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象旬(月)报电码(HD03) 一、电码型式及内容1 段基本气象段(1)(2)(3)(4)(AB)IIiii0Snttt1Sntvtvnt(5)(6)(7)2Sntetete3n01r1r1r14Snrvrvrv(8)(9)(10)5nfs1s1s17SnTTT(11)(12)(13)8SnTvnFnF9R1R1R1R1SnRvRvRv2 段农业气象段(14)(15)(16)2220BBEnE1CSnEvEv(17)(18)(19)2gggW3MMMM4TTTT(20)(21)(22)5SnTVTVTV8H20H20H50H50(23)9H70H70H100H1003 段灾情段(24)(25)(26)3331VVBB2mmdd(27)(28)3YQQQ4FFFu4 段地温段(29)(30)(31)444(32)(33)(34)(35)5 段产量段(36)(37)(38)5551BBQE2mmmm(39)(40)(41)3GGCC4JJDD5AALL(42)(43)(44)6ZZff7PPXX8SnKKK(45)(46)(47)01sss02bbb03zzz(48)(49)04qqq05ccc6 段地方补充段(50)666表一 电码内容段组电码形式电码内容1基本气象段1(AB)气象旬(月)报报类标志2IIiii发报台站区、站号30Snttt旬平均气温41Sntvtvnt旬平均气温距平、旬极端气温出现日期52Sntetete旬极端气温63n0.1r1r1r1旬降水量0.1毫米日数、旬降水量74Snrvrvrv旬降水量距平百分率85nfs1s1s1旬大风日数、旬日照时数9旬日照百分率、旬内降水量50、25毫米日数、最大积雪深度107SnTTT月平均气温118SnTvnFnF月平均气温距平、月大风日数129R1R1R1R1月降水量13SnRvRvRv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2*农业气象段142222段指示组150BBEnE作物(牧草)名称、发育期名称、日期161CSnEvEv发育程度、发育期距平172gggW植株高度、生长状况183MMMM植株密度(牧草覆盖度)194TTTT从播种到本旬末积温205SnTVTVTV积温距平21干土层厚度、10厘米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228H20H20H50H5020厘米、50厘米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239H70H70H100H10070厘米、100厘米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3*灾情段243333段指示组251VVBB灾害名称、受害作物(牧草)名称262 mmdd灾害发生日期273YQQQ受害程度、灾害强度284FFFu受害面积、受害百分比4地温段294444段指示组300厘米月平均地温3120厘米月平均地温3240厘米月平均地温3380厘米月平均地温34160厘米月平均地温35320厘米月平均地温5*产量段36555本段电码内容见表十二产量段电码表371 B B Q E382 m m m m393 G G C C404 J J D D415 A A L L426 Z Z f f437 P P X X448 Sn K K K450 1 s s s460 2 b b b470 3 z z z480 4 q q q 490 5 c c c6地方补充段506666段指示组注:*表示本段可重复编报 二、编报总则2.1 本电码为气象台站编发气象旬(月)报用的统一编码。 2.2 气象旬(月)报在每旬初的1日、11日、21日的03点以前,将上旬(月)的报编好,电文要认真校对,加(AB)报类标志传至当地电信部门,用加急公益电报(C报类,特别业务标识UGT)以OBSER电报挂号发至本省、市、自治区气象台(按照改变气象旬(月)报通信传递工作的规定);省、市、自治区气象台再将其中规定应向国家气象中心拍发旬(月)报台站电报的l一5段转发北京。个别站如夜间发报困难,可在08点发出。边远台站需用特急电报拍发。 2.3 编报所用气象资料是台站过去一旬(月)内观测并经过计算所得的资料。资料时限,一律截至旬末那一天的20点。农业气象和灾情资料采用作物(牧草)生育状况地段的观测资料。结合大田灾情调查。 