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县苹果生物灾害监测与防治情况_第1页
洛川县苹果生物灾害监测与防治情况_第2页
洛川县苹果生物灾害监测与防治情况_第3页
洛川县苹果生物灾害监测与防治情况_第4页
洛川县苹果生物灾害监测与防治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川县2010年苹果生物灾害监测与防治工作总结2010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及省市业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我站紧紧围绕“苹果四大基地”建设这一目标,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及“现代果业”理念,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打造洛川苹果知名品牌,促进农民大幅度增加收入为核心,以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为重点,主要在苹果有害生物系统监测、病虫害预报可视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病虫害统防统治、新技术、新药剂试验、示范、推广宣传、培训、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全站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2010年病虫害与监测防治工作任务,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1、总体概况1.1 苹果生产概况 全县苹果面积5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40万亩。主栽品种有红富士、嘎啦、秦冠、短枝新红星等,全面推广“减密度、有机肥、大改型、强拉枝”四大栽培技术。预计今年苹果总产量60万吨,总产值29亿元,产量较2009年减少8万吨,产值较2009年增加14亿元。1.2 2010年1-10月气温、降水实况:2010年1-10月份平均气温12.15,较2009年同期平均气温偏低0.95,较常年平均气温12.36偏低0.21。全年总降水量655.7mm,较2009年总降水量偏多148.4mm,较常年平均总降水量偏多51.22mm。(各月气温、降水数据详见图表1、图表2)。图表1: 洛川县2000年-2010年气温比较图 图表2: 洛川县历年1-10月份降水比较图2、2010年苹果病虫害发生概况2010年苹果病虫害发生总面积509.66万亩次,防治总面积 1023.78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种类17种,发生面积251.15万亩次,防治456.48万亩次。害虫发生种类20种,发生面积180.21万亩次,防治面积419.2万亩次。果园草害发生面积50万亩,人工锄草及化学除草125万亩次,其中化学除草面积4.1万亩。果园鼠害发生面积28.3万亩,综合灭鼠 23.1万亩。2.1腐烂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9.8万亩,防治99.5万亩次。2月下旬始见新发病斑,3月上旬至4月上旬为扩展盛期,病园率79.6%、平均病株率20%,较2009年上升了5.2个百分点。其中5年以下果园病株率3.9%;6-14年果园病株率17.8%(新发10.8%,复发6.9%);15年以上果园病株率45.9%(新发25.4%,年份始发期(日/月)盛发期(日/月)盛发期病园率(%)病株率(%)严重病株率(%)发生程度20023/330/810/5-30/520/9-20/1049110.80.82.61.3中偏轻2003上/3中/7下/3-下/4下/9-上/1139.82062.411.113.4中度2004下/2下/8上/3-上/4下/9-中/114646.27.11.916.28.1中度偏重2005下/2上/7上/3-中/4下/9-中/1151.656.44-9年3.7410年以上15.5 4-9年2.6 10年以上9.73122.5中度偏重2006中/223/8上/3-中/4下/9-11月65.114.9(30/10)6.571373.3中度偏重2007上/2下/8下/2-中/4下/9-下/1067.814.110.60.942.12.8偏重2008上/3中/9下/3-上/4下/9-下/1069.910.7零星27.10.97中等轻2009上/2下/2上/475.214.830.4偏重2010下/2上/3-上/479.62045.9偏重复发20.6 % )发生特点:始发期与2004、2005年时间相当,表1: 腐烂病历年发生情况比较表较2006、2007、2009年偏迟,但较2002、2003、2008年略有提前。发生面积大,发生程度重。发生原因:病菌基数高。2009年冬季降雪偏早,树体还未完全进入休眠期就遭受冻害,抗性下降。加上冬季果园积雪较多,冬季清园、刮治不彻底。有机肥施入量少,养分供应不足,树体负载较重,造成树势偏弱。部分果农把剪锯下来的枝条堆放在果园周围地头或边沿,造成病菌的进一步扩散。