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人物.doc_第1页
管理学的人物.doc_第2页
管理学的人物.doc_第3页
管理学的人物.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卡斯特:“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惟一不变的事就是变革。”2. 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美国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奠基人。1911年,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成为管理科学正式产生的标志,泰罗也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4、法国法约尔和德国韦伯通常被认为是组织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5、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他于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项一般原则,即:管理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联系原则;确立和遵守纪律原则;命令的统一性原则;指挥和领导的统一性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公平支付报酬原则;权力适度集中原则;管理划分等级系列原则;秩序原则;公平管理原则;保持组织成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团结协作原则。6、韦伯的研究主要在行政管理方面,他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管理的组织进行子深入的研究,思想和理论体现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中。韦伯把人类社会的权威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的权威。他确定了现代行政体系的基本原则:1)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2)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3)按照法理性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力管理。4)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5)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金,其升迁由上级决定。7、管理的行为科学产生,始于1924年至1932年间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主持,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量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10、麦格雷戈的“X理论一Y理论”。代表作企业的人事方面。11、阿吉里斯的“不成熟一成熟理论”。个性与组织罗伯特。欧文在资本主义管理思想萌芽阶段,提出重视人的因素在工业管理中的作用。12、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理论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13、卢因的群体动力学理论,研究和论述了非正式组织群体对管理的影响和作用。14、美国的孔茨 “管理学丛林”现象。这11个学派包括:(1)以孔茨等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这一学派以管理过程或者管理职能作为研究对象。(2)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的人性行为学派;(3)以巴纳德等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把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相互协作的社会系统。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的协作系统由三个因素构成,即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联系;管理人员有三项职能,即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和沟通系统,确定组织的目标并予以阐明;使组织成员为目标实现做出贡献。(4)以马克兰特等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管理中的人是理性人,创设了若干管理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决策树、线型规划、网络技术、动态规划、模拟方法和对策方法等。(5)以西蒙等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管理就是决策。(6)以卡斯特等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组织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组织的管理分析,以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对组织的管理以目标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以责任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系统管理过程有四个阶段,即创建系统,进行系统设计,使系统运行并予以控制,检查和评价系统运行情况。(7)以德鲁克等为代表的经验学派:在研究方法上,他们主张以典型组织的典型管理案例为基本对象,管理仅是企业管理。(8)以明茨伯格等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9)以特里斯特等为代表的社会一技术学派;(10)以布里奇等为代表的经营管理学派;(11)以卢丹斯等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必须根据管理的条件和环境随机变化,权变关系就是管理方法技术与管理条件环境之间的两个以上变量的函数关系。15、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研究的开拓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进展主要归功于赫伯特,西蒙所极力倡导的管理决策研究。16、决策概念从古典政治理论来看,往往被视为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如亚里士多德在讨论政府形式及其政策的相互关系时,就阐述了这样的观点。17、伊斯顿和拉斯维尔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面上;18、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19、林德布罗姆渐进主义的解释;20、阿利森则将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的模式。