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概论结课作业中西方园林差异之浅析班 级:姓 名:学 号:中西方园林差异之浅析引言: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也会因为自然环境、生活习俗以及园主社会地位等分成多种类别。从宏观角度看,可以分为东方的自然式园林和西方的几何规则式园林。这两大类园林系统由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通过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各自的审美特征、提高鉴赏水平。中西方园林的主要特点:西方园林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构图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艺术造诣精湛独到,它覆盖面广。欧洲园林的两在流派都有自己的明显的风格特征。规则式园林以恢宏的气势,开阔的的视线,严谨均衡的构图,丰富的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体现一种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风景式园林取消了园林与自然之间的界线,亦不考虑人工与自然之间的过渡,将自然作为主体引入到园林中,并排除一切不自然的人工,体现玫种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中国园林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是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讲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中国园林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从粗放的自然风景苑囿、自然山水园林,发展成为人文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写意山水园林。它的特点主要有: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为装点;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园林建筑能够把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的风景画面之中;浓郁的诗情画意,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深邃高雅的意境,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是寓情于景,从鉴赏角度来说是触景生情。双方的不同之处:中国与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主要表现在布局、道路、树木、花卉、水景、雕塑等构景要素上的差异性。西方园林在布局方面强调几何规则式布局,道路设计采用轴线笔直式的林荫大道;植物种植主要采用対植、列植等方式,植物造型要通过整形、修剪的方式,形成各式各样的形状,花卉多采用图案花坛形式,中色彩的搭配;水景设计主要采用喷泉、瀑布、跌水等动态水景;园林空间形态善用大草坪铺展,建筑小品主要用雕塑,或各种具人物或动物之像的石雕;取景强调视线限定的对景,景观为开敞袒露的旷景,表现了骑士般浪漫蒂克的风格。而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强调生态、自由式布局,道路设计采用迂回曲折,曲径通幽;植物的种植多为自然的孤植、散植等方式,花卉喜爱盆栽、花台形式,并且重姿态;水景设计多采用溪、地、滴泉等静态水景;空间形态善用假山叠石,起伏多变;建筑小品少用雕塑,多用大型整体太湖巨石或黄石,堆砌假山;取景强调借景和步移景移,景态是幽闭深藏的奥景,突出表现文人,画家和造园者的诗情画意。产生差异的原因(一)历史起源不同 中西园林历史发展从诗经及孟子的记载可知,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就筑灵台、灵沼、灵圃,这是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自此,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第一个时期是从周文王时代至东汉末年的萌芽期。从早期供狩猎之用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的形成期。形成了以“崇尚自然”为理念、观赏游览为主的园林艺术。第三个时期是隋唐宋的成熟期。文人参与造园的活动把园林与诗、画相联系,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第四个时期是明清的全盛期。建造了以大规模写意自然山水园及集各地名园胜景于一园为特点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在造园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传统园林由“壶中天地”转向“芥子纳须弥”。至此,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了最高峰。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因丈量尼罗河泛滥退水后形成的土地,发展了几何学并把几何概念用于园林设计,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公元前500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及园林建设的繁荣兴盛。罗马继承古希腊传统发展了别墅园和宅园,以精确的数理推导、规则的几何形状、精致的雕塑等,形成了西方园林的基本雏形。此后欧洲经历了近千年漫长的、极度压抑的中世纪后,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春天,也迎来了园林空前的阶段。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由勒诺特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明显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以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成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西方园林由此步入辉煌时期。 (2) 文化传统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是中西园林风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西园林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园艺术发展轨迹与风格的差异性。中国园林产生以来,造园的理念是憧憬自然,顺因自然,园林的精髓是追求“自然的本质”,造园与自然关系密切,力求在和谐中变化;其永久性的表现和中国风景画一样,概括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接近并象征的形式展现大自然的本质。而西方园林的造园理念是崇敬神灵合理性主义表现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园林精髓则强调“秩序和控制”。园林喜好追求,传达一种秩序和控制的意识,有时与自然界的“杂乱无章”形成对照。另外,儒、道、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同时,三者又相互融合,共同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多元互补的特色。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崇尚“仁义”和“礼乐”,重义轻利;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提倡“道法自然”,追求虚静;佛教追求“息心去欲”、“清静无为”等境界。园林作为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打上了中国文化深深的烙印,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作为最高境界。 西方以征服、改造、战胜自然为文化发展、文明演进的动力,是一种科学价值取向。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康德认为:“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须是在我们心中。”西方文化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表现自我。因此,西方园林的发展处处体现着人对自然的强制性约束,强调着人与自然的抗争。 (三)哲学理念和宗教信仰的差异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突出从整体到个别的析出关系,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重经验直觉。中国人的理性注重具体及实践,考察事物常忽略细节,提供的往往是关于对象模糊的整体。受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元化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国人多数不愿问津自然科学。受此影响,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深沉、虚实互生,注重对意境的追寻。 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是向外思维逻辑,突出的是个别到整体的合成关系;倾向于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重唯理,习惯探究事物内在规律;较多关注自然,由此衍生出理智和科技。西方人的理性是讲功利、求效率、重实效的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呈多元化。受其影响,西方园林艺术形成了分析、理性的思维。(4) 美学思想的差异 由于诗人、画家直接参与经营,中国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楷模,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来萃取其精华,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色彩。文人特有的恬静趣味、浪漫风度、朴实气质,反映在其营造的园林风格中,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重情”的美学思想。 公元前6世纪毕达格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他们提出的。黑格尔也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也影响形成了西方几何图案的园林风格。 研究意义:中西方园林艺术尤其是其差异性,是中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深入研究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摔跤课件简介
- 摄影社团教学课件
-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摄影学员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数控技术试题及答案文库
- 2025合同纠纷频发:恶意诉讼成职场新现象
- 摄像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公司销售培训产品知识课件
- 公司财务知识培训通知课件
- 公司财务知识培训制度课件
- Q-GDW12562-2024超特高压盘形悬式瓷绝缘子用瓷件原材料、工艺和检验规则
- (2025)水利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一线员工执行力培训内容
- 民营中医院开办可行性报告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
- 主动脉瓣置换护理常规
- 船舶公司内务管理制度
- 食品供应链内部管理制度
- 护理职业素养课件
- 2025年云南中考数学试卷真题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
- 数字身份认证伦理-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