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1页
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2页
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3页
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The Research of Rural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blem in Tongjiang C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才竞争成为了当今全球国家间竞争的主体 培养人才 需要教育 我国是全球的人口大国 劳动力资源丰富 我国人口数量占有全球 人口的 1 5 之多 国内人口的 4 5 是农民 因此 彻底提升农村人口的素质是我 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转 移剩余劳动力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任务 其发展的状况与其功能的发挥 程度的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后 我国农村教 育的迅速发展 出现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全力挖掘农村人力资源 基础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村人 力素质不可或缺的环节 2006 年 国家提出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 发展成人教 育与农村职业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农村职业教 育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功能 社会关注的热点逐渐集中于农村职业教 育上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需要加强对其的研究 黑龙江省同江市是我国众多县镇 的缩影 以此为例可以作为深入发展农村人 力资源的例证 有望在全国扩展 本文 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 研究我国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对 策建议 对今后研究具 有意义 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与调研相结合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 的研究方法 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概念界定 以相关基础理论 为指导 着眼于现实与未来 分析了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主要问题和 制约因素 针对职业教育学校招生不理想的问题对同江市初中生进行了一次调 查 通过得到的数据以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得到的启示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 推进未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对策建议 我国农村人多地少 要想发展农业就要减少承载量 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 这项任务就由农村职业教育来完成 因此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是很广 阔的 但任务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很艰巨 本文中的论述并不完善 研究有待于深化 以推动同江市农村职 业教育的进一步 关键词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农村成人教育 人力资源开发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alent competition between countries become today s global competition main body cultivate talents need education China is the world s 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abundant labor resources China s population occupies 1 5 of the world s population quantity domestic 4 5 of the population are farmers therefore thorough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we face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our count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ortant constituent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fer of surplus labor force and improve the rural population quality the important task its function play degree and its development of a direct impact on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well off society in our country s histor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appear a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Since the party s 16 big puts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 off society later full mining rural human resource and are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ell off society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 Basic educatio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the rural human quality indispensable link In 2006 the state put forward integrating rural education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 and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long with the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show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function Hot social concern gradually focused on the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n this subject Tongjiang City is our country numerous County town of miniature for example can be us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in the illustration to be expected to expand The rural reform in China is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reform rural development is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based on Therefor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hina s III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in depth study of China s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blem has important meaning and purpose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combining the analysis method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search methods to manpower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rural occupation education concept to the related basic theory as the guide to face the reality and the future analysis of Tongjiang City rural occupation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main problems and restricting factors In view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school enrollment is not ideal of Tongjiang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ducted a survey by the obtained data and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the enlightenment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dvances the future of rural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China s rural person much ground is little should develop agriculture to must reduce population bearing capacity to reduce