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 制取氧气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 新物质的方法。2、认识分解反应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学习过程:(复习提问): 如何检验一瓶无色的气体是氧气?一、(提问):工业上是如何值得大量氧气的?工业上生产氧气要考虑原料是否 ,价格是否 ,成本是否 ,能否 以及 的影响等因素。因此工业上采用 为原料利用在低温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氮的 不同来制取氧气的,这一过程属于 变化? 膜分离技术制氧气指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预习内容:1、 实验室通常采用_、_或_方法制取氧气。2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2-5、2-6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小结:(1)不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也能放出氧气只不过放出氧气的速度 ,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放出氧气的速度 ; (2)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前后 和 没有改变。【阅读】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性质。完成下列习题。1.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 ,而本身的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做 。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 。2.二氧化锰是该实验中唯一的催化剂吗? 。对催化剂的理解注意点: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速率不是指加快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也不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并不仅是指二氧化锰。某一反应的催化剂不一定能催化其他反应(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同时某一反应的催化剂也不一定只有一种3 、氯酸钾是 色固体,利用它制取氧气时通常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 ,文字表达式为 。4 、高锰酸钾是 色固体,写出利用它制取氧气的文字表式 5、据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是 。6、分解反应是指 反应物生成 其他物质的反应,其特点是 公式为 。化合反应的特征是 ,公式为 7、在氯酸钾受热制氧气的实验中,若没有催化剂二氧化锰,则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后,反应的速度会 (填“加快”或“减慢” 或“不变”),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会 (填“增加”或“减少” 或“不变”),在反应中 是催化剂。【基础练习】1、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法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忘了加入二氧化锰,结果是( )A.根本无法生成氧气 B.产生氧的总质量减少 C.产生氧气速度慢D.没有氧气生成3、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反应条件忽略) ( )A、硫氧气二氧化硫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氧化汞氧气汞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量 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5、氧气的方法有多种,下列关于制取氧气方法的分析有错误的是A.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B. 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具有原料易得到,成本低廉,便于大量生产D.让空气通过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制得富氧空气,空气发生了化学变【能力提升】1、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请填写下表,然后完成实验探究的所有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一试管中,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不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实验二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完成实验二;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 ;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质量。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7)你认为哪些物质还可以充当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答: 还可以充当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答出一种物质即可)2、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微量臭氧(O3)可抵御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做空调和冰箱制冷剂的“氟利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O3 - MO+O2,MO+O -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添加剂第二课时 制取氧气 学案【复习旧知】学生写出实验室三种方法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1、 2、 3、 新课预习:实验步骤实验探究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步骤 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气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若不漏气则导管口有 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中会上升一段 。2装-装入药品,并在管口塞上一团棉花,用塞子塞紧管口;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倒立于水槽中;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5收-用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6移-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7熄-熄灭酒精灯。注意事项(1)“三个先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否则试管会受热不均匀而炸裂;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后移出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2)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目的便于试管的固定和加热;(3)试管口应稍微向下倾斜,目的是 。(4)在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5)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否则试管会受热不均匀而炸裂。(6)导气管应稍微露出橡皮塞,目的是有利于气体的排出。(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应接近集气瓶底,目的是有利于空气的排出。(8)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才能收集,反之所收集的氧气不纯。(9)刚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清洗否则试管会炸裂。【小结】:实验室收集氧气可以采用 法;是因为氧气 还可以采用 法,是因为氧气 。实验探究2:氧气的性质(教师演示,完成课本表格)【基础练习】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A装置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在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3)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并据此选择上图中 (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于燥氧气的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检验你所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熄灭酒精灯,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能力提升】1、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BC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O2何时收集满2、(2分)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氧气,有同学从家里拿来了洗脸盆并盛了半盆自来水,用罐头瓶(带玻璃片)装满水倒放入脸盆中准备收集气体,还有同学从化工试剂商店买来了高锰酸钾作原料。由于自带仪器不够用,又有同学准备从学校化学实验室借用一些仪器。问:还需借用的仪器有_;检验收集的气体是O2的方法是_。3. 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试管外壁潮湿;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A全部 B除外 C 除外 D4. 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C蜡烛燃烧 D镁条燃烧第三课时 知识链接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首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实验原理即采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来制取;(2)实验装置即利用哪些仪器怎样连接来制取和收集气体;(3)气体的检验即根据气体的性质检验所制得气体。 实验装置的种类及选择依据。实验装置种 类选择依据发生装置固体+固体气体固体+液体气体液体+液体气体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适用于不易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来源:学&科&网Z&X&X&K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无毒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无毒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练习1、(1)实验室若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在发生装置应选择 ;实验室若采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发生装置应选择 。 (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以采用 法;是因为氧气 还可以采用 法,是因为氧气 。2、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的操作是先_后_,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若需要回收反应后试管中的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的方法是:将试管中的固体倒入烧杯、加足量的水溶解、_、洗涤、干燥。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为_。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由_端通入(填“a”或“b”)。若在D装置中盛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向上)一瓶氧气,气体从 端(填字母“a”、“b”)通入。(5)若选用A装置制备气体时应考滤的因素是 。(6)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7)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当你选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时,若选择A装置来完成该实验,需进行的改动是 。你认为应选择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是 (填序号),原因是 。4、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 的优点。(2)某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的实验,现象与步骤完全相同。 试回答:步骤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用到上面列出的仪器有 (填字母)。步骤的实验目的是 。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 。5、为了制取少量的氧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I 查阅资料获得信息: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都可以产生氧气,其中过氧化氢价格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放出氧气该过程无副产物;氯酸钾价格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锰酸钾价格较高,加热即可快速分解。二氧化锰能加速上述三种物质的分解。根据上述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lI组装仪器,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实验完毕,洗刷仪器,整理用品,总结实验,完成实验报告。(1)要制取一瓶氧气,你认为应选择的最佳实验装置是 (填写字母代号),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 。(2)有气体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安全手抄报模板大全
- 13课万维网安全新协议课件
- 网络安全教育课件大学生
- 明暗和立体 教学设计
- 新教师培训考试题及答案汇编
- 智能制造工程师技能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粮食安全课件
- 武汉事业编招聘2025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产妇坠床应急预案(3篇)
- 2025年反诈反骗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混凝土泵车维护与保养课件
- 无人机在公安领域的应用
- 餐饮个人简历模板5篇大全
- 高血压的防治健康宣教
- 讴霭咨询-零售行业创新的洞察:策展式零售、叙事零售
- WB/T 1087-2018煤炭仓储设施设备配置及管理要求
- GB/T 2566-2010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
- GB/T 11032-202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华为战略绩效PBC标准模板(华为)
- 矿井顶板灾害防治
- 三级安全培训记录表 (个人档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