2.4 计算旬(月)平均气温距平、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所使用的平均值应采用本站最近的阶段气候资料整编相应的累年平均值,不需每年求取平均值。作物发育期距平应用本站开始观测以来相同类型的品种该发育期的累年平均日期。仅有一年发育期观测资料时,则编报当年与前一年的日期差值。 2.5 凡应编发的段必须按本电码型式顺序编发。有指示组的段,只要该段其中一组有报,段指示组必须编发,整段无报,该段省略不发。按规定全组无报,该组省略不发。需要编报的码因项目缺测或情况不明时,编。用实测值直接编报的项目,实测值为0时则编0,实有位数少于需编报位数时,则在左方空位上加0补齐。例如:旬降水量5.0mm,则r1r1r1编报005。 2.6 本电码各段编报规定如表二: 表二 编 报 规 定段 名称 编 报 规 定 1 基本气象段1-9组每旬必须编发。10-13组每月下旬连同下旬资料一起编发。 2 农业气象段14-20组编发作物生育期间主要发育期、生长状况和热量状况。21-23组进行土壤湿度测定的台站,在土壤不冻结或冻结深度不超过10厘米时,编报每旬逢八测定的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百分率。 3 灾情段 24-28组,发生灾害的旬编发。上一旬灾害持续到本旬时,本旬仍应编发。 4 地温段 29-35组,按(84)气业字第201号文附件规定拍发地温资料的台站,编发规定层次地温月平均值,每月1日编发。5产量段36-44组,冬小麦遥感综合测产地面苗情监测站编报。 36、37、44组,编报主要作物的产量预报资料。36、37、45-49组,编报主要作物产量分析资料。6地方补充段以上5段电码如满足不了本省、市、自治区气象局需要,可在本段增加补充组,按补充内容规定编发。附加说明需要同时编发几种作物或旬内有几种灾害发生,2段、3段和个别组分别连同段、组指示码重复编报。固定土壤湿度地段的观测资料在2段编报时优先编发。三、1段 基本气象段编报说明3.1 (AB)(第1组)-气象旬(月)报的报类标志,必须编报。 3.2 IIiii组(第2组) 3.2.1 II-本台站区号 3.2.2 iii-本台站站号 . 3.3 0Snttt组(第3组) 3.3.1 0-组指示码 3.3.2 Sn-正负号,按表三编报。表三 Sn电 码 表 电码 0 1 正负号正值或0(十、0)负值(一)3.3.3 ttt-旬平均气温。以0.1。C为单位编报,正负号用Sn表示。 3.4 1Sntvtvnt组(第4组) 3.4.1 1-组指示码 3.4.2 Sn-正负号。编报方法同3.3.2。 3.4.3 tvtv-旬平均气温距平。以当年本旬平均气温减本旬累年平均气温所得差值。以1为单位编报,小数四告五入。 例如旬平均气温距平为3.7,编报04;0.5编报01;一0.4,Sntvtv编报100。 3.4.4 nt-旬极端气温出现日期。6月至8月各旬编报极端最高气温日期;9月至次年5月各旬编报极端最低气温日期。极端气温出现在一旬的那一天,即以该日期的个位数编报。例如2日编2,20日编0,出现在31日,编报。当一旬内出现两天或以上相同的极端气温时,nt编发旬内第一次出现极端温度的日期。 3.5 2Sntetete组(第5组) 3.5.1 2-组指示码 3.5.2 Sn-正负号。编报方法同3.3.2。 3.5.3 tetete-旬极端气温。编报方法同3.3.3旬平均气温。正负号用Sn表示。 3.6 3n0.1r1r1r1组(第6组) 3.6.1 3-组指示码 3.6.2 n0.1-旬内降水量0.1毫米的日数,按表四编报。 表四 n0.1 电 码 表 电码 01 23 4 5 6 7 89日数0 12 34 5678-910-11 3.6.2 r1r1r1-旬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例如,旬降水量为0.0-0.4毫米,编报000,0.5编报001。 3.7 4Snrvrvrv组(第7组) 3.7.1 4-组指示码 3.7.2 Sn-正负号。编报方法同3.2.2。 3.7.3 rvrvrv-旬降水量距平百分率(r)。即以当年的本旬降水量(r),减本旬累年平均降水量 所得差值,再除以本旬累年平均降水量所得的百分率。以1 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正负号用Sn表示。 当距平百分率为999以上,仍以999编报。距平百分率绝对值小于0.5时,正值或0编0000,负值编1000。 3.8 5nfs1s1s1组(第8组) 3.8.1 5-组指示码 3.8.2 nf-旬内大风日数。