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之路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国际竞赛一等奖作品.pdf_第1页
纪念之路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国际竞赛一等奖作品.pdf_第2页
纪念之路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国际竞赛一等奖作品.pdf_第3页
纪念之路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国际竞赛一等奖作品.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纪念之路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国际竞赛一等奖作品.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t1 9 7 6 年7 92 8 日3 点4 2 分发生的唐山地 震造成了2 4 万同胞的罹难 笔者借遗址公园 设计的契机 代表生者在方案中聊以表达纪 念之情 方案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 从始至 终都贯穿平实的纪念主题 用最朴素的方式 表达对这段历史的追忆 设计中尽可能的保 留了遗址以及周边环境的原貌 引入了一条 纪念之路 并结合基地原有的道路肌理将基 地分成了四个基本的部分 四个部分又通过 纪念的主题紧密整合在一起 关键词t 风景园林 地震遗址 规划设计 纪念 中圈分类号tT U 9 8 6 5 3文献标识码 A 文童编号z16 7 3 15 3 0 2 8 0 4 0 0 5 2 0 3 收稿日期t2 0 0 8 0 7 1 0 修回日期t2 0 0 8 0 8 一O l A b s t r a c t T h eb i ge a r t h q u a k et h a th a p p e n e d o nJ U l y2 8 19 7 6 t o o k2 4 0 0 0 0I i v e si n T a n g s h a nc i t y C h i n a I nt h i sp i e c eo fw o r k t h ed e s i g n e re x p r e s s e dh i sc o n d o l e n c e sf o r t h ee a r t h q u a k ev i c t i m sa n dh i sa d m i r a t i o nf o r t h es u r v i v o r s As i m p l em e m o r i a lt h e m ew a s a d o p t e df r O mt h ed e s i g nt o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oh o n o rt h ev i c t i m s T h ee x i s t i n ge a r l h q u a k e s i t ea n ds u r r o u n d i n ga r e a sw e r ep r e s e r v e d a sm u c ha sp o s s i b l e T h eR o a do fM e m o r i e s w a si n t r o d u c e d w h i c hs e p a r a t e dt h ee x i s t i n g r o a d si n t of o u rp a r t sa n da l lt h ef o u rp a r t s w e r ec o n n e c t e db yt h ed e s i g nc o n c e p t M e m o r i z i n g i nt h ee a r t h q u a k es i t e K e yw o r d s 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r e E a r t h q u a k eS i t e P l a n n i n ga n dD e s i g n M e m o r i a l 纪念之路 R o a do fM e m o r i e s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国际竞赛一等奖作品 T h eF i r s tP r i z eo f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D e s i g nC o m p e t i t i o nf o rt h e T a n g s h a nE a r t h q u a k eM e m o r i a lP a r k 袁野李久太 Y U A NY e L IJ i u t a 1 竞赛情况 1 9 7 6 年7 月2 8 目凌晨发生在唐山的里氏7 8 级地震 是2 0 世纪世界十大灾难之一 地震夺去了2 4 万人的 生命 几乎摧毁了震前的全部建筑 为了铭记这场人间浩劫 纪念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中国建筑学会和唐 山市规划局于2 0 0 7 年5 8 月共同举办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国际设计竞赛 本次竞赛共收到来自17 个国家 和地区的2 7 6 套有效方案 经过激烈的角逐 本方案获得一等奖 并被确定为最终实施方案 图0 1 竞赛基地位于唐山市南湖区域内 南湖区域原为百年老矿一 唐山矿的采煤沉陷区 1 9 9 6 年始 唐 山市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南部采沉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正在将该区域改造成城市绿地和公园 本次竞 赛中需要保护的地震遗址 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建于1 9 5 9 年 在唐山地震中几乎全部倒塌 现为国 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位于约4 0 h