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1页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2页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3页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4页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椒慈济中学20102011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刘金红I卷(65分)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鸟巢”的抗震妙招北京奥运会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由于形似鸟巢,因此被人们称为“鸟巢”。“鸟巢”跨度很大,钢梁包裹着主体育场,中间悬空,共能容纳9.1万观众观赏比赛。在汶川发生8.0级地震之后,“鸟巢”的抗震性能也就备受公众的关注。但专家告诉我们,“鸟巢”能抵御8级地震。乌鸦是一种常见的鸟类,但是它的鸟巢可不简单。它会采集许多粗枝,边编织,边用泥粘土加固,直到做成一个盆状巢。当然,天然的鸟巢有繁有简,但都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凹底,这便于鸟蛋聚集在巢中央,使鸟蛋更安全,而且在孵化时使温度不易流失。更重要的是,盆状的鸟巢在抵抗风雨和树枝的晃动方面也很有效。当大风吹到弧形的边缘时,强烈的气流会顺着边缘滑过,鸟巢承受的风力大大减弱了。鸟巢往往修建在三条甚至更多的树枝分叉的位置,树枝如同钢梁一样支撑了盆状的鸟巢。所以当鸟巢所在的大树晃动时,盆状的鸟巢比其他形状更难以倾覆。我们知道,人类修建在地面上的大型建筑,都要向地下打坚固的地基,“鸟巢”也不例外,它的地基有效支撑了地面的建筑,类似于树干和树枝对天然鸟巢的支撑作用。只是人类所打的地基更深、更结实。然而,地震专家在借鉴天然鸟巢的基础上,又在自己的建筑中加了许多鸟类巢穴所没有的抗震技术。地震专家们知道,对于大型建筑来说,那种全部联为坚固整体的建筑并不是最抗震的,反而是不同部分可以分别适度位移的建筑,能够自行消耗掉大量的地震波能量,因而更抗震。首先,钢梁结构和包含观众席的的碗状看台是分离的,这个设计很科学,因为钢梁结构是钢铁材料,而看台是混凝土材料,在地震时的震动频率不一样,如果联成一体,由于伸缩程度不同而相互拉扯,反而容易造成难以预料的破坏。另外,从世界范围内的防震经验来看,“鸟巢”的钢梁结构异常坚固,应该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钢梁结构又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层环绕一周,起到支撑的作用,还有一层专门支撑楼道,这些设计都使地震来时,场馆钢梁结构部分安然无恙。其次,碗状看台也分为8个独立的大单元,当地震来时每个单元都独立晃动,能够有效消减地震波的冲击力。此外,在建筑的过程中,经过对安全问题的慎重考虑,设计师们取消了原来设计方案中的可伸缩顶棚,使得体育馆的抗震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由于观众席每一层疏散通道都是独立的,没有交叉,人员疏散可以在8分钟内完成。所以,就算遭受了强烈地震冲击,“鸟巢”体育馆仍然是非常安全的。1、根据文意,下列对“鸟巢”抗震设计的妙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鉴天然鸟巢的盆形和凹底结构,并在“鸟巢”的底部向地下打进更深更坚固的地基。B、把钢梁结构和观众席的碗状看台实行分离建造,而不是让“鸟巢”全部联成一个整体。C、钢梁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每层都有它的特定的功能。碗状的看台也分为独立的几大单元。D、“鸟巢”取消了原设计中的可伸缩的顶棚,观众席每一层疏散通道都是独立的,没有交叉。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天然鸟巢往往建在分叉的树枝之间,再加上它的盆形结构,因此,鸟巢有很强的抵抗风雨和地震的能力。B、不同建筑物之间可以适度位移,这样就能够消耗掉大量的地震波能量,因而更抗震。“鸟巢”的设计体现了这一原理。C、“鸟巢”的钢梁结构和看台实行分离设计,因此,“鸟巢”不是以整体来承受地震,而是不同部分分别承受地震。D、“鸟巢”的钢梁结构异常坚固,完全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就算遭受了强烈地震冲击,“鸟巢”仍然会是安全的。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让“鸟巢”容纳尽可能多的观众,因此“鸟巢”采用了这种跨度很大,钢梁包裹着主体育场,中间悬空的设计。B、鸟类筑造的鸟巢盆形结构带给建筑师们有益的启示,再一次有力地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的必要性。C、不同建筑材料在地震时的震动频率不一样,因此一些大型建筑可以把不同材料构成的部分独立开来,这样会更抗震。D、从“鸟巢”的外形、结构、容量、建造过程等方面来看,“鸟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宏伟、最具科技含量的建筑物。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48题郑弘宇巨君,会稽车阴人也。从祖吉,宣帝时为西城都护。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kung)。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阴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后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建初八年,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天下遭旱,边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弘又奏宜省贡献,减徭费,以利饥人。帝顺其议。元和元年,代邓彪为太尉。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在位四年,奏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又上洛阳令杨光,宪之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印绶。弘自诣廷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归,未许。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帝省章,遣医占弘病,比至已卒。