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1] 2.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1/7f9e5274-dd31-4f28-8ffe-c5562e0b1fdd/7f9e5274-dd31-4f28-8ffe-c5562e0b1fdd1.gif)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1] 2.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1/7f9e5274-dd31-4f28-8ffe-c5562e0b1fdd/7f9e5274-dd31-4f28-8ffe-c5562e0b1fdd2.gif)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1] 2.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1/7f9e5274-dd31-4f28-8ffe-c5562e0b1fdd/7f9e5274-dd31-4f28-8ffe-c5562e0b1fdd3.gif)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1] 2.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1/7f9e5274-dd31-4f28-8ffe-c5562e0b1fdd/7f9e5274-dd31-4f28-8ffe-c5562e0b1fdd4.gif)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1] 2.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1/7f9e5274-dd31-4f28-8ffe-c5562e0b1fdd/7f9e5274-dd31-4f28-8ffe-c5562e0b1fdd5.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它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年间的历史,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二、背诵课文1、文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 7、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8、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9、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0、表明曹刿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原因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三、句读停顿1、可 / 以一战。战 / 则请从。2、夫 / 战,勇气也。一鼓 / 作气,再 / 而衰,三 / 而竭。3、夫 / 大国,难测 / 也,惧 / 有伏焉。吾 / 视其辙乱,望 / 其旗靡,故 / 逐之。4、小大/ 之狱,虽 / 不能察,必 / 以情。四、字词解释: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一词多义: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请允许我)从:战则请从(跟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 信: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信用)何:何以战(什么) 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焉:又何间焉(语气词,相当于“呢”) 惧有伏焉(“于之”的合音,在那里)以 何以战 / 可以一战(凭,靠) 必以分人(把) 必以信 / 必以情(根据,按照)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迎战齐军这件事)忠之属也(代词,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登轼而望之(代词,代齐军撤退的情况)公与之乘 (代词,代他,指曹刿) 故克之 /故逐之(代词,代他们,指齐师)小大之狱(助词,的) 公将鼓之 / 公将驰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其: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 下视其辙 / 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 其乡人曰 ( 他的,指曹刿) 3、古今异义:小大之狱:案件(古);监狱,监禁罪犯的地方(今)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古);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今) 齐师伐我: 讨伐,攻打(古);今义:砍伐 又何间焉:参与(古);今义:隔开,不连接;时间或空间(今)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古);今义:轻视,看不起(今) 弗敢加也:虚报,以少报多(古);今义:增加(今)虽不能察:即使(古);今义:虽然(今)再而衰:第二次(古);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今) 必以信:实情(古);今义:书信(今)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古);今义:忠诚(今)五、翻译课文(略)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就进入(宫殿)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器,丝织品等,我从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汇报。”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给你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能根据实情审理。”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了。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曹刿说:“不可以。”在齐军击过了三次鼓之后。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齐军。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齐国军队车轮辗过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登上战车,手扶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了,鲁庄公问(他)胜利的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兵们的士气就低落了;等到第三次击鼓进军,士气就耗尽了。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师。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他们的军事行动),我害怕他们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观察他们车轮的印子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齐军。”六、内容理解:1、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关于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作战中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2、本文的特点是“记言”,剪裁得当。以“远谋”为线索组织材料;并使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鄙”,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从而塑造了军事家曹刿的形象。3、表明对话背景的句子是:齐师伐我;公将战。4、反映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态度的话语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表明全文线索(纲,文眼)的词语是:远谋。6、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分析鲁庄公“鄙”的表现。战争前:“公将战”表现其轻率;前两次答语中,将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神灵保佑上,表现其目光短浅。战争中:“将鼓”“将驰”表现其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争后:“问其故”表现其胜不知因,平庸。8、分析曹刿“远谋”的表现。战前,他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他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后发制人;战后,他善于总结经验。9、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10、评价鲁庄公其人。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目光短浅,政治上平庸;在战争过程中,他急于迎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启发下终有所悟,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知人善任,与一般昏君有别。11、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12、“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而鲁庄公的“鄙”又自始自终衬托曹刿的“远谋”。 13、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 浅陋 ;曹 有远谋 战时:鲁 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 详察敌情,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曹 细说原委好处是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卓越军事才能。1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15、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19、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七、人物形象:1、怎样评价曹刿其人?富有爱国热情,有远见卓识,临危不乱,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卓越的军事才能。2、鲁庄公真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不是,鲁庄公的可取之处在于他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并且亲临前线担任统帅。八、课外拓展:1、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后比喻鼓起干劲,一口气完成。2、大凡高瞻远瞩者都注重人民的作用,举例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实践报告
- 废木能源化经济效益评估报告
- 第4课 建立动物档案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大连理工版三年级下册-大连理工版
- 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分析报告
- 胶印版材工艺工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物业服务合同签订及管理流程
- 2.3探索电子排队预定功能的实现-队列的应用-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1(沪科版2019)-教学设计
- 2.4多样的输入方式(教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 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高中音乐专业课教案:钢琴专训
- JG/T 286-2010低温辐射电热膜
- 海南区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械维修工试题及答案
- 年产30万立方米商砼建设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2025年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 2025年资源共享授权合同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社交心理在网络营销中的实战运用
- 2025年少先队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
- 2025年宁波农商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蜀道集团招聘笔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