2.2早期落叶病:以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为主混合偏轻发生,部分果园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6.85万亩次,防治230.55万亩次。褐斑病:发生面积36.2万亩,其中重发3.9万亩,防治108.6万亩次。5月下旬始见新侵染病斑,6月上旬至7月中旬扩展较慢,7月中旬以后扩展较快,8月上旬为扩展高峰期,8月下旬以后有所减缓。9月下旬调查,病园率72.4%、病叶率8.9%;严重果园病叶率29.4%,最高果园病叶率41.2%,落叶率25%。表2: 褐斑病历年发生情况比较表年份始发期日/月盛发期日/月盛发期发生程度病园率(%)病叶率(%)严重果园病叶率(%)200211/5下/6-中/7中/8-上/96680.117.92124.832.8偏重-大发生2003上/5中/7-上/1063.624.8 44.3中度-偏重2004上/5上/8-下/935.417.1 37.8中度-偏重2005中/5下/7-上/8下/8-下/933.816.8 31.2中度-偏重2006下/4下/7-下/959.215.7 22.8中度-偏重2007中/5上/8 -下/953.13.716.3偏轻-中度2008下/4上/8 -下/957.256.6138.1偏轻-中度2009下/5中/7下/964.75.923.5偏轻中等2010下/5中/7下/972.48.929.4偏轻-中等斑点落叶病:发生面积40.65万亩,其中重发2.9万亩,防治131.95万亩次。6月上旬始见新侵染病斑,6月中旬至7月下旬扩展较慢,8月上旬扩展较快,9月下旬调查,病园率81.3%,病叶率9.7%。严重果园病叶率35.6%。平均单叶有病斑6.9个,表3: 斑点落叶病历年发生情况比较表年份始发期(日/月)盛发期(日/月)病园率(%)病叶率(%)严重果园病叶率(%)发生程度200211/5下/6-中/7中/8-上/936.257.114.519.62027.8中度-中偏重2003中/5下/7-上/1052.915.827.2中度-中偏重2004上/5中/8-下/943.513.722.4中度-中偏重2005下/5下/7-下/924.86.611.2中度-中偏重2006上/5下/8-下/953.29.113.6中度-中偏重2007中/6下/8-下/946.23.210.8偏轻2008下/5中/8-下/956.35.9319.5偏轻中等2009下/5中/8-下/959.94.016.4偏轻中等2010上/6上/8-下/981.39.735.6偏轻-中等最高单叶有病斑30个。发生特点:始发期较常年偏迟,前期侵染扩展慢,危害轻,后期因高温多雨扩展较快。发生程度与2006年相当,重于2007、2008、2009年,轻于其他年份。6月下旬以前褐斑病重于斑点落叶病,7月份以后斑点落叶病重于褐斑病。主要原因:越冬菌源较高。气象因素:4月、5月、6月降水较常年平均值偏少,不利于早期落叶病的前期扩展流行,7月份降雨量偏多,为早期落叶病的扩展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2.3 锈病:轻发生,个别果园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8.7万亩,防治22.44万亩次。5月6日始见新侵染病叶,5月中旬始盛期,5月下旬调查病园率17.3%,病叶率1.2%。严重果园病叶率10.4%。6月上旬未扩展,6月中旬调查时又发现新侵染病斑,至6月下旬以后才停止扩展,病园率37.4%,病叶率2.9%。严重果园病叶率29.6%。最高果园病叶率51%,平均单叶新侵染点142个。发生特点:发生面积较常年增加。出现两次侵染期。发生原因:初步分析5月中旬出现的低温天气,抑制了越冬孢子的萌发,6月上中旬气温回升后未萌发的病菌孢子又随风雨进行传播侵染。2.4 白粉病:偏轻发生,个别果园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05万亩,防治56.14万亩次。4月下旬零星见到病梢,5月下-9月下旬陆续有新侵染病叶和病梢。10月下旬调查,病园率40.1,病叶(梢)率6.4;严重果园病叶(梢)率19.7。发生特点:发生程度略轻于2006、2007、2009年,重于2008年。嘎啦品种较其它品种偏重,幼园发生重于挂果园。发生持续时间长。发生原因:有明显的越冬菌源。气象条件: 5-6月份降水偏少,7-8月份降水偏多,抑制了白粉病的进一步扩展,9月份以后又略有扩展。幼园防治不及时、对白粉病侵染扩展有利。 2.5 黑红斑点病:轻发生,发生面积5.1万亩。10月中旬果园调查,病园率10.2%,病果率0.1%,严重果园病果率0.4%。发生特点:发生面积小,危害程度轻,是近几年黑红斑点病发生最轻的一年。表4: 黑红斑点病历年发生情况比较表年份始发期(日/月)盛发期(日/月)病园率(%)病果率(%)严重果园病果率(%)2003上/9中/9-上/1130.42.015.32004上/9中/9-中/10311.55.72005中/9下/9-下/1023.70.82.02006中/9下/9-下/1049.41.53.52007中/9下/9-中/1019.30.2-2008下/9上/10-下/1019.70.21-2009下/9上/10-下/1010.40.31.12010上/10中/1010.20.10.42.6金纹细蛾:偏轻发生,个别果园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防治150万亩次。