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测试试题.doc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测试试题.doc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测试试题.doc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测试试题.doc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测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二学年开学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B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3.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这说明A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弛C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4.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B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D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5.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载田舍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史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A.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6.史载汉文帝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武帝时“天下奢靡趋末,百姓多离农田”,成帝时“民弥怠惰,趋末者重”。据此推断,这一时期A. 社会风气腐化堕落 B. 四民分业的社会结构趋于瓦解C. 政府统治危机严重 D. 政府坚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7.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快发展8.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9.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中提到“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这主要缘于英国A已成为“日不落”帝国B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增强C先后打败了荷兰和法国D最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10.如表反映的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趋势,其呈现出的最主要特征是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人)78000272000产量(吨)32000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A行业竞争非常激烈B城市工业化快速提高C企业规模数量扩展D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11.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B. 传统手工业迅速发展C. 自然经济统治地位丧失D.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2.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13.如图是我国近代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布示意图。这两类企业的区别主要在于 A. 近代化的程度 B. 企业分布的区域 C. 所有制的形式 D. 所处的社会性质14.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A. 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B. 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5.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年21.8%26.1%52.1%1965年37.3%32.3%30.4% A.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制定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6.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17.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的结构趋于合理18.“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我国在1992年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19.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提倡民主自由思想C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20.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胡佛政府A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B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C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D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1.20世纪的大萧条促使许多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的道路,为穷人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这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中间路线。西方福利国家制度A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B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C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发展D只是应对大危机的举措22.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的措施有A国营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B国家政权与私人资本合作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23.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24.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确立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维护世界货币体系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25.最近中美贸易战“火药味”十足,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机械等产品加收25%的关税,而不久前欧盟开始对中国不锈钢无缝钢管续收五年反倾销税。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极多的国家。这些现象说明A中国不熟知世界贸易的规则B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C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发展D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和困难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计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材料一年份国民经济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材料二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5-19594.43956.61965-1969337.259.81980-19842.632.864.619991.624.773.7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年份GDP相对构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28.2047.923.9199519.947.232.9200611.748.939.4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材料三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发达国家相继经历了战后以来规模较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美国最先进入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马莉莉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13分)(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3)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西班牙占据吕宋后,吕宋岛也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与中国交换,只有从墨西哥输入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当时中国的茶、糖、丝、铁器、瓷器等商品涌向海外,而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国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纪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白银输入量,梁方仲估计为1亿两。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当然是不可估量的。这种白银贸易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的贸易格局。 郑有国苏文著明代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与世界贸易体系 材料二早期近代(14501750年)是全球的一个新时代,世界历史的许多重大主题在早期近代发生了变化。由于得到航海技术的支持,许多文明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网络大到全球范围,突破了以前的国际联系局。美洲第一次被卷入了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包括全球贸易联系。波利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土著社会也开始经历痛苦的融入全球的过程。到1750年,世界上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完全孤立的社会。 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欧洲在“早期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哪些共同的经济“近代”性,并说明新航路开辟在“全球史”发展中的地位。(11分)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1)特点(或趋势):工业增幅大,农业生产下降;农轻重比例失调. 原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措施: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2)趋势:第一产业比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