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_等效_原则解读奈达的翻译理论.pdf_第1页
不能用_等效_原则解读奈达的翻译理论.pdf_第2页
不能用_等效_原则解读奈达的翻译理论.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年第2期 总第123期 外语学刊 FOREIG N LANG UAGE RESEARCH 2005 No 2 Serial No 123 不能用 等效 原则解读奈达的翻译理论 李田心 韩山师范学院 潮州521041 提 要 本文指出 有译论家将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和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为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 并将 它们错误地解释为译文对译文接受者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产生的效果等同 文章同时指出 错误的术语加 上错误的解释引起了译界长达20几年 至今还在进行的激烈论争 一方认为 奈达的理论是西方语言之间的翻译实践 的归结 不能指导汉语和西语之间的翻译 更有人认为同语系或同族语的双语转换都不可能等效 不同语言之间的等效 根本不可能实现 另一方则认为 译文能对读者产生和原文完全相同的效果 并对它深信不疑 2004年出版的理论专著 和重要专业期刊上的论文还在争论不休 文章介绍 奈达多次反复提醒读者不要将他的理论误解为功能对等 引用他有 关的7段原文 将它们译成中文并加以分析 最后 作者呼吁澄清对奈达理论的误读和误译 肃清它们对翻译学科建设 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 关键词 等效 奈达 误读 误译 相当 中图分类号 H31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0100 2005 02 0072 03 1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翻译界一直用 等效 这个术语来解读奈达的翻译理论 在提到 奈达的翻译理论时 译论家们用 等效 原则 等 效 翻译或 等效 论解读他的翻译理论 近20年 中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在我国被 介绍 研究得最早和最多的理论 如今的中国译 论界 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谈及尤金 奈达 没有一 个人不提及 等效 翻译原则 关于奈达翻译理论 的论文成百上千 等效 这个术语在译界刊物上 被使用的频率比其他任何术语都要高 20年中 中国译论界对所谓的 等效 等值 翻译原则一 直争论不休 2 Dynamic Equivalence和Functional Equiv2 alence被误读和误译 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被误译成 动态对 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被误译成 功能对等 不仅如此 有译论家在他的 论等效翻译 中对 Dynamic Equivalence和Functional Equivalence作了 错误的解释 他说 动态 一词表明两种关系的 对等 一边是原文对原文的接受者 另一边是译文 对译文的接受者 同一信息 用两种不同的语言 接受者不同 却要产生相同的效果 这就是等效翻 译的主要原则 中国翻译 1988 4 42 研究发现 我国译界争论的文章虽然很多 归 纳起来 集中在一个 等 字上 反对者认为翻译 不可能等效 赞成者认为不仅意义 风格可以对 等 功效也可以相等 下面让我们看看奈达本人 到底是怎样解释他的翻译理论的 3 奈达多次反复提醒不要将他的理论误解 为 等效 论 奈达在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with C R Taber Leiden E J Brill 1969 中提 出了Dynamic Equivalence1 他说 Dynamic equiva2 lence is therefore to be defined in terms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receptor of the message in the receptor lan2 guage respond to it in substa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recepto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 This response can never be identical for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et2 tings are too different but there should be a high de2 27 gree of equivalence of response or the translation will have failed to accomplish its purpose Nida 1969 774 因此 动力相当的定义是用接收语接收信 息的接收者对信息的反应与源语信息接收者对信 息的反应基本相同 这种反应决不会等同 因为 文化和历史背景很不相同 可是应该存在高度相 当反应 否则翻译就不会达到目的 equivalence与equivalent同义 原文词典对e2 quivalent的解释比较详细 equivalent一词有两种 意义 一是 相等 或 对等 二是 相当 或 对 应 牛津当代大词典 英汉双解 对equivalent 的解释是 equivalent adj 4 相当的 相对的 cor 2 responding p 585 韦氏新世界学生词典 对e2 quivalent的解释是 equivalent adj 相等的 相当 的 Three teaspoonfuls are the equivalent of one tablespoonful 3茶匙相当于1汤匙 p 346 根据上下文 同时根据上述两部原文词典 Dynamic equivalence只能译成 动力相当 dynamic 一词的翻译有专文论述 不能译成 动态对等 因为 对等 是精确词 100 对100 才是对等 奈达反复地提醒读者 不要把equivalence理解为 对等 或 等同 他说 反应基本相同 反应决不 会等同 因为文化和历史背景很不相同 因此反应 只能是高度相当 在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语言与文化 翻译中的语境 中 奈达对Func2 tional Equivalence进行阐述 他写道 In general it is best to speak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terms of a range of adequacy since no translation is ever com2 pletely equivalent A number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s can in fact represent