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文研究实验四点做法和体会.docx_第1页
个性化作文研究实验四点做法和体会.docx_第2页
个性化作文研究实验四点做法和体会.docx_第3页
个性化作文研究实验四点做法和体会.docx_第4页
个性化作文研究实验四点做法和体会.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性化作文研究实验四点做法和体会五小 朝霞一、在赏析中进行个性化理念的渗透所谓“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个性化作文就是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可这些说给学生,学生仍然一头雾水,到底怎样写才是个性化的习作?当一本本作文个性化平台杂志如鸿雁般落在我们的桌前时,我们顿时豁然开朗,这里面的学生习作不都灵动着学生的个性吗?干脆每天请一名学生利用早自习五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读一篇,大家再评价一下里面个性化的用词、个性化的语段、个性化的选材这样个性化理念不就如春雨般细无声地滋润进学生的心田了吗?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完全感受到了个性化的东西那就是作文必先求真,用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独特的观察、独特的感受。从那以后个性化便在学生自己的习作中闪耀。二、不断丰富个性化的生活积累1、创建图书角。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因此,实验教师在各班办起了“图书角”,由学生选举管理长、管理员,制定图书管理制度,完全放手让学生管理图书,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井然有序地借阅,如饥似渴地阅读,有的甚至是拿到书便蹲坐在图书角的地上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在学生的阅读中,教师们不忘指导学生将好的词句及时地摘记在读书积累本上,以丰富学生的素材储备。2、重视习作前的搜集整理。在教材的作文教学中,有的话题比较大,甚至对学生来说显得比较陌生,比如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题材时,发现直接触及,学生无从下笔,便指导学生上网查阅中国传统文化资料,将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筛选整理,在小组间和课堂上交流,教师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尝试过的亲身经历畅所欲言,这样“厚积而薄发”,学生的作文便颇具个性了。3、坚持写日记。以往学生的作文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可见,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光限于课内训练是不够的。因而,我们必须淡化作文,强化生活意识,使作文因生活而美丽。如何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我们便提出让学生写日记。坚持周周写、月月写,只要有题材有灵感就随笔写下来。经过一年多的练笔,学生的日记有了很大的飞跃。下面是我班学生在四年级时写的日记片段:在我家的早晨这篇日记中学生这样写道:妈妈又着急地把我叫起来,“别睡了,都快六点四十了!”我一听,一下子从床上蹦到地上,毛手毛脚地穿起衣服和鞋,抓起头花和梳子,朝桌子跑去。可慌忙中我总爱把鞋子穿错,不小心与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我也顾不得把鞋子换一下“岗位”,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拍着桌子叫道:“快来给我梳头,不赶趟了,快点!”洗梳完毕,我便拿着书悠闲地在马桶上度过我“美好”的十五分钟,虽然耳边经常想起“快点,迟到了!”“厕所迷!”等声音,但我“必须”把十五分钟坐满才“恋恋不舍”地出来。刚想坐在饭桌前吃会儿饭,可一看表,怎么能安安静静吃饭呢?囫囵吞枣塞上几口,只好向门口奔去。可忙中总爱出错,不是忘了拿书包,就是忘了拿文具盒。妈妈也顾不得责备我,就咚咚咚地跑回屋,给我拿这抓那,我一把抢过来,飞快地奔向学校在盼下雨这篇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午后,天渐渐阴暗下来。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外面的大树被吹得跳起了拉丁。”在题为钢琴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语段:“我小心翼翼地坐在钢琴旁的凳子上,弹起了一首首曲子。优美的琴声像风一样拂过我的耳边,飘出窗外,在灿烂的阳光下谱成一首首欢快的乐章。”你看,个性化在学生的日记间流淌。三、大胆创新个性化的评改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过去我们的教师对作文的评改往往是越俎代庖式,对学生的作文字斟句酌的修改。批改作文是遥遥无期,学生的提高是寥寥无几。在个性化作文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尝试的学生“互动式”评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了,自批、互批、众改,形式多样。