐性分层,通过教师主动灵活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不同层的学生以不同的任务,并适当合理的评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率较高,兴趣较浓,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2、本节课在开展分层教学中注意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达到了预设流程的目标效果。3、本实验课采用了“低起点小步走,高台阶跨步走”的主导思想,注重学生的个性自主学习,不搞一刀切的硬性要求,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初步达到了“优生吃好,差生吃饱”的总体目标。4、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实践了“学生分层课堂教学分层练习辅导分层评价考核分层”的操作模式流程。5、本节实验课在实践操作中,尽管教师有了充分的备课准备,但在教学流程既要从低起点出发,又要激发优生深入探究,致使课堂教学内容膨胀,教学环节过于紧缩,学生自空间较少。其次,对于A层学生的评价尺度不好把握,既要指导又要激励,肯定与指正本身就是矛盾,所以评价开展较难。最后在拓展延深的过程中,A层学生的课下对其它四幅图进行自主分析,如果没有BC层次学生的参与,A层学生很难达到预设效果。五、课题组反馈及下一步实验方向在本节实验教学后课题组进行了系统性交流研讨与分析,学校教学领导及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本节实验教学课达到了课题教学的实验要求,进一步实验了“学生分层课堂教学分层练习辅导分层评价考核分层”的操作模式流程,学生确实学得积极主动,兴趣实足,人人都有收获。但仍有些几处需要注意,一处是在教学中开展分层式教学方法要科学安排内容,应放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