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下自我概念的一致性_朱心怡.pdf_第1页
不同文化下自我概念的一致性_朱心怡.pdf_第2页
不同文化下自我概念的一致性_朱心怡.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文化下自我概念的一致性 自我 self 在人格中处于核心地位 自我概 念的一大功能就是保持内在一致性 许多研究表 明人们具有寻求一致的倾向 在人格心理学中 一致性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特质论就把人格看 成是稳定 一致的 有心理学家认为 发展和保持 一致的自我是心理幸福感的关键 有研究者让美 国被试在不同角色和情境下进行自我描述 发现 自我描述有较高一致性的被试的幸福感水平高 于一致性较低的被试 但是 自我概念的高一致 性预示着高幸福感的观点在跨文化研究中遭到 了挑战 一 不同文化下自我概念的一致性 1 国外关于自我概念一致性的跨文化研究 Kanagawa等研究了美国和日本被试的自我 概念 每个被试都在四个不同的情境 在群体中 和一位老师 和一个同龄人 单独在隔间里 下对 你是谁 做20次回答 结果发现美国被试和日 本被试在答案的内容 数量和范围都有所不同 日本被试的自我描述更大程度上受到了情境的 影响并且更加消极 Suh选取了韩国被试和美国 被试 要求他们对5种不同的关系 好朋友 父 母 教授 助教 比自己年轻的人 陌生人 中的自 己在20种特质上进行评定 他发现韩国被试在 不同的关系中表现出了更多的变化 而且韩国被 试的自我一致性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低于美 国被试 另外 他还发现 对表现一致的个体做出 积极的社会评价的现象只出现在美国被试中 Kashima等人研究了三类西方文化 澳大利亚 德 国和英国 和两类东方文化 日本和韩国 下的背 景敏感自我的数量和意义 所谓背景敏感自我 就是在不同背景下所表现的自我 他们发现日本 被试的背景敏感自我比另外四类文化下的被试 数量上更大 不同文化下背景敏感自我也有着不 同的意义 在三类西方文化中 背景恒定自我被 看成是清晰和真实的自我 韩国人则把这样的自 我看成是关系自我的表现 而在日本人眼中 背 景敏感自我才被认为是真实的 Kashima等人认 为这可能说明日本人的 真我 是真实的背景中 的自我 Oishi等记录了日本 印度和美国被试在 7天内的情绪体验 发现日本被试在不同情境下 朱心怡 杨丽莉 华中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 湖北 武汉430063 摘 要 本文总结和比较了自我概念的一致性的跨文化研究 西方文化下的被试在自我概念上表现出跨关 系和情境背景的高一致性 而东方文化下的被试则表现出跨关系和情境背景的低一致性 和跨时间的高一致 性 这种跨文化差异可能与东西方不同的自我观和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关 在东方文化下 自我概念的跨背景一 致性对幸福感的预测力较弱 关键词 自我概念 一致性 跨文化 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1890 2008 03 0042 03 收稿日期 2008 08 02 作者简介 朱心怡 1987 女 湖北武汉人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5级学生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METALLURGICAL MANAGER S INSTITUTE 第18卷 第3期 2008年9月 Vol 18 No 3 Sep 2008 42 比美国被试 表现出更多 的情绪上的 不一致 English和Chen则首次从跨时间一致性的角度来 研究这种文化差异 他们发现 分别在关系背景 和情境背景下 亚裔美国人只在后者中表现出了 自我描述的不一致 而且 亚裔美国人在不同关 系中的自我描述表现出了跨时间的一致性 他们 认为 这表明亚裔美国人的自我概念遵循的是一 种假设模式 它们只在不同的关系背景间变化 但 是却保持着时间上的稳定 另外 他们还在自我 观点重要性和自我提升上发现了和自我描述同 样的跨文化差异 2 不同研究间的比较 虽然研究的均是不同文化下自我概念的一 致性问题 但是 不同的研究者在被试的选取 自 我概念的测量等方面却不尽相同 作为跨文化的研究 被试的选取决定了文化 比较的对象 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是最常见的研究 思路 在自我概念的一致性研究中也不例外 多 数研究的被试包括两类 一类来自西方个人主义 文化 通常是美国 另一类来自东方集体主义文 化中 前面介绍的研究大多都是这样 只有 Kashima等人 2004 的研究例外 他们的被试来 自三类西方文化 澳大利亚 德国和英国 和两类 东方文化 日本和韩国 下 这样选取被试的好处 是 可以避免简单的东方 西方文化划分方式对 东方或西方文化下各民族文化差异的掩盖 而有 趣的是 Kashima等人的确发现了同属东方文化 的日本和韩国被试在自我概念一致性上不同 除了被试的选取外 不同的研究者对自我概 念的一致性的测量在内容和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在自我概念一致性的内容上 多数研究者测量的 是自我描述在不同的情境背景和关系背景下的 一致性 遵照此思路的研究都发现亚洲被试的自 我概念的一致性低于欧美被试 English和Chen 2007 首次从时间角度研究了自我概念的一致 性 就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 发现了亚裔美国人 和欧裔美国人的自我概念一致性不同的表现方 式 在测量方法上 除了Kanagawa等人 2001 的 研究是让被试在不同的真实情境中进行自我描 述外 其他的研究都是让被试假想自己处在某个 情境或关系背景下 3 对自我概念一致性的跨文化差异的解释 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 东方文化下的个体的 自我概念不是不具有一致性 只是一致性的方式 与西方文化中的个体不同 东方文化下的个体的 自我概念在不同的关系背景下会发生变化 但是 仍具有跨时间的一致性 即东方文化下的个体的 自我概念是特定关系的自我 Markus和Kitayama 在1991年提出了独立性自我和互赖性自我的概 念 独立性自我是西方个体主义文化中的自我 这种自我被看作是自主 独立和独特的 强调个 体内在特征的完整性和唯一性 鼓励个体去实现 自我潜能 表达自己的权利和需要 是一种去背 景化的自我 在西方文化下 在不同的环境下表 现出一致的自我被看作是表现出了 真我 而互 赖性自我产生于东方集体主义文化中 强调的是 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和依赖 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自 我在群体中的地位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个体会十 分看重他人的评价以及和他人的关系 因此 在 东方文化下 根据他人和情境的需要而在不同的 关系中表现出不同的自我正体现了文化对个体 