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doc_第1页
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doc_第2页
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doc_第3页
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doc_第4页
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内容:教材7392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会正确地口算整百及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乘法。2.能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3.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4.能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的口算、估算、笔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学习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教学课时:九课时1口算和估算2课时2笔算乘法3课时3解决问题2课时4整理与复习2课时第1课时:口算与估算(1)教学内容:教材7374页的情景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四第14题。课时目标:1.通过主题情景图,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数学问题都要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来解决,激发学习兴趣。2.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讨整百及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感受数学学习中的归纳和迁移学习方法。3.会正确口算整百及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教学重点:会用多种方法口算整百及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口算整百及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教学用具:课件,展台板书设计口算例1 40030=12000 (棵) 例2 53=答:果园里一共有苹果树12000棵。 5030= 50030= 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果园里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一起去看看吧!1.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吗?怎么列式?(生自由提问并列式;师板书算式。)3.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整百及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口算)二、探究新知1.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例1)(1)仔细瞧瞧,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果园里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问果园一共有苹果树多少棵?)(2)要求果园一共有苹果树多少棵?该怎样列式? (40030)为什么用乘法?(因为在求30个400相加,所以用乘法。)(3)探讨算法提问:40030你准备怎样算?(组织学生讨论,再集中汇报,教师板书。)预设一: 因为3个400相加是1200 ,所以4003=1200,120010=12000预设二: 4003=1200,120010=12000预设三: 43=12, 121000=12000(4)优化算法孩子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把40030怎么算的告诉同桌的小伙伴。(5)即时练习:课堂活动第1题。(先口算,再抽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2.探索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教学例2)出示例2:计算下面各题。53= 5030=50030=(1)学生独立计算。提问:通过观察计算,从上面的这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预设一: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 积就扩大100倍。预设二: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 积就扩大1000倍。提问:从乘法算式来看,什么变化,引起了积的变化?(在乘法算式中,因数的变化引起了积的变化。)提问:刚才同学们都是从上往下观察得出了以上结论。那从下往上看,你又会有什么发现呢?预设一:一个因数缩小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 积就缩小100倍。预设二: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 积就缩小1000倍。追问:为什么算整百数乘整十数可以先按表内乘法口算,再把积扩大缩小相应的倍数?(因为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只有相应的倍数,这样更加简便。)(3)即时练习;练习十四2题。先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是每道题目都计算吗?为什么?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再全班交流说规律。三、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第2题(对口令。理解题意后,教师先做示范,再组织学生一起做游戏,特别让学生明确第1个同学说的算式,要是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才便于口算。)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五、作业设计练习十四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生汇报,集体评议。)安全教育:提醒孩子们下课后不要在走廊外和教室内追逐打闹。课后反思:第2课时:口算与估算(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77页例3,议一议,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510题。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了解估算的现实意义,激发学习兴趣。2.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感受数学学习中的归纳和迁移学习方法。3.会正确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重点: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用具:课件,展台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例3 64748 (千克)1、把647看作600,把48看作50,60050=30000所以6474830000.2、把647看作650,把48看作50,65050=32500,所以6474832500.3、把647看作700,把48看作50,70050=35000,所以6474835000.答:桃园大约一共能收桃 千克。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还记得昨天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重点回忆一下因数变化规律)2口算。(以开火车的形式抽学生回答,可任选一题说说口算的方法。)