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 复习计划.doc_第1页
GMAT 复习计划.doc_第2页
GMAT 复习计划.doc_第3页
GMAT 复习计划.doc_第4页
GMAT 复习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MAT 复习计划一开胃小菜:每天20个SC,20个CR,4篇RC,第一周不限定时间,以后开始每题1分半,(刚开始很紧张也很烦,但事实证明,这样做很有效,考试时我对于时间没有特别关注,而且提前15分钟就交了),第二天工作的时候抽空总结(语法总结考点,逻辑总结reasoning line及答案为何适合),在后期做GWD之后,每天的数目减为10个(阅读两篇)。之所以这样制定,是因为知道自己容易犯懒,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集中精力做题,缩短时间的同时强迫了时间观点。二头牌:从第三周开始到考前一周(一共4周),一共安排了八个专题(难些的专题靠前,这样模拟GWD的时候压力就不是很大),专题内容如下:意群阅读,语法错误的层次,逻辑的快速逻辑框架重现,前人的经验回顾,没有明显错误时语法题目的处理,逻辑正确选项具备的条件(也是应对题目不是很懂的情况),惯用词法。第八个专题就是做GWD题目的总结。结合以前的考试经验,不确定情况下的答题会对自己心情从而最终对成绩产生很大影响,所以特别注意了不确定情况下的解题方法。关于总结,不管是单科的总结还是别的总结,都要以实战以最快最大限度做对题目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安慰自己,写厚厚的一本而找不到重点或者考前没有时间看就有些得不偿失了。一定要把总结的东西总结进脑子里,而不是被夹在漂亮的本子里。三主菜:GWD和Prep SC考前第四周的周末(3月16日)开始,系统的做GWD,做的是22套的那版,之前用于测试做过一些,所以一共15套,每天一套加上总结前面的一套,共用了2周多一点。知道自己喜欢在CD里泡而且喜欢钻牛角尖,所以没有看网上的讨论,而是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解,同时避免走火入魔。(此走火非通向牛魔王之路)。考前一周多(3.29-4.7),开始做并总结Prep,之所以这么晚主要是时间不够了呵呵,请了年假所以每天看160道,也算是看了两遍(中间荒废了两天,原因稍后说明),要吐的时候想起史前牛牛说过,不仅要吐而且要吐到习惯,觉得牛就是牛(此处表述不逻辑,犯了定义解释定义的错误)。考前两天各模拟一套Prep。考前具体情况在考试心得中说明。最后的三天看了看数学,作文机经和阅读机经。这样安排也是和自己情况有关,因为数学之前做过OG(07年时),而且知道自己很粗心而且注意力很难持续集中根本不可能拿51,所以就没有重点复习,只是考前用半天看了数学术语,看了机经,做了两套Prep,作文没有准备模版,原因是准备了模版那就一定要用,(好像是废话) 所以之前就一定要背要练,我试了试一个别人的模版觉得影响思路,而且准备了不用会很不爽,心里总是想,索性看看机经直接去考。(上面这句话请至少挑出3处错误,否则就是CR不过关:),数学和作文都不太占用大脑资源,省着全力以赴战verbal。四餐后甜点:考完后要回来贡献JJ,多少都行,大家支持大家才是好人品。740一、心态第一次考的时候我很恐慌,很怕GMAT,老想着到时候不会做怎么办,这种心态真是不好,一直对我后面的考试有影响,有一次考前PREP已近700+了,结果只有690,就是被这种心态影响。这次考试整个人放松了,反而不怕他,想着把他毙了就可以过新生活了,反而平静许多。还有做题的时候就算前面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只要考试还没结束我们就还有挽回的余地。第一次考的时候我很恐慌,很怕GMAT,老想着到时候不会做怎么办,这种心态真是不好,一直对我后面的考试有影响,有一次考前PREP已近700+了,结果只有690,就是被这种心态影响。这次考试整个人放松了,反而不怕他,想着把他毙了就可以过新生活了,反而平静许多。