编报旬内瞬间风速17米秒或风力8级的日数。编报方法同3.6.2。 3.8.3 s1s1s1-旬日照时数。以小时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 3.9 组(第9组) 3.9.1 6-组指示码. 3.9.2 ksks-旬日照百分率。以1为单位编报。旬日照百分率大于99时,仍编99。 旬可照时数,以各旬逢六的日照时数(从气象常用表第三号查得)乘以该旬的实际天数。 3.9.3 n50-旬内降水量50毫米的日数。编报方法同3.6.2。 3.9.4 n25-旬内降水量25毫米的日数。编报方法同3.6.2。 3.9.5 hh-旬内最大积雪深度。以厘米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超过99厘米仍编99。 3.9.6 4月至9月各旬编报ksksn50n25,10月至次年3月各旬编报kskshh。 3.10 7SnTTT 组(第10组) 3.10.1 7-组指示码 3.10.2 Sn-正负号。编报方法同3.3.2。 3.10.3 TTT-月平均气温。编报方法同3.3.3。 3.11 8SnTvnFnF组(第11组) 3.11.1 8组指示码 3.11.2 Sn正负号。编报方法同3.3.2。 3.11.3 Tv月平均气温距平。以当年本月平均气温减本月累年平均气温所得差值,以1为单位,小数四舍五入。距平为9以上仍编9。 3.11.4 nFnF-月内大风日数。编报月内瞬间风速17米秒或风力8级的日数。 3.12 9RlRlRlRl组(第12组) 3.12.1 9-组指示码 3.12.2 RlRlRlRl-月降水量。编报方法同3.6.3。 3.13 SnRvRvRv组(第13组) 3.13.1 -组指示码 3.13.2 Sn正负号。编报方法同3.3.2。 3.13.3 RvRvRv-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编报方法同3.7.3。 四、2段 农业气象段编报说明4.1 222组(第14组) 农业气象段指示组 4.2 0BBEnE组(第15组) 4.2.1 0-组指示码 4.2.2 BB-作物(牧草)名称,按表五编报。例如杂交双季早稻早熟种编报21。作物品种类型、熟性可请农业部门协助确定。在观测作物播种前或收获后,编报土壤水分组时,BB码按白地编报91。 4.2.3 E-旬内出现的作物发育期名称。按表六编报。该项编报必须与4.2.4所编发育期一致。作物播种前或收获后编报土壤水分时,E码编。 4.2.4 nE-旬内作物的发育日期。以开始期或普遍期或末期的日期个位数编报。30或31日均编报0。在作物播种前或收获后编报土壤水分或作物末进入下一发育期时时,nE码编;当本旬内开始期、普遍期、末期相继出现时,以普遍期日期编报;无发育普遍期出现,以后一发育期编报。例如,某旬出现孕穗末期和抽穗始期,则编报抽德始期的日期。表五 BB 电 码 表 名称 电码 1 2 3 4 5 6 7 8 9稻 类 常规釉稻 0 双季 早稻 早熟种双季 早稻 中熟种 双季 早稻 晚熟种 一季稻 早熟种 一季稻 中熟种 一季稻 晚熟种双季 晚稻 早熟种双季 晚稻 中熟种双季 晚稻 晚熟种 常规粳稻1 双季 早稻 早熟种 双季 早稻 中熟种 双季 早稻 晚熟种 一季稻 早熟种 一季稻 中熟种 一季稻 晚熟种双季 晚稻 早熟种双季 晚稻 中熟种双季 晚熟种杂交 稻 2 双季 早稻 早熟种 双季 早稻 中熟种 双季 早稻 晚熟种 一季稻 早熟种 一季稻 中熟种 一季稻 晚熟种双季 晚稻 早熟种双季 晚稻 中熟种双季 晚稻 晚熟种麦类 3 冬小麦 冬性 冬小麦半冬性 冬小麦 春性 春小麦 大麦 元麦 青稞 被麦 玉米 4 春玉米早熟种 春玉米中熟种 春玉米晚熟种 夏玉米早熟种 夏玉米中熟种 夏玉米晚熟种套玉米早熟种套玉米中熟种套玉米晚熟种棉花 5 普遍棉早熟种 普遍棉中熟种 普遍棉晚熟种 长绒棉早熟种 长绒棉 中熟种 长绒棉晚熟种油类 6 油菜芥菜型 油菜白菜型 油菜甘兰型 大豆 花生 芝麻 向日葵 糖类 7 新植蔗 宿根蔗 甜菜 牧草 8 豆科 禾本科 莎草科 杂类草 其他 9 白地 高粱谷子糯稻甘薯马铃薯麻类 烟草 其他 4.2.5 有的发育期很长,旬内发育期未结束,也未出现普遍期或末期,E码编发所处的发育期,nE码编0。 4.2.6 如旬内出现两个发育普遍期,按发育期先后重复编报15、16组。例如,旬内播种后出现出苗。先编播种15、16组,再编出苗15、16组。移栽、返青等亦是如此。 