60500= 40020= 70030=50130= 24030= 32050=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例3)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仔细瞧瞧,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桃园里有桃树647棵,平均每棵收桃48千克。)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同学们?(桃园一共收桃多少千克?)如果我们不需要计算出桃的准确结果时,还可以怎样说呢?(桃园大约一共能收桃多少千克?)能解决吗?2学生独立列式解决这个问题。预设:64748,追问:为什么用乘法? 3探索估算方法。(1)提问:64748你准备怎样估算?学生独立估算,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汇报估算方法,教师板书:(注意 “”的使用)预设一:把647看作600,把48看作50,60050=30000,所以6474830000。预设二:把647看作650,把48看作50,65050=32500,所以6474832500。预设三:把647看作700,把48看作50,70050=35000,所以6474835000。4提问:以上估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预设一:方法3比较好,因为是整百数乘整十数,我们可以口算。预设二:方法2比较好,因为估计的数和原数接近,估计值更接近准确值。预设三:方法1也有优点,两个因数一个估大,一个估小,更接近准确值。5小结:估算的原则有两个,一是方便口算,二是接近准确值,以上的估算方法都是可以的,但在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进而估算,只要合理都可行。选择一种你喜欢的估算方法,把64748的估算过程告诉同桌的小伙伴。6即时练习。探索45496的估算方法。(1)先独立思考45496的估算方法。(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交流,教师板书估算方法。(4)将估算方法比较,得出合理的估算方法,使学生知道把496看作500, 把45看作40来算更合理些。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1题。课前准备一本书,结合要求进行估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说出估算方法-先估1行有多少字,再估1页,最后估一本书的字数2课堂活动2题。独立完成,说出估算方法。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估算有什么作用?在估算中,要注意什么?预设:1估算很方便。2要合理的进行估算,估算接近准确值较好。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4不要忘记写约等号。5写答语时大约二字不能丢。五、作业设计练习十四510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安全教育:提醒孩子们下课后,不要到窗户边玩耍,不要去触摸教室内的电源开关,以免触电。课后反思:第3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例1,课堂活动,练习十五12、11、12题。课时目标:1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现实背景,理解算式的意义,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2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的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感受数学学习中的归纳和迁移学习方法。教学重点:探讨笔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教学用具:课件,展台板书设计笔算乘法例1 12332=3936 32427=8748 1 2 3 3 2 4 3 2 2 7 - - 2 4 6 1232的积 2 2 6 8 7324 3 6 9 0 12330的积 6 4 8 - - 3 9 3 6 8 7 4 8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练习。1203= 405= 3004= 50600=1233= 12330= 40600= 70800=2笔算下列各题。(独立完成,请两人板演笔算过程,说计算方法及算理。)1214= 3495=如:3495先用个位上的5依次乘第一个因数中的4与3算出得170,再用十位上的9依次乘第一个因数中的4与3算出得306,306怎么写?为什么那样写?3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不进位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例1(1)(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小伙伴?(张阿姨每时采摘123千克脐橙,她在果园里工作了32时,问张阿姨32时采摘脐橙多少千克?)(2)学生独立列式解决这个问题。提问:要求张阿姨32时采摘脐橙多少千克?该怎样列式?(12332=)追问:为什么用乘法?(3)探索算法。提问:12332你准备怎样算?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抽学生板演,并说算法。预设一:可以先估算12332的积大约是多少?来检验待会笔算结果是否正确?预设二:口算,把32分成30和2,先用2乘123得246,再用30乘123得3690,最后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算出答案是3936。预设三:笔算(学生尝试笔算12332,完成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抽2人板演竖式)集体交流算法时,将板书补充完整如下。 1 2 3 3 2 - 2 4 6 1232的积 3 6 9 012330的积 - 3 9 3 6 追问:先写123,再写32,那32怎么对?(个位的2对个位的3,十位的3对十位的2,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接下来怎么算?246怎么来的?(1232的积)3690怎么来的?为什么9要对准十位写?(12330的积,表示123乘3个十,得369个十,所9对准十位写。)为了书写简便,可以简写为:1 2 3 3 2 - 2 4 6 1232的积 3 6 9 12330的积 - 3 9 3 6 再次回忆笔算过程:说说12332的计算过程。(学生先自己说,然后同桌说说算理和算法,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对照估算结果和笔算结果,判断其正确性。补充上单位答语。2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例1(2)(1)仔细瞧瞧,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李叔叔每天包装324筐脐橙,他在果园里工作了27天,问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2)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该怎样列式?(32427)(3)探讨算法32427 你准备怎样算?(笔算)请试一试。(学生先独立计算后,交流展示笔算过程和方法。)追问:先写324,再写27,那27怎么对?(个位的7对个位的4,十位的2对十位的2,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接下来怎么算?2268怎么来的?6480怎么来的?8为什么要对准十位写?(4)想一想在笔算中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连续进位问题,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并且在计算前一位时一定要注意加上进位的数。)三、迁移类比、概括归纳1总结方法。提问: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预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相同的。都是:(1)相同数位对齐;(2)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3)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并且在计算前一位时一定要注意加上进位的数。2总结数量关系。