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洛阳古代墓葬的特点.pdf_第1页
论洛阳古代墓葬的特点.pdf_第2页
论洛阳古代墓葬的特点.pdf_第3页
论洛阳古代墓葬的特点.pdf_第4页
论洛阳古代墓葬的特点.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 学 月 刊 2005 年 第 9 期 论洛阳古代墓葬的特点 董 延 寿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 天津 300071 关键词 洛阳 古代墓葬 皇家陵寝 文物盗掘 摘 要 洛阳古代墓葬在中国各地古代墓葬中的独特之处 一是皇家墓葬多 仅葬于此的帝王就有七个 朝代 40 余位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最多 同时 在皇家寝陵制度史上 洛阳帝陵每每有许多创新开风气的地方 二是贵族和名人墓葬多 与皇家陵墓互相辉映 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三是平民墓葬同王公墓葬交叉杂处 具有 公共墓地的特点 四是洛阳墓葬被盗严重 可谓是 十墓九空 五是洛阳墓葬出土文物多 影响大 被称为是 实物的 石刻的中国历史 中图分类号 K878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83 0214 2005 09 0022 0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uoyang Ancient Tombs DONG Yan shou H istory College N ankai University T ianj in 3000071 China Key Words Luoyang ancient tombs imperial tombs historical relicsdug Abstract Luoyang ancient tombs have many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s ancient tombs The first one is the greatest number of imperial tombs for there were more than 40 tombs for the emperors in seven dynasties In addition there is something new in the forming of imperial tomb system T he second one is that there were many tombs for noble and fa mous people that surrounded the imperial tombs The third one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folk tombs that is to say the higher and lower classes may build their tombs in the same area The fourth one is the serious robbery of the tombs It is said that nine of ten tombs are empty The fifth one is the enormous historical relics unearthed in Luoyang The influence is so great that it is called the material and engraved Chinese history 洛阳在中国和世界上享有盛名 主要是洛阳 悠久的历史和繁盛的文化 中国七大古都中 惟 有在洛阳建都的王朝数量最多 惟有洛阳作为帝 都的时间最长 惟有洛阳都居的帝王人数最多 同时洛阳又是文化之都 中国文化中的主干部分 几乎都和洛阳有极大关系 孔子入周问礼 儒学 形成于洛阳 白马驮经 佛学首传于洛阳 老子任 守藏史 道学肇始于洛阳 二程讲学 理学发源于 洛阳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但洛阳对中国历史 和中国文化施加影响巨大深远的还有它的古代墓 葬 这一点常被人忽略 在古人的观念中 事死如 事生 死和生 是同等重要的 历代的皇帝几乎把 