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秋并不等同彼秋立秋已过,微信上一下子转出来许多关于秋的短文,唐朝人、宋朝人诵咏秋天的诗歌“隆重上市”了,什么抓秋膘之类的“秋季养生”时文也纷纷出笼,好像秋天已经到了似的。立秋那天,全国的许多地方也正好刮风下雨,被热昏了头的人们感到了一丝凉意,于是就欢呼起来:“立秋”真的有道理啊。那些关于秋天的微信于是传得更加欢快。但是,老天爷似乎并不肯照顾大家,除了受台风影响的那些时候、那些地方之外,华北华南仍然暑热难熬,人们稍微一动便是一身大汗。离开真正的秋高气爽、唐诗宋词中间那些惹得人们愁心四起的秋凉景色还相当遥远。有人会问,所谓立秋,不是已经进入秋天里吗?天气还这样热,这个节气为什么叫做立秋?这里,我们先要弄清楚,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所对应的是天文而不是气候、气温。我们的地球存在于宇宙空间之中,如果没有灯光的干扰,晚上我们仰望星空,繁星点点,这些星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我们的肉眼并不能分清楚它们离开我们的距离,好像都挂在很远很远的的一个球面上,所以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假想有一个以我们为中心,半径为无穷大的球壳,把它称为天球。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把这个公转的平面无限延伸,将与天球相交,交线是一个大圆,人们称这个大圆为黄道。这个说法与古人的关于黄道的叙述是等价的。古人说,太阳和天球一起,围绕着我们的大地旋转,不过,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每天会移动一点,差不多不到一度,一年下来正好一圈(为什么我们现在把一个圆分成360度?我猜想最早应当来源于此)。这个圆古人就叫做黄道。我们把黄道分成十二等分,这就是黄道十二宫。如今的年轻人所津津乐道的什么星相就是这个东西。再把这十二等分一分为二,也就是把黄道二十四等分,这二十四个等分点便是二十四节气。把一个圆十二等分也罢,二十四等分也好,总要有一个起点。地球绕太阳转,地球自己还在自转,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的赤道垂直,与黄道平面就有大约6634的角度。这样,我们每天中午看到的太阳的高度就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天中午我们在太阳下阴影的长度是不同的。阴影最短的那天,中国古人称之为夏至,阴影最长的那天称为冬至,至就是极至到头了。这是两个最明显、最容易被古人发现的两个标志点,实际上也最早被古人所确定。夏至那天白天最长晚上最短,冬至那天白天最短夜里最长。而白天和夜里同样长短的那两天分别是春分和秋分,这里的分就是平分。我们把春分作为二十四等分的起点,称为黄经0度,夏至为90度,秋分就是180度,冬至就是270度。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则分别为325、45、135和215度。由此可见,二至、二分都是天文意义上的字眼。中国的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视为四季的开端。这是在天文意义上说的。这样的四季分法与实际的气候特别是气温存在很大的差别。虽然在冬至那天,太阳给北半球的能量最少,夏至那天,太阳给北半球的能量最多。但是,在讨论气温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地球上的大气层对于太阳能量的储藏作用。实际上,夏至前后并不是气温最高的,冬至前后并不是气温最低的,立秋以后也并不是马上就秋凉了。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往往是夏至以后的二十来天即小暑到大暑的那些天,气温最低的往往是小寒到大寒的那些天,也相差大约二十来天。也就是说,用四个“立”来作为四季开始的标记与实际气温的变化往往相差二十来天的样子。在天文意义上的四季与气象意义上的四季并不重合,此秋并不等同彼秋。如今许多人仍然认为立秋了,应当凉快一些了,还是太性急一点儿。古人又想把一年十二个月分给四季。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礼记中有一篇月令就是这样做的,它把一年十二个月分别称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和季冬。月令分别记述了每个月的天气、物候以及人们应当做到事情。应当认为,它所说的四季主要是指气象上的四季。如果一年是360天,一月是30天,也就是说,如果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正好是360个自转,月亮绕地球转一圈正好是30天,那就非常完美了。但是很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实际上的一年是365又四分之一天差一点,实际上的一月只有二十九天半多一点,都凑不成整。我们中国的古人想出来了置闰月的办法。它完整地保留了月,凑出来在统计意义上准确的年。也就是说,每一年都不是365天,但是,若干年平均起来,每年仍然是365.24天。这个历法,对于古代农业社会是一个很好的历法,所以,如今称之谓农历也并没有大错。但是,这二十四个节气,就很难再很好地嵌入到上述礼记月令的十二个月中间去了。比如,月令说“孟秋之月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斋。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而实际上立秋很有可能并不在这“孟秋之月”即农历七月。我看了一下,从1931年到2030年这一百年的时间里,立秋在农历七月的年数只有47年,还不到一半,其余53年都在七月以前。这样产生的问题就是在立秋之时,第一个秋月即孟秋之月还没有到。今年就是这种情况,今年的立秋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还在季夏之月。而过去老百姓那里,农历六月是最热的月份,这才有“六月不借扇”的谚语和儿歌。当然,我们的祖先又是聪明的,就像作律诗一样,上一句出了律,成了“拗句”,下一句便能够“救”,再救回来。冬至既不是最冷,则想出来“数九歌”。大家知道了数九,便知道真正冷的时候是“三九四九不出手”。夏至既不是最热,便想出来个“伏天”,立秋既不马上就秋凉,就有“秋后一伏”。如今正是中伏末伏之交,天气的暑热也就在情理之中。西洋人做事情干脆,它们放弃了“月”的实质,只保留了它的名称,把一年硬分成十二个月,这就是所谓阳历。这样,二十四个节气在他们的年的框架内基本上固定了。我们如今在小学就学习的二十四节气歌的下半部分,说的就是这回事情:“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在这个框架下,一年四季,一季三月,秋天被分配在九、十、十一月这三个月,这种分配基本上符合我国所在的北半球温带的天气变化规律。按照这种分法,秋季离我们现在还有二十来天的时间。微信上传看那些关于秋天文字的朋友们略微性急了一点。很遗憾,这种比较科学的分法如今好像只在西方传过来的幼儿和少儿读物上能够看得见。大家长大成人以后,好像都忘记了从小学到的这么一回事情。在我们的媒体上,不管是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推拿治疗学复习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基因抗体检测技术在病毒学中的临床应用-洞察及研究
- 数字藏品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发展报告2025
- 教育咨询报价方案
- 潮流课件教学课件
- 家用水表施工方案
- 夹心砼墙施工方案
- 建筑构建供暖方案设计要求
- 防洪建筑方案设计图纸
- 美容春季活动策划方案主题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新版)
- 苏教版2025-202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
- 【里斯】年轻一代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与预测 -新物种 新理念 新趋势(2024-2025)
- 2025年综合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
- 监理工作管理制度汇编
- 豁免知情同意申请表【模板】
- 水文学考试复习题和答案
- DB33- 1015-202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最新2022年全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考核人员及时间安排
- 基于MAXIMO的发电行业EAM解决方案
- (完整版)英语能力B级考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