还有做题的时候就算前面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只要考试还没结束我们就还有挽回的余地。二、语法白勇+og+prep+gwd+manhattan把市面上可以的主流语法做过之后,我的感受是白勇和OG对我入门帮助最大,顺带说一句,lz没有参加过任何GMAT培训,所以特别是白勇很有用,其实OG我后期就基本上不怎么看了。GWD练速度,PREP必须细致研究,其实有时候觉得prep上的解释也挺有问题的,但是毕竟和真题最接近。Manhattan没看完,感觉还不错,老外写的,可作为后期补充知识点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资料不管做了多少遍都一定要总结!总结!总结!lz自己的总结有大半个本子只有总结了才能将书本上的显性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有时候知道了并不代表会用了。也就是总结了,所以后来就不看og了,尽管有那么多人强烈推荐另外,不管你多么放心你的语法,都不能把它空在一边不管,每天都要练一些题来保持感觉三、逻辑OG+陈向东+GWD陈向东的总结其实是蛮对的,但是我觉得考试的时候你不可能那个样子来分析问题,其实Gmat的逻辑题如果翻译成中文,大家就算不知道这些方法也能轻松做对,多以最大的难度其实是在理解题意啦实战时,我觉得最有用的就是先看问题,对什么类型的题心中有数,然后搞清楚问题要我们干什么。比如说A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理论,但是B反对,还说了很多理由,最后问以下哪项支持A?大家看翻译成中文其实挺简单的,但是经常就会选成支持B的,也许是近因效应吧,很tricky的,多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题目的答案方向。陈向东的总结其实是蛮对的,但是我觉得考试的时候你不可能那个样子来分析问题,其实Gmat的逻辑题如果翻译成中文,大家就算不知道这些方法也能轻松做对,多以最大的难度其实是在理解题意啦实战时,我觉得最有用的就是先看问题,对什么类型的题心中有数,然后搞清楚问题要我们干什么。比如说A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理论,但是B反对,还说了很多理由,最后问以下哪项支持A?大家看翻译成中文其实挺简单的,但是经常就会选成支持B的,也许是近因效应吧,很tricky的,多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题目的答案方向。我觉得逻辑的总结没什么用,只有多练找感觉。四、阅读杨鹏阅读难句教程+og+gwd+杨继阅读精解阅读的基础是单词,所以单词真的很重要,我背过以便单词以后做阅读感觉就不一样了,之后可以看看难句教程,熟悉一下gmat写作风格,杨继的阅读是拿来练速度的,但我从来没有在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过网上很多人推荐小安阅读法,确实是挺好的方法,但是我用不来,我觉得在实战中,我们没有时间把文章剖析得那么深入,但是平时可以这么按小安那样分析来着,分析完以后也就是积累一种感觉而已。考场上,怎么都得把文章至少读个6成懂做题才有保障。五、考前准备机经是一定要看的,特别是数学,做一遍不够,至少两遍(虽然这么说,但是我这次就只是匆匆扫了一遍)数学寂静对我这种考前三五天才看数学的人太有用了,但是也使得我平时懒得练数学,导致我的数学一直稳定的50.其次,我觉得逻辑寂静也蛮有用的,但是要注意考场上是否有变体第三,阅读寂静也要看一下以便当场阅读快速理解题意第三,阅读寂静也要看一下以便当场阅读快速理解题意第四,作文寂静一般比较准确,准备一下模板,列一下思路就上考场吧,一篇篇练太耗时间了第五,语法寂静基本没用GMAT 770 verbal44/math50TOEFL 108 reading27 listening30 speaking24 writing27GMAT本来是复习一个月考的,结果临考生病。