性诱剂监测,3月17日始见越冬代成虫羽化,4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上旬为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旬为第二代成虫羽化高峰期,9月中旬为第三代成虫羽化高峰期(详细诱测情况见图表3)。果园调查,5月中旬始见第一代幼虫蛀叶,10月下旬调查,虫园率100%,虫叶率12.3%,平均百叶有虫斑32.6个,斑内有蛹14.1头,幼虫7.3头,有小姬蜂茧1.2头,空斑10个;严重果园虫叶率28.9%,平均百叶有虫斑92.5个,斑内有蛹38.9头,幼虫19.6头,小姬蜂茧2.9头,空斑31.1个。发生特点:越冬代羽化成虫始见期与常年相当,幼虫始见期较常年偏迟。发生面积大,全县50图表3: 洛川县2010年苹果金纹细蛾性诱剂监测曲线图万亩果园均有发生。前期发生轻,后期发生重。发生程度重于03.61.17112.730.030.87014.93513.717.9100.856.2333238.4577.7255.8185.277.50.40.0756.30501001502002503003-103-314-205-105-316-207-107-318-209-109-3010-20日期诱蛾量(头)2008、2009年,轻于其他年份。主要原因:2009年冬季降雪偏早,果园由于积雪覆盖,清园不彻底,越冬基数高于常年。果农在套袋前比较重视防治,有效地降低了前期发生危害程度,套袋后防治工作有所松懈。金纹细蛾为潜叶性害虫,防治难度较大,加之世代重叠,后期发生较重。2.7 绣线菊蚜:中等发生,部分果园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5.25万亩,防治104.08万亩次。4月下旬在嫩梢上始见,5月中旬始盛期,5月下旬套袋前全县普防一次,虫口有所下降,6月上旬虫口开始上升,7月上旬高峰期。虫园率90.5%,蚜梢率53.7%,平均百梢蚜量13962头,严重果园蚜梢率65.7%,百梢蚜量20130头,最高单梢蚜量高达500余头。发生特点:始发期较2001、2008、2009年相当,较常年偏迟;高峰期与2005、2006年相当,较2004年偏早10天,较其他年份偏迟20余天。发生面积略有减少,但危害程度略重。发生原因:2009年冬季清 表5: 绣线菊蚜历年发生情况比较表年份始盛期(日/月)高峰期(日/月)高峰期严重果园百梢蚜量(头)虫梢率(%)百梢蚜量(头)20014.2620/5-15/654110005万20024.120/5-30/663.42-5.1万5.2-8.5万20034.830/5-30/612.830801.4万20044.15下/5-中/746.596002.5万20054.6下/5-上/719.348102.520064.10下/5-上/719.249201003620074.12下/5-下/628.54275890020084.24中/5-中/610.3131020094.13下/5-中/610.33416621520104.22上/753.71396220130园不彻底,越冬基数较高。4、5月份气温较常年偏低,不利于黄蚜的出蛰危害,加上套袋前全县普防一次,虫口下降较快,前期发生程度轻,高峰期较常年推迟。6月份降水偏少,有利于黄蚜的发生繁殖,导致7月上旬高峰期重于常年。2.8 叶螨类:偏轻发生,个别果园中等发生。主要有山楂叶螨和全爪螨两种,山楂叶螨发生面积13.2万亩,防治39.6万亩次;全爪螨发生面积11.85万亩,防治35.55万亩次。山楂叶螨:4月19日在果树嫩叶上始见,较2009年偏迟6天,较常年偏迟10天,5月中旬出现危害高峰期,5月下旬因套袋前普防虫口下降,7月上旬开始上升,7月中下旬又因降雨量较大,虫口下降较快。8月中旬高峰期,虫园率26.4%,虫叶率9.4%,平均百叶有成螨56.4头,若螨14.4头,卵329粒。严重果园虫叶率27.5%,百叶成螨913头,若螨82.5头,卵1787粒。全爪螨:4月22日始见,5月上旬开始上升危害,5月下旬因防治有所下降,6月上旬始盛期,7月上旬高峰期,虫园率23.7%,虫叶率5.5%,平均百叶有成螨32.7头,若螨6.7头,卵155粒。严重果园虫表6: 山楂叶螨历年发生情况比较表年份始盛期(日/月)高峰期(日/月)高峰期虫叶率(%)百叶虫口成螨(头)卵(粒)200124/45/7-30/719210049020021/410/7-10/821.732223620035/430/6-10/84.158628020048/4中/6-下/710.210612020055/4上/5-下/710.69712820065/4中/6-下/810.35230520076/4上/6-下/811.912315620083/4下/4-下/86.9781163200913/4中/5-中/6中/7-下/810.422.87724651661201019/4中/5中/83.59.48.556.42.7329叶率23.1%,百叶成螨210头,若螨45.9头,卵680粒。7月中下旬因降雨量较大,虫口下降较快,8月中旬又出现危害高峰期,虫园率22.3%,虫叶率6.9%,平均百叶有成螨74头,若螨8.2头,卵241粒,严重果园虫叶率33.4%,百叶成螨935头,若螨200头,卵2672粒。发生特点:始见期较常年偏迟。山楂叶螨发生面积较大,危害程度轻,全爪螨发生面积小于山楂叶螨,但发生程度重于山楂叶螨。全爪螨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原因:2009年冬季清园不彻底,越冬基数较常年偏高。4月份气温较常年偏低3.49,不利于螨类出蛰危害,发生期较常年偏迟。