varying degrees of equivalence This means that equivalence cannot be understood in its mathematical meaning of identity but only in terms of proximity i e on the basis of degrees of closeness to functional identity Nida 2001 87 总之 最好说 功能相当 是适当范围的 功能相当 因为从来 没有完全 相当 的译文 实际上有几种不同的译 文就会呈现出 相当 的不同程度 这就是说 相 当 不能理解为identity的数学意义 相等 而 只能理解为近似 即理解为与功能相等接近的各 种程度的近似 奈达的这段文字是对Functional Equivalence 的解释 他最担心将equivalence理解为 对等 或 等同 他这一段话的3个句子都在解释equiva2 lence不是对等或等同 而是相当 是接近等同的 各种程度的近似 可我们的一些译论家仍然将e2 quivalence翻译成 对等 将Functional Equivalence 译成 功能对等 由于将equivalence译成了 对 等 被译界引用的译文使这一段解释性文字上下 十分矛盾 译文很难理解 一般地说 最好还是用 功能对等 来讨论译文的适切程度 因为从来就 没有完全对等的译文 各种不同译文实际上可代 表不同程度的对等 这就是说 对等 不能理解 为数学意义上的等同 只能理解为近似 即以接近 功能等同的不同程度为依据的近似 奈达对Functional Equivalence和Dynamic E2 quivalence两个术语的由来进行解释时说 The concept of functional adequacy in translating has been described in a number of books and articles as dynamic equivalence In T oward a Science of Trans2 lating Nida 1964 dynamic equivalence has been treated in termsof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but the term dynamic has been misunderstood by some persons as referring only to something which has im2 pact Accordingly many individuals have been led to think that if a translation has considerable impact then it must be a correct example of dynamic equivalence Because of this misunderstanding and in order to em2 phasize the concept of function it has seemed much more satisfactory to use the expression functional e2 quivalence in describing the degrees of adequacy of a translation Nida 2001 91 翻译中的功能适当这 个概念在几本书和文章中一直被描述为 动力相 当 在 翻译科学探索 奈达1964 中 动力相 当被视为 最接近的自然的相当物 可是 动力 这个词被某些人误解为非具影响力的东西不可 因此 许多人被误导而认为如果一篇译文具有相 当大的影响力 那么它一定是动力相当的好典范 因为这种误解 同时为了强调功能这个概念 用 功能相当 这个短语来描述译文的各种适当程度 似乎令人满意得多 奈达认为dynamic equivalence是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1The closest equivalent不能理解和 翻译为 最接近的对等 或 最接近的相等 这样 37 理解和翻译不合乎逻辑 对等就是对等 不能说 最接近的对等 我们平时说的 大体对等 是4 个字组成的一个词语 大体对等 不是 对等 是 相当 the closest equivalent只能译成 最接近的 相当 相当 不同于 相等 或 对等 相等 没 有余地 相当 有一个范围 95 99 9 的接 近可以说是相当 其中99 9 的接近可能是 最 接近的相当 中文中的 相当 是否是名词没有定 论 为讨论方便 拙文将它当做名词对待 奈达原文中to use the expression functional e2 quivalence in describing the degrees of adequacy of a translation也证明functional equivalence不能译成 功能对等 因为用 功能对等 无法描述译文的 各种适当程度 只有 功能相当 才能描述译文的 各种适当程度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功能相当 有两个定义 一个是最低的现实定义 另一个是最 高的理想定义 A minimal realistic definition of functional e2 quivalence could be stated as The readers of a trans2 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it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 Nida 2001 87 功能相当的最低的现实定义可以表述 为 译文读者理解译文的程度能够达到他们可以 想象到原文读者是怎样理解和欣赏原文的 A maximal ideal definition could be stated as 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un2 derstand and appreciate it in essentially the same man2 ner as the original readers did Nida 2001 87 最 高的理想定义可以表述为 译文读者能够用原文 读者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原文 如果功能相等 标准只有一个 不会有最低的 现实定义和最高的理想定义 即使是最高的理想 定义奈达也只是要求 译文读者能够用原文读者 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原文 奈达给翻译下的定义也足以说明他不主张 等效 翻译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 1969 755 翻 译是用接收语首先在意义上 其次在风格上再现 与源语信息最接近的相当的自然信息 奈达的翻译定义的汉语译文非常之多 我见 过的20几种译文都是误译 译文与原文的意义相 差千里 这些译文大同小异 现引用一种供读者 参考 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 最自然的 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首先指语义上的对等 其 次是风格上的对等 奈达的翻译定义中没有一点 对等 等效 的痕迹 他要求翻译切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