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中文版.doc_第1页
28中文版.doc_第2页
28中文版.doc_第3页
28中文版.doc_第4页
28中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ETHOD 28 ) ) CERTIFICATION AND AUDITINGOF WOOD HEATERS注意:这个方法并不包括所有的规范(比如设备和供应产品)和程序(比如采样和分析)等基本性能。有些资料是通过引用参考本部分其他方法组合而来的。因此,为了获得可靠的结果,人们使用该方法还应该对下列附加的测试方法有一个全面了解:Method 1, Method 2, Method 3, Method 4, Method 5,Method 5G, Method 5H, Method 6, Method 6C, and Method 16A.1.0 Scope and Application. 范围及应用1.1 Analyte.分析物 颗粒物质 未指定CAS号1.2 Applicability. 适应性: 该方法适用于鉴定和审核的燃木加热器,包括颗粒燃木加热器。1.3 Data Quality Objectives.数据质量目标。坚持本方法的要求,能提高空气污染物抽样方法中获得数据的质量。2.0 Summary of Method. 本方法概要2.1 微粒排放是指在指定条件下,通过燃木加热器燃烧测试工具的燃料槽内的一份试样燃料所进行的测量。1402需提供燃烧速率和微粒排放利率和降低的数据。3.0 Definitions. 定义3.1 2 4 或 4 4是指木材的标称尺寸(以英寸计)3.2 燃烧速率(Burn rate)是指测试燃料在燃木加热器中的发热率。3.3 鉴定或审核实验(Certification or audit test)是指一系列的测试(至少4轮)满足第8.4节中的燃烧速率规范。3.4 炉膛(Firebox),是指加热器内的为燃料供应和燃烧的空间。3.5 高度(Height),是扩展到加料门之上的垂直距离(如果燃料能合理占据那个空间的话,但是不能超过加料门最顶部2英寸。)对于炉膛底面(即固定炉栅以下)来说,如果炉栅能穿得过直径一英寸木片,(则按上述方法计算),如果不能,则按炉格栅的顶部计算。炉膛高度不必统一,但是必须解决内部障碍产生的变化,比如气道或其他永久性的障碍物。3.6 长度(Length),是指燃烧室尺寸(平行于燃烧室的一面墙)在水平方向的最大距离。3.7 颗粒木燃烧加热器(Pellet burning wood heater),是指满足以下标准的燃木加热器:(1)制造商没有在广告中或其他印刷册子中,说明燃烧物为堆积木柴;(2)该设备仅对颗粒燃料而言才能保证安全;(3)该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说明书上声明,法律禁止使用堆积木柴;(4)该设备必须作为整体(包括料斗和钻孔机在内)进行加工和销售。3.8 二级供风(Secondary air supply),是指在测试运行期间,往燃木加热器供气时,对二级供风的调整,不能使燃烧速率的变化超过25%。3.9 实验室(Test facility),是指燃木加热器安装、操作以及排放物取样的一个区域。3.10 实验燃料装填(Test fuel charge),是指在排放实验开始时,将燃料快收集放入燃木加热器。3.11 实验用燃料架(Test fuel crib),是指根据相邻燃料片之间,以适当间距排列而成的燃料架。3.12 实验燃料装填密度(Test fuel loading density),是指在炉膛的可用空间里,每单位体积内所含实验燃料的装填重量。3.13 实验用燃料片是指,2 4 或 4 4(英寸)的木片,被截成实验燃料装填所需要的长度,也被用于制作燃料架(test fuel crib)。3.14 实验轮次(Test run),是指单独的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排放实验所包含的时间。3.15 炉膛的可用体积(Usable firebox volume),是指由炉膛内的长宽高所测定的体积。3.16 宽度(Width),是指燃烧室平行于墙面且最短的那个水平长度。3.17 燃木加热器(Wood heater),是指可燃烧木块的器具,相当于家用水加热器。4.0 干涉保留5.0 安全5.1 免责声明该方法可能包含危险的原料、操作及设备。该实验方法不可能阐明了语气相关的所有安全问题。