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分子能够“开眼看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b鸦片战争失败,外来侵略冲击c经世致用思潮推动,力求改变现状 d清朝闭关锁国,沉迷于“天朝上国”梦幻2.右图书籍在当时的中国与日本知识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最突出的影响在于()a使人们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b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政治学说c使人们开阔视野、了解外部世界d使人们受到鼓舞,奋起进行斗争3今天的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普通的一家企业,但在140多年前,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该厂的建立在当时实践了魏源提出的思想是()a“师夷长技”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4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该段话表明李鸿章()a反对改变中国的传统 b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c建议大臣要逢迎君主 d反对西方的革新活动5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产生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b镇压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c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7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 b早期维新派主张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 d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8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9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相比,其主要不同是()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c学习西方的管理体制 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0促使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11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d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12担任北大校长后,在学术上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推动新思想在北大传播的人物是()a bcd13下列报刊或书籍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的是()a bcd14康有为利用孔子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资产阶级思想逐步成熟与完善。上述变化根源在于()a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b封建制度已被推翻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d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15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思想武器是()a马克思主义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c社会进化论观点 d“师夷制夷”主张16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a自强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新中国成立17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18某班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是()甲说: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a甲 b乙 c丙 d丁19“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20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股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潮流。形成这一潮流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b民国建立后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d五四运动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姓名:_班级:_学号:_得分:_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21题18分,22题15分,23题17分,共50分)21根据表格中图片和文字信息,完成表格中的空档和后面的问题。(18分)代表人物主要言论与思想所属派别主要观点“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在后果之长技。”“若强中御外之策,唯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材料四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有何不同。(4分)(2)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结合其内涵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4分)(3)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发展的特点。(3分)(4)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的基本特点。(4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山东省副省长张昭福曾说:“孔子开拓了中国乃至东方传统文化的先河,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已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中,影响了世界两千多年。隆重纪念孔子诞辰2557年,就是要追忆和汲取先人思想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三请回答:(1)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已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中,影响了世界两千多年。请结合我国古代社会有关史实概括儒家思想的变迁历程。(5分)(2)材料二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3分)(3)材料三中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5分)(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4分)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b2c图示书籍是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它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3a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实践了其“师夷长技”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主张,“实业救国”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主张,“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4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为洋务派人士,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结合题干材料可得出答案为b项。5a从题干中看出“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6d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一个政治派别,从阶级属性出发,他们推行洋务运动的目的不会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故a项可以排除;b、c两项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的,只有d项才是根本目的。7ba项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护封建统治,未提出政治变革;c项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可排除c;d项属于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不是最早的,可排除。b项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他们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8c9d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层次,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政治领域的近代化。10bd项可以首先排除,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时,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发展到“制度”阶段早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就已形成。理解思想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a项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c项是思想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11c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所要回答的是“根本原因”,题中四个选项都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根据经济决定政治这一理论,只有c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12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人是蔡元培。13c14d在维新变法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康有为利用孔子的言论为自己的变法思想提供依据;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思想的日趋成熟,资产阶级对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5c根据材料“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可判断是社会进化论观点,其他的a、b、d三项与题意不符。16c题干材料反映了古今同一意义的语言文字的变化,由原来的文言文变成了后来的白话文。而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文学革命。17b题干中时间1917年和“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提示我们,本题是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材料主要是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为基础的专制制度,以求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而并不是直指封建皇权。故答案a不准确但最容易误选。c答案中临时约法已经被袁世凯废除,而且捍卫临时约法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内容,故不合题意。倡导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口号,跟材料内容不相吻合。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材料,不难判断答案b为正确答案。18c本题考查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特点为器物制度思想观念。其中新文化运动是发展为思想观念层面的代表事件。19b从材料“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事件,只有b项符合,c项不符合史实。20c“20世纪20年代”的变化,自然与新文化运动直接相连。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不是政治觉悟提高的结果,而是思想解放的产物,故排除d项。维新思想的传播并未引发反对包办婚姻的潮流。21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先进知识分子);民主科学或马克思主义;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不断深入。解析本题以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相关信息,考查对新思想、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思想变化的认识。在解题时要明确表格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观点、主张进行总结。解第问时要注意从学习内容上来看,认识到学习的水平逐渐增高,从“器物”转向“制度”再转向“思想”。22(1)洋务派认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