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高二语文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 【解析】c项,因果关系颠倒,原文的表述是“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2d 【解析】d项,“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说法绝对化,原文的表述是“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3c 【解析】c项,两者的作用不同。“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是为了展示出女子的美貌;“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情。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1分) 4 a(3分) 【解析】解答断句题,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如名词、虚词、固定结构等。就本题而言,“此行也”中“也”字很明显作句末语气词使用,排除b、d两项;“诸君皆不如此卢郎”一句是相者拿眼前别的人和卢渊比较,不能分开,排除c项。故选a。5c (3分)【解析】古代文化常识知识需要平时记忆,还要结合语境理解分析。c项,“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不正确,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6d(3分) 【解析】解答时要整体阅读,总体把握,再用排除法。卢渊推辞豫州刺史之位,是因为母亲年老,而非去世。“以母老固辞”是指母亲年老,后文“寻遭母忧”才是指母亲去世。故选d。7(1)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6分)(2)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6分)【解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1) “及”“恨”“介怀”;(2)“无”“御物”“民和”。(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答案:8、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画面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6分)9、情景交融全诗无一字言情,但景中寓情,以景传情运用拟人“娇”“弄”两字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或衬托手法)第三句写花竹静立,第四句写乳鸠鸣啼,更突出环境的静谧(6分)(三)、名句默写。(9分)10、(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9分)11、(1)cd;(5分)(2)(6分)爱党爱国爱民,执着艺术创作;扎根基层生活,把握时代脉搏;传承民族文化,广泛吸取知识;(3)(8分)(信仰追求)一生爱党、爱国忠诚于党,融入民族前行和复兴中,创作红岩党的女儿表现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追求)热爱军营、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他创作了大量军歌,他所说的“风花雪月”书写的是强军战歌(艺术追求)高扬时代主旋律、承传民族文化他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勇立时代潮头,创作的作品无不彰显民族特色,唱响时代强音(道德追求)为人坦荡,无私奉献一生奋斗,一身正气,充满激情,热心待人,胸襟开阔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c(3分) 【解析】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a、“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适用对象错误,应用“不厌其烦”。b、“无为而治”:指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后泛指以德化民,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c、“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使用正确。d、临危授命:在危难关头勇于献出生命。用在这里不合语境。13.a(3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句式杂糅,“出乎意料之外”可改为“出乎意料”或“在意料之外”。c项,语序不当,“不仅仅是更是”是递进关系,所以关联词后的句子互换位置。d项,偷换主语,把“在”放开头。14.b (3分)【解析】回答此类试题,可以运用排除法。分析可知,“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和“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d两项;句和句所讲内容属于对比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排除a项。故选b。15、(5分)作家需要耐得住寂寞作家要深入生活(或:作家多接地气、多染人气) 忌浮躁、焦虑、短视(或:掌握大量的材料)【解析】空,根据语境,应该是总领句,是对整个文段内容的总结与概括。从后文中的“在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住了13年”“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整理史料”,可知,想要创作出好作品,“就需要忍受住长时间的寂寞”;空,根据后文中关联词语“才”可知,需要填写创作出接地气、染人气的作品的条件,即“作家要深入生活”;空,根据后文的内容,创作的大忌是“浮躁、焦虑、短视”,可知,创作好作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