临殁悉还赐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 注督邮:官名。交阯:泛指五岭以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正朔:农历正月初一。迁尉:官名,掌刑狱。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故事B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平坦C帝请让弘,收上印绶责备D帝省章,遗医占弘病察看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1)皆改变名姓,以逮其祸(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1)为贶讼罪(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1)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2)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D(1)因乞骸骨归,未许 (2)不如因而厚遇之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译文:(太守)看见(郑弘)后,认为他是奇才,召见他并让他代理督邮一职,推举他为孝廉B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 译文:郑弘亲自护送恩师焦贶的遗体及其妻子儿女返回了故乡C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 译文:(皇帝)于是允许摆放云母屏风,把他们分隔在屏风两边,从此把这作为定例D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 译文:(郑弘)病得很重,(向皇帝)上奏章表示认罪,并且谈论了窦宪的缺点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焦贶冤死,门生、老朋友都害怕被牵连,纷纷躲避,而郑弘抱必死之心,为恩师奔走辩解,最后使冤情得以昭雪。B交阯七郡从海上运输贡品接连发生沉船事故,做大司农的郑弘便下令修建道路,在职两年,省下的利息共三亿元。C每年正月初一,大臣朝见皇帝时,已做太尉的郑弘对曾奖掖自己而现在品级在自己之下的司空第五伦恭顺而自谦。D郑弘上书弹劾依附权贵窦宪、有贪污等秽行的尚书张林和窦宪的门客贪婪凶残的洛阳令杨光,但是没有奏效。8翻译下面句子(8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2分)。(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意。(孟子寡人之于国也)(3分)。(3)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3分)。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9.(1)该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请加以简要概括。(4分)(2)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的,请简要分析。(4分)10默写(6分)(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3)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4)丛菊两开他日泪,。(杜甫秋兴八首)(5)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6)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四、(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柳有两个季节,特别引起我们对柳树的注意,那就是寒冬乍来和残冬将尽的时节。年复一年,我渐渐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多少年来,人们对于柳树不知作过多少描绘和评价,但意思大抵都侧重在一个字上,那就是“柔”。诗经小雅采薇中有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依依”,就解作“柔也”。此后,以柳树状柔美、妩媚的景物,寄缠绵悱恻的情怀者,更是数不胜数。 如果单讲姿容体态,柳树也着实很柔弱,千丝万缕,轻盈委婉,同刚直、壮烈的情调,确乎是迥然异趣。然而,刚柔相济,在自然景物中,刚与柔并不一定相互抵牾,倒往往相映成趣。二十多年前,我曾在仲春时节到过洛阳龙门,伊阙景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巍峨的东西两山,双双对峙。烟波浩渺的伊水,在两山间汹涌奔流,山苍苍,水茫茫,雄浑恢弘令人神志飞扬,再看伊水岸边,几处细柳低垂婷婷袅袅;水中柳影摇曳,婀娜多姿。岸上岸下,形动影随,好像对镜凝眸的少女,又如舞袖飘飘的仙子,这轻盈柔美的风姿,为山河增添了多少妩媚!但是,轻柔并不是柳树的全部特点,柳树的性格,还有坚韧不屈的一面。说来也许荒唐,树木有时也和人似的,要在特别的时刻,方才显现出它特有的品行。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时序更替,寒暖骤变,正是自然界大动荡、大变迁的特别时刻。在北京,这种变化尤其显得急促。每年的寒冬,似乎都是突然降临,刚刚还风和日暖,刹那间,塞外寒风像冲破牢笼的猛兽,狂呼怒啸,狼奔豕突而来,自然界顿时陷入一场无情的洗劫,真个是“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许多看上去比柳树坚实、强壮得多的树木,顷刻间都变得枝残叶凋,褪下葱茏的装束,现出颓败的模样,没有胆量与风霜较高下。倒是姿质荏弱的柳树,身处逆境,从容应变,披一身碧绿翠带,在风矢霜剑中奋力支撑。历来被视为弱者的柳树这时却成了临危不惧的强者。虽然比不得经冬不凋的松柏,却也表现了以弱御强的精神。树木中如果也流行着各种不同的处世哲学的话,那么难免会有一些树木,要讥笑柳树不知变通之道,是老实疙瘩死心眼儿。果真如此,那一定会有另一些树木,赞美柳树在风云变色的时刻,坚贞不屈,临难从容,值得景仰和仿效。有句农谚,说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其实,五九、六九在北京,还是相当寒冷的,冬将尽而未尽,春欲来而未来,加上寒潮不时南袭,河面一片冰封。这时候,许多树木挺着光秃秃的枝杈,过着“冬眠”的生活,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静观时局的变化。直到春意盎然,冬寒尽消,大局已定,万无一失,才肯发嫩条,吐新芽,铺叙锦绣文章。这些迟迟不肯发芽的树木,又大抵是落叶甚早的树木,退不为人后,进不为人先,它们倒真够得上精明练达,老成持重。