其使用者的之人就是要建立起利于安全和健康的实际操作,并在进行实验之前确认调整限定的可用性。6.0 设备及其用品不论是5G还是5H都有以下和本节相似的附加设备。6.1 固体包裹隔热烟囱用于燃木加热器的安装。该烟囱有2.5厘米的固体隔热材料包裹整个烟道,并贴有和U.L.103(见60.17)一致的标签示范。6.2 台秤及其显示器 用于显示装填燃料的重量。台秤精度为0.05千克,或首次装填量1%,更高精度也可以。6.3 燃木加热器温度监控需要七个,测量精度为期望绝对温度的1.5%。6.4 实验室温度监控热电偶,安装于一根垂直方向中心处,直径50毫米,长度150毫米的管子内,两端屏蔽。能测量期望温度值1.5%的精度。6.5 天平(可选件) 称量实验燃料,精度为0.05千克。6.6 湿度表校准过的电阻表,用了测量燃料的湿度,精度为1%。6.7 风速计 测量实验设备附近的风速,测量精度为0.10米/秒。6.8 气压表水银计气压计、无液体气压计,其他精度能达到2.5 mm汞柱的气压也可以。6.9差压式风压计 电子压强计,其他能测量烟道气流或静态压力的设备,可读精度为0.50 Pa以内。6.10 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或湿度计,测量房间湿度。6.11 燃木加热器烟道6.11.1 钢制烟道管,延伸至台秤以上2.6 0.15米,隔热烟囱则延伸至台秤以上4.6 0.3 米,以及加热器制造商所给的尺寸。烟道是不需外部支撑的,且可配合任何型号的加热器。6.11.2如果加热器厂家写明对于室内安装而言(比如零间隙燃木加热器插入安装),加热器需要这样的烟囱,其他烟囱类型(比如固体包裹隔热管道)也可用于代替钢制烟道管。不管使用烟气管还是烟囱,都必须保证与加热器之间的密封。6.12 实验室必须满足以下需要求:6.12.1 实验室在测试期间,温度在18-32摄氏度之间。6.12.2 实验设备的风速小于0.6米/秒,排气系统则应小于0.25米/秒,且系统内无火苗。6.12.3 烟道将流入同样的空间或流入一个与实验室自由联通的空间。任何罩子或类似的设备用于排放燃烧产物,当加热器没有运行时,不会导致加热器的测量气流压力大于1.25 Pa。6.12.4 实验室,人为产生的大气压力(比如压力腔)不能超过775毫米汞柱。7.0 试剂与标准不论是5G还是5H都有以下和本节相似的附加设备。7.1 实验燃料。遵循满足以下需求:7.1.1 燃料样式。未经处理的,风干的花旗松木材。不允许使用烘干的木材。木材应采用经过鉴定的,且由原产地工厂的木材机分级机分类的C级(或更好的)标准花旗松木,西岸木材检察署16#标准(参看60.17)。7.1.2 燃料湿度。实验燃料的湿度范围在16%到20%之间(湿基准,干基准为19%-25%)。烘干木材之前,不允许增加湿度。7.1.3 燃料温度。燃料应处于18-32摄氏度(65 to 90F).之间的实验室里。7.1.4 燃料尺寸。每块燃料的尺寸都应符合2 4 和 4 4 的公称尺寸。每块燃料(不含隔离架)都应该是等长的,除非有8.8节中的特殊需求,且长度大致等于燃烧室长度的5/6。燃料的尺寸要依照以下指导来确定:7.1.4.1 如果燃烧室的体积小于或等于0.043立方米(1.5立方英尺),则实验2 4的木材。7.1.4.2如果燃烧室的体积大于0.043立方米(1.5立方英尺),且小于0.085 立方米 (3.0 立方英尺),则使用2 4 和 4 4的木材都可以。燃料装填时,一样一半。7.1.4.3如果燃烧室的体积大于0.085 立方米(3.0 立方英尺),则使用4 4的木材。7.2 实验燃料隔离架。根据7.1.1到7.1.3所描述的风干的花旗松木,尺寸为130 40 20mm(5 1.5 0.75 in.).8.0 取样收集、保存、存储与传送运输8.1 实验运行条件8.1.1 燃烧速率类别。以下的每一个燃烧速率类别都需要进行一个排放测试。燃烧速率类别平均燃烧速率(kg/hr,lb/hr),干基类别 1类别 2类别 3类别 40.80(1.76)0.80至1.25(1.76至2.76)1.25至1.90(2.76至4.19)最大燃烧速率8.1.1.1 最大燃烧速率。对于类别4而言,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燃木加热器初级供气的入口控制完全打开(或者,如果在恒温控制下,自动调温器将设置到最大的热量输出)。要么按照加热器厂家所给的说明书设置最大燃烧速率。8.1.1.2 其他燃烧速率类别。对于类别1和类别3而言,燃木加热器使用初级供气入口控制,或者其他机械控制设备,设置一个所需预定的位置,以获得该类别所需的平均燃烧速率。