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议”、“思”、“悟”培养语感素养的支柱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既能很快地抓住语言的表面意思,又能很快地体会到言外之意。语感是左右听说读写质量的杠杆,语感素养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着以“读”为基础,培养语感的敏锐性;以“议”为形式,培养语感的清晰性;以“思”为核心,培养语感的深刻性;以“悟”为关键,培养语感的独特性。多种形式、内容各异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培育学生语感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以“读”为基础,培养语感的敏锐性 “读”是“思”的凭借。多读、熟读能将客观的言语对象内化为主观的语感图式,也就是说,能以声传情,通过言语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缓急就能把言语中包含的音、意、情、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使语言本身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对它产生强烈兴趣,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在培养学生语感时,注重情感的沟通,心智的交融。(一)、引导“从激发动机中入情”,培养语感的敏锐性“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营造一种以情夺心、为之惊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群体达到为求知而乐,为探索而兴奋的境界。“情感为纽带”在上课之时就牵拉启动。1、 以智育情如在上草船借箭时,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在审题时自读课文并探究:课题为什么用“借箭”而不用“骗箭”?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词的感情色彩。课文主要描写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用“借箭”,从作战的敌人那里把箭“借”来,又在交战时把箭“还给”敌人,方能显示诸葛亮的大智大勇;如用“骗箭”,那就损害了诸葛亮的形象。二是词的情味。“借箭”含蓄、幽默,耐人咀嚼;“骗箭 ”就乏味多了。学生一开始就了解了诸葛亮的智勇双全,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2、以境生情如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画面上首都人民泪流满面,教室里哀乐低旋,黑板上张贴着周总理的画像,画像四周是黑色的边框,缀满了白色的小花。在这种氛围中,我开始述说:“1976年1月8日,那是一个黑色的日子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全国震惊,亿万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1月11日,遗体送往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火化,途径长安街,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上街为总理送行”催人泪下的画面,激动人心的言语,低旋哀鸣的乐曲,震撼着学生的灵魂。 文中的语言情景不断地变化,我的情感也时而悲伤,时而激动,时而低沉,时而柔和。我用言语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深受感染。3、以史激情如在上再见了,亲人时,先简介写作的时代背景:“在我们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跟南朝鲜李承晚政府勾结,向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民族主义共和国猖狂进攻,妄想消灭朝鲜,侵占我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派军舰侵占我国的台湾海峡,又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使我国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支援朝鲜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祖国,我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进行了三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精神,打败了美国侵略军,迫使它接受停战谈判。战后5年,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这8年的相处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8年,志愿军开始离开朝鲜回国。课文写的就是志愿军回国,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此时已将学生带入了真切而又感人的感情氛围中,学习课文时,通过指导,学生在动情朗读中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味到文章的脉搏,文章的意蕴,文章的情感。(二)、引导“从感受形象中动情”,培养语感的敏锐性语感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语言的形象感指的是能凭借语言在头脑中展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可放映配乐朗诵的录象带,让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观看多姿多采的画面,聆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在美妙音乐、精美画面的气氛渲染中,试着张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直觉去感知诗中诗中优美的句子。这时,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便会在头脑中建立生动的表象。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找出诗中“瀑布”“银河”等词,因势利导,勾勒出“庐山”、“瀑布”简笔画,调动学生眼、耳、手、口多种感官协调运作,从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在脑海中成为“有生命的实体”,培养了语言的形象性。(三)、引导“从领悟神韵中移情”,培养语感的敏锐性语感的意蕴性是指能领悟文章所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含义。指导学生从言语运用的角度,精选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如课文中一些有一定内涵的语句,一些表达方式上比较有特点的词句或段落,一些在表达上体会运用规律的语言现象等,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言语知识,联系日常的生活体验,调取自身的阅读积累,深入品味这些精选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进一步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语感。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可抓住“纹丝不动”这一关键词进行揣摩、体味、想象,使学生充分进入课文,体验情境,达到深入理解语言文字表层意义和隐含意义的目的,领悟了语言的意蕴感。(四)、引导“从表情朗读中抒情”,培养语感的敏锐性语感的情趣感指的是能体会文章包含的情感和趣味,使学生在读中明“情”,在读中悟“趣”,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在教学笋芽儿时,可让学生上台演演笋芽儿、竹妈妈,从而感受母爱的温馨和笋芽儿不怕风雨的精神。教学实践证明,训练语感,就应把语言与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使学生透过字字句句感受到作者那起伏的感情。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进行理解和感悟,将课文中的语言输入头脑,真正做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二、以“议”为形式,培养语感的清晰性(一)、引导“各抒己见”,培养语感的清晰性“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落在猫爪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1、感情表达上的自由“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儿童的这种欲望特别强烈。学生喜欢发表自己的感想。他们心里的话藏不住,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地说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插嘴”。不许“插嘴”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灵感。这种刻板的教育违反教育规律,违背儿童心理学。