幸好生病了,延考了半个月。就是这半个月让我这个逻辑白痴找到了门路,给大家讲讲。我不是要告诉你怎样提高逻辑,我现在逻辑还是很差,告诉我正确答案我一时半会儿还不明白,我不是打击大家但我觉得人和人真不一样。当我延完考,发现我在剩下的这半个月依然不可能提高逻辑之后,我做出了痛苦而现在看来明智的选择放弃逻辑,专攻语法。其实也不是真放弃,还是会隔两天做些题打击一下自己,起码要保持熟悉的感觉。我以前不信CD上说的语法为王,那时觉得提高综合能力才是王道。但是xdjm们,语法题的作用真的很大啊真的很大,特别是如果你的逻辑或阅读弱的话,语法提高快占题多还能省时间给逻辑阅读。我的语法在十几天内高速突破,靠的是prep语法破解和自己的分类笔记:prep语法破解 vs OG :OG我做完了所有的题,分析完前四五十道题就放弃了,没效果。OG的解释又都是英文看着又累又费时间。当然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能坚持不懈地一遍遍总结,当然是最好,就像阅读一样,我下边会讲。如果你时间不够,那就来做prep破解吧,哦也。我选择prep破解语法是因为1. 和考试题型最接近 2. 有非常详尽的中文解释(鞠躬感谢前人的心血)这样分析的速度就会很快,而且不用担心方向走偏。分类笔记:我看过CD上各种笔记,比如菜鸟的,非常好,但是不适合我。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这种感觉,就是自己的笔记再烂也看着顺眼,而别人的笔记再好也觉得不好理解,接受速度慢。反正我是这样,于是我自己做笔记。我想跟大家说,还是勤快点,一定要自己总结,阅读,逻辑也一样,别人总结得再好你只拿来看结果还是会忘记不会用。有人说自己总结花时间啊累啊,我想说自己总结才是事半而功倍。我只分类总结了prep1的前五六十道语法,我的语法就彻底突破了,考试时基本秒杀。而之前做的OG白勇基本没啥用,因为光顾着做题了 = =有点晚了我娘催我睡觉,明天再来补充分类笔记的方法,还有阅读和托福 感谢CD,祝福大家起个早来继续说。先讲我的英语水平,听说中上,阅读中等,写作一般。语法在GMAT之前什么主从宾补毫无体系概念,但是因为口语不错常说说所以语感不错。我的分类笔记就是个中等厚度的A4大小的笔记本,我自己用标签贴每隔十几页贴一张,上面写上分类,比如常用搭配,平行,比较,动词用法,主谓一致等等,具体的分法我建议参照白勇的语法全解,这本书我开始做没有效果但等我自己分类总结完后再去做就有感觉了,适合分类巩固。标签不用一次都贴完,先做题,比如prep语法。我是用CD强大的计时软件计时间,二十到三十题为一组,做完对答案,错的以及对的但认为吃不准的,我都分类记下来,用斑斓的记号笔划出重点(以前有个NN在帖里说用各种颜色的记号笔划重点很好很醒目,我表示赞成),然后每天回顾总结。对了还有结构复杂的难句也被我作为一个分类放出来。在这里顺便说杨鹏难句我觉得大家看看就行了,那么多生词,有时间背的我不拦你没时间的就算了吧,自己每天做这么多题,难句要多少有多少,摘出来背就是了。所以此段总结一下,针对逻辑差的没时间提高的,还有阅读速度慢的xdjm们,突破语法吧。语法真的比另外两项容易突破很多,其好处又是显而易见的:题多,做题速度快,正确率高,省下大把的时间给逻辑和阅读。当然好方法是最重要的,有兴趣的可以试试我的建议 :)下面说阅读。首先,对那些平常就阅读英文材料但只是纯粹消遣或找资料的童鞋,我想说不要轻敌,应试阅读非常不一样。我自己就是典型,GMAT阅读充分暴露了我阅读的缺点:1. 全篇浏览,忽略起承转合,无重点 2. 不归纳总结段意,读完后面忘前面 3. 阅读速度过快。我开始一直看大家发帖说要提高阅读速度什么,就想哎,我做每道题要花那么久,那就再看快一点吧。结果错更多 = =直到有一天心血来潮那表一记时,乖乖,我大概一分钟能看二十行,不做错题才怪。这话给本身有一定阅读感觉和基础的同学,咱慢慢看,不着急。慢慢看以后,就要记框架,抓重点。我曾经看过一遍XDF网络课堂的阅读,那么多技巧比如however后面要转折,not only无所谓but also后面才是重点等等。我想说这些技巧有用,但你光看它们背它们是没用的,要融会贯通就要自己做自己总结。所以还是自己总结的老路。