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窨花的主要因素与腊梅花茶品质的关系司辉清1 李永菊2 庞晓莉1(1、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北碚 400716 2、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摘要:本文对影响腊梅花茶窨制的主要因素(茶坯含水量、配花量、窨制时间、窨制温度)进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每个因素确定3个水平,每个处理均采用一窨一提工艺且重复3次;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生化成分测定和统计分析。探明了窨花的主要因素对腊梅花茶品质的影响是显著的,各因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它们对腊梅花茶品质的影响程度是:配花量茶坯含水量窨制时间窨制温度。这些因素的最优理论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0.6,配花量42.2%,堆温11.3,窨制时间为32.4h,对茶叶中的多酚类、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类等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关键词:窨花;腊梅花茶;技术因素;花茶品质花茶是我国特有的茶叶品种,它是利用素茶和香花作原料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助茶味,花茶香气馥郁,幽香袭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花茶窨制通常选用茉莉花、玉兰花、珠兰花、桂花等夏秋季的香花为原料,特别是茉莉花的用量最大。有关茉莉花茶的加工理论研究已经比较系统、比较深入,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也比较成熟1 2 3。但是,其他花茶的生产量较少,对其加工技术和理论的研究也不多见。腊梅花可用于熏制花茶的记载较多4 5,但腊梅花茶的具体熏制方法、腊梅开放吐香特性等未见系统研究报道。据报道,我国腊梅不仅品种资源丰富,而且分布区域广阔 6。在重庆市北碚区有数万亩腊梅生产基地;西南大学实验茶厂利用这一资源,试用茉莉花茶加工的方法研制开发腊梅花茶已初见成效。但是用花量较多,产品的香气低闷,鲜灵度差,品质不太理想。因此,对腊梅花茶的加工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表4-1 试验因素及水平设计Table4-1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experiment 因素水平茶坯含水量(%)Water content in tea dhool 配花量(%)The rate of wintersweet flower sambac to tea dhool堆温()Temperature in tea stack窨制时间(h) Senting time编码号X1X2X3X4上水平(+1)20561536下水平(-1)836520零水平(0)14461028变化区间61058R(1.547)23.2861.4717.7440.38-R(-1.547)4.7230.532.2715.62注:R,-R为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所需要的水平 Note:The levels of R,-R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orthogonal test.试验号NO茶坯含水量(%)Water content 配花量(%)Flower sambac 堆温()Tempe-rature 窨制时间(h) time183652028365363836152048361536585652068565367856152088561536920365201020365361120361520122036153613205652014205653615205615201620561536174.724610281823.28461028191430.531028201461.4710282114462.272822144617.74282314461015.622414461040.38251446102826144610282714461028 本实验拟对腊梅花茶窨花过程中的四个主要 表4-2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案技术因素(茶坯含水量、配花量、堆温、窨制时间) le 4-2 Structural matrix and analysis results 进行综合研究,分别对单因子效应和复因子效应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获得最佳的腊梅花茶窨制技术参数,探索这些因数对腊梅花茶品质影响的程度,为花茶新品种腊梅花茶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腊梅鲜花 采用重庆市北碚区腊梅花基地提供的素心腊梅1.2 茶坯 采用西南大学实验茶厂提供的半烘半炒一级绿茶1.3 窨花技术因素试验方案本试验选择花茶窨花过程中的四个主要技术因素(茶坯含水量、配花量、窨制温度、窨制时间)为研究对象,每个因素设三个水平;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试验因素及水平进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具体设计见表41和表42。1.4窨花的工艺流程为了排除较多干扰,准确获取窨花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本试验采用 “一窨一提”的窨花工艺,其工艺流程如下:原料准备 茶花拼合 翻拌控温 起花 焙焙 提花 腊梅花茶(样品)1.5 试验样品的品质审评试验样品的品质审评采用密码审评法,由专业评茶师分别对成品花茶样进行感官审评,用百分制表示茶样的品质差异7。1.6 腊梅花茶生化成分分析方法 8水分的测定方法:GB830487茶多酚的测定:酒石酸铁比色法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三氯化铝比色法茶氨酸总量的测定:茚三酮比色法 总水溶性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1.7 数据处理以成品腊梅花茶感官审评得分和生化成分(多酚类、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类)含量为响应值变量(指标),运用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ing System,DPS)统计分析,分析各因子的单因子效应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2 结果与分析2.1 建立模型及各因素对腊梅花茶品质影响程度分析用表4-3的数据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分别以窨制后腊梅花茶的感官审评得分和几种生化成分(茶多酚、可溶性糖、氨基酸、黄酮类)的含量为响应值变量,见表4-3。