8.1.1.3 在类别1和类别2中任选一个。8.1.1.3.1 如果燃木加热器不能控制在0.80kg/hr的燃烧速率以下,那么类别1和类别2两种实验都将按照类别2进行操作。如果燃木加热器不能控制在1.25 kg/hr的燃烧速率以下,那么为了达到类别2的实验运行(效果),烟道将被阻断,或者控制供气系统。8.1.1.3.2 很明显,燃木加热器不能将燃烧速率控制在0.80kg/hr以下,将包含两种或更多尝试的文件,按类别1进行燃木加热器的操作,而且燃料燃烧将停止。当供气控制被调节到最低位置两种或更多实验运行的结果证实了燃烧速率大于0.80 kg/hr。当停止的达到30分钟或更多时间,停止燃料的燃烧是很明显的,实验燃料装填的重量的变化将不能测量,即小于0.05 kg或1.0%(不论哪一个大)。也可参看8.8.3. 报告和推断明显确定了类别1的燃烧速率是不可能达到的;比如说,按照类别1的燃烧速率所进行两次不成功的尝试,将燃烧速率控制在0.4 kg/hr,导致燃烧不够充分。注释1990年7月1日后,如果燃木加热器不能在0.80 kg/hr以下的燃烧速率运行,那么至少有一次实验运行将按照1.00 kg/hr或更小的燃烧速率进行操作。另外,如果烟道调节被用于达到1.25 kg/hr及以下燃烧速率。按0.90 kg/hr燃烧速率所进行的实验结果不需要报告,或者使用包含实验的平均值,代替以上标准的实验结果。8.2 催化反应燃烧室和燃木加热器老化。催化装置燃木加热器或者任何类型的燃木加热器,将被时效处理,在验证实验开始之前。时效流程将按照60.535 of 40 CFR part 60流程所认可的实验室里,进行操作和证实。8.2.1 催化装置燃木加热器。操作该类型加热器使用7.1.1到7.1.3中所提及的燃料,或者使用湿度含量在15-25%(以湿基准计)的堆积木柴。在中等燃烧速率(类别2和3)操作燃木加热器,在用新的催化燃烧室中燃烧至少50个小时。每小时记录一次催化出口的温度数据(8.6.2节)和运行的时间。8.2.2非催化装置燃木加热器。操作该类型加热器使用8.4.1节中提及的燃料,在中等燃烧速率情况下进行至少10小时。记录下燃烧的时间。8.3测试前记录保存。按照表28-1所示图例,记录下实验燃料装填的尺寸和重量,燃木加热器和催化剂的种类。8.4 燃木加热器的安装8.5 燃木加热器的温度检测。8.5.1 对于催化装置燃木加热器,(可选的)温度检测器安装在催化剂上游大约25mm处,并处于催化面区域的中心位置,(强制的)温度检测器将显示催化出口的温度,该温度检测器将安装于催化面积的下游约25 mm处的中心位置。记录下这些位置。8.5.2 安装燃木加热器表面温度检测器,安装在加热器燃烧室外部表面的五个位置:顶部的、两侧、底部及背面的中间位置。检测器的感应端安装在燃烧室的外表面,且在隔热板(空气循环墙壁,或者其他墙壁,或者隔离燃烧室外表面的防护罩)以内。表面温度的安装采用特别的形状(比如球状等),有四个表面温度检测器将被安装在相互垂直而且水平的平面上,还需经过燃烧室质心的直角处,不包括燃料加载门(总共5个温度检测器)。8.6 实验室条件8.6.1 实验室温度检测器安装在水平面上,包括燃木加热器的初级空气入口处。该温度检测器安装在加热器前方1-2米,90的扇形区域里。8.6.2 使用风速仪测量空气速度。在实验点火前,测量并记录下室内空气的流速,并且立即跟踪实验的完成。8.6.3 在每次实验的前后,都需要求测量并记录实验室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和温度。8.6.4 再实验过程中,间隔测量并记录烟道内,加热器出口与烟道连接处之上不大于0.3米的位置的气流或者静态压力。8.7 燃木加热器燃烧室体积8.7.1 使用第3节中体积的长宽高,来确定燃烧室体积。根据耐火砖和需要的其他固定设备来调整(燃烧室的)体积。调整宽度和长度尺寸来扩展加热器的金属墙,在耐火砖或其他固定的障碍物之上,8.7.2一般而言,除灰盘以上的区域(小于燃烧室面积10%)外,要考虑到消费者加料的实际情况。比如,燃料从前往后加料时,其可使用的燃烧室体积中就要考虑到灰盘。8.7.3 包括邻近的区域及挡板以上(燃料加载门2英寸以上),和挡板的边缘和垂直物体(比如边墙或气路)保持4英寸以上的水平间隔。8.8 实验燃料装填8.8.1 根据7.1节和7.2节中的描述来准备实验燃料。使用校准的电阻表或其他同等功能的仪表,确定实验燃料的湿度。如果需要的话,使用12.2节中的28-1公式,将燃料的干基准(%Md)湿度含量转换为湿基准(%Mw)。