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程标准 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 2 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 认识反法西斯是怎样走向胜利的 3 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4 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 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5 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2 高考考点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6 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3 高考真题 例 2013全国新课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 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 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 1950年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 纽伦堡原则 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 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 一 反和平罪 计划 准备 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 协定或承诺的战争 二 战争犯罪 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 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 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 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 谋杀 虐待战俘 三 反人道罪 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 生物实验 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 或基于政治 种族 宗族背景的迫害 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 纽伦堡审判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说明 纽伦堡原则 的意义 解析 第 1 问说明一战后和二战后惩治对象的主体即可 第 2 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从国际法的发展 对战后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纽伦堡原则 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以国家为惩处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增加了对战犯个人 及组织等 的惩处 2 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 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 有助于警示后人 维护和平 保护了人权 全民族 慕尼黑 缓和 重难突破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 1 性质不同 一战是由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斗争而引发的 基本上是帝国主义战争 二战则是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扩张引起的 主要是反法西斯战争 2 一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 二战则是由局部战争到世界大战 更具有世界性 萨拉热窝事件不久 一战全面爆发 二战则是中国的抗日战争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先期爆发 德国突袭波兰后再全面爆发 3 参战国成分有很大差别 一战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及其附属国参战 二战的参加国有帝国主义国家 法西斯国家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而且形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联合作战 4 对帝国主义的打击更大 二战打垮了德 日 意法西斯国家 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1 战争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 但不同时代 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考和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 没有战争 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 永久和平是一个梦 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 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 包括勇敢 克己 忠于职责 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前参谋总长小毛奇 材料二 1945年 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 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 按了按钮 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 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 他认为 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 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布恩 爱因斯坦大传 材料三 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上的必要 它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 一种逻辑的要求 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的概念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 概括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结合材料二评价爱因斯坦的悔恨 2 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的历史进程 以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宣扬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 第 1 问材料一的信息比较明确 作为德国发动一战的参与者小毛奇的言论是美化战争 一方面鼓舞士气 另一方面进行战争的辩护 主要包括三个观点 战争可以显露人类的高尚品格 战争可以克服自私自利 战争可以发展人类美德 爱因斯坦被称为 原子弹之父 他的初衷是想通过原子弹这些武器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 但原子弹的使用 破坏力极大 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违背了他的和平主义思想 所以他悔恨 也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第 2 问从材料三及其引言可以推导它的观点是说明战争是大国崛起的一种重要途径 题目要求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和平崛起的史实说明战争是大国崛起的重要途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故只要归纳西欧二战后走一体化之路 实现和平崛起的史实即可 参考答案 1 信息 德国军国主义者极力美化战争 认为战争能抑制自私自利 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 能培养人类最高尚的美德 评价 反映了爱因斯坦的和平主义思想 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 威胁人类生存 从人道主义出发 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2 说明 二战后 西欧国家先后建立了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欧共体 欧盟 发行统一货币欧元 这种团结合作的一体化方式极大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请回答 1 分析材料一中德国疆界形成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述材料一中a地区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特征 参考答案 1 原因 1935年 德国撕毁 凡尔赛条约 1936年撕毁 洛迦诺公约 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拓展西部疆界 1938年 吞并奥地利 扩大了南部疆界 1938年 制造慕尼黑阴谋 吞并捷克苏台德地区 根据1919年 凡尔赛条约 德国割让给波兰一块狭长领土 形成 波兰走廊 2 1938年9月英 法 德 意四国在慕尼黑签订协定 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史称 慕尼黑阴谋 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利益 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 