21、施奈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像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24、决策与心理;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凯利印象形成实验情人眼里出西施;首因效应(先头效应) 美国,阿西,第一印象形成的实验第一感;近因效应(新因效应)卢琴斯吉姆印象形成的实验;从众效应,美,谢利夫光点实验25、20世纪40年代美籍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创立了系统论原则,26、1957年,密歇根大学的美国学者哥德和迈克尔合作出版了系统工程学一书,初步奠定了系统工程学的基础。27、创新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法美国学者奥斯本1939年建立了天然野生动物园;哥顿法1964年一是“变陌生为熟悉”;二是“变熟悉为陌生”, “零起点”法美英流行六七十年代白纸上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挑错法美国詹尼斯70年代28、鲁迅先生曾经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所谓创新。29、管理学者西拉季等人认为,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战略、技术和组织结构等四项因素;30、管理学者TJ彼得斯和R比沃特曼等人曾提出影响组织设计的七项权变因素,即战略、环境、结构、制度、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和作风。31、美国早期管理学家AV格丘纳斯曾经提出过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他认为,当管理者的直接下属数量以数学级数增加时,该管理者与其直接下属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直接下属相互之间的影响的数量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为此,他提出了一项计算这些相互影响关系的公式:式中,C为可能存在的这些关系的总量;N为管理者的直接下属数。 32、英国学者汉密尔顿主张有效的管理幅度为3个6个。33、美国库克和赖佛特把组织文化划分为12种类型:1人文关怀型的组织文化; 2高度归属型的组织文化,重视组织的集体性;3相互同意型的组织文化; 4传统习惯型的组织文化;5依赖型的组织文化,全力高低集中; 6规避型的组织文化,惩罚是基本管理方式7反对型的组织文化; 8权力取向型的组织文化,官本位; 9.内部竞争型的组织文化10力求至善型的组织文化,控制严格;11成就取向型的组织文化;12自我实现型的组织文化,重视创造性34、约翰科特指出,领导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实际上,并非处于领导职位的每个人都确实具有领导才能。35、纽斯特罗姆和基斯戴维斯指出,领导是影响和支持其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主要成分是影响和支持、自愿的努力、实现目标。36、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指出,我们把领导定义为影响力。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说:“当我们分析有关领导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将重点集中在人的因素、激励、领导和信息沟通等四个方面。37、斯蒂芬罗宾斯指出:我们把领导定义为一种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斯蒂芬罗宾斯说:“每个组织都包含人。于是,指导和协调这些人就成为管理工作,这就是管理的领导功能。当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或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时,他们就卷入了领导工作。” 38、彼得德鲁克说:“领导者的惟一定义就是其后面有追随者。39、权力的实质是依赖关系,按照斯蒂芬罗宾斯的说法,“它是依赖的函数。领导者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职务和职务外的个人因素。40、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首次将权力划分为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非职务权力)。41、美国华伦班尼斯认为即领导者必须靠三条腿来支撑:一是坚定的雄心壮志;二是领导工作的才能;三是优秀的道德品质。42、罗伯特卡茨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专业业务能力)、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抽象和决策能力)。如果把领导者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那么三种技能的结构比例如下:低阶层是47:35:18;中阶层是27:42:31;高阶层是18:35:47。43、从领导理论变迁的历程来看,希望发现领导者的“领导的特质理论”。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领导行为理论风行一时。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权变理论综合把握领导情境的基础上,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44、法国的法约尔在20世纪初提出,管理者应具备六方面的素质:身体素质;精神素质;道德素质;一般修养;专门知识;经验。45、在众多关于领导者素质的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吉赛利的研究有较大影响。他于1971年出版的管理才能探索一书认为,有八种素质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同能否成为有效的领导者有关。八种素质特征是:才智、语言和言辞方面的才能;首创精神,开拓新方向,创新的愿望;督察能力;指导别人的能力;自信心,自我评价较高;平易近人,能为下属所亲近;决断能力;男性或女性:成熟程度。五种激励特征是:对工作稳定的需求;对金钱奖励的需求;对指挥别人的权力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事业成就的需求。吉赛利的研究以严谨著称,在管理学界影响很大。47、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沙因对前人和自己的各种假设加以归纳分类,认为有关人类特性的假设共有四种。(1)理性经济人假设。(2)社会人假设。(3)自我实现人假设。这是马斯洛等人提出的,阿吉里斯所谓的个性成熟的人和麦格雷戈的Y理论中的人,都是自我实现人。(4)复杂人假设。48、最早、最全面且重复较多的行为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的研究。