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 勘 察 设 计 研 究 院2012年5月xx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 察 证 书:川内备案证号: 工 程 编 号: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 审 定 人: 审 核 人: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xx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年 5月xx勘察设计研究院地 址: 邮 编:电 话: 传 真:电子信箱: 目 录1、前言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3 勘察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1.4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区域气象特征2.2 场地地形地貌2.3 地层结构2.4 水文地质条件2.5 场地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2.6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2.7波速试验3、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地震效应评价3.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场地的适宜性评价3.2 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3.3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3.4岩、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3.5砂土液化判别4、地基基础方案评价4.1、天然地基评价4.1.1地基土适宜性评价4.1.2地基土的承载力评价4.1.3均匀性评价4.1.4 地基变形特征评价4.2 复合地基评价4.3 桩基础评价4.4地基基础方案评价及建议5环境工程地质评价6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6.1基坑降水6.2基坑开挖问题6.3地下室抗浮评价6.4岩土工程监测7、结论与建议附录:1、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2、勘探点数据一览表3、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014、工程地质剖面图 :02155、工程地质柱状图 :016176、土工试验报告7、波速测试报告8、工程照片13 泰业北城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前言1.1 工程概况受成都xx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xx广场高层住宅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主要由1栋17F18F住宅楼及4F5F裙楼组成,设3F地下室。各拟建物概况详见下表1。 拟建物概况一览表 表1幢号层数有 无地下室基础荷载结构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拟采用基础型式预计基础埋深(m)0.00标高(m)主楼17F-18F3层待定框剪一般筏板基础15.1508.00裙楼4F-5F3层待定框架一般独立基础15.1508.00地下室3层待定框架一般独立柱基15.1508.00根据拟建物性质、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确定:拟建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根据拟建物的性质和勘察等级,结合拟建场地已知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本工程勘察的目的及技术要求为:(1) 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特征和均匀性,尤其要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2)查明不良的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和洞穴。(4)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初见及稳定水位;提供地下水位季节变化幅度和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 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6) 预测地基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变形特征,提供计算建筑物变形所需的岩土参数。(7) 通过波速测试,评价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提供场地相应的土动力特征参数;判定建筑场地类别。查明有无液化土层分布,并对液化趋势和岩土地震稳定性作出评价。(8) 若需采用桩基础或进行地基加固,应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和复合地基设计参数提出建议;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对沉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9) 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意见;提供周边地质模型的建议。(10) 评价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预测因工程活动引起的边坡稳定性变化。(11) 确定人工边坡的最优开挖坡形和坡角。(12) 提出潜在不稳定边坡的整治和加固措施及监测方案。 1.3 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9) 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2)建筑工程勘探及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1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1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5) 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 (16)勘察任务委托书。