老师先教给学生修改符号的使用,再教授学生进行三方面评改:一看结构,开头结尾是否合理。二看字词句,改字换词斟酌语句。三看上下过渡是否自然。学生有方可循,便开始分层互批:上等生评改下等生,下等生评改(学习)中等生,中等生评改上等生。还有小组之间对换互评,好朋友之间互评。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发表独树一帜的见解,互评中充溢着学生的童真,闪动着同学之间的肯定和赞许,流露着对缺憾的委婉的评价。在学生评改成文后,我经常将学生精彩的语段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位学生。如五年级第一单元写读书故事时,很多学生写的都是窃读记,但却各具特色:大屋的灯像我要看书的意志一样永不熄灭,那刺眼的光怎么不灭呀!瞌睡虫陆续飞来,我一次次掐自己:“不能睡。”灯总算灭了,我打开手电筒,悄悄地取出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里面的东西真多啊,我像久遇干旱的小苗,吸收着水份;里面的故事真有趣啊,我像头次去公园的小孩异常兴奋我,是一个最会“吃东西”的小书虫。如果我要想看一本书,嘿嘿!对不起,就算你用九头牛来拉我,也休想让我离开书本。记得一个星期天,我的笔与作业纸无聊地摩擦着。妈妈出门了,可以看书了,没人管真自由啊!我往床上一趴,鞋一甩,随意从床角抄起一本书便阅览起来。 诶,有人来了,我便以最快的速度窜到写字台前,抓起笔胡乱比划。我从枕头底下抽出书,如获珍宝一样看了起来。看完了,合上书,我把被子又往上拉了拉,好象生怕知识要跑出去一样。在大家的互动评改后,学生的童真,学生的个性便跃然纸上。四、积极搭建个性化平台1、组织参加课题组的作文比赛。个性化作文课题组为我们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它相继组织的一系列征文大赛,让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十足。今年五月份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个性化作文课题组搞的主题为“和谐社会”的征文大赛。其中有两人获特等奖,获一等奖的7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若干名。从这以后,学生一有征文比赛,便纷纷投稿,十月份个性化作文课题组搞的第一届中小学生个性化作文大赛,我校参赛学生又获佳绩。79名学生参加,获一等奖的15人,二等奖35人,三等奖29人。六位指导教师均获作文指导奖。个性化作文课题为我们搭建了展示的平台,自信的平台,让大家个性飞扬。2、编辑个性化作文集。学校领导全力支持我们的课题研究,将学生们平时写的优秀篇目收集起来出版了作文集花语。花语中汇集了三四五年级学生的精彩习作,每一篇后附有教师的评语。当学生手捧花语,翻开自己的作品时,一个个稚气的脸上绽开了欣喜之花。学生在这里找到了自信,尝到了写作的甜头。因此,习作的兴致不断升温。3、组织教师参加录像课比赛。每次接到课题组课堂教学比赛的通知,我们都要组织实验教师筹划设计,在校内作课展示,并组织实验教师听课评改,最后选拔选手参加全国比赛。在去年第四届个性化作文录像课比赛中,我校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保护有益小动物和习作指导课可爱的小动物的录像课获三等奖。在今年十二月份举办的第五届“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年会上,我参评的是一节习作指导课介绍一种物品。我选择了由学生介绍自己五花八门的物品这一话题。介绍一种物品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学生把要介绍物品的大小、质地、形状、色彩、用途等方面写清楚就可以。但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并不简单,因为在你的文章中不仅要说出人所共知,还要说出人所不知、知之不明的东西来。而且课题通知也要求注重指导,激发学生多元(多向)思考。因此我便设计了首先同一类物品的学生围坐一组(如鲜花菜叶组、瓜果组、报刊书籍组等),小组商议准备从哪几方面介绍物品,列出条目;然后引导怎样把这几方面介绍清楚,让学生联系本组说明文明确按一定顺序,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接下来同学们依据上述内容对自己的物品进行观察交流描述。但学生大部分描写笼统,很少有人触及被观察物品的细微之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这时的多元多向思考,怎样体现习作指导呢?于是这里我便设计了一个情境:对学生说,老师这里有几个小小的锦囊,里面装着新的观察方法,我相信,你如果按照所指示的方法再来观察你手中的物品,就会发现很多过去没有发现的或者被你们忽略的很有意思的东西。学生打开一看:菜叶鲜花组上面写着:1、把你手中的蔬菜、鲜花、小草、树叶摘一片下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把这些花瓣或叶片一片片摘下来,比较一下,他们的大小、形状有什么变化?在花瓣、叶片摘完以后,最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样子?2、把它们分别横着、竖着撕开,你看到了什么?3、捏起一片轻轻咬上一口,什么味道?口中什么感觉?其他各组也有着不同的观察提示。这样学生的观察更细致了,捕捉到了平时观察中忽略的东西,所写的习作也便各具特色、各有个性了。试讲后我又结合实验教师们的评议,做了细节上的修改,比如课堂35分钟,学生根本完成不了全篇,于是修改为只写片断,其余课下完成等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