4.3 1CSnEvEv组(第16组) 4.3.1 1-组指示码 4.3.2 C-旬内发育期的发育程度,按表七规定编报。 该项编报必须与发育日期4.2.4一致。当旬作物未进入发育始期、普遍期或末期不需编报。 4.3.3 Sn-正负号。 当年发育期晚于历年平均发育期,Sn编1;早于或等于历年平均发育期,Sn编0。旬内未出现发育普遍期,Sn按趋势编报,难以判断时编。例如,某发育期的普遍期多年平均日期为14日,当旬10日,该发育期的百分率达47,11日Sn应编报;孕穗普遍期历年平均为9月25日,当旬9月27日出现抽穗始期(旬内未出现孕穗普遍期)Sn编报0。 表六 E 电码表 电码012 3 4 56789作物(牧草)名称稻类未进入发育期播种出苗 移栽返青分蘖孕穗抽穗乳熟 成熟 麦类未进入发育期播种 出苗分蘖停止生长返青拔节抽穗 乳熟成熟 玉米 未进入发育期播种出苗三叶七叶拔节抽雄乳熟成熟高粱未进入发育期播种出苗三叶七叶拔节 抽穗乳熟成熟谷子未进入发育期播种出苗 三叶 拔节 抽穗成熟 甘薯 未进入发育期移栽 薯蔓伸长 薯块形成 可收 马铃薯未进入发育期 播种出苗花序形成 开花 可收 棉花未进入发育期播种出苗第三真叶第五真叶 现蕾 开花裂铃 停止生长 大豆 未进入发育期播种出苗第三真叶旁枝形成 开花结荚 成熟油菜未进入发育期播种出苗 第五真叶移栽 开盘 现蕾 抽薹 开花 成熟花生未进入发育期播种出苗第三真叶开花 成熟 甘蔗未进入发育期播种发芽发株分蘖茎伸长茎成熟 甜菜未进入发育期播种 出苗 第三对真叶子叶下轴开始膨大 块根可收 烟草未进入发育期播种出苗第二真叶移栽 成活 叶片可收牧草未进入发育期出苗(返青) 三叶(第一对真叶) 开花 黄枯4.3.4 EvEv-发育期距平。即当年本旬的发育普遍期与同一类型品种多年该发育普通期平均日期的差值、以日数编报。本旬内末出现发育普遍期,编报99。 4.4 2gggW组(第17组) 4.4.1 2-组指示码 表七 C 电码表电码 1 2 3 发育程度 发育开始期 (10)发育普遍期 (50)发育末期 (80)4.4.2 ggg-植株高度。规定测量植株高度的旬编报,以厘米为单位。如果观测方法中规定本旬不需测量植株高度时,该旬本组省略不发。测量两次株高的禾本科作物,编报本组时,以后一次株高测量(由土壤表面量至上部展开叶子基部)结果编报。 4.4.3 W-旬内生长状况评定,以旬末观测资料,结合群众意见评定,按表八编报。 表八 w电码表电码 1 23 4 生长状况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差于三类苗4.5 3MMMM组(第18组) 4.5.1 3-组指示码 4.5.2 MMMM-植株密度或牧草覆盖度。编报旬内作物发育普遍期测得的植株密度或进行牧草观测的站编报旬内发育普遍期测定的牧草覆盖度。编报植株密度时,以每亩株茎数编报。水稻、麦类乳熟期,谷子成熟期植株密度以有效茎数编报。如旬内未进入发育普遍期或虽进入发育普遍期按观测方法规定不应测定植株密度时,该旬本组省略不报。 麦类、水稻、大豆、谷子等密植作物以千为单位编报,即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数四舍五入;玉米、高梁、棉花、油菜、花生、甘薯、马铃薯、甘蔗、甜菜、烟草等作物以十为单位编报,即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数四舍五入。牧草覆盖度以百分率整数编报。 4.6 4TTTT组(第19组) . 4.6.1 4-组指示码 4.6.2 TTTT-从播种次日到本旬末,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以1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成熟期当旬仅编报到成熟期那一天。 4.7 5SnTVTVTV组(第20组) 4.7.1 5-组指示码 4.7.2 Sn-正负号。编报方法同3.3.2。4.7.3 TVTVTV-积温距平。用当年播种次日到本旬末的积温(TTTT)减同一类型品种多年平均播种次日到本旬末的积温差值。以1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仅有当年资料本组不报。仅有一年资料则编报当年与前一年的差值。冬作物停止生长到返青期间仍照常按规定编报0积温和距平。计算积温距平所需的多年日平均值,不必每年统计,可采用最近的地面气候阶段整编资料。 4.8 组(第21组) 4.8.1 6一一旬内地段未灌溉土壤湿度指示码。 7-旬内地段灌溉土壤湿度指示码。 