5-6月份降水偏少,气温适宜,有利于螨类的发生危害。套袋后防治松懈也是螨害后期发生偏重的原因之一。2.9 苹小卷叶蛾:轻发生。城区、中部乡镇部分果园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1万亩,防治19.44万亩次。果园调查:4月16日始见越冬代幼虫卷梢危害,始见期较2008、2009年分别偏迟6天、12天。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越冬代幼虫为害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期,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为第二代幼虫危害期;高峰期虫梢率2.2%,平均百梢有幼虫0.3头,蛹1.1头,前期羽化后的空苞0.8个。性诱剂监测:5月21日始见越冬代羽化成虫,始见期较2008、2009年分别偏迟7天、10天。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8月上旬为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9月中旬为第二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发生特点:发生区域较明显,主要集中于城区凤栖镇、永乡乡、京兆乡、中部杨舒乡等果园,其余区域发生较轻或未发生。发生程度略轻于上年。发生原因:2009年冬季清园不彻底,有一定的虫口基数,幼虫主要卷梢、卷叶危害,防治难度较大。 图表4:洛川县2010年苹果苹小卷叶蛾性诱剂监测曲线图2.10 大灰蟓甲:轻发生,个别果园偏发生。发生面积23.65万亩,防治面积42.57万亩次。5月下旬始发,6月中旬-7月中旬高峰期,高峰期虫园率47.3%,虫株率43.2%,平均百株有成虫345头;严重果园虫株率64.3%,百株虫量952头。发生特点:始发期较2009年推迟10天。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发生原因:大灰蟓甲有一定的抗药性,难以防治。由于大灰蟓甲为近几年上升发生的害虫,对其发生规律不是很清楚,掌握不住最佳防治时期。2.11 桃小食心虫:轻发生。性诱剂监测:5月1日挂诱芯, 6月27日始见1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较2009年偏迟3天,至8月18日诱到1头成虫后再未诱到,全年有蛾期53天,共诱蛾75头(诱测结果见曲线图)。大田果园调查,在未套袋果实上零星见到虫果。10月上旬调查,虫园率8.2%,虫果率0.1%。发生特点:发生面积小,危害轻。发生期偏迟。主要原因: 0000056000131596300002468101214166-56-126-196-267-37-107-177-247-318-78-148-218-28日期诱蛾量(头)图表5:洛川县2010年苹果桃小食心虫性诱剂监测曲线图近年来果实套袋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对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果园虫口基数较低。果园虫口基数较低;今年6月份降水偏少,不利于桃小食心虫的出土羽化,发生期较常年偏迟。2.12 金龟甲 轻发生。2.14 果园杂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防治125万亩次。主要有狗尾草、打碗花、苦菜、刺儿菜、灰条菜等11余种,草园率100%,平均亩有草93万株,最高亩有草129万株以上。发生特点及原因:前期干旱发生轻,7-8月份因降雨次数多,雨量大,有利于杂草的滋生繁殖,后期偏重发生。2.15 果园鼠害:轻发生,发生面积28.3万亩,人工捕打及毒铒诱杀23.1万亩。有中华鼢鼠1种,春秋调查,平均亩有鼠0.43头,严重幼园亩有鼠0.59头。3、2010年苹果病虫害防治用药及措施3.1 农业防治:采取冬春清园、刮除粗老翘皮、刮治腐烂等方式,消灭病虫越冬基数。3.2 物理防治:通过果园安装杀虫灯诱杀苹果卷叶蛾类、金纹细蛾、金龟甲、旋纹潜叶蛾、大灰蟓甲。悬挂黄板诱杀有翅蚜、秋季在树干捆绑诱虫带诱集越冬害螨等。3.3 生物防治:针对苹小卷叶蛾、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等药剂防治难度较大的害虫,在果园设立性诱剂诱测,不但监测了害虫的发生规律,还有效地起到了防治作用。3.4 药剂防治全年根据苹果生长季节共防治6次,其中休眠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1次、花后座果期(4月下旬)1次、幼果期(5月上旬)1次、套袋前(6月上旬)1次、套袋后果实膨大期1次(7月上中旬)、采收前1次(8月中下旬)。选用药剂有防治治腐烂病45%代森铵水剂、1.6%噻霉酮(腐烂型)、4%甲基硫菌灵原膏。防治早期落叶病80%代森锰锌类、10苯醚甲环唑、68.75%恶酮锰锌、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40%氟硅唑等,兼防其他病害。防治锈病、白粉12.5%烯唑醇、戊唑醇(80%、43%)等。防治绣线菊蚜有48%毒死蜱、10%吡虫啉等。