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真题.pdf_第1页
2018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真题.pdf_第2页
2018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真题.pdf_第3页
2018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真题.pdf_第4页
2018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真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化学面试真题化学面试真题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初中化学面试真题 一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 真题回顾 一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 真题回顾 试讲题目 1 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2 内容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煤 石油 天然 气消耗量急剧增加 释放的二氧化碳也越来越多 而吸收二氧化碳 的森林因为天灾和被滥砍乱伐而不断减少 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或其他气体的含量升高时 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 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 外扩散 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 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许多科学家认为 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不良影 响 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 将导致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一些沿 海城市会被淹没 有的地方会炎热的无法居住 气温上升 还会是 许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 一些富饶的土地将会变成沙漠 有的科学 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 3 基本要求 1 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有互动 2 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1 你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获取怎样的知识 2 说出至少两种鉴别 CO 和 CO2的方法 二 考题解析 二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2 环节一 导入新课环节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全球平均温度逐年升高 全球变 暖与大气中哪种气体浓度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回答 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 大气中 CO2 来源与哪里 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 这对于我们 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这节课共同学习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环节二 讲授新课环节二 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 提出问题 自然界中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为 有哪些消耗二氧化碳的 行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和消耗途径 人和动物的呼吸 煤 石油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 用却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因此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多媒体播放 实验 模拟生物圈的实验 学生回答 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的同时也会向外辐射热量 空气中 的二氧化碳会吸收地球向外辐射的部分热量 也会将部分吸收的热量辐射回地 球 这样就不会造成地球表面的温度过低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稳定 地球表 面的温度恒定或者变化不大 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之后 这种效应会 加强 因此会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 温室效应加剧 对我们生态环境的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 海平面上升 部分岛屿 居住地会被淹没 2 气候反常 海洋风暴增多 3 土地干旱 沙漠化面积增大 4 动物们失去栖息地 提出问题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 温室效应 的危害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 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 使用清洁能源 3 植树造林 环节三 练习巩固环节三 练习巩固 1 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A 制冷工业 B 森林遭破坏 C 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 新能源的使用 环节四 小结作业环节四 小结作业 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以 及消耗途径 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措施 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 进一步了解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都有哪些 3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 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 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 生成途径 2 消耗途径 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 温室效应二 温室效应 1 危害 2 防治措施 答辩解析 答辩解析 1 让学生获取的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就是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产 生途径和消耗途径 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煤 是由 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含碳 物质 的燃烧 消耗是微生物对动植物尸体的分解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 其二 就是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危害和措施 2 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可以采取如下方法鉴别 CO 和 CO2 方法一 分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沉淀产生的是二氧化碳 没有沉淀 产生的是一氧化碳 方法二 气体通过灼热的 CuO 黑色粉末 能发生反应的是一氧化碳 没有发 生反应的是二氧化碳 二 初中化学 原子的构成 一 真题回顾 二 初中化学 原子的构成 一 真题回顾 1 题目 原子的构成 2 内容 原子的质量 体积都很小 那么 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 小微粒 原子能不能再分 科学家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 经历 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其中 英国科学家汤姆和卢瑟福认识原子结 构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电量大小相等 电性相反 因而原子呈电中 性 科学家研究发现 原子是由帯正电的原子接和带负电的核外 电子构成的 两者所带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什万分之 一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小 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 4 试讲题目 运动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 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 量 电子的质量相对要小的多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核电荷数 等于核内质子所带的电祠数 质子数 也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3 基本更求 1 配含教学内容要有适当板书 2 教学中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3 请在 10 分中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 如何讲好较为抽象的 微观的化学知识 2 请说出氢的三种同位素的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分别是 多少 二 考题解析 二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环节一 故事导入 教师讲解 十九世纪末前 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 体 1804 年道尔顿已系统地提出了原子学说 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 位 1897 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 子两部分构成的 汤姆森提出枣糕式原子模型 