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针刺伤护理管理方案.docx_第1页
住院患者针刺伤护理管理方案.docx_第2页
住院患者针刺伤护理管理方案.docx_第3页
住院患者针刺伤护理管理方案.docx_第4页
住院患者针刺伤护理管理方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院患者针刺伤护理管理方案一、 管理目标操作行为规范,预防措施有效、上报处理及时、数据分析科学、持续改进到位二、 概念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针等引发的意外针尖扎伤,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三、 防护行为评估1.操作人员评估:1) 能力评估:新进科人员、低年资人员、规培生、实习生、见习生、进修生等的实际操作能力;2) 状态评估:操作者当时的状态,是否有因身体问题(比如睡眠不足)和心理问题等导致的注意力下降、精神不集中等;3) 时间段评估:在中午、夜间等时间段,由于医护人员相对不足,是针刺伤的高发时段;2.新病人入院后查看病历,了解其是否有血源性传播疾病,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3.若有皮肤破损,做好保护措施后再接触病人或者条件允许下直接更换操作人员;4.接触病人和脱下手套后,检查双手是否有血渍或伤口, 并立即按六步洗手法洗手;5.进行锐器相关治疗前, 保持工作场所光线充足,保持环境宽敞,避免被碰撞,告诉病人不要突然移动;6.注射器使用后,不双手回套针帽,立即将针头丢入锐器盒;7.处理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物时格外小心,不直接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和针筒,可使用剪刀或弯钳等工具;8.处理使用过的输液器时,不同时剪多个针头;9.锐器盒超过3/4满时,更换锐器盒;10.如果发生锐器伤后,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之后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或安尔碘消毒处理,并包扎伤口;11.主动阅读或了解针刺伤的相关信息。四、 预防措施1.使用前预防:(1)操作者的状态不佳时,可更换工作人员或让人协助其完成该项操作。(2)采用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用品,如安全性采血针、带保护性针头护套的注射器、安全性留置针、无针输液器、无针接头等无针连接系统。(3)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光线要充足。(4)制定完善的手术器械摆放及传递规定,规范器械护士基本操作。(5)手术前充分了解高危患者情况,做好围手术期和手术期的安全防护工作。(6)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患者合作和配合,必要时请他人协助。2.使用中预防(1)禁止用手直接传递或清理锐器。(2)禁止双手回套针帽。(3)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4)抽吸药液后用单手套上针帽。3.使用后预防:(1)使用后的锐器应立即直接放入耐刺、无渗漏的锐器盒内,避免回套针帽。(2)不要分离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针头和注射器应一起置于锐器盒中。(3)锐器盒放置在方便护士使用并易于丢弃的地方,由专人负责清理。(4)护士操作时应将锐器盒带到患者床边。(5)锐器盒需在3/4满时应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封口紧实严密并做标识。(6)锐器盒不得重复使用,严禁将锐器转存入或倒入另一锐器盒。五、 处理原则1. 保持镇静,戴手套者按规范迅速脱去手套。2.处理伤口:(1)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避免挤压伤口局部,以免产生虹吸现象,将污染血液吸入血管。(2)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伤口。(3)用75%乙醇或者0.5%聚维酮碘(碘伏)溶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3.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尽早报告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科。4. 评估患者血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情况、伤口的深度、范围及暴露时间,做相应处理。 6.锐器伤后的监测和处理 监测结果受伤者情况处理原则患者HBsAg阳性未接种疫苗者或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保护性抗体者应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按照标准流程接种乙肝疫苗。于受伤当天、第3个月、6个月随访和监测。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者 无需处理患者HIV阳性患者梅毒阳性患者HCV阳性HIV抗体阴性梅毒阴性者HCV阴性经过专家评估后可立即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原则:应在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24小时进行。于受伤当天、4周、8周、12周、6个月检查HIV抗体到皮肤科就诊,遵医嘱进行长效青霉素注射,在3个月、6个月时监测随访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定期监测随访六、 上报流程1.当事人立即电话上报护士长; 2.护士长立即电话上报院感科,并填报“医疗锐器伤登记报告表” ,由护士长签字确认后上交院感科; 3.“医疗锐器伤登记报告表”一份由护士长保存,一份由院感科备案; 4. 当事人于一周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记录”,交由由院感科保存并备案; 5. 提出改进措施后于一周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护士长于两周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效果评价。 医疗锐器伤登记报告表姓 名 性 别 工 龄 科 室 电 话 1 受伤过程伤害发生时间:伤害发生地点:伤害发生的具体操作环节:2职业:(1.医生 2.护士 3.技术员 ) 3被刺伤前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1.是 2.否) 是否有抗体: ,抗体浓度: 4导致伤害的锐器物种类:(如针头、刀片等)5锐器最初使用目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 6是否被患者使用后的锐器伤害:(1.是 2.否) 7伤害的发生有无不正确操作:(1.有 2.无 3.不知道) 8锐器是否被血污染: (1.是 2.否 3.不知道) 9受伤前是否知道病人有无经血液传播的疾病:(1.知道 2.不知道) 10如果受伤与病人有关,病人有无以下疾病:乙肝:(1.有 2.无) 丙肝:(1.有 2.无) 艾滋病:(1.有 2.无) 梅毒:(1.有 2.无) 11受伤后伤口应急处理:(1、有 2、无) 如何处理(具体描述):12如果手受伤:锐器穿透了:(1、一层手套 2、双层手套 3、没戴手套) 13受伤程度:轻度:(1a表皮刺伤,1b未出血) 中度:(2a皮肤刺伤,2b有出血) 重度:(3a深层刺伤,3b较多流血) 14锐器使用者:(1.习惯左手操作 2.习惯右手操作) 科主任/护士长: 上报人:上报时间:七、 指标监测针刺伤发生率:某个时间段内至少发生过1次针刺伤的人数/同期内调查的总人数100%八、 原因分析及改进“针刺伤敏感指标”的监测和管理由护理部院感科负责,包括指标的解读、培训、监测、督导、数据分析、通报、反馈和持续质量改进。数据收集由护士长配合院感科完成。护士长针对每例针刺伤成因进行分析,采取防范措施,体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同时做好相关文字记录。护士长每季度统计、分析并监测本护理单元“针刺伤敏感指标”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对策,降低发生率。院感科每季度进行全院“针刺伤敏感指标”分析,并上报护理部。参考文献1.易宜芳,李映兰.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报告现象的原因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82-184.2.王建荣.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3.国家卫生计生委. 血源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