1.4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4.1 勘察工作方法1) 勘探点布置及勘探深度:本次勘察共布设钻孔65个,钻孔间距一般为6.5017.00m。其中高层建筑部分布设钻孔30个。裙楼及地下室布设钻孔35个。控制性钻孔深度22-25m,一般性钻孔深度18-20m。满足地基变形沉降计算深度及施工方面要求,根据野外施工情况予以调整,一般性勘探孔深度以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即条形基础不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独立基础不能小于1.5倍,且自基础底面算起不小于5.0m。在上述规定深度范围内遇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适当调整。2) 勘探点测放:依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A1:X= 24116.431,Y= 22271.459,H508.0m;A2:X = 24065.687,Y= 22364.356),采用GPS测量仪,对各勘探点进行测放。各钻孔孔口高程用A1作为引测点测量而得。勘察期间因场地障碍物影响,部分钻孔作了适当位移,但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各勘探点平面位置及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01)。3) 钻探及原位测试:采用SH30型工程钻机对卵石上部土层进行冲击钻进全断面取芯,采用XY-100液压型回转钻机对卵石层及基岩进行植物胶护壁回转钻进行全断面取芯,并对地层进行分层和土质、岩性描述;对黏土、粉土、细砂层进行标准贯入原位测试,确定其力学性能,对中砂、卵石土采用N120动力触探测试,为地基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4) 室内试验:对黏土、粉土、细砂和卵石土分别采取不扰动和扰动试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以测定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命名;取土样进行土壤易溶盐分析;取水样进行简分析,以判别其对基础和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 波速测试:为划分场地类别,提供地震反应分析所需的场地土动力参数,估算场地卓越周期等,本次勘察共选取了2个控制孔在孔内作了波速测试。1.4.2 完成工作量接受委托后,我院于2012年5月20日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收集场地已有勘察成果资料,编制了详细的勘察方案设计及施工组织计划。2012年5月21日放测钻孔,次日开始施工,于2012年5月28日完成全部钻探和相关外业勘察工作。为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本次勘察工作,我院共投入SH-30型冲击钻机4台套, XY-100型液压回旋钻机2台套。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统计如下表2。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表2 工作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测放钻孔个65施工钻孔个65总进尺m1478.10其中植物胶回转取芯176.9m/6孔N120动力触探试验m683.25全孔取芯个4标准贯入测试次36岩、土样测试件45易溶盐测试组2水样简分析组2水位观测孔次65波速测试孔次2孔内测试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区域气象特征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多年平均降水量947mm,丰水期为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4%,枯水期为10月至次年5月。丰、枯水期地下水位变幅为1.52.0m。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020.50mm,相对湿度多年年均为82%。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2,极端最高气温37.3,极端最低温度为-5.9。多年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极大风速27.4m/s(1961年6月3日),最多风向为NNE向,出现频率为11.0%。2.2 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羊子山西路(2.5环内侧)与天府宾馆相邻,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场地孔口高程为507.59509.13m,最大高差为1.54m。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级阶地。2.3 地层结构经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上统冲积层(Q3ml)之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细砂(Q3al)、冲洪积层之中砂、卵石(Q3al+pl)及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组成,各土层特征描述如下:2.3.1杂填土(Q4ml):杂色,干稍湿,松散。由碎砖、瓦、卵石、砼块等建筑垃圾及少量生活垃圾组成,多为本项目一期建渣弃填。据调查该层回填时间较短,约12年,均匀性差,结构松散,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1.205.00m。2.3.2黏土(Q3ml):褐黄、黄褐、黄色,硬塑。主要由粘粒组成,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结核,偶见钙质结核和卵砾石,裂隙发育一般,裂隙间充填灰白灰色软塑粘土(主要为高岭土),个别地段裂隙中含少量的水。层厚2.56.0m。2.3.3粉土(Q3al):灰黄色,以中密为主,湿。以粉粒为主,含少量黏粒。可见少量铁锰氧化物侵染,局部底部存在薄层细砂。干强度、韧性低,摇振反应轻微。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402.70m。2.3.4细砂(Q3al):青灰色、灰黄色、灰白色,松散,稍湿。以长石、石英、云母片等矿物颗粒为主,含少量粉黏粒,局部地段夹少量卵石。该层局部地段分布。层厚0.600.90m。