如旬内取土后灌溉,下旬指示码应编7。 4.8.2 HH-干土层厚度。当干土层3厘米时编报实测干土层厚度值,以厘米为单位,小数四舍五入。当干土层3厘米时编00。 4.8.3 H10H10-10厘米深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百分率。以整数编报,小数四舍五入。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百分率100时,仍编99。 因降水原因本旬无法测定土壤湿度时,21-23组停报。因灌溉无法测定土壤湿度时,21组编报70099,22、23组停发。 4.9 8H20H20H50H50组(第22组) 4.9.1 8-组指示码 当21组编6时,本组即为未灌溉地段资料;编7时,本组即为灌溉地段资料。 4.9.2 H20H20-20厘米深土壤湿度占田问持水量百分率。编报方法同4.8.3。 4.9.3 H50H50-50厘米深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百分率。编报方法同4.8.3。 4.10 9H70H70H100H100组(第23组) 4.10.1 9-组指示码,规定同4.9.1。 4.10.2 H70H70-70厘米深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百分率,编报方法同4.8.3。 4.10.3 H100H100-100厘米深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百分率,编报方法同4.8.3。 4.11 台站观测几种作物需重复编报时,固定土壤湿度地段优先编报。当固定地段种植的为编报作物时,则先编发固定地段2段各组;当固定地段种植的为非观测作物时,2段开始先编固定地段0BBEnE组及各组的土壤湿度,作物名称按表五编报,E、nE编,其他组不编报。在固定地段土壤湿度编报后,再重复编报观测作物地段的本段各组。例如某站固定地段种植的为非观测作物高粱,本旬未灌溉。测定100厘米深,则在2段开始编222、092及6HHH10H10、8H20H20H50H50、9H70H70H100H100各组测定值。 五、3段 灾情段编报说明5.1 333组(第24组) 灾情段指示组。 5.2 1VVBB组(第25组) 5.2.1 1-组指示码 5.2.2 VV-旬内发生的灾害名称,按表九编报。表九未列入的灾害按类别编9(其他),例如干旱编报11。 表九 VV 电 码 表 灾害类别电码123456789天气灾害1干旱洪涝暴雨热带气旋大风龙卷风冰雹其他农业气象灾害2冷害寒露风连阴雨渍害霜冻雪害高温干热风其他牧业气象灾害3黑灾白灾冷雨其他病虫害病害4稻瘟病纹枯病烂秧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斑病棉黄、枯萎病其他虫害5螟虫飞虱粘虫蚜虫吸浆虫蜘蛛棉铃虫蝗虫其他5.2.3 BB一一受害作物(牧草)名称,按BB电码表编报。同一种作物有几种品种类型受害时,编报该作物总的受害情况,以受害面积最大的品种名称编报;各种作物同时受害,编报综合受害情况,BB编00。 5.3 2mmdd组(第26组) 5.3.1 2-组指示码 5.3.2 mmdd-灾害发生日期 干旱、洪涝、渍害、连阴雨、白灾、黑灾、雪害、病虫害持续性灾害,编报 灾害的开始月份和日期,mm为月份,dd为日期。例如某作物6月5日开始发生 干旱,该组编报20605。若该灾害持续至下旬,下旬编报时可不编报本组。 暴雨、冰雹、冷害、寒露风、霜冻、干热风、高温、大风、热带气旋、龙卷 风、冷雨及其他灾害,编报旬内灾害的发生日期,按出现早晚编报日期个位数,每码编报1个日期,逢31编报。如旬内某种灾害超过4天,以灾害发生严重 的4天编报;不足4天本组前面以0补齐。例如某旬3、4、10日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冷害指标,本组编报20340。 冷害、寒露风灾害,有时发生后受害征状本旬未表现出来,凡达到规定指标 即应作为灾害日编报。指标是:春季播种后日平均气温10,或在候平均气温20开始和终止期间,出现日平均气温20的日期作为冷害编报;水稻孕穗至开花期间日平均气温20作为寒露风编报。 5.4 3YQQQ组(第27组) 5.4.1 3-组指示码 5.4.2 Y-受害程度,按表十编报。表中末列入的灾害或各种作物同时受害,Y码根据观测员经验、群众反映、实地调查评估编报受害程度,按轻、中、重编报1、2、3。连续发生的灾害,以本旬受害程度编报。