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养生.ppt_第1页
浅谈中医养生.ppt_第2页
浅谈中医养生.ppt_第3页
浅谈中医养生.ppt_第4页
浅谈中医养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医养生 西安医学院扁鹊培训赵楠主讲 中医养生概述针灸与养生按摩与养生刮痧与养生 中医养生概述 概述 治病好还是防病好 什么方法能让人不生病 养生胜于治病80 的疾病是因不会养生造成的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传统方法颐养生命 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 从而达到健康延年的一种活动 自古以来 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 养生之道 例如 素问 上古天真论 说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发于阴阳 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 此处的 道 就是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的三大要点 1 养需适度 2 养勿过偏 3 审因施养 针灸与养生 1 概述2 什么是针灸 3 什么是经络 4 针灸养生的特点是什么 5 针灸的养生机理有哪些 针灸养生概述 很早以前人们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 在 黄帝内经 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 灵枢 逆顺 中云 上工刺其未者也 针灸养生 就是用毫针或艾灸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 以激发经络之气 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 从而起到强壮身体 益寿延年的作用 什么是针灸 狭义医疗方法广义完整学科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研究经络 腧穴及刺灸方法 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两者在体内的循行方向和分布深浅各不相同 从经络循行的走向来看 经脉是直行的干线 络脉是横行的分支 从经络分布的深浅来看 经脉分布较深部 络脉分布较浅部 经 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 是经脉别出的分支 针灸养生的特点 适应证广效果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 针灸的养生机理 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针灸养生保健常用穴位 足三里 外膝眼下3寸 胫骨外侧的1横指 委中 腘窝横纹中点 列缺 在桡骨茎突上方 当腕横纹上1 5寸 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合谷 在手背 第1 2掌骨间 当第2掌骨中点桡侧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三阴交 内踝尖直上三寸 当胫骨后缘 气海 在腹部正中线上 当脐下1 5寸处 关元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 当脐下3寸处 中极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 当脐下4寸处 按摩与养生 定义按摩的来历按摩的优点按摩的种类和手法按摩的养生作用按摩养生适应症和禁忌症 定义 按摩又称推拿 古称 按跷 案杌 等 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医术和保健养生方法 运用肢体的技巧 在人体皮肤 肌肉组织上运用连续动作来治病的方法 叫作按摩疗法 按摩的来历 我国史记上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名医扁鹊 曾用按摩疗法 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症 战国时代距今已两千多年 可见按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我国最早的按摩专书 当推 黄帝按摩经 十卷 见 汉书 艺文志 可借早已亡佚 按摩的优点 按摩的优点很多 容易学习 操作简便 经济实用 还可代替药物 按摩有利于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 对于一般慢性病患者 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按摩的种类和手法 按摩疗法 大致有如下两种 一种是主动按摩 又叫自我按摩 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种保健方法 一种是被动按摩 是由术者掌握用于受术者的按摩手法 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按摩疗法 按摩手法 归纳起来 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 按 摩 推 拿 揉 捏 颤 打等法 按摩的养生作用 1 疏通经络 如按揉足三里 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 促进血液 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 以协调各组织 器官间的功能 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2 调和气血 明代养生家罗洪在 万仙寿书 里说 按摩法能疏通毛窍 能运旋荣卫 运旋荣卫即调和气血之意 3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推拿按摩具有抗炎 止痛 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按摩养生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四肢关节痛 各种神经痛 关节扭伤 脱位 肌肉劳损 萎缩 痉挛 消化不良 便秘 肥胖症 失眠 偏头痛 眩晕以及妇女痛经与神经官能症等 都可使用按摩手法 禁忌症 各种传染病 皮肤病 妇女经期 怀孕五个月以上的孕妇 急性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患者 严重心血管病或高龄体弱的患者 都是禁忌按摩的 刮痧与养生 什么是刮痧 刮痧 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 用器具 牛角 玉石 火罐 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 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什么是痧 痧 字从 沙 衍变而来 最早 沙 是指一种病证 一方面是指 痧 疹征象 即痧象 另一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态外貌 即皮肤小现红点如粟 它以指循皮肤 稍有阻碍的疹点 现代医学认为 痧是皮肤或皮下毛细血管破裂 是一种自然溶血现象 易出现在经络不通畅 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 它不同于外伤淤血 肿胀 刮痧的养生原理 一 调整阴阳 二 活血祛瘀 三 舒筋通络 四 排除毒素 适应症 颈椎病 肩周炎 腰肌劳损 肌肉惊挛 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感冒 发烧 中暑 头痛 色斑 痤疮 肥胖症 肠胃病等 禁忌证 1 孕妇的腹部 腰骶部 妇女的乳头禁刮 2 白血病 血小板少慎刮 3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 肾功能衰竭者 肝硬化腹水 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 下肢静脉曲张 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 用轻手法 5 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 损伤 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 大病初愈 重病 气虚血亏及饱食 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板使用方法 在刮痧时 刮痧板应与人体皮肤呈60 或90 角 刮痧板在刮拭时先涂抹介质 再以施术部位为中心 并尽量向外周扩大其范围 在使用刮痧板时 其手法操作 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 力度 速度要求 轻而不浮 慢而不滞 注意事项 1 刮痧时应注意室内保暖 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 夏季刮痧时 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