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ley Fish.doc_第1页
Stanley Fish.doc_第2页
Stanley Fish.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anley Fish从读者经验角度批评失乐园“与其说是教诲,不如说是陷阱” John Milton(16081774)失乐园(Paradise lost)史诗体代表作,分12篇。取材于圣经旧约,写亚当与夏娃受魔鬼撒旦引诱,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违背上帝意志而被驱逐出伊甸园。亚当失败,被认为道德堕落,是人类不幸的根源。因此,即有原罪说。Stanley Fish(1936),美国文学批评家,加州大学、霍布金斯大学和杜克大学教授。主张从读者的经验和修辞效果去解释古典作品,提出“意义即事件”、“解释共同体”以及“感受文体学”等命题和学说。主要论著是震惊的罪恶,其中主张以读者为中心把失乐园这部经典解释为读者不断被诱惑、不断跌入陷阱,并不断地抵制诱惑和超越陷阱的精神体验过程。我们听众的缺陷(1)作为这首长诗的指涉中心(center of reference),读者也是长诗的主题/主体(subject);弥尔顿的初衷是教育读者意识到他作为一个备受挫折的、迷途的和失败之人的位置和责任,也要求读者保持这样一种距离感,正是这种距离感使他不能像以前那样感到淡然、单纯。(3)弥尔顿所使用的策略是在读者心中重新制造有关堕落或者失败这一主题的戏剧效果,使读者像亚当那样一次又一次失败,并体验到亚当备受痛楚之后的清醒。读者对于撒旦自白的体验,或者说介入,并没有直接地危及他在这个以上帝为中心的世界中所占的位置,因为,他仅仅对自白所涉及的行为做出反应,而不是去关注某一观点,并且有可能加以接受。弥尔顿有意让读者产生疑惑,是为了使读者在未来得及对这种疑惑恍然大悟之前,不至于因理解失误而被引入歧途。弥尔顿首先让我们被“围困”或者被卷入撒旦用言辞所编织的网结中而不能自拔,然后在“适当的时机”使我们知道得更多。用这种方法,他迫使我们承认,作为个人,我们具有同撒旦恶魔相关的某些东西。弥尔顿就这样,戏剧性地证实了西方人最根深蒂固、持久不衰的一种普遍现象,善于将其对修辞术的兴趣同“自然人”的弱点即“我们听众的缺陷”求得一致和平衡。有益的诱惑只有迫使读者意识到自己感觉能力的局限性,弥尔顿才能够让读者明白单凭感觉并不可靠,因为读者的知觉甚至会将这种感觉加以否定由于不断反复地承认到诗歌作品所带来的压力,无所适从的读者很快就会意识到正是由于自己的困局才证实了作品力图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