当气象条件达到冷害、寒露风指标,表十 Y 电码表 电码1 2 3 程度轻 中 重 干旱旱象露头。20厘米深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60;对播种不利,出苗不齐,叶子上部卷起,稻田缺水旱象发展。20厘米深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50左右;播种困难,缺苗严重,叶子白天凋萎,稻田断水不能插秧 旱情严重。20厘米深土壤 湿度占田间持水量40%;不能播种、不能出苗;河流断水,植株死亡 洪涝 植株部分被淹 植株大部分被掩,1-2天排出植株大部淹死,被冲走,被泥土掩盖。果实腐烂、种子发芽冰雹 叶子击破,倒伏 茎秆折断,花、果实、籽粒脱落 植株死亡,颗粒无收大风 植株倒伏偏离垂直方向15-45植株倒伏,偏离垂直方向46一60,部分茎秆折断花、果实、籽粒吹落,植株被风吹走或被吹雪掩盖低温冷害 叶尖受冻,少量烂秧粉种,对植株正常生育有影响 茎秆、花蕾、未成熟果实受冻,大量烂秧粉种、灌浆受阻 植株冻死、烂秧粉种严重,植株因低温不能成熟,严重影响产量连阴雨影响凉晒,田间有积水,少量烂秧收割播种困难,大量烂秧 种子发芽、果实腐烂,不能播种出苗,烂秧严重寒露风 部分叶尖干焦(干寒露风)叶子有受冻征状(湿寒露风)严重影响开花授粉 花颖变白(干寒露风)停止开花 干热风 高温叶子凋萎变色花颖变黄变白 种子不能正常成熟,茎秆青枯、炸芒、税粒牧区黑灾有积雪,但不能满足牲畜需要 牲畜几乎没有雪吃草场没有雪 牧区白灾雪面上能见到牧草,但牲畜采食困难 因积雪牲畜采食很困难,部分死亡 牲畜无法采食,大量死亡 病虫害茎叶受害 花、果实、种子受害 全株受害,植株死亡 但作物末表现出受害时,Y码编。 5.4.3 QQQ-灾害强度。 干旱、洪涝、渍害、连阴雨、白灾、黑灾、雪害、病虫害发生时,编报灾害持续日数。跨旬(月、年)连续统计;例如6月5日某作物发生干旱,一直持续到6月27日,受害程度中等,21日编报时该组编报:32016;7月1日编报32023。暴雨、霜冻、干热风、高温、大风、热带气旋、龙卷风、冷雨和其他灾害发生时,编报旬内灾害出现的日数。 雹灾发生时,前两位QQ编报降雹时间,以分为单位取整数编报;最后一位 Q编报冰雹直径,以厘米为单位取整数编报。0.5厘米编0,0.5厘米编1, 大于9厘米编9。 冷害、寒露风指标出现时.前-位Q编报出现日数,超过9天编9;后两位 QQ编报灾害发生期间出现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以整数编报。 5.5 4FFFu组(第28组) 5.5.1 4-组指示码 5.5.2 FFF-受害面积(亩).以十万、万、千三位编报,百位数四舍五入。灾害达到百万亩或以上编报999; 5.5.3 u-全县(市)作物受灾面积占该作物面积的百分比。按表十一编报。如各种作物同时受害,编报综合受害情况时.则编报受害面积占作物总面积的百分比。 表十一 U电 码 表电码0123456789受害面积百分比0-910-192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8990-1005.5.4 当气象条件达到冷害、寒露风指标,25-27组已编报冷害、寒露风,但作物未表现出受害征状时,本组编报4,下旬如仍未表现受害,该灾害停报;表现出受害,编报24、25、27、28组。 5.5.5 本县大面积有灾,观测地段无灾,应调查编报;观测地段有灾,大面积无灾本组 编4。 5.6 几种灾害同时发生难以分辨是哪一种灾害危害时,以影响大的灾害名称编报,受 害程度和受害面积编报总受害情况;各种主要作物同时受害,先编报综合受害情 况,再编报主要受害作物的受害情况。内容完全相同的组省略。 例如某旬6日大风、冰雹同时发生,造成玉米、棉花等作物受害,以风灾为主,总受害程度轻,受害总面积(67.5万亩)占作物总面积的比为15;春玉米受害中等,面积为48.3万亩,占玉米面积的26,以中熟种为主。第3段编报为:333 11500 20006 31001 46751 11542 32001 44832 六、4段 地温段编报说明6.1 444组(第29组) 地温段指示组 6.2 组(第30组) 6.3 组(第31组) 6.4 组(第32组) 6.5 组(第33组) 6.6 组(第34组) 6.7 组(第35组) 6.8 1、2、3、4、5、6分别为各组指示码。 6.9 Sn-正负号,编报方法同3.3.2。 6.10 、 、 、 、 、分别为0、20、40、80、160、320厘米深各层地温月平均值,取小数一位编报。