再看那柔弱的柳树吧,在寒冬余威尚盛的时节,就早早地苏醒过来,望着冰冻的河面,迎着凛冽的寒风,它微微察觉出一丝春意,于是不顾一切地率先吐翠,淡淡地披起娇黄嫩绿的新装。沿河望去,枝梢间烟纱雾笼,一片生机,这情景仿佛一首动人的歌,一首热烈向往春天的歌,一首报告春的信息的歌,一首表达美好信念的歌。我在想:既然迎春花被人称作报春花,那么,柳树可不可以叫作报春树呢?春来了,万千柳枝在春风中袅袅舞动。柳树是热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10“我渐渐地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答: 11简要赏析本文第段画线的文字。(6分)答:_ 12请分条概括文中所言柳树和其他树木的“处世哲学”。(6分)答:_13为什么说:“柳树是热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谈谈你的感受。(6分)答:_II卷(25)五、语言文字运用 (选择题每小题3分)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 ) A. 敕造 ch 残羹冷炙 zh 少不更事 jng 跬步ku B. 荠麦j 间或一轮 jin 沸反盈天 fi 两靥 y C. 蹙缩 c 鳏寡孤独 gun 砧板 zhn 监生 jin D. 虔诚qin 冠冕堂皇 min 苌弘化碧 hng 讪讪 shn 15. 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B. 这些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C.周朴园是造成雷雨悲剧结局的始作俑者,因此雷雨的批判矛头也直指周朴园这个罪魁祸首。D.以发泄和煽情为主流的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学生往往不自觉的去模仿,写一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不忍卒读。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交通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B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C面对复杂的当前国内就业形势,应届大学生应树立科学发展的就业新观念,以积极乐观态度破除固有的就业思维模式,解放思想。D造成霜冻灾害的罪魁祸首并不是由水汽凝结成的白色晶体霜,而是与白霜同时发生的零下低温,最终使农作物细胞死亡的结果。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热爱语文吧!因为是语文给了我们聆听美的耳朵,发现美的眼睛,领悟美的头脑。_,_,_,_,_,_。语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老子的口中娓娓道来语文在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下流淌语文带我们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语文迸发着思想的光辉从屈原的诗中吟诵出来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语文送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A B C D18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有四处用词不得体,请你找出两处并修改。(4分)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改为 改为 19仿照例句中划线的部分,续写两句话。(6分)例句:只要热爱生活,一竿傲然的劲竹,也能让你品出铮铮的气节;一方嶙峋的瘦石,也能让你悟出不阿的风骨;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补出一个恰当的结论。不超过15个字。(不含标点)(3分)刘备与诸葛亮初识的经过,魏略与九州春秋都说是诸葛亮自己去见刘备的,陈寿不取其说,而书“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根据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又如诸葛亮征南事,对孟获的“七擒七纵”是不合情理的,所谓“南人不复反”也不符合史实,陈寿对此一概不取,只说“其秋悉平”;再如载于吴人张俨默记中的后出师表,后人以为,就这篇文章所叙的事实与思想而言,都不像是诸葛亮的作品,陈寿同样也不录此篇。可以看出, 六、(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闲来无事,出去散步,在他观赏景物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路旁有一堆泥土,土堆中竟然散发出异常芬芳的香味。他很喜欢这种香味,于是用了一个袋子,将这堆土装回家去,放在角落里,一时之间,他的家中竟然满室香气。这个人非常惊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禁不住问泥土:“为什么你能散发出持久浓郁的香味,难道你是一种珍宝,或是一种稀有的香料?”泥土说:“都不是,我只是一块普通的泥土而已。”这个人更加奇怪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身上为什么会散发出如此浓郁的香味呢?”泥土说:“哦,是这样的,我曾在玫瑰园,和玫瑰相处过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则材料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高一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答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118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12345615161718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 7、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8分)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4分) 译文: 匈奴小入,牧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4分) 译文: _ 8、答: (4分) 9、答: (6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 。 (2) , 。 (3) 。 (4) 。 (5) 。 (6) 。 