实验至少3块湿度仪读数的平均值,来确定每一块燃料的湿度(不包括隔离块),其中一个湿度仪必需平行于木头的纹路。平均计算所有装填燃料中每一块燃料的读数。如果使用电阻型的湿度表,绝缘电极的穿透量应为燃料片厚度的1/4或19mm,不管哪一个更大。在实验前的4个小时以内测量燃料的湿度。通过测量房间的温度来确定燃料的温度,该房间在湿度测定之前,至少已经堆放了24小时燃料。8.8.2 采用无覆盖的方式给燃料加上隔离块,按照图28-2中所画的那种未经电镀的钉子或图钉。最上面测装填燃料的第一块燃料可以不加,隔离块。8.8.3 为了避免堆积(燃料)的难度,当全部燃料快的数量没有结果,所有燃料快的长度都将被统一调整,以保持在指定的装填密度以内。燃料架的形状在几何形状上近似于燃烧室的体积,单块燃料没有采取特殊棱角或圆形的切割。8.8.4可使用燃烧室体积的装填燃料密度为112 11.2 kg/m3(以湿基准计)。8.9 取样设备。根据所选择方法(M05G或M05H都可以)中的说明去准备取样设备。每次实验,收集一组排放颗粒物。8.10 二次供气调节确认8.10.1如果图纸没有说明从燃烧室外部往炉膛的二次供气(见3.0节对二次供气的定义),那么执行一次单独的二次供气实验。按照厂家说明书,在二次供气状态下,进行类别1燃烧速率(见8.1.1节)的加热器实验。按照8.8.1节所述,开始二次供气确认实验,但不需要进行排放物采样,也不需要每5分钟记录燃烧速率。8.10.2 二次供气确认实验开始后,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加热器二次供气的设置,但是不需要调节该设置。在实验燃料消耗25%以后,才按照厂家说明书,调整二次供风控制装置。按照供气调节(方法),每五分钟记录一次燃烧速率数据,记录20分钟。8.10.3 将供气控制装置调整回初始位置,保持该位置至少20分钟,在重复上述供气调整流程。在实验期间,按照8.8节所述,以相同的时间间隔,重复3次。如果二次供气调整燃烧速率结果的波动值,在第二次调整前后的20分钟里,超过了25%,那么二次供风将被看做初级供风,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对该供风进行调整。8.10.4 下面的例子是一次典型的二次供风调整确认检查。在实验燃料消耗至少25%以后,开始第一个循环。Cycle 1 Part 1, sec air adjusted to final position -20 minPart 2, sec air adjusted to initial position -20 minPart 3, sec air adjusted to final position - 20 minCycle 2 Part 1, sec air adjusted to final position - 20 minPart 2, sec air adjusted to initial position - 20 min Part 3, sec air adjusted to final position - 20 minCycle 3 Part 1, sec air adjusted to final position - 20 minPart 2, sec air adjusted to initial position - 20 minPart 3, sec air adjusted to final position - 20 mi下面将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二次供的风效果。8.11 实验前的点火。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燃木加热器的点火。8.11.1 预备实验的燃料装填。装入褶皱的报纸作为引火物,用以帮助点燃预备燃料。根据7.1节中描述的需求,使用预备燃料维持火苗。预备的装填燃料的尺寸为,截面2 4英寸的,长度不大于实验燃料1/3。(由于)4 4的木块也有近似相同的重量比,(所以)作为实验装填燃料,将被添加到预备实验燃料装填。8.11.2 燃木加热器的操作与调节。设置空气入口控制在任何位置,以此来维持预备燃料的燃烧。至少在实验开始前一小时,将供气控制装置设置到所需要达到的燃烧速率要求的大概位置。调整供气控制装置、添加或减少燃料,并且将煤层粗筛保持在最小值,但是允许等到实验开始前15分钟。本方法的目的就是,煤层粗筛用做金属工具(拨火棍),用来搅拌木炭(煤炭),将燃烧中的燃料分成小块,也可用来取出地燃烧量的燃料块,还可用来检查统一炭化的情况。