我非常老实的用了小安阅读法。由于我时间少,总结速度也很慢,大概一篇半个来小时,所以我只进行到了小安三部曲里的第二步,但可以说我总复习时间的一半都花在阅读的总结上了。教材我只用OG,就OG,反复反复看,各种斑斓的记号笔又派上用场了,具体的方法以及要达到的程度前人讲了很多了我不再细讲。就想告诉大家,我做完OG后没有再做过别的阅读,只多是考前模考的阅读。所以只做题是完全没用的,只分析总结是绝对有效果的,七分总结三分做题就是质的飞跃了。逻辑。我掩面飘过。关于心态每个人都谈心态心态。我想说,不要刻意去想去保持心态。你把它看得那么重你怎么还会有好心态?我考前三天到上海在朋友家借住,楞是和朋友玩了三天。考前一天看了场电影,还大哭了一场,晚上实在觉得不看寂静不行就刷了一遍逻辑,阅读看到第三篇不知第四篇就困得睡着了。不要说我是准备充分了所以玩玩没关系,有谁考试前会觉得自己准备充分啊,我也是一边玩儿一边满心的罪恶和担忧呃。复习期间我还有严重的睡眠障碍,每天早上四点必醒,然后整个早上都仿佛在梦游。但是楼主的考试是早上九点啊!讲这些是想跟大家说,心态什么的,好最好,不好又怎样了。能复习充分最好,不能也没关系么。寂静能看完最好,不能看完。呃。还是能看完就看吧,而且阅读寂静最重要。我碰到阅读最难的一篇,我明明知道它在寂静里,但是我没来得及看 T_T。 那篇真的难,浪费了我好多时间。幸好分够了不然我肯定悔得肠子青了。说逻辑我的GMAT分数是top1%,但我的逻辑应该是1% at botton。所以打不得诳语。我觉得比较好的方法是分类总结,像语法那样。CD上有GWD的分类题,我觉得给我做偏难了= = 但推荐大家做,很好的。相对看不得的应该是XDF的逻辑教程,当然还是强调因人而异啊,比如我的思维方式是非自然逻辑的,哈哈,所以XDF讲的谁推出谁,谁是谁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我完全不能用,我只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断和判断,附加分类总结得出的经验,逐渐把思路转对方向。其实我觉得这样挺好,本来GMAT逻辑就考你个自然的思路和反应么,人老美也不讲充分必要的。说到XDF就再多说两句,个人意见,别信,别依赖,别报班。第一,XDF的应试之路是错的,导致其根本的思考方式与ETS相去甚远。CD上曾经有位大牛发表过类似的观点我深表赞同。第二,OG和各位大牛的经验之谈才是王道。英语四六级都过了(只能叫过了)托福二次是89-96大学非英语专业备考资料:OG(极其重要),PREP1,2语法笔记(极其重要),PREP1,2逻辑(极其重要),错题集(极其重要),GWD24套(极其重要)。GMAT timer(重要), XDF蓝皮书(一般),刘振民语法(一般),白勇语法(一般),XDF(要是有没去上又想去上的同学们,最好别去了吧。它的意义在于给你讲段子,不在于G)复习时间:1战:接近两个月,2战:20天。前言:考G是一件熬心智的事情。整个备考就是一个:斗志昂扬精神疲软轻松加愉快的过程。这一点可以从我早起的时间看出来。第一个月基本上都在8点之前起床,9点出门上自习。第二个月,早晨起床时间变成了8点到9点之间。2战前,基本就不上去上早自习了。睡到自然醒。OTL。考试时间安排:很多前辈都说考G心态最重要。这句话无疑是真理。但是也只有NN们才可以做到第一次考试就有良好的心态。也只有在尝试过一次后才能理解为什么心态重要。以我自身为例。两次考试,第一次是换题库后第四天,第二次是换题库当天。但是我第二次考试的心态绝对优于第一次。所以对于考试时间,我有以下两点建议:不要太在意题库。对于绝对实力的同学来说,换不换题库是没有太大区别的。诚然,JJ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特别是数学部分,JJ的使用与否是Q50和Q51的分水岭。但是JJ始终都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也只有抱有这样的想法,才能有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换题库也是一种机遇。