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县名的由来.doc_第1页
佛冈县名的由来.doc_第2页
佛冈县名的由来.doc_第3页
佛冈县名的由来.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冈县名的由来 “佛冈”之名是由佛冈村而来。据康熙十一年(1672年)版清远县志的地图上已有“吉河乡佛冈村”的记载。可见,佛冈村的历史相当悠久。2003年前佛冈地域的水头、三八、石角、龙南、黄花5个镇原属清远县吉河乡。现三八、龙南、黄花已撤并。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大埔坪(今府城附近)设捕盗同知,管辖清远、从化、花县、英德、长宁(今新丰)、广宁六县捕务,称大埔坪捕盗同知。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割清远县吉河乡和英德县大陂六乡(原迳头、烟岭、高岗3个镇)建立厅治,称佛冈直隶军民厅,直属广东布政使司。民国三年(1914年)由厅改县,称佛冈县。以上资料说明,先有佛冈村,然后才有佛冈县名。“佛冈村”又因何得名呢?根据考证是因佛寺而得名。宋以前,吉河洞地广人稀,政治、经济中心一直在水头,据郝玉麟主编的广东通志载:“宋时清远分四乡,吉河乡曰黄田都”。都治在今水头王田,管辖原水头、三八、石角、龙南、黄花等地区。当时,吉河洞居住的主要是麦、沈等姓。据广东史志载,麦姓为宋朝以前广东十大姓之一。麦、沈两姓到吉河之前,今摩罗山已有一间佛寺,寺毁于近代,今留下两棵桔松。麦、沈两姓到来时,得到佛寺和尚帮助,在冈田一带占籍建村,因由佛家指点,且附近为低矮的山冈,故称佛冈村或佛冈围。明末清初,该村发展成为石角的一大村庄。1980年南方日报载,佛冈得名于观音山,说观音山有一“天成佛像”,故而名之,这种说法缺乏史料依据。羊城晚报报道 中华佛教名山观音山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距广州90公里。观音山海拔1288米,是广东中部最高峰,也是世界冠名观音山之最高峰,被称为观音山之王。观音山名称的来历源于它形如一尊栩栩如生的巨大仰卧观音像,是世界最大的天然卧观音。此观音佛像源于自然、巧夺天工,人们远望瞻仰,虔诚礼敬之心油然而生。自北宋开始就受到民间普罗大众的顶礼膜拜,佛冈地名由此而来。 环视旅游网旅游视频共享平台 观音山山高林密、峰峦逸秀、古木参天、绿荫蔽日、鸟语花香,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观音山王山寺范围内,左为清溪,形如青龙;右为群山环抱,形如白虎扑击。山中观赏景点无数,最著名的有瀑布群、龙宫、龙床、仙人洗手池、灵水湖、会仙台等,以及生于高山密林中的千年古树三指甘树王、扁担藤、牛姆奶树王等,均是罕世奇珍,更有无数南国红枫。山中共有动物238种,植物1143种,其中国家级濒危动物有云豹、蟒蛇等二十多种;国家级濒危植物有桫椤、观赏木等二十多种,是全国最大天然亚热带生物基因库之一,也是华南地区负离子含量最高地方之一。 环视旅游网旅游视频 观音山王山寺终年云雾缭绕,晨有静心之钟,暮有养性之鼓,周围山势蜿蜒、流水清幽、奇石嶙峋、曲径通幽,真乃是神仙境界,菩萨道场,是天赐的佛家圣地。 环视旅游网度假 观音缘应,菩萨圣灵 欢迎访问环视旅游网 中华佛教名山佛冈观音山王山寺享有“世界第一大观音山,世界第一大天然观音卧像,世界第一天地大道场”之圣誉。 环视旅游目的地 自观音山脚沿风景秀丽的佛光路登石阶500余级,即可见观音庙。观音庙始建于明代,修缮后的庙宇绿墙红瓦,观音佛像端坐其内,香火缭绕中,更显其深恩厚泽。 环视旅游网旅游视频共享平台 观音庙香火旺盛,无论是平日还是年节,游客人群中大批善男信女,虔诚地跪在观音面前,磕头烧香,诚心祈求神佛庇佑,有求赐财,有求赐福,有求赐子女,有求治病,有求赐姻缘,甚至有求延寿者。 羊角山漂流所在地佛冈羊角山森林公园。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越发青翠苍茫,让逃离都市的游人感到尤为清爽。 清凉,这是去过羊角山漂流的游人回来后的感觉。遮天蔽日的绿树在漂流河道上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让身在其中的游人无比清凉。这里的水质也特别清澈,令漂流无比赏心悦目。漂流源头隐藏在树荫深处,整个漂流地段都隐藏在原始森林中,几乎可算是“不见天日”,这也是羊角山漂流又名“地窟漂流”的由来。这里以遮天蔽日和惊险刺激著称,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漂流宛如穿行于地窟之中,可免受烈日烘烤。漂流河段长5公里,沿途急流险滩多处,最惊险处为一线天,落差达5米,两边全是直耸入云的山石,仅能容一条皮划艇通过。