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309-王慧 彼得·卒姆托的极简主义、材料观与空间的塑造.docx_第1页
2014050309-王慧 彼得·卒姆托的极简主义、材料观与空间的塑造.docx_第2页
2014050309-王慧 彼得·卒姆托的极简主义、材料观与空间的塑造.docx_第3页
2014050309-王慧 彼得·卒姆托的极简主义、材料观与空间的塑造.docx_第4页
2014050309-王慧 彼得·卒姆托的极简主义、材料观与空间的塑造.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研究生非笔试课程考核报告2014 至2015学年 第 一 学期考核课程: 现代建筑理论 提交日期: 2015 年 01 月 26 日报告题目:彼得卒姆托的极简主义、材料观与空间的塑造考核成绩考核人姓 名 王 慧 学 号 2014050309 年 级 2014级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所在学院 建筑城规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处制彼得卒姆托的极简主义、材料观与空间的塑造摘要:与获得普里茨克建筑奖的其他建筑师不同,彼得卒姆托并不算多产。但是他的每个作品却都是诚意之作,经过他的深思熟虑与仔细推敲。卒姆托认为建筑应该以自己的语言抵制浪费;真实的魅力就是把实物质转化为人类感知。在卒姆托的作品中,外表大多比较朴素,建筑和空间得到净化,但他十分重视材料的选择对和光的利用。给人们创造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体验静谧气氛和自然氛围的空间。关键词:彼得卒姆托;极简主义;空间氛围;材料观;Abstract:Different with other architects who won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Peter Zumthor is not prolific。 But each of his works are all sincerity to make, through his thoughtful and careful scrutiny。 Zumthor thinks that architecture should resist the waste in their own language; the charm of truth is the real substance into a human perception。 In Zumthors works, mostly relative and simple in looks, architectural and space be purified, but 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hoice of materials and the use of light。 To create people an experience of the quiet atmosphere and the natural ambience of the space in their daily lives。Key words:Peter Zumthor; Minimalism; Space Atmosphere;Materials Concept1 前言1943年,彼得卒姆托出生在瑞士巴塞尔;在1963年他去巴塞尔工艺美术学校学习之前,他一直是父亲的木工学徒;随后,在1966年,他去了纽约普拉特学校学习建筑和设计;1968年后,他在格劳宾登州担任历史保护委员会的建筑师,是他大部分建筑知识的来源;直到1979年,他在哈尔登施泰因开始他的建筑设计实践生涯。彼得卒姆托最后极简主义的建筑理论以及以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光的利用来创造空间氛围的思想,都与他独特的学习实践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于西方的其他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作品很少,但却很精致。无论是从空间塑造、材料选择、光线设计还是造型方面,彼得卒姆托力求在朴素中获取精致。2 理论2.1 极简主义极简主义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密斯主要针对二战后建筑的结构与建筑装饰之间的适应性,主张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并不完全受结构限制。其全面空间、流动空间、皮包骨建筑的理念对卒姆托的极简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随后,受到极简主义艺术的影响,极简主义在建筑上表现为:以减少、否定、净化来摈弃琐碎,去繁从简,以体现建筑最本质元素,获得简洁的空间。在简洁的表现下隐藏着精致,追求材料和结构的精细。这便是卒姆托极简主义的精髓,也是贯穿他设计的引线。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其建筑大多呈现出简单的立方体、圆柱体等基本形态,但是在感知空间,体验材质、光线和各种细节上却做得极为精致(如图1、2、3)。图3 圣本尼迪克教堂精致的材质图2 圣本尼迪克教堂丰富的光影图1 圣本尼迪克教堂简洁的造型2.2 材料观受地域主义的影响,彼得卒姆托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时特色明显,因而使其建筑的空间体验更能够唤醒人们归属感与场所感。但是,不同于只挑选地方材料,他更擅于利用材料的肌理与质感,嗅觉与触觉的体验,充分调动材料的其他特性,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形式魅力和空间感染力的建筑形象。