素质教育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2、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由于心理个性、知识背景、经历不同,小学生在言语表达上应该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各具个性的言语才是自由表达之果。可是,现在孩子的言语中,难以觉察到那份可贵的天性,难以触摸到纯洁无暇的童心,难以搜寻到天真烂漫的童趣,难以品读到娇憨逗人的童话,难以感受到纯朴率真的童真。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如同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开掘童趣,在玩中开掘童趣,在活动中开掘童趣,让童趣回归。为了让童心袒露,教师应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儿童的心态、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评判学生,以学生眼里的真实为评判标准,大力表扬体现童真的语言,鼓励学生说真话,表露真心。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只有激活儿童语言,让童真真正释放,儿童语言才会变得丰富:有的娇憨十足,冒着傻气;有的想象奇特,极有灵气;有的一语中的,充满正气;有的振振有辞,透着虎气(二)、引导“据理争辩”,培养语感的清晰性真理越辩越明,提倡“据理争辩”,有利于学生通过争辩来求得统一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提问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培养语感的清晰性我设计了这一情境问题: 某公司职员吴先生在坐出租车时丢了手机。当他从出租车司机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手机时,顺手递给出租车司机一个信封表示感谢。围绕着这信封,让学生探究:拾金不昧要不要回报?学生对这问题很感兴趣,他们结合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并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据理争辩:“我觉得要了也没关系,手机是拾到的,司机可以任意处理,但他主动找失主,并还给失主,我觉得助人为乐需要鼓励!这种行为本身就值得感谢,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所以,应该回报。”另一方马上反驳:“我觉得不该要回报。从上幼儿园开始,老师就教我们唱一分钱。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里,你帮别人一把,实际上是把一个善的种子移植到他的心里。善有善报追求的是这种行善不计报酬,最后造成一个美好的社会。丢了这个社会,我们什么也没有了。”还有些则认为:“不要回报是高尚的,要回报也是正当的。”三、以“思”为核心,培养语感的深刻性(一)、引导“拓展外延”,培养语感的深刻性课本以外的生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点拨,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做到以一点引一篇,以一篇带一组,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多渠道吸收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从而培养语感的深刻性。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上课时,有个小姑娘很平静却很尖锐地问她的老师:“老师,你觉得信念值不值钱?”老师的回答毫不含糊:“当然值钱,非常值钱!”小姑娘却摇摇头:“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在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就职的招待会上,记者们提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 罗杰.罗尔斯说他小学校长曾在给他看手相时告诉他: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他记下了这句话,并相信了他。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纽约第53任州长。他在就职演说中说,信念是不值钱的,有时候甚至是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增值。”小姑娘的话提醒我要重视学生课本以外的生活,要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从多渠道吸收知识,开阔视眼,拓宽思路,获得求异思维的源泉。(二)、引导“追求多元”,培养语感的深刻性琐碎、机械的语言训练扼杀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因此,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创设综合化的语文实践板块上,引导学生在具有生活情趣的语文综合活动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言语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灵性和语感的深刻性。四、以“悟”为关键,培养语感的独特性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内化、感悟的过程。学生感悟得怎样,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境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读书热情。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经验的积淀,与导读导悟是否到位息息相关。凡读书,熟则能悟,悟则能化。(一)、引导在“计白当黑”处解密,培养语感的独特性中国画把空白处称为“计白”,有“计白当黑”之说。在文学创作中,一些作者也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这些空白设置在“无字之处”、“无声之处”,所以就带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学生对空白的诠释,体现了创新精神。如果将答案定于一尊,反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对作品主旨的理解与把握。 在教坐井观天一文,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天有多大,我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让学生想象后进行补叙课文的练习。结果,学生创造性地想象青蛙跳出井口所看到的和想到的,他们丰富的想象,惊人的创造力,往往让人惊叹不已。(二)、引导在“难以言传”处想像,培养语感的独特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不仅有明晰的、可以表述的一面,而且也有模糊的、难以描摹的一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对这种心理现象的概括。这种心理现象,当出现在作者的写作活动中时,“言”往往不能尽“意”,留下“心折半始”的遗憾。面对这种“意象”的个体独特性与语言社会共用性的矛盾造成的遗憾,作者往往无可奈何,只能以一些自认为尚可的词句将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带药物注射免责协议书
- 2026-2031中国光学镜头行业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6-2031中国光电材料市场全景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防疫卫生常识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防台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
- 2025年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起重机维修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试卷及答案
- 职业卫生健康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6年建筑验收协议
- 消防安全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6年工程技术合规合同
- GB/T 44786-2024水力发电厂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导则
- 插花花艺师(高级)技能认证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大学生就业指导 课件 第一单元 就业形势与政策
- 低空经济生成与发展的伦理考量
- 水利工程施工常用表格
- 2024年湖北联投黄麦岭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DL5190.5-2019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
- 中外儿童文学经典阅读与写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李术才-隧道与地下工程重大突涌水灾害治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MOOC 探索管理世界的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