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来营造陵寝 洛阳历为帝 都 皇帝 后妃 皇亲国戚 达官贵人安葬在这里的 不可胜数 那么 洛阳在古代墓葬中有什么特点 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 洛阳古代墓葬具有皇家墓葬的特点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 在洛阳地区建都的正统 王朝有夏 商 西周 东周 西汉 东汉 曹魏 西晋 北魏 隋 唐 后梁 后唐等 除了西汉后来把首都 迁到西安 唐代实行两京制 皇帝定期驻跸洛阳 外 其他几朝的天子几乎终生在洛阳坐天下 死后 也大都葬在洛阳 洛阳的北邙山 从西到东 依次 排列着东周 北魏 东汉 曹魏 西晋 北宋等朝代 的皇陵 绵延数十公里 蔚为壮观 这样集中布局 的古皇陵群 不仅在中国历史上 就是在世界历史 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它不仅是历史奇观 也是文 化奇观 洛阳古代墓葬 其主体是皇家墓葬 因而就具 有皇家墓葬的特点 首先从数量上来看 洛阳作 为皇家墓葬的上吉之地 帝陵数量是最多的 比西 安的西汉陵 唐陵 比北京的明十三陵 清东陵和 清西陵都多 其次从内涵质量上看 洛阳的皇家墓葬在中 国皇家墓葬发展史上有许多创新性的东西 应占 有一定的地位 东汉的墓葬和前朝相比有几点新的变化 其 一 从选址 布局到地宫的建制上基本承袭前代 虽然它在体量上和陵墓的规模上不如西汉陵墓高 22 大 但在地宫的规制上有了新的变化 东汉地宫抛 弃了西汉地宫的 梓宫 便房 黄肠题凑 的建筑规 制 关于黄肠题凑 三国时魏国学者苏林解释说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 故云黄肠 木头向内 故云 题凑 东汉皇陵地宫不同于西汉的乃是以 方石 治黄肠题凑 即用一定规格的长方形条石砌筑墓 室 这一方面节省了珍贵的柏木黄心材料 另一 方面使地宫更加坚固了 其二 东汉的一个创举 是以帝后同穴取代了西汉的帝后同茔不同穴 后汉书 皇后纪 专门记载了汉灵帝与何皇后同 穴合葬的情况 及何后葬 开文陵 自东汉皇陵 实行同穴合葬以来 这种做法一直为后代继承 延 续使用到清 这在中国皇陵史上是一次大的变革 其三 东汉在西汉的基础上还扩大了寝的建筑 确 立了中国皇家墓葬的上陵礼 形成了规范的上陵 制度 汉明帝废止了给每个皇帝都建立一座庙 的制度 永平十八年 75 汉明帝临终时下遗诏 为了节俭 不起寝庙 让把他的神主藏到光武庙中 光烈皇后的更衣室中 从此陵园不设陵邑 四周 不筑垣墙 改用行马 在陵园内坟丘之前建石殿 使隆重的祭祀典礼从宗庙迁移到陵寝 改祭庙为 祭陵 1 p1448 到了东汉 开始每年定期举行 上 陵 的朝拜祭祀仪式 把寝的建筑扩大 既用来日 常伺奉墓主 又用于定期举行朝拜祭祀 2 p67 这 种上陵制 起到了陵寝代替宗庙的作用 逐步废除 了使每位皇帝各有一庙的制度 改为许多祖先神 主都供在同一座神庙内 接受同宗的供奉和祭祀 这种做法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同时也适应了封建 统治者巩固皇权 加强统治的需要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 政 治 经济极不稳定的时期 这一时期 政权频繁更 替 南北对峙 各据一方 虽局部有所发展 但就 整体而言经济发展的速度是缓慢的 由于朝代更 迭频繁 南北政权又存在着差异 以及少数民族政 权入主中原等因素 魏晋的皇陵从总体上说 不仅 在规模上比汉陵大为逊色 而且在一些皇陵的风 格上也显现出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 特点 其一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 陵园选择在洛阳 河以西的北邙山 从当时的寝陵建制来看 逐 步恢复了秦汉以来尤其是东汉的寝陵定制 一般 建有高大的封土坟丘 陵前建有祭殿 为上陵拜谒 之所 如孝文帝元宏和皇后的长陵在洛阳的北邙 山 巍巍壮观大小二冢 同在一个莹域内 很像汉 高祖刘邦和吕皇后同茔不同穴的长陵 此外 北 魏陵前的石刻颇有特色 如孝庄帝静陵的石刻 既 承袭汉代深沉雄浑的遗风 又具有北朝朴拙的风 貌 其二 北魏陵不同于秦汉的是陵园内增置佛 寺 斋室等 表明佛教的影响已渗入人们的生死观 念和寝陵制度中 佛寺进入陵园是北魏皇陵的一 大突破 把祭祀祖先和祈求神佑相融合 说明当时 佛教盛行和帝 后普遍对佛教的虔诚信仰狂热推 崇 其三 北魏迁都洛阳后 陵区布局整齐有序 既包含有秦汉陪葬墓的特点 