capacity must make a large number of surplus labor force transfer or to other places of employment and this transfer tasks must be completed by the rural occupation education so our country rural occupation education task is difficult but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is very broad The discussion paper not quite perfect future research has yet to be further deepened to promote Tongjiang City 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for build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the grand goal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a contribu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Adult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 1 1 选题的背景 1 1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 2 1 研究的目的 2 1 2 2 研究的意义 4 1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5 1 3 1 国外研究动态 5 1 3 2 国内发展动态 7 1 4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点 9 1 4 1 研究的方法 9 1 4 2 研究的创新点 9 第二章第二章 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10 2 1 相关概念界定 10 2 1 1 人力资源开发 10 2 1 2 农村职业教育 12 2 2 相关基础理论 14 2 2 1邓小平同志关于 三农 问题的思想 14 2 2 2 两个趋向 重要论断 15 2 2 3 舒尔茨的农村人力资本理论 17 2 2 4 福斯特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思想 19 第三章第三章 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主要问题及成因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主要问题及成因 21 3 1 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21 3 2 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3 2 1 政府及社会对农职教育缺乏重视 经费投入不足 22 3 2 2 农村职业教育机制不灵活 体系不完善 23 3 2 3 认识观念存在问题 23 3 2 4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课程教材不完善 24 3 2 5 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25 II 3 3 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25 3 3 1 农村职业教育招生受高效扩张与就业难的影响 25 3 3 2 求学的机会成本过高 27 3 3 3 政府及社会观念影响农村职业教育 27 3 3 4 农业科技推广不完善 28 第四章第四章 国外职业教育经验和启示国外职业教育经验和启示 30 4 1 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 30 4 1 1 德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 30 4 1 2 美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 30 4 1 3 英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 31 4 1 4 法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 32 4 1 5 澳大利亚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 32 4 2 国外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启示 34 4 2 1 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 34 4 2 2 加强定位办学目标 34 4 2 3 加大投入 改变管理政策 35 4 2 4 加强体制改革 35 第五章第五章 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36 5 1 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36 5 2 做好农村职业教育的统筹与规划工作 37 5 3 深化职业教育内部改革 38 5 3 1 加强职教观念 端正办学方向 38 5 3 2 顺应市场需求 灵活设置专业 39 5 4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40 第六章第六章 结论结论 4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3 附附 录录 45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1 选题的背景选题的背景 在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提出一系列有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法规 农村教 育在这几年的发展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 国家在财政分配上也倾向于农村教育 其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在这过程中给予了很多新鲜力量 但对于整体的投 入上还是没有太大的提升 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若干意见 中 强调了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章程中也指出了大体的发 展方向和纲要 需要各级政府贯彻国家的指示 在政府具体实施中 应大力扶 持农业科技建设 加强农民素质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教授种植业的先进技术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全面提升农村整体经济大发展 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 既定目标 跟上全国城市化 科技化 现代化的步伐 与时俱进 让十亿农民 切实的感觉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快建立多元办学 面向市场 由政府扶助的 培训机制 大力整合在农村中的各种教育资源 更好地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 业教育的相关教育体系 各级财政部门要不断地增加投入资金数目 在预算中 加入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经费 由于当前 国内正处于研究的初步阶段而且对国外的成功案例以及经验也 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因此本论文的理论性以及实际应用性将体现出 很大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重要性本论文要更加实事求是 充分分析利用国内外 成功的经验以及研究成果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不断深化 并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前提下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讨论其重要性 为同江市政府及 有关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策提供相关的支撑和参考价值 为进一步加快同 江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解决 三农 问题做出新贡献 本文的目的就是解决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以及农村教育发展和 三农 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 现如今农村平均素质教育均处于一个稳步提高的阶段 大多数 第一章 绪论 2 已经不仅限于九年义务教育 并且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 农村的经济也已经得 到了很大的提高 很多乡镇已达到小康水平 这样看来农村的教育已经不再是 普及文盲阶段 而是需要更高的提升 从九年义务教育的局限中走出来 来正 确认识农村的新教育是我们要面临思考的问题 如何发展新农村教育也是本文 的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调动农村的现有资源 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 加大 培训力度 聘请相关的资深人员对有需要的人群进行教育和培养 其主要工作 应开展在现代化农村建设 以及科学种田 科学养殖 科学开发 不再是靠天 吃饭 而是更加科学化 还可以大力开展农村经济 引进外商投资 开展生态 旅游业为农村带了更多经济实惠的平台 从而加强农村的教育业 利用资源和 条件创造新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和发展机制 以便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要求 从而更好地推动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2 1 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国家所处的战 略地位较高 当前我国的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 在全国 13 亿人中 有近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都是农村的 其中 农村从业人员占农村人口总数 75 6 它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论文将同江市作为例子 为 