记录下所有供气控制的调整、燃料增加的调整、以及其他在预备实验点火过程的变化值。记录下燃料重量的数据和预备实验点火过程每10分钟间隔的加热器温度。在实验开始之前的15分钟里面,加热器的加料门将被打开超过1分钟的时间。在本过程中,煤层粗筛是唯一运行的调整。注释实验前点火的一个目的就是在装填实验燃料之前,完成实验燃料床的统一炭化。统一炭化是一个综合条件,在实验燃料层中,没有明显的大块着火燃料在煤层和残留的易碎燃料块,使用金属棍,便很容易地敲成小块的木炭。8.11.3 在实验开始期间,残留的预备实验燃料重量,被确定为燃木加热器清洁前后的重量差异,根据厂家说明书和使用手册来确定,是否使用干灰或干沙对燃木加热器进行干燥。需在干燥条件下,确定燃木加热器的皮重。8.12 实验运行。根据以下内容完成每一个燃烧速率类型的实验:8.12.1 开始实验。8.12.1.1当引火物和预备燃料都燃烧后,留下实验装填燃料重量的20%到25%的燃料,记录下这个重量,并开始测试。记录并报告除本节所提到的之外的其他任何指标,用于测定实验开始瞬间的数据(比如燃烧室或催化器的温度。不管这些指标是厂家还是实验室所规定的。记录加热器所有表面的温度、催化器温度、任何首次采样方法的测量值,然后开始颗粒物的采样。在实验开始的一分钟之内,打开加热器的门,载入燃料,并记录下装填燃料的重量。平均值记录要比单个记录好,可接受的表面温度值同40 CFR 60部分60.533节中一致。8.12.1.2为了间隔块能平行于燃烧室的底面,将装填燃料放置在间隔块的边缘,且相互紧挨。如果这样装填燃料有困难,可将一些燃料块放在边上。如果燃烧室的可用体积在0.043 到0.085立方米之间,那么可以交替木块尺寸,以在垂直堆垛层方向上尽可能拓展(空间)。比如说,将2 4的木块放在底层,于煤层直接接触,而把4 4的木块放在上面一层,等等。(见图28-3)将燃料块相互平行地放置,并平行于燃烧室最长的一个面,按8.8节所讲的方法尽可能地拓展空间。8.12.1.3 如果使用的是非常规或非通用的燃烧室设备,在实验燃料块之间,设计一些维持供气空间的间隔,并和厂家说明书一致。任何设备都不会提供上述段落所描述的燃料装填方法,实验室人员应联系管理人员,选择其中的一种装填方法。8.12.1.4 燃木加热器的门应保持开启,为了调节燃料的装填,为了保证等将燃料点燃,在实验开始后,供气控制调节持续五分钟。实验开始之后的5分钟之内,关闭加热器门,并调整供气调节装置,以得到所需的燃烧速率。对于供气控制装置或实验燃料装填来讲,在实验的第一个5分钟内,除8.12.3 和 8.12.4所讲的之外,不允许再有其他的调节。记录下燃木加热器门保持打开的时间、供气控制装置的调整、以及其他任何的操作调整。8.12.2 数据记录。根据图28-4为例,以10分钟的间隔,记录成一个数据表,燃料质量、加热器单独表面和催化剂温度,以及加热器其他的运行数据(比如气流),实验室温度和采样方法的数据。8.12.3 实验燃料装填调整。实验过程中,当首次装填的燃料的消耗量大60%时,或者没有测量到小于0.05kg的质量或总重量1%的时间超过10分钟,就需要调整实验燃料的装填。调整时间小于15秒。8.12.4 供气调整。实验期间,根据厂家的说明书,调整二次供气控制装置(参看8.10节)。其他的供气调整时不允许的。依照60.533,实验期间,加热器烟道气流的记录是可选的,8.12.5燃木加热器辅助设备的操作。热交换风机是和加热器一起出售的,根据厂家说明书,风机在实验一开始就要开启。如果没有厂家说明书,将热交换风机运行在高档位(一般来讲,风机是设计成自动控制的)。混合器栅栏为旁路控制,根据厂家说明书,其他辅助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只允许操作一次。记录下操作加热器的所有操作。注释如果加热器销售时附带了一台热交换风机(作为选件),那么根据8.1到8.12节的描述,交换风机就要和加热器一起测试,并报告其结果。作为选择的,在没有运行该热交换风机的情况下,重复所有的实验过程;按照8.12.5所述,要根据类别2的燃烧速率,进行一个可能没有该风机运行附加的实验。如果这个么有使用风机的实验,其排放结果与使用了风机的实验结果相比,排放量只多出小于或等于1.0克/小时,那么可以认为这个燃木加热器在有无风机运行的情况下,拥有相同的平均排放率。那也就没有必要进行不使用风机的附加实验了。8.13 实验运行的完成。继续进行排放取样,加热器继续运行2小时。实验燃料重量为0时,实验即完成。当天平显示装填燃料重量为0时并保持30秒,即可停止实验。