又带有鲜卑族族葬 的遗风 从具体分布来看 河以西的邙山是北 魏诸帝的墓葬区 河以东为近支皇族的墓葬区 和嫔妃葬地 再往东排列的是 九姓帝族 勋旧 八姓 和内迁 余部诸姓 及其他臣僚之墓 唐代皇陵主要分布在西安附近 但也有个别 散在洛阳 唐陵前遗存有大量的石刻 如献陵前 的石虎 石犀和华表 昭陵前的六骏等 在唐代 石刻的发展过程中 恭陵石刻有着重要的地位 恭陵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 李弘因未称帝 故 未计入唐陵之列 恭陵在洛阳市偃师县缑氏乡 陵园东 西 北三门外双阙之前均陈石蹲狮一对 陵前南门神道两侧列置石刻 自南端起计有华表 一对 飞马一对 石人三对 在第一 二石人之间 立睿德记碑一通 恭陵石刻开唐陵石刻制度的先 河 此前的献陵 昭陵石刻组合均无一定的规则 而恭陵神道两侧依一定制度布置各列石刻 此后 的乾陵石刻则基本上是仿照恭陵 只是在数量和 种类上有所增加 而乾陵石刻制度又为后来历代 帝王所承袭 可以说唐及唐以后的帝陵石刻制度 始于恭陵 而完备于乾陵 3 p301 302 北宋皇陵所在地从政区和地理单元上讲都是 洛阳的一部分 陵区坐落在邙山上 背负洛河 在 今巩义境内 但北宋皇陵与历代皇陵区居高临 下 依山面河 置陵墓于高阜的制度不同 而是置 陵墓于地势最低处 面山背水 南面入口处高于背 面的墓地 诸陵的方向皆面对嵩山的主峰少室 这是受当时的堪舆学及其风水说对陵墓地形要求 的影响 当时巩县山清水秀 山环水抱 位于 峻 极于天 山高水来 的吉祥之地 故而八座宋陵 均建于低平之处 面朝嵩山 背负洛水 集中分布 在邙岭上 30 公里的范围之内 北宋皇陵最基本的特点是统一化和规范化 无论是陵园规模 建筑布局 还是石像生设置 都 整齐划一 基本上都是按照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 的规制修建的 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陵墓制度的进 一步成熟 北宋帝陵基本承袭唐制 但也有了一 些新的变化 除了陵园的选址以外 还有几点不 23 同 其一 不再 因山为陵 而是承继汉代的 积土 为陵 制度 陵体也呈覆斗形 但规模较小 底部每 边长 50 至 60 米 除永安陵外 高度都在 15 米以 下 其二 唐陵下宫建于墓冢的南方偏西处 而宋 陵地宫则建于墓冢北方偏西处 原因是根据堪舆 学 宋朝赵姓属于 角 音 利于北方偏西的丙 壬 方位 其三 唐代以皇后嫔妃附帝陵 不单独起 陵 宋陵则恢复了汉陵的规制 帝后合葬以后 嫔 妃陵单独起于帝陵的西南隅 其四 宋陵是皇帝 驾崩以后才开始建造寝陵 在其死后七个月的时 间之内陵墓营建 入葬仪式等必须全部完成 而不 是生前预先营建寿陵 穷数年 数十年之功始成 由于宋皇陵修建时间短促 也影响到皇陵的规模 和气概 故不可能有汉唐帝陵那样气势的雄大和 恢宏 其五 北宋神道的石雕艺术价值极高 北 宋皇陵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是庞大的神道石刻造像 群 总计 700 多件 这批石雕是北宋 130 年间 随 着一座一座皇陵的逐步建成陆续雕刻而成的 各 陵雕刻的题材 数量 排列都有定制 这些石雕多 用一块石雕刻而成 手法包括线刻 浮雕和圆雕 宋代早期石雕纹饰造型较为简练浑厚 带有晚唐 遗风 中期以后人物造型渐趋修长 写实 技法渐 趋精炼 细腻 文臣武将均具儒雅风度 二 洛阳古代墓葬具有贵族和名人墓葬的特点 墓地 作为死者的归宿之处 其择选营建一向 受到人们的重视 秦汉以后 墓地堪舆之术兴起 使墓地的选择成为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 洛阳是 著名的风水宝地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 它不单单 是皇家的设陵禁地 王公大臣 皇亲国戚也纷纷在 邙山之巅选择自己和家族成员的归宿之所 故而 洛阳除了是皇家的墓葬地以外 也出现了众多的 贵族和名人墓葬 这也构成洛阳古代墓葬的另一 个显著特点 这些贵族墓地有的是皇帝御赐的 有的是大臣的陪葬墓 有的是贵族自己挑选或抢 占的 也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要求死后葬在洛阳 的 著名历史地理专家史念海先生在 中国古都 和文化 一书中说 都城自是人口众多之地 他们 身后相当多的人都被埋葬在都城的附近 洛阳城 北的邙山就是这样的地区 由于陵谷变迁以及其 他人为的原因 使这些坟墓暴露于外或为人所发 掘 因而为世所知 洛阳历代的贵族和名人墓葬 比较多 著名的有元怿墓 元邵墓 狄仁杰墓 颜真 卿墓 