2.3.5粉质黏土(Q3al+pl):黄褐色,可塑,湿。以黏粒为主,粉粒次之。可见少量铁锰氧化物侵染,局部底部存在薄层粉土或细砂。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仅23、24、29、30、31、35、46、47、58、59、60孔内分布,系卵石中的夹层,层厚0.503.60m。2.3.6中砂(Q3al+pl):青灰色、灰黄色、灰白色,松散,稍湿。以长石、石英、云母片等矿物颗粒为主,夹20%40%的卵石。该层分布在卵石层中,多呈透镜体或薄层状分布,层厚0.83.60m。2.3.7卵石(Q3al+pl):色杂,松散密实,饱和。卵粒物由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等硬质岩类组成,含量约50%80%,一般粒径28cm,最大可达30cm,呈圆状次圆状,分选性差,充填物以细砂和中砂为主。局部地段夹中砂层,由于临近工地施工降水对场地工程地质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卵石土的原位测试成果有较大影响,建议在开挖后进行施工勘察。据N120动探曲线和取芯观测,依据DB51/T50262001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亚层。松散卵石:卵石含量5055%,排列十分混乱, N120击数为24击/10cm。在场地内呈透镜体或条带状分布。稍密卵石:卵石含量5560%,排列混乱, N120击数为47击/10cm。在场地内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中密卵石: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 N120击数为710击/10cm。分布稳定,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密实卵石:卵石含量大于70%,呈交错排列, N120击数大于10击/10cm,该层分布稳定。2.3.8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水平层理,裂隙较发育。一般泥岩顶板为强风化,下部为中等风化,自上而下风化程度呈减弱趋势。泥岩顶板埋深15.621.6m,标高484.33489.60m。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1)强风化泥岩:紫红色,矿物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较破碎,具较强的遇水软化、脱水开裂特征,岩块手折易断或捻成土状。岩芯多呈碎块、碎片。层厚1.13.8m,平均2.37m。岩芯采取率85%以上。(2)中风化泥岩:紫红色,矿物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长石微量,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锤击声半哑较脆。岩芯多呈长柱状,少量短柱状,偶夹薄层(厚约2040cm)的强风化泥岩,岩体较完整。岩芯采取率90%以上,质量指标8096%。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43MPa,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类,该层未揭穿。各地基土层分布及厚度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0214。2.4 水文地质条件2.4.1 地表水现场地表水体主要为场地东侧河沟,该河沟底部和侧岸均经过封闭处理,无渗漏;勘察期间河沟中存在较多的河水,流量约3000m3/d,水深在0.700.90m。在场地南侧有一排水管,埋深约2m,排入东侧河沟,经调查,该排水管无渗漏。在施工过程中需进一步核实河沟和管道位置及其渗漏状况。2.4.2 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根据成都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第四系砂卵石层孔隙潜水,二是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砂卵石层孔隙潜水: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赋存于基岩顶板以上,形成一个整体含水层,为孔隙潜水。大气降水和区域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给源。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的渗透性,渗透系数为16.020.0m/d。上部的填土、粘性土、粉土层为弱透水层,地下水含量甚微,对工程影响较小。(2)基岩裂隙水:场地内基岩为白垩系灌口组紫红色泥岩,地下水赋存于基岩风化带裂隙中,含水层透水性及富水性差,水量贫乏。据成都地区的区域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调查分析,白垩系灌口组紫红色泥岩渗透系数K一般为0.0272.01m/d,平均为0.44m/d,与上部砂卵石含水层相比,属于弱透水层,可视为相对隔水底板,对施工影响较小。2.4.3 地下水埋深及水位变化幅度勘察期间(2012年5月)属丰水期。由于附近工地施工降水影响,施工过程中,测得地下水位埋深13.114.6m,相应标高为494.46494.55。勘察期间,技术人员对本区正常时期的地下水位情况做了调查,并翻阅了本区已有历史勘察成果,综合分析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本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应在自然地表下5.06.0m左右。多年最高水位为自然地坪下4.50m,相应高程为503.50m。场地地下水较丰富,依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成都地区降水经验知,成都地区卵石层渗透系数16.020.0m/d,但由于场地周边降水影响,卵石层中中、细砂流失严重,造成渗透系数增加,结合我院在该地区的施工经验,建议卵石层渗透系数取20.0m/d。2.5 场地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2.5.1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在该项目取水样2组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根据场地环境类型及地层渗透性并结合(GB500212001)2009年版12.2条判定地下水的腐蚀性,判定结果见表3。