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们还能从中提炼出一定的数量关系。把每时采摘的千克数和每天包装的筐数给它取个名字叫“工作效率”,想想这两个算式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反馈。)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追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含有这个数量关系的例子吗?(工人师傅每时做20个零件,8时可以做多少个零件?我每分抄12个生字,20分能抄多少个生字?)四、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板书,全班评议。)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设计练习十五12题和11、12题。安全教育:提醒孩子们上下楼梯时靠右行,不要拥挤,要按照秩序走。课后反思:第4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教学内容:教科书79页例2,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的35题。课时目标:1在独立思考,观察比较中,学会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学生能较熟练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重点:能较熟练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学会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教学用具:课件,展台板书设计例2 24030=7200(米)2 4 0 2 4 0 3 0 3 0 - - 0 0 0 7 2 0 0 7 2 0 - 7 2 0 0 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笔算下列各题。(学生独立练习,抽2生板书,再集体订正。)41885= 32789=抽一人说计算方法,并说明每一步是怎么得来的。2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例2)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例2情景图)王叔叔是果园的农业技术员,他每天骑车到果园上班。请你仔细瞧瞧,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王叔叔每分行240米,30分到达,问王叔叔家距果园多少米?)2学生独立列式解决这个问题。提问:要求王叔叔家距果园多少米?怎样列式?(24030)24030与前面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是因数末尾有0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将板书补充完整)3探讨算法提问:你会计算24030吗?试一试吧。(学生尝试笔算,完成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抽2人板演竖式。)预设一:口算24030, 先算243=72,再在末尾添两个0。预设二:笔算24030=7200(1)2 4 0 3 0 - 0 0 0 7 2 0 - 7 2 0 0 (2) 2 4 0 3 0 - 7 2 0 0提问:两种笔算方法都正确,比较这两种笔算算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喜欢第(2)种,因为它既简便又容易算对。)讨论:第(2)种简便竖式是怎样书写的?在用简便方法计算时,为什么要在72的末尾添两个0?(240看成24个十,30看成3个十,24个十乘3个十得72个百,就是7200。)4探索数量关系例1我们得出了一个数量关系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道题目也有这样的关系吗?每分行240米可以说是速度,30分呢?(时间)总结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先独立计算,再与同桌交流算法,哪种算法更简便,为什么?2课堂活动第2题。(生独立计算,抽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3040= 38087=3练习十五第5题。(学生独立填在书上,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练习十五34题。(做在作业本上。)安全教育:孩子们,上下楼梯不要拥挤,要按秩序靠右行。课后反思:第5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3)教学内容:教材80页例3,课堂活动2及练习十五610题和13、14题。课时目标:1在独立思考,观察比较中,学会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能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3能运用所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学习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学会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课件,展台板书设计例3 10818=1944(千米) 1 0 8 1 8 8 6 4 1 0 8 1 9 4 4答:水果基地至广州铁路线长1944千米。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笔算下列各题。(学生独立练习,抽2生板书,再集体订正。)3607 0= 47678= 2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例3)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列装载水果的列车要从水果基地开往广州。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火车平均每时行108千米,需要18时到达。问水果基地至广州的铁路线长多少千米?)2学生独立列式解决这个问题。提问:要求水果基地至广州铁路线长多少千米?怎样列式?(10818)10818与前面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是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将课题补充完整)3探讨算法提问:10818你准备怎样算?试试吧。(学生独立试一试,然后抽生板书,说理由。)1 0 8 1 8 8 6 4 1 0 8 1 9 4 4追问:108和18怎么对齐?864怎么来的?1080怎么来的?8为什么对准十位写?一个因数中间有0,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十位和百位分别是怎样处理的?(用8乘108时,8乘8等于64,向十位进6,8乘0等于0,加上进位的6,在十位写6,但8去乘1时得到的是8个百,对应在百位写8;18的1去乘108时,由于1乘8没有进位,而1乘0等于0,用0占百位,而把1对着千位写。)4讨论,小结方法:在笔算中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怎样计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预设:要注意每次相乘积的末尾与因数的哪一位对齐;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要漏乘;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并且在计算前一位时一定要注意加上进位的数。 5总结数量关系。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能从中提炼出一定的数量关系。把每小时行的路程给它取个名字叫“速度”,想想这个算式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反馈。)速度时间=路程提问:举例说说,速度是什么意思? 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2题。(生独立完成,然后抽生板书,集体订正。)65408= 20720=2练习十五第7题。学生独立判断,并改正。全班集体订正,说说理由。3练习十五13、14题。(理解信息独立完成)四、课堂小结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练习十五6、8、9、10题。(做在作业本上。)