11、 答: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8分) 12、答: (4分) 13、答: (4分) 14、答: (6分) 四、语言运用题(12分) 19、(4分)对联: 20、(4分,两小题中任选一题) (1)、我问潺潺的溪水: (2)、我问破土的春笋: 21、(不超过35个字,4分) 五、作文(60分) 题目: 70080009-10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答案A卷1. D.(A. 不更事 gng B. 间或一轮 jin C. 砧板zhn)2.答案C(;A、牛刀小试 :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不符合语境) 侧目观看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褒贬误用;“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合语境)3AB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C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当前”调整到“复杂”的前面;应先“破除”后“树立”。D项结构混乱。删去“最终使农作物细胞死亡的结果”。4.B (这六句话首先按语意组成三组整句:、,然后每组两句之间应按人物的时代顺序排列。)5.答案:B(解析:选用的句式不同,其表情达意的侧重点也不同,语句的连贯也会受到影响。甲组中(2)句采用变式句,突出“为了赶任务”;乙组中(1)句强调“我”的不足;丙组中(2)句以反问句来加强语气。二、(9分) 12、答:D(D项是从安全角度考虑设计的,并非“鸟巢”的抗震设计。)13答:C(A“抵抗地震的能力”的说法曲解文意。原文说“盆状的鸟巢在抵抗风雨和树枝的晃动方面也很有效”。B、“不同建筑物之间可以适度位移”的表述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不同部分可以分别适度位移的建筑”。D、“完全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说法过于肯定。原文说“应该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14答:C(A、强拉因果,前后分句缺乏必然的逻辑关系。B、前一分句不能成为后一分句观点的推断条件。D、说法过于绝对,从文中也推断不出。)9AA项:诣,到去。10CC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中前句“以”解释为“来,以便”,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项中前句“为”解释为“给,替”,后句解释为“被”。D项中前句“因”解释为“于是,就”,后句解释为“趁机”。11D“谢”为“辞谢”;“短”为“陷害,说别人的坏话”,指陷害郑弘这件事。12B应是“做大司农的郑弘上奏皇帝,皇帝便下令修建道路”;“所息”中的“息”并非名词“利息”,而是动词“慰劳”。B卷1AB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C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当前”调整到“复杂”的前面;应先“破除”后“树立”。D项结构混乱。删去“最终使农作物细胞死亡的结果”。2.答案:B(解析:选用的句式不同,其表情达意的侧重点也不同,语句的连贯也会受到影响。甲组中(2)句采用变式句,突出“为了赶任务”;乙组中(1)句强调“我”的不足;丙组中(2)句以反问句来加强语气。3.答案C(A。“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其本来的质朴状态。此句中谈的是关汉卿戏剧语言的自然本色,无所谓“返”;“ 重足而立” 意思是后脚紧挨着前脚,形容非常恐惧。与句意不符;“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合语境)4.答案A。【症(zhng)、坚 B. 拎(ln)/计、脱、吁 C着(zhuo)/节、结 D. 檄(x)/仗、恭、支)】5.B (这六句话首先按语意组成三组整句:、,然后每组两句之间应按人物的时代顺序排列。)6D(文章并末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7D(从第4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8B(文章并末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9CC项:诣,到去。10 DD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中前句“以”解释为“来,以便”,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项中前句“为”解释为“给,替”,后句解释为“被”。C项中前句“因”解释为“于是,就”,后句解释为“趁机”。11C“谢”为“辞谢”;“短”为“陷害,说别人的坏话”,指陷害郑弘这件事。12C应是“做大司农的郑弘上奏皇帝,皇帝便下令修建道路”;“所息”中的“息”并非名词“利息”,而是动词“慰劳”。13.翻译(1)“视”(1分)、“孰与”(1分) (2)“所以”、“ 去”、判断句式各占1分 (3) “以为”、“弱”“定语后置句”各1分 (4)“业”、“ 履”各占1分 14.答案:(1)上阕写的是一幅乡间春色图: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鸭觅食。渲染出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各1分)下阕写了一幅村居图: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渲染出了生活的闲适与古朴的意境。(各1分)(2)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2分)直接抒情、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答对一点就得1分),然后抓住一个方面,结合诗句分析合情合理得(1分)15(略)16直抒胸臆(1分),既是全文的文眼(1分),又是全文结构思路的总纲(总领全篇)(2分)。17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使画面具有动态美(3分);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层次感。雄浑恢弘的山水与轻盈柔美的柳树相映成趣,表达了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3分)18柳树:轻柔委婉,刚柔相济;身处逆境,从容应变;以弱御强,临危不惧;敢为人先,坚韧不屈(答对任三点得3分)。 其他树木:退不为人后,外强中干;进不为人先,静观其变;精明练达,老成持重。(3分,一点1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