研究利用中等职业教育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有助于提高同江市农民的收入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差距日益增 大 农村改革 20 多年来 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1978 年的 134 元提高到 2011 年的 6977 元 但分阶段来看 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呈现出阶段性递减趋势 中国农村的发展必然要走产业输入与输出 劳资结合 劳动力的输入与输出等 途径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民的素质教育 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 2 有助于提高农民劳动者的素质 以科技带动当地的发展 农村职业教 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国家发展经济 农业 提升农民技 能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支撑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基本情况不是很理想 整体文化 第一章 绪论 3 水平和职业技能都达不到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水平 必须要加强农民整体水平 方法就是大力推广农村职业教育 合理充分调动可以调动的力量 全面开放农 村人力资源 以巩固所发展的农村经济 从而赶上全国大发展的脚步 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 世界上目前有许多国家已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人力资源 甚至有 的国家把发展人力资源纳入主要落实的施政纲领 建设新农村只要靠农民 新 时代农民应该有知识有技术 掌握熟练的农业知识和操作程序 如此才能发展 经济并更好地建设家乡 可见农村职业教育十分有必要在农民中大力开展 提 高农民劳动者的素质 以科技带动当地的发展 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 这将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此外 将严重影响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 会的宏伟目标 为了更好地解决 三农 问题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要切实解决农民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农民学以致用 有利于促进推 广农业科技以及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只有 先富头脑 才能富腰包 这是必然 同江市的发展步伐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是 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只 有看清国情 把握局势 才是发展之路 3 有助于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 最繁重 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 面进步 为了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 必须妥善处理工 农城乡关系 从本质上 看 只有发展农村经济 让农民富裕起来 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并使国民经济健 康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通过进行职 能培训并发展职业教育 来推动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水平 以及有效积累农村 人力资本 将对实现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调整农业结构 以及促进又好又快地 发展农村经济和整体社会经济起到重大作用 农村人力资源日趋丰富 是伴随 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所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其合理转移是实现农业持续 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要求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 移 发展职业教育是最佳选择和现实选择 第一章 绪论 4 同江市是我国众多县镇的缩影 以此为例可以作为深入发展农村人力资源 的例证 有望在全国扩展开来 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环节 发展农村是 我国整体发展的基础战略 因此 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 细致 深入地研 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目的与意义 1 2 2 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 1 对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建设 职业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飞速发展 伴随着不断变化的三 个产业之比 也将发生变化 特别是随着所调整的农业产业结构 已冲击到农 业类专业的发展 许多新的问题也已出现在农村职业教育中 今天所面临的新 问题已无法用 80 90 年代的理论来解决 如何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 开发农村 资源 使之合理有效的利用 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民有一个共性 素质偏低 多数处于现状 面对农民的思想意识薄弱 进取心不强的情况下 要想改变其思想必需抓住经济利益的要害 这也就促使 农民想要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农民更应该具备道德素质与头脑 农村人力资源的整合 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农职教育在各 领域的发展 即能够对我国农职教育有所帮助 2 研究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 是为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我国整体农职教 育的发展进程 实现更大的进步 十六大中 关于推进新农村发展的建议中 明确指出了要在近期内发展新 农村 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来让他们自己发家致富 同时作为独立的案例来研究 也会真正把握全国的发展趋势 能够更准确 地指出存在的问题 并能提出意见 3 同江市的研究有助于为东北三省的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有 13 亿人口 其中农村人口达到 10 亿 这个数量相当之大 由于近 几年国家推出农村城镇化建设以来 耕地面积逐步下降 导致农村有很多人没 第一章 绪论 5 有地可种 产生大量劳动力转向城市 这种现象在接下来几年将会更加明显和 迅速 要想加快城镇化进程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人力资源 要想发展农村人力 资源 必须提高我国农村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农村适 龄学生 尤其是农村初中毕业生 升入高一级学校接受较高质量的教育 以便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北方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根据地 每年上缴国家的储备粮最多 每年出 口的粮食也是全国之最 所以大兴农业必需要发展北方的农业 而北方的农业 更重耕种大多处于手动人力状态 没有普遍实现机械化 这是一个难题 更大 的难题是操作机器的人员很少并且科学化种田的观念不强 下乡指导的技术人 员又缺乏等等 阻碍了北方农业的发展 因此 必需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 同 江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为北方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可见 本文的研究 对于我国今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意 义 不但有益于开发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 而且有益于实现我国第三步的战略 目标和全面走向小康社会 1 3 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内外研究动态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越来越关注影响农民参 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研究和讨论 有些涉及到影响农民不愿农民专业合作 社的原因分析 但是相对比较 集中研究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动机与行 为之间关系的文献相对非常有限 1 3 1 国外国外研究动态研究动态 人力资本理论在国外的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但人力 资本的思想萌芽却可以追溯到著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 A Smith 和马歇尔 A Marshall 等人 在他们看来 在各种资本的投资中 最有价值的投 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得到发展的时期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 系统 研究人力资本的一些学者中 重要代表有美国的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 第一章 绪论 6 Theodore W Schuwlz 和加里 贝克尔 Cary S Beeker 等人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 多 舒尔茨在 20 世纪 60 年代 通过大量的事实对比分析 指出并总结了传统农 民和现代农民在生产能力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他指出传统农民只是很老实地 