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第二学时》.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第二学时》.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第二学时》.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第二学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第二课时永清县曹家务中学王宝存教材分析:春是烩炙人口的颂春名篇,出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之手。本文按作者感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盼春、绘春、迎春、赞春四个部分。课文的语言极富个性,全文几乎全是对称的或排比的短语、短句。而且还大量地运用了叠词,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轻盈、活泼,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是指导学生欣赏语言,感悟写法、感情朗读的上好之作。设计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教学,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对教学资源综合开发和巧妙整合,努力体现“大语文”教学观。教学流程:一、复习旧课,诗词导入新课。1、学生边读朗读诗词,边欣赏(以小组为单位)师:诗人用诗词描绘了春雨,春风,春花等春天美丽的景色,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展现在你眼前的又是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大好的春天描写下来的。二.合作学习,感悟“绘春”1、教师设疑:自由朗读,思考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按学习“盼春”的方法分组学习“绘春”,体会语言描写特点2、讨论交流。春草:(1)重点指导“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是来写什么的?(写人)这一段是写春草,为什么还要写人?(从侧面展示春草的生机和可爱)(2)用“我爱春草,因为春天的小草_”的句式说话。(3)回忆古诗中有哪一首是专门来赞美小草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花:(1)作者除了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手法外,还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春花呢?(讨论回答,得出结论:感官)(2)指导品析:“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味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联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听觉)。(3)用“我爱春花,因为春天的花儿”的句式说话。(4)回忆古诗中哪一首诗描写了春花。(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1)谁能说出“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前一句?(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风是无形、无味、无色,难以捉摸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学生汇报交流。(3)重点指导:作者在写风时动用了哪些感官?(触觉、嗅觉、听觉)(4)用“我爱春风,因为春天的风”的句式说话。(5)你还知道有关描写春风的诗句吗?(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雨:(1)春雨没有春花的艳丽,也没有春风的轻柔,但在作者笔下,它却别有一番迷人的风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春雨的?(由近及远,由个体到整体)(2)作者除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以外,还写出了春雨的什么?(质朴、无私)(3)用“我爱春雨,因为春天的雨”的句式说话。(4)谁能说出一首描写春雨的古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三.自主学习,感悟“迎春”1、学生自由朗读,谈谈读后的收获。2、教师设疑:春天到了,花、草、风、雨都有各自的季节特点,人们有什么变化吗?(学生自由发言,如衣着、精神面貌)3、指导“一年之季在于春”是句格言,谁能说出它的下句。(一生之计在于勤)请学生说出几句珍惜时间的格言。(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四.主题升华,深化情感1、学生齐读“赞春”。2、品读赏析: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是对春的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献给春天的一首赞歌,学生体会作者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的好处。3、面对美丽的春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可以说一段话,可以诵一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