场地地下水腐蚀性判定表 表3 评价类型腐蚀介质测试范围值评审标准环境类型为腐蚀等级评价结果混凝土结 构SO42-(mg/l)56.7-61.3300微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Mg2+(mg/l)13.4-15.72000微总矿化度241.3-251.36.5微侵蚀性CO2(mg/l)01.0微砼结构中的钢筋Cl-(mg/L)11.8-13.2100微对砼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备 注按(GB500212001)12.2条和最不利原则评价据上表结果判定:本区地下水对砼及砼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2.5.2 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在钻孔内取土样2组进行土壤易溶盐试验,并根据场地环境类型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2.2条判定场地地基土的腐蚀性,判定结果见表4。场地土腐蚀性判定表 表4 评价类型腐蚀介质测试范围值评审标准环境类型为腐蚀等级评价结果混凝土结 构SO42-(mg/kg)76.8-129.8450微对砼结构微腐蚀性Mg2+(mg/ kg)7.3-18.03000微NH4+(mg/l)06.5微砼结构中的钢筋Cl-(mg/ kg) = Cl-+SO42-0.2535.6-47.35.5微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备 注按(GB500212001)12.2条和最不利原则评价据上表结果判定:本区场地黏土对砼结构、砼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仅依据PH值判定,对钢结构至少具微腐蚀性,因拟建工程无钢结构,可不考虑钢结构腐蚀性的影响。2.6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主要采取标准贯入试验,N120动力触探测试和取土试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颗粒分析等查明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2.6.1 标准贯入试验:针对场地内黏土、粉土、细砂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见表5。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表5 土层名称统计数n范围值(击/30cm)平均值m标准差f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i标准值k(击/30cm)黏土1711.312.712.00.400.0330.9911.9粉土115.16.05.400.4220.0770.955.13细砂24.66.05.30/强风化泥岩629.631.230.45.350.1760.9127.7备 注变异系数=f /m, 1.704 4.678 回归修正系数i=1 + ,修正值k=im n n22.6.2 N120动力触探测试 针对场地内卵石层进行了N120动力触探测试,以进行工程地质分层和对承载力及变形模量的确定,其测试结果见表6。N120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6 指标土层频数n范围值(击/10cm)平均值m(击/10cm)标准差f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i标准值k(击/10cm)松散卵石182.1-4.02.480.4760.1920.922.28稍密卵石1024.0-706.351.060.1670.966.10中密卵石1767.0-10.08.491.230.1450.988.32密实卵石23410.014.871.590.1070.9914.72备 注变异系数=f /m, 1.704 4.678统计修正系数i=1 + ,修正值k=im 大于20击/10cm按20击/10cm计。 n n22.6.3 室内土工试验本次勘察共取岩土样45件,进行了常规物理力学测试及颗粒分析,其测试结果见表79。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7 土名指 标统计数n范围值平均值x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黏土含水量W(%)1218.9-27.022.12.190.10/密度(g/cm3)121.89-2.112.00.550.27/孔隙比eo120.550-0.7730.6620.0630.095/液限Wl(%)1233.7-41.938.12.040.054/塑限WP(%)1215.0-22.118.61.740.093/塑性指数IP1218.7-20.619.50.5790.03/液性指数IL120.10-0.250.1780.0450.252/压缩系数a120.10-0.260.1550.0430.28/压缩模量Es126.8-16.311.32.560.226/内聚力C(kPa)1252.0-61.057.43.20.0550.97155.8内摩擦角(o)1223.0-28.425.11.780.0710.96324.2粉质黏土含水量W(%)625.7-29.426.71.360.05/密度(g/cm3)61.91-1.971.950.210.107/孔隙比eo60.743-0.8430.7760.0360.046/液限Wl(%)633.5-35.935.00.9360.027/塑限WP(%)620.5-23.121.20.9660.046/塑性指数IP612.5-15.013.81.070.077/液性指数IL60.32-0.500.410.0690.169/压缩系数a60.26-0.350.300.0340.11/压缩模量Es65.3-6.75.90.580.097/内聚力C(kPa)630-5741.710.90.260.78332.7内摩擦角(o)614.1-16.715.71.0230.0650.94614.9粉土含水量W(%)620.1-24.222.31.370.06/密度(g/cm3)61.97-2.052.010.2880.144/孔隙比eo60.582-0.7020.6500.040.06/液限Wl(%)626.3-29.428.31.050.037/塑限WP(%)617.5-20.419.20.980.05/塑性指数IP68.7-9.59.10.3060.034/液性指数IL60.29-0.420.3470.0510.147/压缩系数a60.32-0.500.420.0640.153/压缩模量Es63.4-5.14.040.6110.151/内聚力C(kPa)66-138.72.50.2890.7626.6内摩擦角(o)616.0-22.619.82.40.120.9017.8室内岩石试验统计表 表8岩石名称中风化砂质泥岩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frk(MPa)天然密度(g/cm3)62.402.322.370.2880.120.9923.4天然单轴抗压强度 (MPa)65.114.144.710.360.080.944.43颗粒分析试验成果表 表9土名颗 粒 组 成 百 分 比 (%)卵石或碎石砾 石砂 粒细 粒粗中细粉粒黏粒颗 粒 直 径 (mm)100100808060604040202010105522110.50.50.250.250.0750.0750.0053.0m,可不考虑粘土胀缩性对基础的影响,但需考虑其对地坪、道路以及管道等构(筑)物的影响,尤其应重视膨胀土边坡稳定性较差。