白居易墓 范仲淹墓等 他们的墓葬与皇家 墓葬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构成了洛阳墓葬的另一 个独特层面和景观 洛阳以地下古墓众多而闻名 从西周到北宋 历代贵族和名人墓葬不可胜数 如 洛阳的北窑西 周墓 从墓葬的形制 出土随葬的器物的规格来 看 应是一处集中埋葬西周王室贵族的公共墓地 墓地背靠邙山 面对洛河 东临水 西至洛 孟公路 地势北高南低 4 p1 在东周王城的东 部 1996 年 1 月至 9 月 曾发现两座殉马坑 坑 呈长方形 东西并列 东坑长6 30米 宽3 40米 葬马 6 匹 自南而北分 3 排纵卧排列 西坑规模较 大 现残存长11 80米 宽3 70米 有马 10 余匹 以 4 2 4的阵势自南向北纵卧排列 马骨之间尚有 狗骨 3 架 由车马坑形制及殉马排列方式我们可 以推知 这一带应当是东周时期的一处重要贵族 墓地 程颐 程颢是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的两位哲人 他们所创立的理学为朱熹所继承和 发展 世称 程朱理学 是宋以后占统治地位的官 方理论体系 他们二人与其父的埋葬地被称为 二程墓 二程墓在伊川县城西的白虎山下 坐 北向南 墓园平面略呈长方形 东西长 205 米 南 北宽137 5米 总面积 50 亩 墓园包括冢墓和祠 堂两部分 祠庙在前 墓冢在后 四周有围墙 园 内有古柏 500 余株 苍劲挺拔 墓园西北角为程 氏三先生墓冢 呈品字形排列 上为二程之父程 墓 左为程颢墓 右为程颐墓 墓前均竖有石碑一 通 墓前神道两侧置有明代增设的石刻仪仗 有 石人 石马等 墓前祠堂内有大殿 卷棚 东西厢 房等数间 均为近代建筑 祠院内分别竖有明清时 期的重修碑四通 白居易墓位于洛阳龙门东山的琵琶峰 龙门 东山也叫香山 因盛产香葛而得名 与西山隔河相 望 龙门两山对峙 伊水中流 远望如阙 故有 伊 阙 之称 白居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诗人 唐代宗 大历七年 772 诞生于新郑县东郭宅 他少时聪 颖好学 昼课赋 夜课书 间又课诗 不遑寝息矣 以至口舌成疮 手肘成砥 16 岁时就吟出了 野 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的千古佳句 白居易 29 岁考取进士 历官秘书省校书郎 左拾遗 左赞善 大夫 江州司马 杭州刺史 苏州刺史 刑部侍郎等 职 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唐文宗太 和五年 831 白居易被诏任河南尹 太和七年至 唐武宗会昌二年 833 842 的十年 白居易历任 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等官 官务清闲 心情恬淡 24 当时他所居与东都留守裴度的私邸午桥庄绿野堂 只有百步之距 会昌二年 842 他罢太子少傅 以刑部尚书致仕 脱去了官累 不久 他与香山寺 僧如满结香火社 白衣鸠杖 栖心释梵 浪迹老 庄 自号 香山居士 其实 白居易自归洛以后 便爱上了清幽的香山寺 常常着肩舆入山 穿着白 衣 徘徊寺中 太和六年 832 他把为元稹撰写 墓志所得之酬金 施修了香山寺 白居易重修香 山寺以后 觉得 寺有佛像 有僧徒 而无经典 寂 寥精舍 不闻法音 三宝缺一 我愿未满 于是在 唐文宗开成五年 840 他从洛阳诸寺中广求佛经 凡五千二百七十卷 藏之于寺中新增的藏经堂 后来 白居易又把他在洛阳 12 年所写的诗 800 首 合为十卷 取名为 白氏洛中集 也藏之于藏 经堂 此外 白居易还捐资疏浚了伊河的八节滩 会昌六年 846 白居易在洛阳履道里的家中 与世长辞 享年七十五岁 家人遵其遗命 把他安 葬在香山寺东北如满和尚灵塔之侧的琵琶峰上 以便使他永远和龙门山水相依为伴 唐宣宗大中 三年 849 由诗人李商隐撰文 白居易的堂弟白 敏中 时为宰相 书写 刻石立于白居易的墓前 河南尹卢贞刻 醉吟先生传 也立于墓侧 今唐 代墓碑刻石早已荡然无存 然而 白居易的墓冢 却依然完好地保存在香山北麓的琵琶峰上 这里 山峦高竣 翠柏成林 芳草如茵 山花吐艳 白居 易墓为一座直径十几米的青砖围砌的圆形墓冢 墓顶青草离离 墓周翠柏环卫 墓前石碑高耸 为 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 河南学政汤右曾重建白居 易墓时所立 白冢前面南侧 有清代河南太守赵 于京所书之碑 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近年来 洛阳市将白居易墓整修一新 筑池建亭 重镌碑石 名之曰 白园 