在实验的结束阶段,停止颗粒物采样,并记录下最终的燃料重量、实验运行时间、以及所有测量的最终结果。8.14 燃木加热器的热平衡。在实验结束阶段,燃木加热器的表面温度的平均值,和实验开始阶段一致,在70以内。8.15 连续实验运行。燃木加热器的连续运行之间的间隔最小需要一小时。8.16 额外的实验运行。根据8.1节中描述的燃烧速率类别,实验室至少要进行一次实验。如果一种燃烧速率类型要进行一次以上的实验,在该燃烧速率类型下,至少2/3实验过程的结果都将用于计算排放率加权平均值(见12.2节)。测量数据和所有实验结果都要(写入)报告,不管哪一个数值将被用于排放率加权平均值的计算(见8.1的注释)。9.0 质量控制。同M5G和M5H的第9节一样。10.0 校准和标准化。同M5G和M5H的第10节一样。方法如下:10.1 台秤。在首次使用台秤前,进行多点校准(使用量程之间至少5点)。台秤厂家的校准结果足以说明其目的。在每一次鉴定实验前,审核台秤,使用至少一个符合期望装填燃料重量20%到80%的校准重量(F级)。如果台称不能重复0.05kg的校准重量,或不能重复期望实验装填燃料质量的1%的读数,无论哪一个更大,那么在使用前,都要采用至少5个校准重量对台秤的全量程做重新校准。10.2 天平(可选件),参考10.1校准。10.3 温度检测仪,按照第4.3节中的方法2进行校准,在第一次使用前校准,并在此之后每半年校准一次。10.4 湿度表。在每次鉴定实验前,根据厂家说明书进行校准。10.5 风速计。在首次鉴定测试前,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风速计的校准,并在此以后每半年一次。10.6 气压计。在首次鉴定测试前,对比水银气压计进行校准,并在此以后每半年一次。10.7 差压式风压计。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校准。液体式风压计不需要校准。10.8 湿度计。在首次鉴定测试前,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校准,并在此以后每半年一次。11.0 分析流程。同M5G和M5H的第11节一样。12.0 数据分析与计算。同M5G和M5H的第12节一样。过程如下:12.1 Nomenclature. 术语BR = Dry wood burn rate, kg/hr (lb/hr) BR = 干木的燃烧速率,kg/hrEi = Emission rate for test run, i, from Method 5G or 5H, g/hr (lb/hr)Ei = 实验的排放率,g/hrEw = Weighted average emission rate, g/hr (lb/hr)Ew = 加权平均排放率,g/hrki = Test run weighting factor = Pi+1 ) Pi-1ki = 实验权重因数= Pi+1 ) Pi-1%Md = Fuel moisture content, dry basis, percent.%Md = 燃料湿度含量,折干计算,百分比%Mw = Average moisture in test fuel charge, wet basis, percent.%Mw = 实验装填燃料的平均湿度,湿基准计,百分比n = Total number of test runs.n = 实验的总次数Pi = Probability for burn rate during test run, i, obtained from Table 28-1. Use linear interpolation to determine probability values for burn rates between those listed on the table.Pi = 实验中燃烧速率的概率,参考表28-1。根据表格所列出的燃烧速率,使用线性内插法确定此概率。Wwd = Total mass of wood burned during the test run, kg (lb).Wwd = 实验中燃烧的木柴总量,kg12.2 Wet Basis Fuel Moisture Content.12.2 湿基准燃料湿度含量12.3 排放率的加权平均值。使用公式28-3计算注释Po通常等于0,P(n+1) 通常等于1,P1 同记录的最低燃烧速率的概率相符合,P2同记录的下一个最低燃烧速率的概率相符合。在第12.3.1节中有计算的举例。