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剔出=0.5水平上不显著的回归系数,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y1、y2、y3、y4、y5分别表示感官审评得分、多酚类含量、溶性糖含量、氨基酸含量和黄酮类含量的回归方程;): 对回归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和计算,其结果发现:(1)五个模型的F值分别为3.9794、 0.8869、0.5842、1.3369、0.8101;(2)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07、0.713108、0.636653、0.783960、0.697067;(3)方程的显著水平分别为0.0108、0.5895、0.8322、0.2969、0.6504。这说明只有感官审评得分的回归方程与真实值拟合得较好,回归方程可以应用。各个处理间生化成分的差异不显著。对方程y1,因偏回归系数已经标准化,所以模型中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决定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茶坯含水量、配花量、堆温、窨制时间四个变量中配花量对花茶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素坯含水量、窨制时间,最后是窨制温度(配花量茶坯含水量窨制时间窨制温度)。2.2 各因素的单因子效应对腊梅花茶品质的影响运用“降维法”9将不考虑的因子全部固定在零水平,对方程y1进行分析,得到各因子对腊梅花茶品质的单因子效应:2.2.1含水量的单因子效应 当茶坯含水量很低时(4%左右),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腊梅花茶品质也随之提高,当含水量达到11.00左右时达最大值,而后则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的速度较快。2.2.2 配花量的单因子效应 配花量对腊梅花茶品质的影响也很显著。花茶一窨一提配花量小于43.00 %左右时,花茶的品质随着配花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配花量达43.10%左右时花茶品质得分最高,之后随着配花量的增加品质逐渐降低。表4-3 二次回归正交处理后各处理样品的综合品质得分和生化成分含量Table 4-3 The contents of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ach sample处理NO.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可溶性糖(%)Tea polysaccharide氨基酸(%)Amino acid黄酮类(%)Flavone综合品质得分(百分制)128.535.343.880.8375.40227.965.114.260.9275.83329.404.873.990.8377.57429.155.403.870.8076.70529.255.634.110.8879.73629.535.354.160.8678.00730.885.433.890.9880.60828.415.144.270.7876.27929.285.204.180.8481.031029.655.164.040.8778.391127.005.464.010.8477.091230.555.823.850.9674.751326.385.153.800.7983.591428.145.703.950.9479.301528.295.444.030.8083.851629.415.514.430.8580.601729.935.544.240.8683.591827.355.434.280.9282.291928.854.843.560.8081.902028.215.464.030.9778.002130.225.103.840.8381.902229.355.593.690.8885.412327.195.103.800.9684.112428.375.563.800.8282.812529.095.374.080.8184.112627.705.403.740.8582.292730.515.083.930.9384.89茶坯32.003.403.702.2.3 堆温的单因子效应 窨花时的堆温对花茶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堆温在低于10时,随着堆温的升高品质也升高,当堆温达到1112时,花茶品质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之后随着堆温的增加品质得分逐渐降低。2.2.4 窨制时间的单因子效应 窨制时间对花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窨制时间的延长,品质得分也随之增加;当窨制时间达到31.30h时,花茶品质得分最高。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品质逐渐降低。据笔者观测,腊梅鲜花离体后的吐香时间大约为一周左右,所以在腊梅花茶加工过程中,在其他条件(温度、湿度、氧气等)适宜的情况下,窨制时间较茉莉花茶长2-3倍。2.3因素间交互作用对腊梅花茶品质的影响以腊梅花茶感官品质得分为指标,分析方程y1可知,茶坯含水量和配花量、茶坯含水量和堆温、茶坯含水量和窨制时间、配花量和窨制时间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以方程y1分析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将两因子互作效应的数据定义成数据块,调用数据处理软件(DPS)的等高线(Contour)作图功能,即可得到二维等高线图和三维曲面图(篇幅所限未列出)。从图1可知,最适的茶坯含水量是由配花量决定的,随着配花量的增加,茶坯最适含水量逐渐降低。由交互作用的结果,最佳因子水平是:茶坯含水量在11.52,配花量43.10%。茶坯含水量、堆温交互作用的结果(图2),当茶坯含水量在11.52%左右,堆温11.50左右时,花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且随着堆温的上升,最适茶坯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茶坯含水量、窨制时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图3),最佳的茶坯含水量在11.52%左右,窨制时间为31.30h,且随着窨制时间的延长,最佳的茶坯含水量在逐渐降低。配花量和窨制时间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图4),最佳因子水平在:配花量43.10%,窨制时间31.30h左右,随着窨制时间的延长,最适的配花量呈下降趋势。 图1 茶坯含水量、配花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图2 茶坯含水量、堆温之间的交互作用Fig.1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ater content of Fig.2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ater content oftea dhool and the rate of flower sambac to the tea dhool and the temperature in the tea stacktea dhool 图3 茶坯含水量、窨制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 图4 配花量、窨制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Fig.3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ater Content Fig.4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ate of flower of tea dhool and the scenting time sambac to the tea dhool and the scenting time由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分析可知,在腊梅花茶窨制过程中,各因子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有交互作用。