并辟有诗人生平业绩陈 列室 范仲淹墓在洛阳南伊川县彭婆镇的范庄 范 仲淹 989 1052 字希文 苏州吴县人 北宋大中 祥符八年 1015 进士 官至参知政事 副宰相 主张革新 遭到保守派的反对 徙外任 著名的 岳 阳楼记 即为此时所作 他死后赠兵部尚书 楚国 公 谥文正 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激 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范仲淹的墓冢为土丘 高约 两米 直径约十米 墓前原有神道 两侧翁仲及瑞 兽虽有所损 但仍可辨识 在范仲淹墓旁 有欧阳 修为他撰写的 范文正公神道碑 此碑立在范仲 淹墓前已九百余年 因为有碑楼保护 字迹仍然清 晰可辨 碑文详细记载了范仲淹一生的重要事 迹 可补史书记载之不足 字里行间 充满了对范 仲淹的崇敬之情 有人曾描述 洛阳北境 邙陵连亘 东接红石 山 俗名凤凰山 西至吾新安界上 弥数十里 冢陵 棋布星罗 殆难计数 谚云 邙岭无卧牛之地 状 其古墓众多也 此外无名各冢 多为农民垦损 有屹立如土柱者 亦有辟螺旋径 平其顶而种树 者 秋季收棉时 且假为守望台焉 5 p127 这些目 前叫不出名字的墓冢 从其形制可以推测 埋葬的 定是一些历史上有权有势的人物 硕大的墓冢在 诉说着其过去的辉煌 三 洛阳古代墓葬具有平民墓葬的特点 绵延起伏的邙山之所以成为洛阳周围的形胜 之地 一方面是由于历代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的 墓葬 但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洛阳邙山也是这 座古老城市的公共墓地 因为这里古坟累累 所 以后世用 北邙 泛指墓地 据古文献记载 中国 古代都城早在四千年前夏代时就已经出现了 商 的都城已经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像古都长安 洛 阳 历尽人世沧桑 几经荣枯 随着社会的发展 都 市的人口越来越多 唐代都城长安的人口已达一 百多万 这样 都市居民选择墓地 就出现了和家 族墓地交叉的现象 一般都市的近郊都有公共墓 地 公共墓地里既有一姓的家族墓葬 也有别姓的 墓葬 1 p124 在洛阳烧沟汉墓中 我们看到包括 了若干个家族墓地 烧沟东南角一片的中间部分 墓葬 从所出铜印及陶瓮刻划文字来看 是姓郭 的 其周围有商姓 章姓 吴姓 赵姓 宾姓 尹姓等 家族茔地 时代大都属西汉宣帝前后 所以 这应 是一个墓地同时包括不同家族的茔地 烧沟和金 谷园主要是丙类墓 二处的墓地比较高 墓主主要 是地主和下级官吏 而在涧河西岸低洼之地 则 主要是戊类墓 墓主主要是贫苦农民和手工业工 人 把两处墓地加以对比 可以发现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社会地位和财富数量相近的人 自然会购 买地价近似的墓地 于是 同一墓地各墓的规模 大小程度 随葬品多少往往相近 其二是除家族 成员外 即使有较近血缘关系的同宗族人 也不一 定埋在同一墓地 这样 不同墓地之间贫富差别 显明得多 6 p245 洛阳在历史上久为都城 战略地位重要 遭受 的战乱比较多 历代的移民也比较多 王朝兴盛 时迁来一批 王朝衰败时又逃走一批 邙山及洛阳 城畿的其他一些地方 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 25 义冢 区 葬在其中的有当地的居民 外来的移 民 外地的商人以及刑徒等 可以说三教九流无所 不包 甚至还有国外的留学生 僧人等 如 元魏 迁洛后 孝文帝诏书有 死葬河南 洛阳 不得北 还 之语 7 p141 随孝文帝来洛 以后葬在洛阳的 人也不在少数 在我国封建社会 一贫如洗的人家有许多死 无葬身之地者 后汉书 独行传 载 周畅为河 南尹 时 就 曾收 葬 洛 阳 城 客 死 者骸 骨 万 余 人 1 p125 历代王朝均有这样的规定 贫无葬地 者 许以官地安葬 这就出现了 义冢 在 义 冢 这样的公共墓地中 不同姓氏 不同民族的死 者 都可葬入 但葬于 义冢 的多是贫民 坟墓的 大小高低并不一致 墓与墓之间的距离也没有定 制 1 p125 1955 年在洛阳涧西发掘了 70 座西汉后期至 东汉后期的小型贫民墓 墓地远距汉代河南县城 10 华里 处在低洼地带 墓葬形制为土圹竖穴和 洞室 葬具都很简陋 有陶棺 砖棺和瓦棺 也有的 根本没有葬具 又如 洛阳中州路汉墓 墓 713 墓 813 号 均为长方形竖穴砖棺墓 棺作长方形 底平铺小砖 四侧卧垒小砖 顶部砖平铺或作屋脊 形 棺长1 15 2 15 宽0 42 0 60米 墓 813 棺内 置 陶 