12.3.1 Example Calculation of Weighted Average Emission Rate.12.3.1 加权平均排放率的计算举例。1,在第6.6中许可,这一轮实验将在加权平均排放率的计算中忽略不计,因为第三轮将列入计算之中。加权平均排放率的计算为:12.4 燃木加热器表面平均温度。在实验的开始(见8.12.1)和完成(见8.13),都要计算燃木加热器表面平均温度。如果两次平均温度不在70C以内,报告该实验运行结果,但不包括实验的平均结果。使用同种类型燃烧速率的另一轮实验结果,来取代这样的实验结果。12.5 燃烧速率。公式如下:12.6 报告标准。未经处理的和简化的燃木加热器实验数据都要提交。12.6.1建议的实验报告格式12.6.1.1 简介12.6.1.1.1 实验的目的:鉴定、审核、效率、研究与发展12.6.1.1.2 燃木加热器的鉴定12.6.1.1.3实验室12.6.1.1.4 实验信息12.6.1.2 结果的摘要与讨论12.6.1.2.1 结果的表格(燃烧速率的序列):实验轮数、燃烧速率、颗粒物排放率、效率(如果有测量的话)以及平均值(显示采用了那一轮的数据)。12.6.1.2.2 其他数据的摘要:实验室条件、表面温度平均值、催化器温度平均值、预备实验燃料重量、实验装填燃料的重量、实验次数。12.6.1.2.3 讨论:完成的燃烧速率类别、实验结果选择、详尽的实验问题及解决办法12.6.1.3 流程描述12.6.1.3.1 燃木加热器的尺寸:体积、高度、宽度和长度(或其他线性尺寸)、重量及体积调整。12.6.1.3.2 燃烧室构造:气源的定位与运行、气源的引入定位、耐火材料的定位与尺寸、催化器的定位、挡板和旁路的定位与运行(包括图纸或照片)12.6.1.3.3 实验的流程操作:供气设置与调整、燃料层调整、通风。12.6.1.4 采样位置12.6.1.4.1 描述加热器的采样位置。包括图纸或照片。12.6.1.5 采样和分析流程12.6.1.5.1 采样方法:简要的介绍一下被选用的操作和采样的流程。12.6.1.5.2 分析方法:简要的介绍一下样本回收和分析的流程。12.6.1.6 质量控制、流程及结果的保证12.6.1.6.1 校准流程及结果:鉴定流程、采样于分析流程。12.6.1.6.2 实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流程:泄露检查、体积核查、层化(速率)检查、比例检查。12.6.1.7 附录12.6.1.7.1 结果与计算实例:完成摘要表格,并列出计算实例12.6.1.7.2 原始数据:未经修正的采样测量、温度记录和采样回收数据的副本。所有预备实验燃烧速率和加热器温度数据的副本。12.6.1.7.3 采样和分析流程:详细描述实验人员在认证实验中的操作流程,着重描述不同于本方法的那些特殊部分(比如一些被认可的可选流程)。12.6.1.7.4 校准结果:所有校准、检查和审查相关认证实验结果的数据。12.6.1.7.5 参与者:实验人员、厂家代表、调整观察员12.6.1.7.6 采样和操作记录:未经修正的活动记录,不包括原始数据表(比如加热器门得打开次数和时间)12.6.1.7.7 附加信息:认证实验操作所使用的燃木加热器厂家说明书12.6.2.1 燃木加热器鉴定:报告燃木加热器的认证信息。以图28-4所示的数据表为例。12.6.2.2 实验室信息:报告实验室温度、风速和湿度信息。以图28-4所示的数据表为例。12.6.2.3 实验设备校准和核查信息:台秤、天平、湿度计、采样设备(包括量具系统和气体分析仪)的校准和核查信息。12.6.2.4 预备实验流程描述:报告所有预备实验的流程,包括预备实验的燃料重量、燃烧速率、加热器的温度以及气源设置,以图28-4所示的数据表为例。12.6.2.5 颗粒物排放数据: 报告所有轮次实验的结果和加权平均排放率。提交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表和其他所收集记录的副本。提交计算实例。13.0 方法性能。保留14.0 污染预防。保留15.0 消耗管理。保留16.0 可选流程。16.1 颗粒燃料加热器。颗粒燃料加热器认证实验的需求和流程和燃木加热器几乎是一样的,除以下说明例外:16.1.1 实验燃料的性质。 实验燃料应都是湿度含量(以湿基准计)不超过20%的木头颗粒。(干基准为25%)测定湿度使用ASTM D 2016- 74或83(方法A、)ASTM D 4444-92或ASTM D 4442-84 或 92。(所有60.17中提及的ASTM标准都可以)16.1.2 实验装填燃料规范:验装填燃料的尺寸都将按照厂家说明书确定,以保持所期望的燃烧速率。