现在GMAC换题库的时间越来越诡异,甚至还出现过上午还是上个月的题库,下午就换新题库的情况。这必然给备考的童鞋们制造了烦恼,沮丧。但是沮丧中应该还有希望。新题库的出现正是让我们背水一战,绝处逢生的好机会。如果真的有同学遇到换题库,可以这样子想:这已经是最坏的一种情况了,不可能会有更坏的情况了。那么我们现在做的任何努力都会让最坏的情况变好。送给大家三个关于CR的解题TIPS:Tip1:看准问题,明确题目类型,从而运用不同的技巧解题。(建议参看附录的具体题型解释。)Assumption:解题技巧也很明确。一般正确答案为2种:1,架桥梁,取消差异;2,排除他因;因而assumption答案是比较容易预测的。Support:support题逻辑关系和解题思路都不是很难,推理的重点在结论上。不过,因为support题只要求答案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就行,所以答案的给出往往千奇百怪,经常让人无法选择。答案也不太容易预测。值得一提的是assumption答案是support答案的子集。Weaken:和assumption关系很密切,因为assumption答案取非就是weaken答案。相应的正确答案有2种:1,取消桥梁,即A无法推出B;2,他因导致。其中取消桥梁的答案又能分为2种:1,李代桃僵;2,以偏概全(有点抽象,但确实是很有用的东西,不要打我)。weaken和support的逻辑关系比较接近,推理的重点在结论上,推理的过程有时不如assumption严密,一些题目只有结论。Evaluation:实质上就是support和weaken题的私生子。正确答案可以或者support,或者weaken题干。现象解释:认为这类题目是所有题目中最简单的。提干涉及2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正确答案可以使2个现象同时成立。这种题目的答案十分容易预测。Conclude题:只要提干看懂(conclude阅读往往比较困难),我觉得不是很难。conclude题型错误无非2种,无关或扩大推理范围。正确答案一般2种,原文的逆否命题,或原文AB+BC,结论是AC。所以conclude题答案有一定的可预测性。解题方法反而接近于assumption。因为assumption是原文成立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原文成立assumption必然成立;而conclusion正是要一个原文成立使得结论成立的答案。同时assumption可以用取非weaken来论证答案的正确性,这点在conclusion题目同样适用。Tip2:根据典型无关选项的特点来排除选项。OG通篇解释都在告诉你什么是无关。无关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无故牵扯集合以外的样本 2) 无故将完整的集合分成子集加以比较 3) 无故牵扯提干以外的时间范畴 4)直接与结论无关. 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在逻辑里一些很模糊的词, 如果出现就要注意, 虽然有时侯是正确选项, 但因为这些词比较不具代表性或比较主观, 应引起重视. 概念模糊的词: some, many, certain; 主观: willing to, interested, aware. Tip3:不停地总结,并且运用总结的内容练习新的题目。GMAT 阅读按照小安阅读法,用四月底的一个周末总结了所有的OG+GWD科学文章(一定要象小安所说,一天之内看好多文章 - 感觉很不一样!)。忘了是哪位NN说的了(好像是Joe11?),阅读的选项是需要原文的对应语言来验证的。这个道理我以前不知道。不过非常有用!在这个周末就总结了所有科学文题目(特别是细节题) 的定位和语言对应问题,有一种发现了桃花园的感觉。原来文章里面都用同意词写了正确答案啊!有的时候定位有一定难度,我总结的语言定位方法是原则:尽量从原文中找到语言依据方法:用题目中的关键词定位用分论点定位 (如果文章中1段,2段,3段分别讲了A,B,C。选项问B的话,当然要到2段去找了!)