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想象一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环节二 新课讲授 1 原子的结构 展示视频 展示带正电荷的 粒子轰击金箔 让学生仔细观察 粒子 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实验中大多数的 粒子能顺畅地穿透金箔 少数粒子改变 了原来的运动路线 发生偏转 极少部分粒子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 反 弹回来 提出问题 已知 粒子带正电 原子中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带正电 大部分粒子可以顺利通过金箔 可以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说明原子内的大部分空间被电子占据 提出问题 为什么只有少数粒子发生偏转 而极少部分粒子被反弹回 5 来 讨论交流 说明在原子中有一个原子核 它的体积与原子比小很多 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一下在原子内部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布 的 学生回答 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 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 只蚂蚁 因此 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 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提出问题 教师展示原子结构动画示意图 并提问原子核是否还能进 一步分为其他粒子 学生回答 原子核可以进一步分为质子和中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 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 中 子不带电 2 原子中各粒子数量关系 提出问题 科学家经过不断研究证实了原子显电中性 组织学生阅读 课本 68 页拓展视野思考可以得出核外电子数与核电荷数怎样的数量关系 学生回答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教师补充 原子核中子不带电 故核电荷数所带正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故可得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环节三 巩固提高 学生活动 活动要求 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寻找同学扮演的角色 说出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他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环节四 小结作业 小结 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作业 本节课已知道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课后预习课本或 查阅资料看看有关原子质量是如何表示的 板书设计 原子的构成 一 原子 电子和原子核 质子和中子 二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答辩解析答辩解析 1 如何讲好较为抽象的 微观的化学知识 参考答案 中学化学中 像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构成及相关规律 物质结构等内容 都较为抽象 学生学习时也会比较枯燥所以在讲解时 应力求通俗易懂 深入浅 出 要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 尽可能通过化学实 6 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 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此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能有畏难情绪 我们应该及 时进行鼓励和疏导 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学习 2 请说出氢的三种同位素的质子数 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个氢 氕 原子 H 含有 1 个质子 0 个中子 1 个电子 一个重氢 氘 原子 D 含有 1 个质子 1 个中子 1 个电子 一个超重氢 氚 原子 T 含有 1 个质子 2 个中子 1 个电子 三 初中化学 溶液的配制 一 真题回顾 三 初中化学 溶液的配制 一 真题回顾 7 二 考题解析 二 考题解析 一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溶液 溶质 溶剂等这些概念 老师这 里有一杯盐水 谁能来给老师说一下盐水中的溶质 溶剂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盐水中 氯化钠是溶质 水是溶剂 盐水为溶液 教师总结 那如果老师告诉大家这杯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10 总质量是 80g 的话 如何准确的配制这样一杯溶液呢 第二环节 新课教学 1 实验前准备 教师提问 如果想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大家猜想一下 我们 需要准备哪些实验用品以及实验器材呢 学生回答 需要托盘天平称取溶质的质量 学生回答 玻璃棒进行搅拌 烧杯进行盛装液体 学生回答 药品氯化钠 蒸馏水 教师总结 大家总结的都很好 需要准备的实验器材包括 托盘天平 或电子秤 烧杯 玻璃棒 氯化钠以及蒸馏水 量筒 钥匙 教师提问 同学们 在使用之前 先回顾一下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 学生回答 1 左物右砝 2 使用前调节平衡 调节游码 指针都归零 3 取用砝码用镊子 4 物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需要放在纸上或者烧杯中 5 称量完毕将砝码放入盒内 将游码归零 2 动手实验 教师提问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学生回答 需要先计算出所要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 也就是 80g 10 8g 教师引导 现在同学们可以以实验小组为单位 来设计一下配制 80g 10 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及步骤 学生回答 1 取氯化钠药品 计算 2 称量 3 溶解 教师引导 那同学们根据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始动手做实验 在实 验的过程中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分配 教师提问 同学们说一下在量取蒸馏水以及搅拌中注意的事项 学生回答 本次实验所需蒸馏水是 72mL 先用 100mL 量筒量取 70mL 蒸馏水 其次再用 10mL 量取 2mL 蒸馏水 在量取中要注意将量筒放平 视线与 8 刻度线保持水平 搅拌过程中要边加水边搅拌 而且搅拌时候尽量不要使玻璃棒 触碰容器的器壁 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刚刚的实验中操作都很规范 在配制一定质量分 数的溶液的实验中 第一步是计算溶质 溶剂的质量 第二步是称量药品 第三步 是加水搅拌溶解 环节三 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 1 称量时 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但是没有使用游码 对结果的影响是 什么 2 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3 在量取溶剂时 俯视量筒 造成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环节四 小结作业 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 教师补充 作业 与同学间交流本次实验的经验和教训 板书设计 溶液的配置 一 所用仪器 托盘天平 或电子秤 烧杯 玻璃棒 氯化钠以及蒸馏 水 量筒 钥匙 二 实验步骤 计算 称量 溶解 四 初中化学 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一 真题回顾 四 初中化学 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一 真题回顾 试讲题目1 题目 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2 内容 油脂不溶于水 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中 用有机溶剂把植物 果实 如大豆 花生中的油脂提取出来 在通风良好的场所 用以下实验 见图 8 9 可以从犬豆中提取 豆油 1 用研钵把 5g 大豆研碎 放到试管中 加入 10mL 己烷 一种有 机溶剂 振荡后 静置几分钟 图 8 9a b 2 用过滤器过滤提取液 图 8 9c 9 3 把提取液放在小烧杯中 用热水浴蒸发掉己烷 图 8 9d 4 观察得到的大豆油 把油移入试管 向试管中加入 10mL 水 振荡静置后 豆油和水分层 豆油浮在水面上 图 8 9e 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能 一个人如果活动量小 热量 消耗就少 体内积累的脂肪就多 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 剩 余部分也会转化为脂肪 如果摄入的食物提供的熱量不足以供给活 动的需要 体内的脂肪就会被消耗 3 基本要求 1 试讲中要讲解实验的过程 2 分钟内完成试讲 3 试讲中实验操作用语言进行情境模拟即可 答辩题目1 举例说出几种含有油脂的食物 2 六大营养素都有什么 二 考题解析 二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生活导入 多媒体展示大豆油的图片 提出问题 如何从大豆中提取大豆油 第二环节 新课教学 1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大豆油的图片 提出问题 如何从大豆中提取大豆油 2 探究新知 1 提取原理 提问 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判断 大豆油具有哪些性质 可以帮助我们 提取大豆油 10 总结学生回答 不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讲述 可以利用有机溶剂 己烷 把大豆的油脂提取出来 2 提取过程 多媒体展示 实验用具 大豆 己烷 研钵 过滤装置 烧杯 试管 等 多媒体展示 教师演示 提取步骤 研碎 加己烷 静置 提问 油脂已经溶在了己烷中 接下来应该如何去做 固液分离 教师演示 过滤器过滤提取液 用热水浴蒸发掉己烷 进行实验 学生实际操作 用己烷提取大豆中的油脂 观察得到的大 豆油 巡视指导 注意通风 禁止明火 提出问题 除去己烷的过程中 我们采取了热水浴的方法 原理是什 么 学生回答 热水浴的条件下 己烷会蒸发 油脂不会蒸发 总结 这一实验中 利用了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 用己烷提取 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