在他的建筑中,材料就有如人类身体的某一部分,承受着环境中各种力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材料也随之改变面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彼得卒姆托其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其极简主义在“精致”方面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区别于密斯“少就是多”的重大因素。2.3 空间的塑造彼得卒姆托在塑造空间上与传统的,封闭、开敞式空间的处理手法不同,他钟爱于将光作为一种建筑语言,用一种诗意的手法,纯净的形式与富有表现力的材料为光提供了表现的舞台与介质。在彼得卒姆托的空间组织与设计中,光是一种虚质材料,为空间构成所必需。彼得卒姆托通过独特的构造处理,将光线引入,使空间独特而又易于调动起人们的情绪。在他的建筑中,光线时而静谧时而明朗,使他们充满韵律,像一首好诗在纸上跳跃,给人以美感与惊喜,并且对其兴趣浓厚。这种处理方式不仅给充满秩序的建筑空间带来了丰富的生命力,更为人们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空间氛围,卒姆托在空间的设计中积极唤醒着人们对建筑的空间体验。3 代表作品彼得卒姆托虽然建筑作品不是很多,不花费一些心思也无法体会其建筑空间的内涵。但纵观其作品,瓦尔斯的温泉浴场和布雷根茨的美术馆都是其典型的代表作。两个建筑虽然外观上差异较大,但是却都是其极简主义理念的体验,与建筑材料观和以光线塑造空间的完美案例。3.1 瓦尔斯的温泉浴场3.1.1 概况瓦尔斯小镇当地原本有旧的浴场,1980年以发展旅游产业为题,决定对旧温泉浴场进行改造。1986年彼得卒姆托拿到了听他的设计权。关于浴场改造彼得卒姆托提出了三点基本原则,即:规模建设尽量做到最小、由社区进行投资、不刻意追求建筑的纪念性和标志性。3.1.2 极简主义、材料观体现图4 温泉浴场鸟瞰温泉浴场建筑造型简洁朴素,建筑随山体的走势而设计,建筑不论平面还是立面,都秉承摈弃琐碎,去繁从简的原则,排除多余的东西和装饰,用最简单形体凸显最丰富空间。在材料选择上,温泉浴场使用了当地特色的条纹石材,这样就能将水、光线和人的身体融为一体。温泉浴场片麻,它不仅仅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材料而存在,也承受着环境中各种力量的影响。作为古代的石头纪念碑行的价值,浴场像立体实体性的本质因此显现。温泉浴场深深嵌入山坡,屋顶上覆土种植草皮,只留下一个朴素的石立面朝向山谷和看上去如同古罗马的某种墙体。建筑的美来自视觉和触觉上双重的体验。这座建筑中弥漫着一种沉重的神秘感也就在整体冷漠、黑暗、寂静又潮湿的效果得到放大,而这更像是其对地府的赞美。图5 浴场走廊3.1.3 空间塑造与光线入口为一座1970年代建的普通旅馆的底层,进去之后首先感受到的是一条昏暗的通道,随后进入一条只有屋顶的裂缝状天窗采光的长走廊。走廊一侧的更衣室和储物间采用了面饰绿色条纹石的厚墙。其他的空间没有任何标记。进入由巨大的“石墩”围合出来的内部大厅后,可以看见其顶部的一些窄缝和嵌着蓝色玻璃砖的方孔。这里幽暗的光线一泻而下,让人有一种敬畏感。类似于路易康对结构的处理,卒姆托在这里也将中空的“方墩”看作服务空间。图6 浴场平面图内部空间被分成两类:曲折空间和内向空间。卒姆托运用了两个规则对曲折空间进行组织,风车规则和拉链规则。空间之间的相互锁定与空间结构的主线结构清晰。所以,在内部空间方面。卒姆托对的考虑是分化在空间体验、平面结构两个层面上的。3.2 布雷根茨的美术馆3.2.1概况布雷根茨图7 美术馆效果图,位于康斯坦茨湖畔的小城。因其歌剧节而闻名,为了扩展其文化上的知名度,当地政府想建造一个专门展示当代艺术的美术馆。卒姆托最终赢得了这个由奥地利文化部主办的国际竞赛。布雷根茨美术馆是彼得卒姆托1999年获得密斯奖的提名作品。它聂立于布雷根茨,使大片混凝土墙外的光线和人行通道从建筑外部看来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统一,美术馆却呈现了一种现代主义对轻盈追求的瞬息,是对密斯理想的“近乎于无”的状态的最大实现,也像是对天国的祈求。3.2.2 极简主义、材料观体现立方体图8 美术馆夜景的布雷根茨美术馆矗立在康斯坦茨湖南岸规整的城市建筑群中。它分层的半透明表皮掩饰了其形状和尺度,模糊了边界。让它由焦点转变成为一个含蓄朦胧体。不仅如此,康斯坦斯河畔变化着的光的世界就这样展现在游客眼前。美术馆被玻璃幕墙包裹起来,承重结构完全脱离,从而能够实现空气自由流通于外表皮与内部结构之间,如烟般的半透明质玻璃板有种晶莹剔透的美感。虽然美术馆位置尴尬,与整个城市的肌理存在差异,如同蚕茧般外表皮,若隐若现内部的建筑组成,却使美术馆得到了普遍认同。3.2.3 空间塑造与光线由于一天中太阳光线和角度的不同,半透明的幕墙表皮会随之变化,反射、折射、透射的的光线,使得建筑更具有变化性。也使得立方体形状的美术馆变得轻快、不压抑。建筑带给人的心理感受随着他的形象感受而变化,从而会随着一天中光线的不断变化而改变。夜晚,美术馆像一个发光的灯笼,晶莹剔透。美术馆没有明显的门和窗,虽然与外表相去甚远,但这样的处理是它更美丽、空间更开阔,与环境适应。4 结语卒姆托用他的极简主义理论光和材料呈现出了一座座诗意的作品,这些优美的空间是他生活智慧的结晶。在他看来,建筑的美只能产生于建筑本身,思想和意义作为附属,也不可能脱离建筑的本质。卡尔兹堡奖的评委会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的:他的作品,具有纯粹的形体之美,对材料如迷一般的悟性,以及超乎寻常的空间表现力,因此,他才能用世人熟悉的形体,熟悉的材料,熟悉的光线创造出一个个让世人惊叹的空间,表达出建筑的本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