某一因素在单因子效应分析时得到的最佳水平未必是试验组合中的最佳水平。因此,有必要将所有的因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组合,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最佳因子水平组合。以腊梅花茶感官审评得分作为响应值变量(指标)。以方程y1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模拟并筛选不同因子水平的组合配比,利用频率分析法进行分析,优化后的最高花茶感官审评得分可达85.80,这时得到的因子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0.6,配花量42.2%,堆温11.3,窨制时间为32.4h。这与单因子效应分析得到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从而佐证了腊梅花茶窨制过程中茶坯含水量、配花量、堆温、窨制时间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2.4各因素对腊梅花茶生化成分的影响 由2.1可知,在腊梅花茶窨制过程中,通过茶坯含水量、配花量、堆温、时间四个主要因素的共同作用,各处理样品的多酚类、可溶性糖、氨基酸、黄酮类含量变化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除黄酮类外,其他三种生化成分的含量都与茶坯的含量相当。由表43可知,茶坯窨花后,茶多酚的总量有所下降,但变化不大,由32降到30左右;氨基酸含量一般在4.00%左右,最高的可达4.44%,与茶坯相比(3.40)有明显提高;可溶性糖总含量在4.845.82之间,也比茶坯的含量有所提高; 黄酮类化合物在茶坯中的含量为3.70。腊梅花茶由于经过长时间的窨花,使黄酮类不断氧化,致使含量大大降低,含量在0.780.94之间。3结论3.1采用一窨一提工艺窨制腊梅花茶时,窨花的茶坯含水量()、配花量()、窨制时间()、窨制温度()与腊梅花茶综合品质得分()的关系符合以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式:3.2窨花的主要因素(茶坯含水量、配花量、窨制时间和窨制温度)对腊梅花茶综合品质得分的影响是显著的,各影响因素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影响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配花量茶坯含水量窨制时间窨制温度。3.3在窨花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单因子效应对腊梅花茶品质的影响是显著的。采用一窨一提工艺窨制腊梅花茶时,茶坯含水量、配花量、堆温和窨制时间的较佳工艺参数分别为11、45%、10、32h。考虑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后,工艺参数最优的理论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0.6,配花量42.2%,堆温11.3,窨制时间为32.4h。3.4 在腊梅花茶的窨制过程,茶坯中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所提高、多酚类总量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有所下降,窨花的各主要因素对其含量变化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参考文献1 陈椽.制茶技术理论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2 骆少君,郭雯飞.茶叶吸香特性的研究J.福建茶叶,1989,3:12183 李永菊,庞晓莉,司辉清.不同等级花茶精油吸附性能分析J.西南园艺,2006,2:45464 李孝铭主编.茶用香花志J.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5 庞晓莉,司辉清主编.窨茶香花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6 陈龙清,陈俊愉.腊梅属植物的形态、分布、分类及其应用J.中国园林,1999,15(1):767 陆松侯,施兆鹏.茶叶审评与检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5:第三版8 黄意欢主编.茶学实验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9 蒋元勋,黄仲青,李奕松等.安徽双季晚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3,20:3743 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ain Factors and the Qualityof Chimonanthus praecox Scented TeaSi Hui-qing1 Li Yong-ju1,2 Pang Xiao-li1*(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2、Jiangsu Food Science College, Huaian 223003)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d on the main factors (water content in tea dhool、the rate of wintersweet flower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氢稳定装置操作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感光材料乳剂熔化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操作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信息科学技术试题及答案
- 应用会计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银行信贷测试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保密专业试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课件
- 畜牧考研专业试题及答案
- 测绘专业试题及答案
- 汽车底盘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国家电网公司招聘岗位竞聘模拟题及答案
- 隧道施工应急预案与响应方案
- 2025年广播电视技术能手预选赛竞赛试题含答案
- 食品添加剂培训课件
- 儿童安全用电防范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健身教练专业技能测评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轮椅转运的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 DB11T 2441-2025 学校食堂清洁和消毒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