种地 传承祖辈的种地经验进行耕作 至于收成如何完全听天由命 所以很难 富裕起来 现代的农民则可以学习到最先进的种植技术 可以运用分析土壤等 科学知识进行种地 可以依靠本身的智慧让庄稼尽可能实现丰收 舒尔茨通过 这个对比确立了一个观点 即很有必要对人进行投资 因为这样可以带来更加 可观的经济收入 在一些地区的农业之所以很难发展 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培 训和投资于当地的农民 舒尔茨确立的另外一个重要观点 投资的教育不仅要延长受教育的年限 而且要提高教育质量 舒尔茨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思考 即评价学生的时间价值 在这里的学生主要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 舒尔茨认为 大学和教师等其 它投入于大学生的教育所有时间总的价值没有学生自己投入时间所产生的价值 大 但社会却常常忽视学生的时间价值 当作为无价值的投入 似乎大学生们 应该永远感激能够被允许呆在学校里面 即使他们放弃了一年三 四千美元 低估了学生的时间价值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所以必须要被重视 舒尔茨 还强调 当社会变得富裕时 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因为已经被选拔上了 大学的学生们的挣钱能力有所提高 我们必须要考虑打交道的对象是一个多么 具有价值的人 舒尔茨特别强调了继续教育的作用 因为教育和经济增长都是持续的 长 期的过程 所以他认为对农民的教育也应该是一种持续的过程 只有这样 教 育才能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增长 他指出 继续教育可以补充农村和农业 的正规教育 是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阿罗在 1962 年提出了 干中学 模型 他将从事生产的人们所获得 知识 的 过程内生成模型 这个模型是第一个内生增长的模型 干中学 模型被认为是 现在许多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技术进步模型的根源 第一章 绪论 7 罗默于 1986 年提出了 知识积累 模型 他在模型中指出经济增长率与 R 适应培训与教学多方面需要 充分运用现代化 教学手段 扩大学生的视野 缩短学生与社会信息之间的距离 5 开展职业指导 学校提高育人质量 增加竞争实力 学校加强与用人 单位的联系 为提高职校学生的就业率 应将职业指导纳人农村职教体系当中 第五章 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42 5 4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到目前为止 我国最为规范的教育法只有这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 育法 的法律 仅依靠一部法律远不能保障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目前 我国还没有专门出台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法律 纵观世界 发达国家都十分重 视农村教育立法 农村教育法律体系完善 保证农业教育所必需的财力 物力 和人力 培养和造就大批农业技术人才 对于建设新农村方面 目前还没有明 确规范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的法律文件 对于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的法律来说 前面是一条漫长的路 我们可以借鉴先前发达国家的经验 然后根据我国的农 村职业教育情况 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职教法律体系 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等 一系列内容需要通过立法明确 尽快制定专门的相关法规和政策 明确各类职 业学校以及政府各部门在为农服务中的责任和义务 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保障农 民工就业 从业培训的 对于政府来说 对农民工的培训是尽义务 而不是为 农民工做好事 流出地政府负责对农民工的就业技能 安全技能培训 流入地 政府从各个环节把好关 负责实施开展农民工的从业培训 加快实施新法规 制度同时配套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 明确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路 彻底 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健康的发展 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 农民培训与务工就业相挂钩的制度机制 完善劳 动就业准入制度 要加快制定 完善各工种职业 各行业的资格标准的速度 实行先培训后就业 把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教育相联系 有证书才上岗 强化 法律执行 加强农村职教执法力度 提高农村职教督导评估水平 并配套出台 详尽具体相关的实施措施 定期执法检查各级有关部门贯彻 职业教育法 的 进行情况 提高职教的法律 法规地位 高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地发 展 第六章 结论 43 第六章 结论 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与调研相结合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 的研究方法 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概念界定 以相关基础理论 为指导 面对现实和未来 分析了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主要问题和制 约因素 针对职业教育学校招生不理想的问题对同江市初中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通过得到的数据以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得到的启示 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 推动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在 同江市的职业教育学校应当把握 机遇 在创新 提高教育水平 推进人才培养方面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着重提高同江市的农业的竞争力的服务意识 因此 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跟 上时代改革的步伐 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 由于地区分布和经济特点的不 同 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也有所不同 所以同江市在农村职业教育方面应注重 实施策略与措施的选择 加大宣传力度 帮助农民转型 并且使农民积极的参 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统筹规划好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 加强教育改革 明确 定位 提高质量和创新办学形式与内容 在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法制建设中 要定期对农村教育进行执法检查 提高法律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农村教育 持续健康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同江市农村职业教育的分析 能够对其 他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44 参考文献 1 王广忠 张艳 中国农业人力结构与教育结构体系研究 M 北京 中国农业科 技出版社 2010 76 78 2 王英杰 试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J 比较教育研究 2010 3 3 Angus Maddison 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nial Perspective OECD 2001 4 邓志军 李艳兰 韩国农业职业教育的特色 J 职业时空 2009 23 5 李华 国内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比较与对策研究 J 职业与教育 2009 5 6 李忠香 搞好农民培训加快新农村建设 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 4 7 赵正洲 国外农民培训模式及特点 J 世界农业 2005 6 8 郭耿玉 职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的原则与方法研究 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学报 2004 2 9 马树超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条件保障的思考 J 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 10 米靖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J 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9 11 HEP research and studies program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 New trends i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manag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Unesco 1995 12 付志明 福斯特与巴罗夫论战对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J 职业技 术教育 2003 22 13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3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 Dynamic World 14 王英杰 试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 3 15 李振波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本规律的探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