罐 铜 镜 五 铢 钱 墓 713 无 随 葬 品 8 p211 以上的材料说明这些小墓的墓主为社 会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 他们生前过着极其贫困 的悲惨生活 关于更早的小型墓 1956 年在涧西发掘了 13 座周代墓葬 同年 3 月至 7 月 在涧河西岸钻 探发现了1 600座周代墓葬 70 80 年代间 在涧 西地区还发现有随葬金属铸币的东周墓葬 涧西 地区的东周墓 就时代而言 春秋 战国时期的均 有 除个别墓葬出土青铜礼器外 大多随葬陶器 间或有兵器 与王城内中州路东周墓一样 随葬石 圭相当普遍 葬于此处的墓主人 大概具有东周 时期普通的士族或平民的社会身份 而没有太高 的社会地位 9 p454 洛阳有东汉时代典型的刑徒墓 刑徒属于死 后无处可葬的人 由官府择地而葬 东汉太学遗 址西南西大郊村西南的一片高地上 有一个刑徒 墓地 面积达 5 万多平方米 经发掘1 960平方米 即发现 522 座墓葬 死者多是青壮年 脊椎骨都 有明显的劳损痕迹 有的骨折 绝大多数没有任 何殉葬品 一般有一二块刻铭的墓砖 墓砖上刻 刑徒的狱所 姓名及所服刑罚和死亡日期 由 这些刑徒墓的简陋 我们可以得知他们生前生活 的悲惨 6 p394 皇家墓葬 贵族墓葬 名人墓葬和平民墓葬在 区位上相互夹杂是洛阳墓葬的一个显著特点 出 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洛阳历经战乱 纲纪松弛 皇陵禁区疏于管理 另一方面是有些王朝 害怕陵 墓被盗 不树不封 使人难辨何处是其真实的墓 地 无法回避 此外还与洛阳附近 风水宝地 的 面积有限有关 洛阳惟邙山一带是著名的墓葬 区 历史上众多的王朝在洛阳建都 大量的人把坟 茔选在邙山 故这里就出现了混葬 叠压和交叉埋 葬的情况 四 洛阳古墓葬 十室九空 大都被盗掘过 这也是洛阳古墓葬的一个显著特点 封建皇陵向来就有 万年吉地 之称 但其丰 厚陪葬的无数珍宝必然招来盗墓者的贪婪目光 可以说 每一座皇陵 每一座大墓 从它建成的那 一天起 就时刻处于被盗掘的危险之中 洛阳的 古代墓葬也是如此 都曾在历史上遭受了一次又 一次的劫难 东汉末年 豪门地主武装在镇压黄巾起义的 过程中 形成了众多的封建割据势力 握有重兵 的军阀往往动用军队盗掘陵墓 其他盗墓者也乘 战乱之机蜂拥而起 以残暴闻名的凉州军阀董 卓 率兵入洛阳以后 滥杀生灵 掘陵发冢 他先 是毁掘汉灵帝的文陵 悉取藏中珍物 在劫持汉 献帝从洛阳西迁长安之际 又于初平元年 190 遣 部将吕布 发诸帝陵 及公卿已下冢墓 收其珍 宝 10 董卓列传 结果东汉帝陵在烽火四起的动乱年代悉数被 盗掘 魏文帝曹丕曾不无感慨地说 自古至今 未有不亡之国 亦无不掘之墓也 丧乱以来 汉氏 诸陵无不发掘 至乃烧取玉匣金缕 骸骨并尽 是 焚如之刑 岂不重痛哉 11 魏书 文帝纪 其实 当时的曹操也干了许多盗墓的勾当 袁 绍在讨曹檄文中所列举曹操的主要罪状之一就是 盗墓 檄文中说曹操曾率士兵盗掘了位于今河南 永城的梁孝王的陵墓 破棺裸尸 掠取金宝 他 在军队中专门设置了主管盗墓的 发丘中郎将 和 摸金校尉 从死人身上筹措军饷 文献记载曹 军 所 过 之 处 冢 墓 悉 被 毁 无 骸 不 露 10 袁绍刘表列传 对东汉帝陵被盗发以后的惨状 西晋张载在 其 七哀诗 中描写道 北邙何垒垒 高陵有四 26 五 借问谁家坟 皆云汉世主 恭文遥相望 原陵 郁芜芜 季叶丧乱起 贼盗如豺虎 毁壤过一 便房启幽户 珠匣离玉体 珍宝见剽掳 园寝化为 墟 周围无遗堵 蒙茏荆棘生 蹊径登童竖 狐兔 窟其中 芜秽不复扫 颓陇并垦发 萌隶营农圃 昔为万乘君 今为丘中土 感彼雍门言 凄怆哀今 古 鉴于 汉氏诸陵无不发掘 的教训 曹魏和两 晋王朝为自己制定了不起坟不造陵不谒陵的制 度 以免日后遭掘墓之劫 曹操为了怕别人盗墓 还专门设置了七十二疑冢 人说 奸雄生前欺人 死后亦欺人 魏晋时期 虽然帝王在修陵上有所节制或用 心掩饰 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上发掘古冢之风有所 减退 晋书 皇甫谧传 中有皇甫谧 笃奸 之 文 对当时的盗墓情景有这样的描述 丰财厚葬 以启奸心 或剖破棺椁 或牵曳形骸 或剥臂捋金 环 或扪肠求珠玉 焚如之形 不痛于是 从西晋末年到隋朝建立 在战乱迭起的社会 环境中 盗墓尤其是盗掘皇陵的现象非常严重 在北方 旧都沦灭 山陵毁 帝王陵寝和贵族坟 墓备遭浩劫 唐初 为了革除社会上的盗墓之弊 在制定法律时增加了对毁陵发冢者进行严厉处罚 的条款 还对皇陵的建设增加了许多保护措施 但唐陵中除乾陵外 其余关中各陵也都难逃被掘 之劫 尤其是 安史之乱 以后 边将节度使拥兵 自重 兵祸迭起 关内诸陵 顷因战乱 例遭穿 穴 12 