安全教育:提醒孩子们下课后不要在走廊外和教室内追逐打闹。课后反思:第6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84页例1,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2 和5题课时目标: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独立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用具:课件,展台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1(1)150640 (2)150406 (3)150(640) =90040 = 60006 =150240 =36000(m) =36000(m) =36000(m) 36000m = 36km 答:这条公路长36千米。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口答练习,并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1)一台织布机每天织布30米,5天织布多少米?(2)一个工人每天铺地砖50平方米,5个工人一天铺多少平方米?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揭示课题: 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两步计算连乘的解决问题(教学例1)1理解信息,提出问题。仔细瞧瞧,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6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150米,40天可以完成任务。)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小朋友?预设一:6台铺路机每天铺多少米?(1506)预设二:一台铺路机40天铺多少米?(15040)预设三:6台铺路机40天铺多少米?预设四:这条公路长多少米?问题三和问题四是相同的问题,6台铺路机40天铺路的总长度就是公路的总长度,这个问题还能用一步算式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像这样的两步计算的问题。(将课题补充完整)2学生自主探索,再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提问:要算“这条公路长多少米?”该怎样列式?预设一:150640,追问:这种方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台每天铺路多少米,再算40天铺多少米。)预设二:150406,追问:这种方法又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一台40天铺多少米,再算6台40天一共铺多少米。)预设三:150(640),追问:这种方法又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台一共工作了多少天,再算一共铺路多少米。)3优化方法。孩子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把这道题的解决过程告诉同桌的小伙伴。4单位换算。提问:这条公路长36000米,合多少千米?(36000米=36千米)5补全答语。6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充分关注题目中的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把问题解决完整。三、课堂活动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交流,然后抽生汇报,说清思路和方法。(1)205428,追问:这种方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205284,追问:这种方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205(284),追问:这种方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练习十六第12 和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安全教育:孩子们,下课后请不要在教室货走廊外追逐打闹,注意安全。课后反思:第7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P85例2,课堂活动,练习十六3、4、6、7题。课时目标: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独立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用具:课件,展台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例2 24-8+13=29(时) 102293000(km) 答: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探究新知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教学例2)1创设情景,理解信息,提出问题。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出示例2。仔细瞧瞧,你能发现什么信息?追问:你是怎样理解“该市至北京的铁路长大约多少千米?”预设一:它是指该市至北京铁路的长度,也就是求两地间的路程,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要考虑找出列车运行的速度和时间。追问:速度题中信息已告知,那怎样求时间?(根据列车的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可以求出列车一共运行的时间。)预设二:因为问题中有“大约”,所以应该是估算,不需要精确计算。2学生自主探索,再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提问:要求“该市至北京的铁路长大约多少千米?”现在能解决吗?试试吧。(1)学生先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小组交流,探讨解题策略。(3)汇报交流,集体评议。预设:24-8+13=29(时) 102293000(km)追问:第一步表示什么?(火车行驶的时间)怎么想的?(分段算出时间,一天有24小时,第一天:24-8=16小时;第二天:13小时,一共是16+13=29小时。)追问:第二步表示什么?(速度时间=路程)为什么要先算时间?(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要求路程必须知道速度和时间,而速度题中信息已告知,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时间。)3再次回忆解题方法。把这道题的解决过程,悄悄地和小伙伴分享。4补全答语。二、课堂活动学生观察,交流信息。独立解决,然后汇报,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预设:(1)12803-9803(2)(1280-980)3追问:每步算式分别表示什么?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喜欢方法(2),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练习十六3、4、6、7题。(在作业本上完成)安全教育:孩子们,下课后在茶水间接水时注意安全,不要去动机器的电源。课后反思: 第8课时: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教材88页整理与复习13题,练习十七13题。课时目标:1通过回忆、讨论、交流,结合算一算、说一说,对本单元相关的计算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体验自觉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2通过整理与复习,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及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感受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相关的计算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培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