m z 公园基地西侧 紧邻铁路 基地南侧为岳各庄 北侧为民房 东侧 为厂房 基地西侧的现状主要由遗址所在的唐山机车车辆厂的厂房和管理生活用房组成 东侧为几十家工 厂的临时厂房和苗圃 设计内容即是对这个约4 0 h m z 范围用地进行概念设计 竞赛文件要求在对遗址进行完 整保护的前提下 合理布置凭吊纪念空间和休憩空间 并提出对罹难纪念设施的概念设计方案 同时 处 理好新建筑一地震纪念馆及地震科普馆与遗址和公园环境的关系 本次竞赛的宗旨是 体现对自然的敬畏 对生命的关爱 对科学的探寻 对历史的追忆 2 提出的问题和解答 任何设计都是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 通过分析 我们认为主要应该在以下3 个问题上提出独到的 解决方案 1 如何处理地震遗址和基地现状 2 如何体现纪念性 3 如何处理好建筑和景观的关系 2 1 理解基地 充分利用基地现有条件 最大限度保留震前建筑及景观 保护遗址 使真实的历史呈现 分析基地自 身和周边条件的特征 找到设计出发点 对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地震遗址 我们采取 不动 的策略 使得遗址原封不动的保留下 来 同时在实地调研过程中 我们又有新的发现 遗址旁的旧厂房主体结构也是震前的建筑 地震中曾遭 到一定的破坏 但没有完全倒塌 经过震后紧急加固修缮 又重新投入生产 直至今天依然在使用 基于 地震中未倒的建筑也是遗迹 的认识 我们决定把这两座未倒的但经过修复的遗址划入保护性改造的范 围 这样 地震对建筑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破坏 以及 直被忽略的震后重建的历史 以对比的方式和废 墟在同一空间呈现出来 图0 2 基地中另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元素是几条废弃的铁轨和周围的树木 这些铁轨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废 弃 直到公园建设之前一直是南厂的机车修理停放地 其中一条7 0 0 多米长铁轨是震前铺设的 地震力所造 成的铁轨弯曲变形清晰可见鉴 这条铁轨以及他两侧高大的杨树是基地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景观元素 除了尽可能完整保留地震前留下的遗迹 我们认为还应该有选择地保留地震后建设的痕迹 包括植物 景观 建筑 设施和道路 于是基地上原有的主要建筑的基址和主要的道路机理保留了下来 在此基础上 将新的景观元素 种 在旧的基址上 并利用原有道路肌理设计新的道路系统 这里也不能忽视对细节的 关注 如消火栓 电线杆 地形上微妙的变化等 对于景观设计而言 任何现状条件都是有价值的 图0 3 总之 设计之前就要对整个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细致的考察 哪些应该保留和保护 哪些应该改造 还有哪些可以创造性的再利用 从而有重点有层次地利用基地现有的条件 深入挖掘这些条件潜在的设计 机会 赋予这些现场 遗物 以意义 并符合整体设计思想的要求 这是一个重新发现的过程 这是设计 的开始 也是整个设计过程的重点 万方数据 2 2 表达纪念性 纪念功能和纪念意义的统一 纪念作为一种人类表达情感的行为往往通过 物质形式将纪念功能和纪念意义统一起来 在记录 历史的同时 传达一种深层次的情感 记住过去并 面向未来 纪念公园的设计需要满足的纪念功能包 括 忠实记录这场灾难和逝去的2 4 万生命 哀悼 死难者 给生者用以凭吊和沉思的场所 同时在纪 念意义上要使公园具有纪念的氛围 给参观者以心 灵的震撼并引发思考 这就要求营造一种纪念的场 景 应该能符合个人和群体的复杂情感需求 并具 有一种历史的深度 在设计中 我们力求纪念功能 和纪念意义的统一 恰如其分地表达纪念性 2 2 1 引入遇难者纪念墙和纪念之路 一条通向地震遗址的 纪念之路 和总长近 4 0 0 m 的纪念墙把水体和树林分开 这条新的线性 元素与旧的线性元素 废弃铁轨分别贯穿基地南 北和东西两个方向 并在交叉节点设纪念馆和科普 馆 从而把整个基地分为四个部分 遗址区 水 区 林区 和铁轨区 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类型的景 观并置和强烈对比实现空间以及场景的戏剧性变 换 并在此基础上体现纪念性 图0 4 0 5 墙的一侧 大面积的水体和坡地呈水平开阔 的形态 凸显纪念墙在高度和长度上的巨大尺度 纪念路尽端的遗址废墟在宁静水面的倒影中 突出 了它在整个公园的核心地位 墙的另一侧是树的海 洋 四排高大的杨树和墙体平行种植 强化了这条 主轴 并形成高耸深远的空间透视感 刻满名字的 黑色花岗岩墙体 切割 了整个基地 以最 暴力 的手段 强化了基地东西方向纵深的特征 正确地 定义了主入口的位置 并给公园的纪念活动以明确 的方向感 同样 这也是最 不暴力 的手段 最 大限度保持基地的原有特征和完整性 纪念墙的景 观屏蔽作用 纯化了墙体两侧的景观元素 一面开 阔辽远 一面密不透风 通过墙体之间的缝隙渗透 少量景观和人流 当人站在纪念主路上仰视纪念墙 上的名字时 能从墙体顶部看到后面高大杨树的树 梢 风掠过 沙沙的声音 仿佛呜咽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最初的方案中 纪念墙是由 两堵平行的 玻璃 墙组成 墙体两侧的风景被两 层透明的膜所分割 参观者可在墙间穿行 玻璃墙 反射着人和周围的景物 生者的目光和身影 阳光 圈0 1 方案图 南旭绘 F i g0 1S c h e m ed r a w nb yN A NX u 图0 2 遗址与建筑现状 F i g0 2S i t e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e a r t h q u a k er u i n sa n db u i l d i n 9 8 图0 3 遗址保护设计策略 F i g0 3 P r e s e r v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 图0 4 总平面图 F i g0 4M a s t e rp l a n n i n g 图0 5 交通分析图 F i g0 5T r a f l ca n a l v 8 1 8 图0 6 0 7 玻璃墙效果圈 F i g 0 6 0 7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G