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使推行绥靖政策的英法处境更加危险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0年春 德军在欧洲战场有了新的进展 与此同时 日本进一步确定了 北守南进 的政策 1941年10月日本海军统帅部联合制定了南方作战计划 其作战方案以海空精锐组成机动部队 由北方航线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珍珠港 沉重打击美国海军主力 然后迅速进攻马来亚和菲律宾 日本的整个作战计划是建筑在发动突然袭击取胜的侥幸心理和对战争各方力量的错误估计之上的 同时 他们盲目迷信德国法西斯的叫嚣 相信 已经确保乌克兰宝库的德国 今后将掌握高加索油田 进一步攻略近东 苏伊士运河 从而称霸欧洲大陆 而且过高估计自己力量 以为能在东方 确立战略优势 同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和主要交通线 造成长期自给自足的态势 这种战争指导计划 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摘自吴廷缪 日本史 材料二 日本的政府要人们从未希望要真正征服美国 他们是希望用大量击沉美国舰艇的方式促使美国分崩离析 就像他们在1905年打败俄国人那样 最后同意谈判 把他们夺取的领土让给日本 山本五十六虽然袭击了珍珠港 杀死2400个美国人 但是 他却立刻使美国人民团结一心 从那时起 他们从未动摇过 决心战斗到彻底的胜利 摘自 美 e b 波特 海上力量 世界海军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日军制定 北守南进 政策的背景 并分析 日军南方作战计划 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这一观点的依据 2 结合所学知识 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参考答案 1 德国的胜利刺激了日本南进的欲望 日本企图切断外国援华交通线 迫使中国国民政府投降 美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 日本迫切希望夺取南洋资源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的签订等 观点依据 发动突然袭击取胜的侥幸心理 认为美英等国将主力用于欧洲同德国作战 对战争各方力量的错误估计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欧洲战场发生转折 日军对欧洲战场的预测失败 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牵制和减缓了日军行动 日军未能确立战略优势 2 观点 日军作战目的是迫使美国屈服 夺取美国占有的殖民地 但其计划失败了 论据 日本只是暂时获得太平洋上的制海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战扩大 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消歇 美国参加二战 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英国和法国对于国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是一个警察 还是一个调停者有分歧 这就使得这一组织缺乏强制执行的权力 也没有真正的集体安全的机制 因此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国联不是遏制侵略 而是使世界陷于混乱 保罗 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1946年4月国联的最后一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解散 同时宣布把国联的权力和机构移交给联合国 但联合国又不是对国联的简单继承和翻版 不是试图恢复过去 而是在创造未来 相对国联 联合国的突出变化在于开始摆脱少数大国控制的局面 而越来越表达出世界人民的呼声 李琳琦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历史比较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作者如何认识国联的作用 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联的相关活动进行论证 2 结合材料一 二 说说与国联相比 联合国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里 请运用相关的史实加以说明 解析 第 1 问从题干材料中的 不是 而是 语句中得出认识 相关活动要结合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组织答案 第 2 问第一小问从正义性回答 第二小问从人权 国家主权等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 1 认识 国联不能有效遏制侵略 制止战争 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 国联虽派出李顿调查团 但未对日本进行制裁 1935年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国联宣布对意进行制裁 但范围有限 1936年 国联对德 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听之任之 纵容法西斯扩张等 答出20世纪30年代国联三项绥靖行为即可 2 进步 由大国控制的工具变为世界人民伸张正义的舞台 史实 联合国通过 世界人权宣言 给与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 等文件 关注各国的基本人权和民族自决 20世纪60年代 殖民体系瓦解 不结盟运动兴起 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联合国发生深刻变化 1971年 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答出符合要求的三点即可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堵墙 像一把刀 把一个城市切成两半 一半在东方 一半在西方墙有多高 有多厚 有多长 再高 再厚 再长 也不可能比中国的长城 更高 更厚 更长 它也只是历史的陈迹 民族的创伤谁也不喜欢这样的墙 三米高算得了什么 五十厘米厚算得了什么 四十五公里长算得了什么再高一千倍 再长一千倍 又怎能阻挡 天上的云彩 风 雨和阳光 又怎能阻挡 飞鸟的翅膀和夜莺的歌唱 又怎能阻挡 流动的水与空气又怎能阻挡 千百万人的 比风更自由的思想 比土地更深厚的意志 比时间更漫长的愿望 艾青 墙 1979年创作于柏林访问期间 材料二 朝鲜的99名离散家属当天在金刚山见到了他们在韩国的465名亲人 75岁的朝鲜老人朴赞植不仅见到了同岁的妻子以及儿子 女儿 还见到了自己的孙子 高兴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97岁的张秀天是韩国代表团中年龄最大的离散家属 她当天见到了53年前离别的女儿 71岁的梁英爱 两位老人手拉着手 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坐着轮椅参加这次团聚活动的韩国老人李仁诺今年77岁 她见到分别半个世纪的丈夫时激动地说 这不是在做梦吧 新华社 韩朝在金刚山举行第六次离散家属团聚活动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其所涉及历史标志并比较异同 2 根据材料一 二 概括其反映的共同主题 参考答案 1 标志 德国柏林墙 朝鲜停战线 同 冷战的标志 国家分裂的象征 大国干预的背景 异 柏林墙拆除 德国实现统一 南北对峙 韩朝继续分裂 2 抨击冷战对峙带来的分裂伤痕和民族苦痛 反对战争 反对分裂对峙 主张和平 主张统一 渴望自由 安宁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 乔治 凯南说 如果把苏联遏制住了 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那么苏联党的结构就要经历一段非常紧张的阶段 最终将导致苏联政权的解体或逐步软化 摘自刘德斌主编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像苏联以前的很多帝国一样 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了 其原因不是直接的军事失败 而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问题加速引起的分崩离析 摘自布热津斯基 大棋局 材料三 如果一个国家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 而用于军事目的 那么 从长远看 这很可能导致该国国力的削弱 摘自保罗 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 材料一体现了何种政策主张 为落实上述主张 美国采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秋季版)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3.6.1 集体生活邀请我说课稿 新人教版
- 光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 工程质量管理中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
- 高数开学考试题及答案
- 福建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
- MBTI类型与艺术设计学生自我表达方式的关系
- 2025《深圳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基础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个体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文秘知识基础试题及答案
- 《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中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 2024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
- 防洪排涝工程合同范本有效
- 高血压病基层诊疗指南
- 医院视频监控系统维保方案
- 门诊护士课件教学课件
-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课件
- 职务侵占罪培训
- 中式烹调师技能等级认定四级理论知识试卷
- DB65-T 4784-2024 冰川范围调查技术规范
- 幼儿园礼仪小天使《借物品》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