2.7波速试验本次勘察在ZK10、ZK14孔内进行了波速测试工作,依据波速测试报告可知,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266289m/s(详见附件),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6条规定,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m,场地地基土属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类,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据测试报告,场地地微动卓越周期为0.2850.331s,建议场地地微动卓越周期为0.331s,场地岩土层动力学参数综合成果见表12。 岩土层动力学参数综合成果表 表12岩土名称压缩波速剪切波速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动泊松比Vp(m/s)Vs(m/s)Ed(MPa)Gd(MPa)d杂填土17.23211338530细 砂16.537815210738粉 土18.645319319369粘 土20.0631268399143松散卵石21.0785349706256稍密卵石21.5889395924335中密卵石22.010164511238450密实卵石22.511595161644597强风化泥岩21.79464211057384中风化泥岩23.5126358721908023、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地震效应评价3.1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场地的适宜性评价从区域地质资料查证:成都市区为晚近期形成的不对称坳陷盆地,成都坳陷与成都平原分布基本一致,长轴走向N3040E,在下、中更新世构造活动强烈,而上更新世及其以后至今,沉降及其断裂活动性已大为减弱,趋于稳定。总之,成都地区就区域地壳稳定性来讲,是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中的地震稳定区,对建筑影响小。成都地区属地震波及区,不论周围松潘、平武的强震或邻近周边(如汶川映秀)的强震波及到成都的最高烈度在7度以下,而成都地区地震按7度设防,安全度是保证的。经走访调查并结合钻探成果知:本场地无防空洞、沟浜、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拟建场地地形有一定起伏,地貌单一,场地无断裂、滑移等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建筑。由于临近工地施工降水对场地工程地质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卵石土的原位测试成果有较大影响,造成N120原位测试成果失真偏大,建议在开挖后进行施工勘察。3.2 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综合各项测试成果结合成都地区经验,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见表13。 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表13 指标土名状态或密实度天然重度(KN/m3)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变形模量Eo(MPa)压缩模量Es(MPa)内摩擦角标准值K()内聚力标准值Ck(kPa)杂填土松散17.2/515黏土硬塑19.8220/11.055.824.2粉质黏土可塑19.4140/5.532.714.9粉土稍密19.4100/4.06.617.8细砂松散18.8906.38.5185.0中砂松散19.51108.010.812/卵石土松散20.017014.018.920/稍密21.030023.027.035/中密22.050032.041.039/密实23.580045.060.843/泥岩强风化22.80300/20.02360中风化24.0700/ 注:表中卵石层的压缩模量Es由变形模量Eo按下列理论公式计算而得。理论公式: Es=Eo/ =1-22/(1-)式中:土的泊松比,卵石取0.22。当应用文克勒地基模型进行地基梁的设计计算时,所需的地基计算参数即基床系数Kp值,根据成都地区地基基床系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建议该场地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的地基基床系数分别采用25MN/m3、35MN/m3、50MN/m3、60MN/m3,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的地基基床系数分别采用30MN/m3、100MN/m3。3.3 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查证: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场地的地微动卓越周期为0.331s。3.4岩、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3.4.1岩、土的类型判定依据波速测试结果,根据GB500112010的相关规定知:场地内人工填土、细砂属软弱土;中砂、粉质黏土、粉土属中软土;硬塑黏土、松散卵石中密卵石属中硬土;密实卵石属坚硬土;强风化泥岩属于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属于岩石。3.4.2 场地的类别判定场地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66289m/s(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者),覆盖层厚度大于5.00m,故可判定该建筑场地类别为类,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3.5 砂土液化判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附录P的有关规定,第四系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不考虑其液化影响,且上述土层在基坑开挖范围内,故可不考虑粉土及细砂的液化影响。4、地基基础方案评价 4.1 天然地基评价由于整个场地均存在三层地下室,预计基础埋深约-15.10m。因此本次勘察对主楼基础埋深按-15.10m进行评价。