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 ,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2、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3、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中,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对这里的“民主”理解最准确的是a. 人民主权 b. 以民为主 c. 为民之主 d. 民为邦主4、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a b c d5、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6、德国汉学家李博教授曾指出:“大约直到1919年,中国人对欧洲各社会主义流派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日语,或是欧洲语言原著的日文翻译,或是日语的社会主义著作。”这段材料反映出a日本是各社会主义流派传入中国的唯一渠道b十月革命在当时对中国的思想界无任何影响c留日学生已成为中国传播先进思想的主力军d日译西书的出版是促成五四运动发生的主因7、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实行民主共和,反对外国侵略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近代化8、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 b c d9、对下列图片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分析正确的有魏源 梁启超 孙中山 李大钊魏源主张“师夷长技”,这是历史上由“中学西传”向“西学东渐”转变之始梁启超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标志着“西学东渐”由物质层面发展到社会制度层面孙中山主张用革命推翻清王朝和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将西学东渐由君主立宪发展到民主共和李大钊宣传民主与科学,西学东渐从制度到思想;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西学东渐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到学习马克思主义a b c d10、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11、梁漱溟先生曾断言:“假使西方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精神产生出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人不是同西方人走一条路线。” 和这段论述的主题最贴切的是( )a中国绝不可能自行进入资本主义 b中国根本不会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c中国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西方文明远比中国文明优越 12、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派系斗争十分尖锐 b政权更替相当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13、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僭侈,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 平等思想的传播通商口岸的开设民主政权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 a b c d14、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 a都都通过“大清邮政局”投递 b都创办于19世纪末c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采用白话文写作15、“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16、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17、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a.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18、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1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下列历史人物都曾经站在时代的前沿,为探索救国之路而奋斗。他们的共同点是()a.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b.都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c.都对中国人的思想起到过解放作用d.都主张用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中国社会20、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21、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副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22、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23、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 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a b c d24、“自秦变法而败亡,后世人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令败亡灭绝而不悔。”李鸿章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变革 b主张革新 c希望进步 d要求守法25、一位高三学生在他的历史小论文中引用了下列四幅图片,其论文最有可能涉及的内容是( )a曲折中的近代化 b近代化的弊端 c片面的近代化 d全方位的近代化26、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27、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28、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主之君,立宪公之民;家全国,立宪公全国”“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a b c d29、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章太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30、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31、某论文把宋明理学的产生、西方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学、三民主义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内容作为重要依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思想文化变革促进经济繁荣 b不同特色文化的交融发展c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d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主思想32、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 )民族危机的加剧 救国思想的成熟 民族意识的觉醒 共和观念的普及a b c d33、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a b c d34、从晚清到民初,“诗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对这一现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革命”的目标彻底实现 b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c“革命”造成社会各层面剧变 d“革命”话语拥有了至高地位35、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36、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外近代史上的四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中属于自由主义潮流范畴的是( ) 马丁路德 共产党宣言 严复 新青年a b c d37、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38、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39、陈独秀说:“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他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40、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4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图二 图三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2)概括指出上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各自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以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材料二:(4)图四与图五代表的运动,其斗争对象有什么不同?(5)图二与图四反映的事件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态度如何?胡适曾将图二代表的运动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对此你怎样理解?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 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四 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剑桥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1分)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2分)(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1分)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1分)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1分)(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1分)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1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1分)4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三 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四 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人生追求?(2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4分)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2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改弦而更张”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指出陈独秀主张“改弦而更张”的原因。(2分)(4)材料四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或士大夫)的优秀品质?(4分)参考答案1、d 2、c3、c 4、b 5、b 6、c 7、d 8、c 9、c 10、a 11、a 12、c 13、d 14、c 15、b 16、b17、b 18、c 19、c20、a21、c22、c23、d 24、b25、a26、c27、b28、d29、a30、b31、b 32、c33、b34、d35、b36、b37、a38、b39、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影剧本创作聘用合同模板
- 2025房产不动产抵押合同范本:商业地产项目抵押融资
- 请假条写作课件
- 红酒杯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标准机械设备采购合同书样本
- 语言基础知识培训简报课件
- 2025农业作物种子买卖服务合同
- 2025制片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出国留学合同
- 在线支付服务接入合作协议
- 2024年中国防锈油行业调查报告
- 办公软件培训课件
-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中级)考试试卷:职业指导师考试备考策略
- 2025年度辅警招聘考试题(含答案)
- 初三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
- 初一新生入学教育
- 卫生院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 高二秋季开学第一课班会课件:启航高二把握未来
- 山地绿化工程的安全防范措施
- 云南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笔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