的影响 与西方的 真我 概念不同 在日本 反而 自我随环境而不同被看作是表现了 真我 事实 上 在东方文化中 过分的自我一致可能被看作 缺乏灵活性 死板 甚至是不成熟 不过 Cross 等在美国被试中发现 关系自我解释的测量结果 和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分数间的相关不显著 Cross 等认为这种意料之外的结果可能与测量的方法 的不足有关 自我概念一致性的跨文化差异与东西方不 同的思维方式也有关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东方 人更擅长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 东方文化下的个 体更能接受相反的观点 期待变化 喜欢 中庸之 道 东方人倾向于把人格看成是变化而不是固 定的 在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时更倾向于考虑情 境因素 表现在自我概念的一致性问题上 东方 文化下的个体更能接受自我概念在不同背景下 的不一致 并把这种不一致看作是理所当然的 这样 东方文化下的个体改变这种不一致的动机 也会小于西方文化下的个体 二 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和幸福感的关系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的一致性对幸福感 有重要影响 对真实性的主观感觉在心理幸福感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行为的一致性就是真实性 的重要内容 Jourard认为一个有着健康人格的人 行为跟随的是内心的信念和价值观而不是外在 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在不同社会背景下 的行为有高一致性 Sheldon等人的研究支持了 朱心怡 杨丽莉 不同文化下自我概念的一致性 43 这个观点 他们发现自我概念有高一致性的被试 的幸福感指数也更高 不过 如果考虑文化和不同的自我观 就得 到了不同的结果 Suh发现 对于自我概念一致性 较低的韩国被试来说 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对主观 幸福感的预测程度要低于美国被试 Cross等研 究发现 对于拥有高关系自我的美国被试来说 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对幸福感的预测力要低于关 系自我较低的被试 当然 这两个研究中的自我 一致性指的都是不同背景下的一致性 根据 English和Chen的研究结果 亚裔美国人拥有具 有时间稳定性的关系自我 这种稳定的关系自我 可能就是亚裔美国人的真实性的体现 对于受东 方文化影响的个体来说 关系自我的一致性可能 对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三 讨论与展望 现有的有关自我概念的一致性的跨文化研 究为我们理解自我理论 认识文化差异和探讨自 我和幸福感的关系提供一个有趣的视角 也得到 了一些资料 不过 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探讨 1 自我概念是自我的认知层面 是一个人对 自我的知觉 判断和评价 自我概念的范围很广 有很多不同的方面 然而 现有的关于自我概念 的一致性的研究还大多局限在自我描述上 有一 些研究涉及到了其它方面 如情绪体验和自我增 强 今后的研究可以从自我概念的其它方面入 手 例如自尊 自我批评等 进行自我概念一致性 的研究 2 和自我概念一样 一致性的含义也不是单 一的 Suh指出 自我一致性至少有三个方面 跨 情境的一致性 跨时间的一致性 稳定性 和不同 的自我成分之间的一致性 协调性 现有的绝大 多数研究的是跨背景 包括不同的情境和关系 的一致性 跨时间的一致性的研究刚刚开始 后 两种一致性在不同文化间的表现及其与幸福感 的关系还需要今后的研究来探讨 3 在跨背景的一致性中 除了探讨关系和情 境背景外 还可以探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 如 当害怕的时候 高兴的时候 自我概念的一致性 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 4 除了进行东方 西方文化的跨文化比较外 还可以进行东方或西方文化内的跨文化比较 比 如对中国 日本和韩国进行比较 也可以比较垂 直的集体主义文化和水平的集体主义文化下的 自我概念的差异 5 杨宜音认为 中国人的自我具有 差序 的 特征 包含了 选择性 和 动力性 等具有中国文 化特征的内容 怎样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出发去 研究自我概念的一致性是个具有挑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 夏凌翔 人格中的自我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3 2 108 111 2 金盛华 自我概念及其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 1996 1 30 36 3 杨宜音 自我与他人 四种关于自我边界的社会心理学研 究述要 心理学动态 1999 7 3 58 62 4 叶浩生 文化模式及其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心理科学 2004 27 5 1032 1036 5 郭永玉 人格心理学 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2005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Self concept Consistency across Cultures ZHU Xin yi YANG Li li School of Psych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and compares the cross cultural researches on self concept consistency The participants in western cultures show high level consistency in self concept across various contexts and relationships while the self concepts of East Asians show low level consistency but are stable over tim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may be due to different self view and thinking modes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cul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