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导学案(学生版).doc_第1页
故都的秋导学案(学生版).doc_第2页
故都的秋导学案(学生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必修二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故都的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的个性和创作风格,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抓住“清、静、悲凉”来赏析故都之秋,感受本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并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本文细腻优美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并体会作者在秋景中寄托的感情。预习案【教材助读】一、 走近作者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 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1923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参与成立“左联”,1932年12月发表迟桂花,1933年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1935年发表出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南洋,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二、了解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战乱连年,民生凋敝,连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当时的国家是山河破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作者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尝了人生的愁苦和哀痛。作者在此处境下,他思想苦闷,想用创作救国,可创作又枯竭,于是,只有过着一种游山玩水的闲散寂寥的苦闷生活。1934年郁达夫经青岛辗转千里,又回到了故都北平。多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使得郁达夫对眼前的“故都的秋”感受很特别。三、 题目注解北平、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突出北平历史悠久。30年代的都城是南京,“故”有 的意思。人们对 的事物往往会产生 感情。譬如: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为“故乡”,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故人”。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 的景色。因此从标题看,这是一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四、 夯实基础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清楚,还要注意读出感情。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勾画重要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认真巩固落实。1、 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混混沌沌( ) 潭柘寺( ) 槐树( ) 扫帚( ) 落蕊( ) 一椽破屋( ) 廿四桥( ) 蟋蟀( ) 嘶叫( ) 房檩( ) 平平仄仄( ) 普陀寺( ) 譬如( ) 颓废( ) 鲈鱼( ) 2、根据拼音写汉字。l叭花( ) 咳sou ( ) 洗sh ( ) 屋chun ( )姻yun ( ) yun属( ) 鸟t ( ) d结 ( ) 真d ( )混dn ( ) 馄tun ( ) 迟dn( )五、 整体感知1、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写秋的(提示:注意划出关键性的句子、段落),在哪一段找到的?故都的“秋”的特点是什么?南国的秋的特点及不足之处是什么? 2、文章是写“故都的秋”,可第2和13两段却是写南国之秋的主要特点,这有何用意? 3、第2和13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从文中还能找出这样的段落吗? 4、大家快速阅读,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情感的句子,看看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怀着怎样的情感? 5理清文章脉络,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第 1 2 段) :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_,表达对北国之秋的_。第二部分(第 312 段):分写部分,描写古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第三部分(第 1314段):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_。探究案探究点一:文本理解1根据“清、静、悲凉”的特点,课文逐一描绘了故都的自然风物。 问:课文是通过哪几种景象的描写来表现“故都的秋”的这一特点的? 2、作者在南国的时候,每年到了秋天,最让作者思念的是北国的哪些景物?可到了故都,他为什么不着力的写这些景物,而只是匆匆的一笔带过,反而大写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呢?是什么原因呢?如果你来写,你会这样安排吗?请大家相互讨论交流。 3、在对这些自然风物中的描写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清” 、哪些地方突出了“静”、哪些地方突出了“悲凉”? 4.本文是写景文,为什么在12段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 探究点二:精句赏析提示:在下面的两段文字里,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细细品味,做一些圈点勾画、评议赏析。5.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6.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 【拓展延伸】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把一个个的物象连缀成一首美妙的诗,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