某层无观测资料时,该组省略不报。 七、5段 产量段编报说明7.1 555组(第36组) 产量段指示组 各种作物电码内容见表十二。 表十二 产量段电码表 组号组码冬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棉花36555产量段指示组同左同左同左同左同左371BBQEBB-作物名称Q-种植制度E-发育期名称同左同左同左同左同左382mmmm亩有效茎数393GGCCGG-株高CC-麦土比404JJDDJJ-单株分蘖数DD-单株大蘖数415AALLAA-次生根数LL-次生根长426ZZffZZ-越冬死亡率ff-越冬受害率437PPXXPP-叶面积系数XX-单穗小穗数448SnKKKSn-增减产趋势KKK-增减产百分率同左同左同左同左同左450lssssss-穗粒数穗粒数单株荚数单株霜前花铃数4602bbbbbb-穗粒重穗粒重穗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粒重单株霜前籽棉重4703zzzzzz-不孕小穗数*空、秕率空秆率空荚率蕾铃脱落百分率4804qqqqqq-千粒重千粒重百粒重百粒重千粒重4905cccccc-亩实际产量亩实际产量亩实际产量亩实际产量亩实际产量亩实际产量*为重复编报组 (一)冬小麦遥感综合测产编报说明7.2 进行冬小麦遥感综合测产地面苗情监测的台站在旬内若出现表十三所列发育期, 则按规定编报表内各组,如果1月11日、3月11日、4月11日、5月11日编报前分别未出现停止生长、返青、拔节、抽穗,需在发报前3日内按规定内容加测编报;在上述发育期出现后,当旬仍应按规定内容观测编报。 表十三 冬小麦遥感综合测产编报规定 编报发育期编 报 组 号 停止生长 36、37、40、41组 返青普遍期36、37、40、41、42组 拔节普遍期36、37、39、40、43、44组抽穗普遍期36、37、38、43、44组 7.3 1BBQE组(第37组) 7.3.1 1-组指示码 7.3.2 BB一-一作物名称,按表五编报。 7.3.3 Q-种植制度,单作编l,间作编2,套作编3。 7.3.4 E-发育期名称,按表六编报。加测内容编。冬季冬小麦不停止生长的地区,也应在1月11日按停止生长调查内容编报,E码编。 7.4 2mmmm组(38组) 7.4.1 2-组指示码 7.4.2 mmmm-亩有效茎数。有效茎数为抽穗和孕穗茎数。以千茎为单位编报,百位数四舍五入。 7.5 3GGCC组(第39组) 7.5.1 3-组指示码 7.5.2 GG-株高,以厘米为单位编报。拔节期株高编发自植株基部量至叶子伸直后最高叶尖的记录。大于99编报99。 7.5.3 CC-麦土比,全县(或编报范围)中,麦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取百分 率整数编报。 7.6 4JJDD组(第40组) 7.6.1 4-组指示码 7.6.2 JJ一一单株分蘖数(不含主茎),取小数一位编报。 7.6.3 DD-一单株大蘖数。具有3片完整叶的蘖数,取小数一位编报。拔节期DD编。 7.7 5AALL组(第41组) 7.7.1 5-一组指示码7.7.2 AA-次生根数,取小数一位编报。 7.7.3 LL-次生根长。量取各样本植株次生根最多根长,求出平均,以厘米为单位取整数编报。 7.8 6ZZff组(第42组) 7.8.1 6-组指示码 7.8.2 ZZ-越冬死亡率,取百分率整数编报,超过99,编报99,无死亡时编报00。 7.8.3 ff-越冬受害率,取百分率整数编报,超过99,编报99,无受害时编报00。 7.9 7PPXX组(第43组) 7.9.1 7-组指示码 7.9.2 PP-叶面积系数,取小数一位编报。大于9.9编报99。 7.9.3 XX-单穗小穗数,取整数编报。小数四舍五入。拔节期编报。 7.10 8SnKKK组(第44组) 7.10.1 8-组指示码 7.10.2 Sn-增减产趋势。预报增产编o。减产编1,平产编2。 7.10.3 KKK-增减产百分率,平年编000。 (二)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棉花产量预报编报说明7.11 如果发报站开展了县或相当于县级的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的产量预报,作出预报后应于当旬编报36、37、44组。 7.12 36、37、44组编报规定同7.1、7.3、7.10编报规定。37组E码编。 (三)产量分折资料编报说明7.13 冬小麦、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棉花收获后及时进行产量分析,当旬编报36、37、45-49组。 7.14 36、37组编报方法同7.1、7.3。37组E码编。 7.15 01sss组(第45组) 7.15.1 01-组指示码 7.15.2 sss-麦类、水稻为穗粒数,大豆为单株结实荚数,棉花为单株霜前花铃数。无霜前花编000。均取整数编报。 7.16 02bbb组(第46组) 7.16.1 02-组指示码。 7.16.2 bbb-麦类、水稻、玉米、大豆、油菜为穗(株)粒重,棉花为单株霜前花籽 棉重,均以克为单位,玉米、棉花取整数编报,其他作物取小数一位编报。棉花无霜前花编报000。 7.17 03zzz组(第47组) 7.17.1 03-组指示码 7.17.2 zzz-麦类为不孕小穗数;取小数一位编报。水稻为空秕率、玉米为空秆率、大豆为空荚率、棉花为蕾铃脱落率,均取百分率整数编报。编报水稻空、秕率,本 组重复编报。前一位z编1,后两位zz编空壳率;前一位z编2,后两位zz编秕谷率。7.18 04qqq组(第48组) 7.18.1 04-组指示码 7.18.2 qqq-麦类、水稻、油菜为千粒重,玉米、大豆为百粒重,均以克为单位,取小数一位编报。 7.19 05ccc组(第49组) 7.19.1 05-组指示码 7.19.2 ccc-观测地段亩实际产量,以公斤为单位取整数编报。棉花为霜前、霜后花籽棉总产量。 八、6段 地方补充段编报说明8.1 666组(第50组) 6段指示组 附录 气象旬(月)报电码问题解答 气候发19918l号 一、编报总则1.新电码执行后,与气象旬(月)报电码(HD-02)(试行)有关的问题解答均作废。 2.执行气象旬(月)报电码(HD-03)时。凡取整数编报的资料,小数点后一位四舍五入;取小数一位编报的资料,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如此类推。规定按实际数值编报的组、码,当数据大于规定的编码位数时.相应编报9,99,999,9999。 二、农业气象段3.需编报的发育期为规定测量高度(或密度)的发育期,旬末17、18组编发普遍期测定高度(或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执业药师考前冲刺练习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应急处置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4-2025学年度安阳学院单招《语文》综合提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4-2025学年文化教育职业技能鉴定能力提升B卷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江西科技学院电视播音主持期末考试考前冲刺练习题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切片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罕见病药物研发激励政策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生态修复工程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 铁塔组立施工合同
- 辽宁省沈阳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食品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民宿入住免责协议书范本
- 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 管廊运维招聘题库及答案
- 江西省2025年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卷物理高考试卷(原卷+答案)
- FQFNew8.0+供应商自审表格使用手册
-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课一练(含答案)
- (高清版)《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