飘落的那一瞬间,身体腾空而落,游人就在这样一泻千里的峡谷中享受速度的乐趣。在这里,还可以过浮桥、坐浮艇、乘滑索、行铁索桥、攀岩石,多种活动让漂流的过程更加丰富。第三部分:佛冈县一、主要旅游景区 观音山自然保护区 洛洞南国大寨 观音山王山寺 斑龙生态科技园 羊角山漂流 羊角山水度假世界 石联 黄花湖温泉度假区 民安古民居 聚龙湾天然温泉度假村 通天蜡烛 放牛洞水库 田野农庄 黄山址 古冰川遗迹 大庙峡 黄花石寨二、古迹景点 文笔东擎 在今三八镇二七管理区的羊角山。远望形如一支文笔竖起,亦像文笔干宵,帮称“文笔东擎”,旧称独秀峰。 榜山西列 在县城西部,今龙南镇咸水村后。山势开阔,面平矗立如列榜,当地人称为挂榜。这里森林繁茂,遍野山花。因清代李济颜诗榜山西列而得名。 羊角归樵 在三八镇南面羊角山林场,诸峰环抱,中央有尖峰特别高耸,形如羊角。山高六百余丈。建国后,此处辟为国营羊角山林场,山上林木丰茂,90年代后,在山的最高处,建有县电视差转塔。 龙潭飞瀑 龙南镇,与英德市交界处的天花棚山,悬崖石壁,山泉飞流直泻,最壮观之处是上、下龙潭瀑布。 雁岩石室 在观音山东南,石岩上面为一大石覆盖,岩内可容百余人,岩的正面刻有“永佛寺”三个大字。门外曾为寺庙和尚耕种的田地。 马寨甘泉 在今黄花镇马口察,海拔660米,形如骏马飞奔。山上有一石阁甚宽敞,内有涓涓山泉流出,终年不枯,其味甘冽。山下为黄花河,河床为石底,有冰臼遗迹。河床上散落各种形状的黄蜡石。 飞桥双柱 在今龙南镇石联杮山,群峰屹立,中有两峰嶙峋矗立,两峰方圆各四十余丈,高三十余丈,溪水从中间贯穿而流。两峰对峙,如同两岸桥墩,故得名。 禹门鱼跃 在今黄花镇水口,两岸石壁削立,河床石底倾斜光滑,水流湍急,每年春夏间,鱼儿沿水流上跃。 湖滨夜月 指佛冈县的人工湖,是80年代在潖江石角河修筑拦河坝蓄水而形成。湖面上建有三座桥梁,使湖滨景观更美,明月当空时,湖中明月与两岸灯光交相辉映。 东坑祠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水头区莲瑶乡东坑村右侧,坐北向南,全祠三进九栋,正祠与衬祠之间有青云巷相隔,全部建筑纵深57米,宽26.88米,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 清献崔公祠 位于水头镇丰二管理区丰村西,坐北向南,创建于明朝洪武元年,原为三进建筑物,清毁于火灾,现存祠是1996年重建的一进半建筑物,砖木结构,两边有青云巷,纵深各15.55米,宽1.55米,门匾有“清献崔公祠”五个大字,为明代学者陈献章手笔。 三爰亭 地处汤塘与黄花交界的苦竹迳,106国道旁。此亭建于清光绪壬辰年。该亭为砖木结构,地铺麻石板,三间一字排列,至今保存完好,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石雕 在明代古墓郑府林老太夫人墓旁,该墓在水头镇黄塘村北200米处,现保存完整。三、革命活动遗址及纪念建筑物【中共地下党潖江县委旧址】在佛冈县四九原联升张中心学校,该校原为黄氏宗祠,建于1924年。【中共围镇党支部活动旧址】坐落在汤塘镇围镇村的西北隅围仔山脚,有平房两排八间,从1939年至1949年间,它是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围镇一带人民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潖江支队旧址】位于佛冈汤塘镇围西侧的原汤一小学,该校建于1922年。1939年,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潖江支队在该校成立。【抗日献金台】位于石角镇,它是一座土石砌成的高约1.5米,长约8米,阔约5米的长方形露天平台,四周大树遮荫,献金台现已不存。【佛冈县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石角镇北面,1989年4月建成。纪念碑高15米,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座正面刻有碑文,左侧、后侧、右侧都刻有烈士芳名。【挂排迳大捷纪念碑】位于高岗区东坑乡与三八区城迳乡的交界处,建于1984年4月11日。碑文由何俊才书写。【潖江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四九镇后面土名庙脑的小丘顶,面积约80平方米,建于1957年12月15目,1987年重修。【高岗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88年,坐落在高岗圩背后左股山腰上,占地面积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