l a s sW a l l 专题 风景园林2 0 0 8 第四期嘲 万方数据 图0 8 地震科技馆 F i g0 8E a n h a u a k eS c e n c eM u s e u m 图0 9 台阶眺望 F i g 0 9P l a t f o r m s 的投射与折射 玻璃后面的树林和水池 这一切凝 聚在刻有死难者名字的玻璃墙上 所有图像叠加在 一起 在天空和大地之间 犹如幻像 即真实又迷 离 遗憾的是 出于技术上 管理上等多方面的因 素 尤其是社会各界对于纪念性理解上的差异 最 终在深化方案的过程中 更容易被接受的黑色剖光 花岗岩墙替代了玻璃墙 原方案单纯有力的概念性 大打折扣 图0 6 0 7 2 2 2 景观的隐喻和陌生化 一沙一世界 一草一木皆有情 在 这样一个需要表达丰富情感的场所里 除了通过仪 式性的尺度和空间处理体现纪念性 景观的隐喻和 陌生化也是绝不能忽视的 隐喻是无法言说的 一 颗树的力量往往是任何语言都望尘莫及的 陌生化 的处理让平凡之物出于不平凡的场景之中 令人诧 异之时 引发联想 通过隐喻和陌生化 一些景观 细节上的微妙处理能让人感到心灵的震撼 大片的 树阵和开阔空间中孤植的树 铺地缝隙中长出的小 草 铁轨两侧碎石中的花丛 水底的黑色卵石 弯 曲延伸的铁轨飘浮在水面上并最终消失在水中 隔 水相望 此岸彼岸 正是这些平凡景物的不平凡处理 被赋予了纪 念的意义 这种纪念性更意味深长 发人深省 让 人在惊鸿一瞥中 体会生命与自然的本质 2 2 3 建立建筑与景观的对话 地震纪念馆与科普馆是地震公园中的关键建 筑 由于其位置紧邻遗址 如何处理其与遗址和周围 景观的关系成为该设计的重点 过于自我的形态会与 废墟的形态发生冲突 过于谦卑 也会减弱该建筑自 身应有的特征 于是我们规定了以下原则 1 建筑不应高于废墟的平均高度 2 形态应单纯有力 符合整个公 园的纪念性特征 3 在功能上与纪念墙和纪念路统一考虑 4 在空间和视觉上与景观发生对话 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 纪念馆和科普馆被设计成两个长方形的盒子 一个 埋藏 在地下 另一个 漂浮 在空中 两个馆在地下连通 纪念馆紧邻纪念墙 并在纪念路下方 顺纪念墙沿坡道向下进入纪 念馆 科普馆底层通透 使得其北侧的铁轨区和南侧的广场在空间和视觉上贯通 当参观者从铁轨区穿过 低矮幽暗的架空层向充满阳光的遗址广场逐步走去 视觉上渐渐明亮而开阔 当走出架空层 废墟 广 场 水面和天空以完全不同的尺度突然呈现 会使人的情绪在压抑多时后瞬间得到释放 在这个过程中 建筑和景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在对话中建立了统一的空间系统 看似对立的建筑与景观通过戏剧化 的方式展现了一种张力 互为因借 相得益彰 纪念性的主题因此而升华 图0 8 0 9 3 结语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 即使我们真的忘却了那场事件和带来的痛楚 也不会忘却这篇 文章给我们的深刻记忆 这就是纪念的价值 人类会把情感寄予物质 在特定的时间宣泄情感 同时强化记忆 与人性中的遗忘倾向抗衡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地震公园 需要把每一位死难者的名字刻在墙上 需要给已经习 惯平淡生活的人们以心灵的震撼 更需要展现生命的顽强和生活的希望 希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的建成 能 满足我们的愿望 注释 竞赛团队袁野李久太南旭 作者简介 袁野艚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理论学科博士生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北京1 0 0 0 8 4 李久为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理论学科博士生 北京10 0 0 8 4 B i o g r a p h i e s Y U A NY eh o l d sad o c t o r a t e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D e s i g na n dT h e o r yf r o mt h eD e p a r t m e n t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fT s i n g h u aU n i v e r s i t y H ei san a t i o n a lA l e v e lR e g i s t e r e dA r c h i t e c t B e i j i n g1 0 0 0 8 4 UJ i u t a ih o l d sed o c t o r a t e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D e s i g na n dT h e o r yf r o mt h eD e p a r l r n e r l t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fT s i n g h u a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1O 0 0 8 4 万方数据 纪念之路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国际竞赛一等奖作品纪念之路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国际竞赛一等奖作品 作者 袁野 李久太 YUAN Ye Li Jiu tai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 100084 刊名 风景园林 英文刊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年 卷 期 2008 4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 1条 参考文献 1条 1 竞赛团队 袁野 李久太 南旭 相似文献 3条 相似文献 3条 1 期刊论文 郝卫国 HAO Wei guo 受灾记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