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太空行走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第1页 共8页 第2页 共8页共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氦。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氦为主的混合气体。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氦。这些氦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纺组织中。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氦便游离出来。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氦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氦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氦的含量多少而定。若氦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面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比如在月球上行走。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脚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1、下列对“太空行走”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行走。2、“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缺乏传播声音的空气,须借助无线电背包与同事联系。b没有任何参照物,不易确定正确的方向。c没有空气阻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d易遭受微流星体伤害,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倒走横行”。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1/6,所以与在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明年上计:第二年b而君反以罪臣:怪罪c子退而自察:亲自考察d臣愚, 不能复治东阿, 愿乞骸骨:古时官员自请退职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吾以子为可, 而使子治东阿皆以美于徐公a景公迎而贺之曰窥镜而自视b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c君乃反迎而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6.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并会赋敛,仓库少内。当此之时,民无饥者陂池之鱼,以利贫民。a bcd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治理混乱,因而受到景公的责怪。b晏子受到景公责怪后,立下三年治理不好东阿自请死罪的军令状,改道易行,廉洁自侓,一心为民。第3页 共8页 第4页 共8页c晏子重新治理东阿,忠于国事,政效显著,第二年年终考核地方官治绩,景公亲自迎接并向他祝贺。d晏子对景公错误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决定不再干预晏子治理东阿。8.(1)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3分)(2)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 桑 子 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1)本词是以什么人的口气写的?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4分)(2)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分析。(4分)11、名篇名句默写(10分)(1) 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2) , ,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3)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4)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5)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白居易琵琶行)(6)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i)(4)题。(25分)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表示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他从来没有这么放松地拉过琴,时而飞扬如瀑,时而沉滞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泪水、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3自然段点明了他对小提琴没有感情,并以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交代了他练琴是由于他父亲的强迫,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b“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文章这样写,表现了他在长期的机械性练琴中所形成的习惯。c毕业考试的演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首曲子是他自己创作的,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他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d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着重展示了作品主人公在“强迫”下学琴的心理历程。(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做出选择”的理解。(6分)第5页 共8页 第6页 共8页(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6分)(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8分)12(选做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冰心 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 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是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层次,其中第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的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疾恶如仇的性格。 (2)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6分) (3)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4)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8分) 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b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神六”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必将带动和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b.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改革过程中的暂时困难和应对之策,向广大职工说充分、说清楚,使大家支持改革、理解改革、投身改革。c.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咨询机构安全保障和防卫能力恳谈会,就今后日本防卫警备状况提交了未来的安全保障和防卫视野报告。d. 由于越南近来又有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死亡,为防止禽流感不再传入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日前向公众推荐预防禽流感的五种办法。18.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把他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第7页 共8页 第8页 共8页(3分)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的肩上。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应改为应改为应改为19. 仿照下面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另写两组句子。(4分)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 。20、校刊“文学形象我来评”栏目向同学们征稿,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进行向该栏目投稿。(不超过60字)(7分)凤姐(林黛玉进贾府) 祥林嫂(祝福) 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宾川四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试卷6月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d 2、 c 3、 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4c(意为“省察自己”) 5d (a:认为 b:连词,表承接 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却,反而 才 6c 7d 8.文言文翻译(1)景公迎上来祝贺他说:“你治理东阿真有成绩啊!”(2)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二)诗歌阅读(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1)a、c(a第三自然段没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c“他自己创作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来看,应是他的临场发挥。答对一项2分,全对5分)(2)毕业前,“他”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走自己情非所愿的人生道路;毕业时“他”,毅然选择放弃。人生有太多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3分);第二人称“你”,既指小说中的“他”,又可推及到其他人。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升华了主旨。(3分)(3)“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突出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后文他的最终选择形成反差,引人思考。(2分)(不必强求与答案一致,意思对即可。)(4)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