卷175 两宋 盗陵 之 风 仍 很 猖獗 宋 绍兴 二 年 1132 由金人扶植的 大齐 傀儡皇帝刘豫移都 汴京 他大肆挖掘开封 洛阳一带的坟墓 凡两京 冢墓发掘殆尽 连巩县的北宋皇陵也遭到浩劫 有一次 刘豫从一士兵手中得到一只水晶碗 经盘 问得知出于哲宗永泰陵 遂以部将刘从善为 河南 掏沙官 派兵赴巩县开发宋陵 取出宝物 他们 掘开永泰陵后 不但将陵内珍宝玉器劫掠一空 而 且剖破棺椁 弃哲宗尸体于陵外野地 清末民初 洛阳的古代墓葬又遭受到一次浩 劫 洛阳人发掘古物 最初并不是有目的地发掘 如民国初年 洛阳北乡郑家凹村 现属孟津县 乡 人因需用烧材 在沟底挖掘树根时 挖出了唐三彩 五 六件 就进城卖于北京古玩商人 隔了几天又 挖出几件 卖了再挖 挖出就卖 先后在一坑中 挖出有五六十件 几次共卖有百十元钱 从前还 有的是沟塌崖崩出现陶器 那时因迷信关系 大 多数人认为这是不祥之物 不敢拿回家中 就放在 村内庙堂之内 后来听说北京人在城内收买 就 有人将东西偷走 拿到城内去卖 不久庙内东西 被盗卖一空 这时 游手好闲 不务正业之辈 为 贪图暴利 就到处挖掘 嗣后 北乡数十村庄就效 法起来 初时人少 技术也低劣 后来从事的人 多起来 在工具和技术上不断有所提高 出土文物 也逐渐多起来 相应从事收购转卖的商人也多起 来了 于是形成一种专门经营文物的行业 蕴藏 在地下的丰富文物被大量挖掘出来 遭到了不应 有的破坏 7 p142 从此以后 盗墓之风从洛阳的 北乡逐步向东北乡 东乡蔓延 从 1927 年冬开 始 洛阳东乡金村一带 挖掘到了战国晚期的侯王 和后妃大墓八九座 大量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艺 术价值的金银器 铜器 玉器 金银错铜器被盗挖 贩卖 中国文化所遭受的破坏不可计量 在盗掘古墓的狂潮中 外国传教士和文物贩 子也加入进来 并很快成为重要角色 加拿大人 怀履光是基督教圣公会河南教区第一任主教 他 曾在洛阳大中街设立圣公会教堂 1931 年前后 他从张资美等三人手中套购去的古物有一二十万 元 这些东西 除售与美 日两国外 一部分运回 加拿大 现藏于多伦多博物馆中 他本人还曾亲 自到金村勘察 在汉魏故城中又发现了古墓 后来 他写了一本 洛阳古城古墓考 日本人梅原末治 也根据流入日本的金村出土古物 著了一本 洛阳 金村古墓聚英 自此以后 洛阳北乡和东北乡有 形可见的和湮没在地下不可见的古墓 多被盗掘 一空 7 p145 五 洛阳墓葬出土文物精品众多 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巨大 一部洛阳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中国 古代社会的历史 洛阳的盛衰实际就是中国古代 社会的盛衰 洛阳生动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发 展 鼎盛及开始走下坡路的历史 洛阳就是中国古 代社会的缩影 中国文化史上许多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现象首先出现在洛阳 如诗歌 散文 小说 汉 赋 书法艺术等等的起承转合 均和洛阳有密切的 关系 在史书上倍受称赞的 魏晋文章 汉唐气 象 所反映的就是洛阳历史上的盛况 同时 洛 阳的声名远播 还与洛阳出土了一系列反映我国 灿烂文化的文物精品有巨大的关系 洛阳在文物 出土上最负盛名的当属唐三彩 古墓志和古铜镜 洛阳为九朝都会 先民遗址 随处皆是 地下 27 宝藏 不知既极 在洛阳出土的文物中最令人瞩 目的是唐三彩 唐三彩本来就是一种陶器 顾名 思义就是红 黄 绿三种颜色的低温彩釉涂在上 面 是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唐三彩在隋 代以前是青瓦陶胎粉彩和单色釉色 到唐高宗时 首创为多色釉彩陶塑 距今已有 1300 年的历史 唐三彩用白色粘土作胎 用含有铜 铁 钴 锰等元 素的矿物质和炼铅熔渣 铅灰作彩釉 经过 800 的温度烧制而成 由于它创始于唐代 故名 唐三 彩 后来 经过制作工匠的不断创新 釉彩颜色 又增加了蓝 黑 紫等多种 但人们仍沿用了 唐三 彩 的旧名称 由于洛阳出产的唐三彩最享有盛 名 所以又有 洛阳唐三彩 之称 唐三彩之所以誉满古今 蜚声中外 是因为它 继承了我国彩塑的优良传统 吸收了绘画 雕刻等 艺术的优点 广泛采用了印花 堆贴 刻划等形式 的装饰图案 汇成了一种清新奇丽的民族艺术 今存唐三彩陶器 主要是从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随 葬明器 有模仿生活中实用的各种器物 如住房 假山 柜橱 