研究工作以斯特格迪尔和沙特尔为核心,并有许多人参加。他们发现了领导行为的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49、1964年,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管理方格图,用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的坐标组合方式来描述领导方式的差异。管理方格论50、勒温认为,在领导行为中,根据领导者控制或影响被领导者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领导方式划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自由放任型三种基本的领导风格。51、利克特的四种领导体制美国密歇根大学,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他认为,领导方式或风格有四种类型,称之为四种领导体制。第一种领导体制是“专权独裁式”。第二种领导体制是“开明专制式”。第三种领导体制是“协商式”。第四种领导体制是“参与式”。52、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了领导风格连续统一体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风格有多种多样,从以领导者为中心的专制风格到以下属为中心的民主风格,中间根据领导者授予下属自由权的程度不同有七种领导风格。他们认为,并没有一种领导风格总是正确的,也没有一种领导风格总是错误的。53、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形成了权变理论,因其重视情境对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又被称为情境理论。该理论认为,并不存在着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领导方式。54、菲德勒权变理论,第一个领导权变理论是由菲德勒提出的领导权变模式。55、1953年,菲德勒进行了一次领导项目研究,试图从“最不受欢迎的同事”(LPC)调查表的得分来衡量领导者的个性,从而确定领导风格。LPC得分高证明领导者与下属关系好,而低关心任务;LPC得分低表明领导者低关心员工,高关心任务。LPC分数决定了个体最适合于何种情境类型,因此,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只有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替换领导者以适应情境,第二条途径是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重新建构任务和领导者的职务权力。56、保罗赫塞和肯尼思布兰查德开发了情境领导理论,受到了广大领导者的推崇。57、途径一目标理论罗伯特豪斯提出的途径一目标理论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颇受重视的比较新的理论,该理论是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方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从激励中的希望理论那里吸取了重要的成果。该理论的第一个要点是“目标”,理论的第二个要点是“途径”。他认为存在四种领导方式:(1)指导型。(2)支持型。(3)参与型。(4)成就型。可见,与菲德勒的领导行为观点相反,豪斯认为领导者是弹性灵活的,同一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表现出任何一种领导风格。在豪斯的理论中,提出了两类情境或权变变量作为研究领导行为和领导结果之间关系的变量:一类是环境的权变因素,包括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工作群体,非正式组织;另一类是下属的权变因素,如领悟能力,教育程度,对成就的需要,对独立的需求,对命运的看法。58、领导者参与模型1973年,维克多弗罗姆和菲利普耶顿提出了领导者参与模型。该理论认为影响决策的权变因素有12种。(1)质量要求(QR)。(2)承诺要求(CR)。(3)领导者的信息(LI)。(4)问题结构(ST)。(5)承诺的可能性(CP)。(6)目标一致性(GC)。(7)下属的冲突(CO)。(8)下属的信息(S1)。(9)时间限制(TC)。(10)地域的分数(CP)。(11)激励一时间(MT)。 (12)激励发展(MD)。59、史蒂文克尔和约翰,杰迈尔提出了领导替代理论。该理论将环境变量分为替代因素和抵消因素两组。60、美国学者戴维平卡斯和尼克德波尼斯提出了一个公式:领导=建立关系=沟通这是对领导与沟通的深入阐述。他们指出:领导与沟通都是建立关系,领导是建立承诺的关系,沟通是建立了解的关系,两者在现实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互动的。因为有了承诺,才有了解的必要和深入了解的可能;而只有深入地了解,彼此才会有真正的承诺。所以,领导和沟通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开,它们在建立“有意义的关系”这一点上相互统一。61、英国学者约翰阿尔代说:“对于真正的交流大师来说,倾听和讲话是相互关联的,就像一块布的经线和纬线一样。当他倾听的时候,他是站在他同伴的心灵的入口,而当他讲话时,他则邀请他的听众站在通往他自己思想的入口。”62、美国学者基思戴维斯和约翰纽斯特龙提出了改善倾听的10条建议:(1)自己不再讲话;(2)让谈话者无拘束;(3)向讲话者显示你是要倾听他的讲话;(4)克服心不在焉的现象;(5)以设身处地的同情态度对待谈话者;(6)要有耐心;(7)不要发火;(8)与人争辩或批评他人时要平和宽容;(9)提出问题;(10)自己不再讲话。第1条和第10条是最重要的,在领导者能够倾听意见之前必须做到自己不再讲话。63、为了检验倾听的效果,卡尔R罗杰斯和罗特利斯伯格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规则:只有在准确地复述原先发言者的思想和感觉并感到满意之后,你才可以发言。这个规则看似简单,但实验证明,真能做到如此并非易事。一个疏于训练的倾听者,往往只能理解和保留谈话的50的内容,而在经过48小时之后,这一保持率可能就会降到25。64、亚历山德拉在魅力的七把钥匙把听众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1)漫听听众。(2)浅听听众。(3)技术性听众。(4)积极听众。65、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中将工作中的激励,也就是管理学中的激励定义为:“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三个关键因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67、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一保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赫茨伯格提出,要强调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这些因素是内部奖励。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赫茨伯格的理论应用于分析“白领”阶层较为有效,这是分析知识阶层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