按照上述基坑开挖深度,根据本次勘察成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及下卧层范围内地层为卵石土,具备采用天然地基的条件,建议高层建筑采用筏板基础,以稍密实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需对下卧粉质黏土进行承载力及变形验算,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可进行换填处理或采用复合地基。由于场地因降水等因素影响,对卵石土所作的测试有失真的客观可能性,建议基坑开挖后对地基进行验证性施工勘察,以确定持力层的可靠性。4.1.1地基土适宜性评价结合钻探取样和测试结果,对场地持力层范围内松散卵石、稍密密实卵石的工程特性评价如下:粉质黏土、中砂、松散卵石层,多呈透镜体或薄层存在,均匀性差,不宜直接作为拟建建筑物筏板基础持力层。稍密密实卵石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低,是拟建建筑物筏板基础的良好持力层。4.1.2 地基土的承载力评价4.1.2-1、地基土承载力修正值基坑以开挖-15.10m考虑,均采用筏板基础,以稍密密实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该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4条的规定进行修正,其计算公式为:fa=fak+b(b-3)+ dm(d-0.5)式中:b、d 分别取3.0和4.4,地下水位按高程503.50m考虑,稍密卵石层fak取300kPa,中密卵石层fak取500kPa,密实卵石层fak取800kPa,经计算,各地层的承载力f a分别为:基坑开挖-15.10m时:稍密卵石 f a=955.64kPa中密卵石 f a=1468.88kPa密实卵石 f a=1842.12kPa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场地基础持力层中的中砂、松散密实卵石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能够满足17F18F建筑物上部荷载要求。但由于局部下卧粉质黏土为中等压缩性土,需设计对其承载力及变形进行验算。4.1.2-2、软弱下卧层验算对于裙楼及地下室基础持力层以下存在的粉质黏土等软弱层,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第5.1.7条及第5.1.8条计算,计算公式如下:pz3Zfz软弱下卧层深度修正公式:fz=(1/uk)fuk+(1/d)d3(z-1.5)软弱下卧层附加应力设计值:pz=(lb (p- pc)/(b+2z1 tan)(l+2z1 tan)式中:d 取1.1,d 取4.4, 取0o(即由于基底以下软弱层主要分布在基底以下0.25b深度内,因此其压力扩散角为0o),p 按360kPa设计,粉质黏土层fak取140kPa;z为软弱下卧层深度经计算:软弱层为粉质黏土时有:当z6.50m时,粉质黏土层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因此粉质黏土埋深均小于6.50m时,故下卧层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4.1.3均匀性评价勘探揭露显示,当基坑开挖-15.10m时,以稍密密实卵石层作为该拟建建筑物筏板基础持力层。对本工程高层建筑部分,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8.2.5条及附录B按压缩层内各土层的当量模量对地基均匀性进行判别,评价结果见表14。地基均匀性评价统计表 表14拟建物名 称当量模量最大值Esmas(MPa)当量模量最小值Esmin(MPa)Esmas/ Esmin当量模量平均值Es(MPa)地基不均匀系数界限值K均匀性判定17F主楼55.1344.601.24 49.872.5均匀18F主楼30.7022.501.3626.62.5均匀备注当量模量计算公式:Es=Ai/(Ai/Esi);地基压缩层深度:Zn=(Zm+b)。在计算深度范围内若遇中等风化基岩,则计算至中等风化基岩表面;判别标准:当Esmax/EsminK时,为不均匀地基;否则为均匀地基。由上述表综上分析可知,经计算当量模量最大值Esmax与当量模量最小值Esmin的比值均小于地基不均匀系数界限值K(2.5),可视为均匀地基。综上所述,该拟建场地为均匀地基。4.1.4 地基变形特征评价若拟建建筑物采用筏板基础,由于卵石土属不易准确取得压缩模量的地基土,因此用变形模量计算沉降量,地基土变形沉降和基础倾斜验算见表1518。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规定: S=sPb(i-i-1)/Eoi 注:地基土的压缩层厚度Zn按下式确定(到达基岩算至中风化基岩表面):Zn=(Zm+b)经计算:17F主楼:Zn=6.60m、=0.95 ; 18F主楼:Zn=6.80m、=0.90 ;17F主楼地基土变形沉降计算 表15基础宽度(m)开挖深度(m)基底压力(kPa)沉降量(mm)131427282515.13606.46.67.67.7 17F主楼基础倾斜计算 表16计算钻孔沉降量(mm)距离(m)沉降差(mm)倾斜值倾斜值控制标准13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栗子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 九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Section B(3a-Self Check)说课稿(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们爱科学》说课稿 辽师大版
- 道法专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质量专业能力考试题及答案
- DB65T 4469-2021 伊犁鹅种用品质评定技术规范
- 电石厂应急预案(3篇)
- 电力抗震应急预案(3篇)
- 电缆接续应急预案(3篇)
- 数字化技术在零售门店智能顾客数据分析与营销策略的应用研究报告
- 舒曼教学课件
-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检验检测薪酬管理制度
- 商业综合体运营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无人机概论》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和父母断绝协议书
- 2025年北京市水务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79人)笔试备考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保姆受伤赔偿协议书
- 2025-2030年动漫影视产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兵棋推演案例
- 合伙居间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