16.1.3 燃木加热器燃烧室体积:燃烧室体积不需要测量,也不需要通过建立实验燃料装填尺寸来确认。燃烧室尺寸和其他加热器规格需要通过认证效果来鉴别加热器。16.1.4加热器安装。按照8.6.1所述,将加热器连同加料斗一起准备好,放在台秤上。16.1.5 预备实验点火。按照厂家说明书的指导,对加热器进行点火,并调节加热器控制装置,以达到所期望的燃烧速率。在进行实验之前,至少让加热器在期望燃烧速率下运行一小时。16.1.6 实验轮次。安装以方法完成每种燃料速率类型的实验:16.1.6.1 测试开始。当燃木加热器在预期的燃烧速率下运行至少一小时以后,按照需要往加料斗中添加燃料,记录下加料斗中的燃料重量(加热器的重量),然后开始实验。实验进行中不再添加额外的燃料。在实验开始的时候,记录下加热器所有的表面温度、首次采样方法的测量值,然后开始颗粒物取样。在实验过程中,不要对加热器供气或供料速度进行调整。16.1.6.2 数据记录。记录下燃料(加热器)的重量数据、加热器的温度和操作参数,以及8.12.2中所述的排放采样数据。16.1.6.3 实验完成。继续进行排放采样和加热器操作2个小时。在实验的结尾,停止颗粒物采样,并记录下燃料最总的重量、实验运行时间和最终的测量数值,包括加热器所有的表面温度值。16.1.7 计算。利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的燃料(加热器)重量,根据12.4节中所讲的流程计算出燃烧速率。按照12.0节所述完成其他计算。17.0 参考。和Method 5G一样。1、弧度公司。OMNI环境服务公司。基于CONEG和BPA研究院所给的特定燃烧速率的累计概率。18.0 表格、图表、流程图和证明数据 TABLE 28-1. BURN RATE WEIGHTED PROBABILITIES FOR CALCULATING WEIGHTED AVERAGE EMISSION RATES根据燃烧速率加权概率计算加权平均排放率Burn rate(kg/hr-dry)燃烧速率(千克/小时-折干计算)CumulativeProbability (P)累计概率(P)Burn rate(kg/hr-dry)燃烧速率(千克/小时-折干计算)CumulativeProbability (P)累计概率(P)Burn rate(kg/hr-dry)燃烧速率(千克/小时-折干计算)CumulativeProbability (P)累计概率(P)0.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0.0000.0020.0070.0120.0160.0210.0280.0330.0410.0540.0650.0860.1000.1210.1500.1850.2200.2540.3000.3280.3800.4070.4600.4900.5500.5720.6200.6540.6950.7220.7500.7790.8001.701.75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2.452.502.552.602.652.702.752.802.852.902.953.003.053.103.153.203.253.300.8400.8570.8750.8820.8950.9060.9120.9200.9250.9320.9360.9400.9450.9510.9560.9590.9640.9680.9720.9750.9770.9790.9800.9810.9820.9840.9840.9850.9860.9870.9870.9880.9883.403.453.503.553.603.653.703.753.803.853.903.954.004.054.104.154.204.254.304.354.404.454.504.554.604.654.704.754.804.854.904.955.000.9890.9890.9900.9910.9910.9920.9920.9920.9930.9940.9940.9940.9940.9950.9950.9950.9950.9950.9960.9960.9960.9960.9960.9960.9960.9960.9960.9970.9970.9970.9970.9971.0001.65 0.8253.350.989Figure 28-1. Wood Heat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