牛车等 有各种动物如马 骆驼 狮 虎 鸡 狗的造型 也有各色人物俑如武士 文吏 贵妇 仕女 牵马胡人等 其特点是造型浑厚丰 满 工整细腻 色彩绚丽 神态逼真 气魄雄伟 刀 法简朴 线条流畅 潇洒奇特 唐三彩的绚丽多姿 及其堆塑刻划的高超技艺 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 中的珍品 值得注意的是自武则天时期至玄宗初 年 还出现了不少仿金银器的三彩器 如凤首带把 壶 角形杯等 这类器物不少是仿中亚西亚一带 的器形 似可以说明是以三彩作为金银器的象征 并体现了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盛况 另一类是实 用器 主要出现在天宝 742 755 以后 而且以远 离京城地区为多 13 今天 真正从墓葬中出土的 唐三彩是价值连城的文物瑰宝 其中最著名的是 孔雀兰釉的器皿 在唐恭陵哀皇后墓的文物盗窃 案中 被盗挖的众多文物中 最引人注目的蓝釉唐 三彩杯 虽历经一千多年 仍熠熠生辉 这些广泛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三彩陶器 不 仅保持了秦汉以来我国彩塑的写实传统 而且创 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色彩的绚丽 斑斓 充分展 示了盛唐时代的文化和高超技艺 如唐三彩马和 三彩驼 其造型骨骼健壮而不笨拙 肌肉丰满而不 臃肿 侍女 乐舞伎体态婀娜 眉目传神 富有个 性 尤为重要的是釉彩上使用了我国独有的流串 工艺 即在烧制过程中 让釉彩从上而下自由流 动 融化渗透 相互调配 使釉层厚薄不均 釉色深 浅不一 反而产生色彩绚烂 典雅富丽的艺术效 果 在洛阳出土文物中影响比较大的还有古代铜 镜 古代铜镜的发明是在冶铜技术出现以后的事 情 考其源流 可追溯到青海省费南县尕马台的齐 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四千年以前的小型铜 镜 洛阳地处中原 也是誉满中外的文物渊薮 历年来洛阳出土的铜镜为数不少 除见于民国以 前文献著录的以外 仅解放以后发掘和征集所得 即达 2000 面之多 这些铜镜从战国 两汉 魏 晋 北朝 隋 唐直到宋 金 元 明 始终延续不辍 1928 年 在洛阳汉魏故城东北隅 即今孟津 县金村以东 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等盗掘了八座 周墓 出土了数目可观的珍贵文物 其中战国铜镜 见于著录的就有 19 面 如一面错金银狩猎纹铜 镜 其背面用错金银工艺制成一穿全副盔甲的骑 士 在马背上手执短剑与猛虎相搏 画面充满了生 机 尤为珍贵 此外洛阳烧沟汉墓和中州路战国 墓也出土过类似的铜镜 这些铜镜的形制有圆有 方 镜壁较薄 小旋纽 它们因属于王室专用之 物 故工艺极细致 西汉时期 洛阳的铸铜业发 达 在传世的铜镜 上就有 新作大镜 师出雒 阳 14 的铭文 东汉时期 洛阳是国都所在 反映 在铜镜制造工艺上就表现出一种不断革新和发展 的势头 东汉前期的花纹装饰仍以沿袭新莽规矩 镜为主 而到了中晚期 在技法上则多用减地平 雕 同时也用高浮雕来表现物象的形态 此时 比 较著名的是一种漩涡云纹镜 它以八个涡纹代替 八乳 其间绘出自然流畅的弧线 以示流云 极富 舒展豪放的韵致 三国 两晋 南北朝时期 政局 动荡 战争频仍 这时期的制镜工艺 一般说仍保 持汉镜风格 但有一种化繁就简的趋势 隋唐是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洛阳隋镜最有特色的 为大镜 其镜面特大 镜壁较厚 其中一面直径达 33 厘米 重5 000克 镜背纹饰繁复工整 布局严 谨 疏密有致 浑然天成 颇有北朝遗风 这些形 制巨大的铜镜为世所罕见 理应推为国之瑰宝 工 艺杰作 15 洛阳现存唐朝铜镜二百余面 这些 唐镜大多来源于墓葬发掘 其中有十余面出土于 有墓志纪年的墓中 这些出自纪年墓中的铜镜不 仅为唐镜的断代分期和真伪鉴别提供了可靠的依 据 而且还可以从中看出它的序列发展和递变脉 络 海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中的特大镜群 不仅 数量多 流行地域也广 此镜大致分两类 即纯葡 萄镜和鸟兽葡萄镜 它所以在唐代空前流行 盖 28 因当时人认为 葡萄枝叶蔓延 果实累累 象征富 贵长寿 海马和海狮更被视为祥瑞之物 此外 唐 代还有为数不多的人物镜 题材比汉魏北朝更广 泛 如宴乐 隐士 佛教 道教等 反映唐代人们的 视野开阔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