防治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大灰蟓甲有2.5%三氟氯氰菊酯、25%灭幼脲、5%氟铃脲等。防治苹果叶螨有15%哒螨灵、1.8%阿维菌素、9.5%喹螨醚等。4、2010年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的主要作法4.1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发送病虫情报。今年我站继续在全县设立十个病虫监测点,固定专职测报员4名,兼职测报员5名,按照病虫调查规范要求,坚持“五天一测十天一报”的制度,对苹果及全生育期病虫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在果园设立了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专项性诱剂诱测。并定期利用电视、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上报各类调查监测数据,截止目前共制作播出电视版洛川植保11期,每期每次连播7天,共播出77次。通过邮箱、文件送达等方式发送病虫发生情况旬报表40期;文字版洛川植保11期8000余份;苹果病虫防治通知单8期6500余份。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病虫信息、建立与各乡镇果站站长、业务人员的QQ群、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病虫防治指导信息,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及时准确地传达了病虫信息,为各级领导决策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全县果农科学及时对症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2开展苹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提高辐射带动率。2010年,我站继续争取实施了“陕西省苹果病虫害省级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按照省站“重点示范、板块推进”的原则,在永乡乡西安宫村新建立绿色防控核心展示区120亩。推动全县落实中心展示区10个点2200亩(分布在黄章乡方相村、旧县镇洛阳村、纸村、永乡乡西安宫村、枫栖镇蒲荣、高睑村、京兆乡三涿洼村、老庙镇北韩村、化石村、石头镇吴家庄村等)。带动全县建立高标准绿色防控展示区2万亩。示范区全面推广了健身一把剪、园内一盏灯、树枝一张板、树中一个盆、果上一只袋、树干一张带、推广一批新药械、地下一片草、树身一袋虫、用药一张纸、监管一本帐,培训一条线六项计“十二个一”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全年共安装杀虫灯200台,悬挂黄色粘板61600张,释放胡瓜纯绥螨61600万袋,悬挂性诱剂11000个点,捆绑诱虫带10张,新增种草20万亩,果园套袋率达100%。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示范区果农防治水平普遍提升,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程度明显降低、科学施药技术明显改进,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总量明显减少,用药成本和农药残留明显降低,果品质量明显提高,展示区果品全面达到绿色无公害安全出口标准。 示范区为5月7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现场会议、5月19日全县春季果树管理现场会及10月10日洛川国际苹果节提供了观摩亮点,进一步提升了植保系统的知名度。4.3 组建防治专业队 实施统防统治:依托村级苹果专业合作社,建立省、地、县三级统防示范点,组织全面落实无公害绿色统防统治技术,一是将果农自有有1402台防治喷药器械统一组织起来,组建了204个机防专业队伍,并为2个村分别配置喷雾器5台。统防专业队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做到“三个到位”、“五个统一”,即病虫测报到位、技术培训到位、防治药械到位;统一防治对象、统一防治技术、统一药械及配置、统一防治机具、统一防治时间,对全县苹果病虫实施统防统治,全年共统防统治苹果病虫40万亩。4.4 开展有害生物疫情阻截工作,确保我县苹果产业安全。为了确保我县苹果产业安全健康发展,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县,今年根据省市业务部门安排,我站在苹果有害生物阻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在果园设立性诱剂监测,全县共设立蠹蛾监测点215个,设立绵蚜监测点240个,固定480人开展定期监测和普查。二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幼果期及果实采收销售期为果园落果、路边抛洒果等进行捡拾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