根据前后相联的语言点定位根据this , such跳跃定位 (可以参考这些题目是怎么借助this/such 定位的:OG 227 this truth, OG90 such measures, OG143 such, OG260 these films, GWD 6-36 such advances有时定位的线索不在题干中,而在答案中 (eg. OG92, OG281, 282, GWD8-8) 所以找不着定位线索的细节题就先看选项!*一些比较难定位的题找找感觉:OG59, 89, 92, 24, 90(向前跳跃定位) ,210,211,227,260, 118, 280(定位难,用排除) ,281会定位了,好多题目就可以100%自信的找到正确答案。不过我又总结了一下错误选项的特征:无关“声东击西” :问题问的是1段内容,选项说的却是2段内容 (eg. OG 91D, OG 281A)极端词:文中提到的是一般性概念,选项说的是极端的概念 (OG 229 A “exceptional”, OG 78)与文中概念不同。如文中是general的概念, 选项中是具体的概念 (eg. OG 89A,line 13 metioned “a companys decision”, but A says “management decision”, 错) 注意,ETS虽然不准具体化,但是允许适当归纳。如OG144, 把local econ 概括成了econ比较相同点不同点的题,注意OG150E, OG246E (把比较题放在一起找找感觉:OG14,23,150,226,246)还有就是最好能培养出自己对出题点的敏感-最好读文章的时候有以下内容就多留心一点儿,好加速定位:对比,特别以unlike/like为语言标志;举例;文中显出的作者态度(不是所有文章都提到作者态度的!) ;引号中的概念;转折;极端词(eg. GWD 1-5) ;文中的定义(eg. 花粉那篇)好像是而今迈步从头跃在她的心经里提到OG的主题题和GWD的有点风格变化,好像说是GWD里选项负责了。所以我在考前最后一周时候又用了10小时把所有GWD阅读读了一遍,找了找主题题的感觉。总结如下:是不是细节?细节不能作为答案 (eg. GWD 6-9-C) 还是主旨/论点?论点才能作为答案是不是概括了文章全部内容?(全部means从文首到文尾的每一段) 分成两类:2.1 只概括了前半部分的内容 不能作为答案,即使不是细节也不行 (eg. GWD 1-9, GWD 7-22E)2.2 只概括了后半部分的内容 可以作为答案 (eg. GWD 6-23, 5-22, 1-4, 5-9), 即使有其它貌似更全面的选项也不能上当(TS3-27) 。这一条我经常错,错了还不明白。把所有题目放一块儿了,我才发现了这个ETS的preference。其中有一道题,大家讨论了一年还是没有结论(忘了是上面的哪一道了)。其实很简单,文章后半常常是作者想讨论的中心,选项提到了这个中心,也就行了。作者做了什么工作?explain, describe; criticize, challenge; compare, contrasting; chronide; assess, evaluate。要体会这几组之间的区别,比如说如果作者在文中没有表达态度,那么assess/evaluate肯定是错项。作者的支持与反对立场是不是在答案中表达对了?总的来说,我集中用了三个周末体会了这些感觉。后来平时隔一两天就做一套老的阅读63篇,保持感觉(我一般超时7分钟每套题)。不过觉得63篇和新题的出题方向不太一样,所以觉得最后一周要再看看GWD,巩固新题感觉。记得有一位特级NN说,考前突击阅读可以保证考试时的阅读语感和速度。我在临考前两天做主题题总结的同时就把所有GWD读了,想结构和主题。后来考试时候特顺。verbal拿了满分我的verbal拿了满分. 其中确实有幸运的成分. 我没有碰到一题GWD里的争议题, 考试的时候每一题都有十足的把握, 与ETS心意相通. 我的材料其实少而又少, 原则就是: 精做题, 做精题. 对我而言, 考试的过程是一个把信息简化的过程语法材料: OG + GWD语法到最后是我的最强项. 我曾经读完OG后做大全, 但感觉效果不好, 于是又重新回到OG. 如果我告诉你我OG读了几遍, 你一定不相信: 19遍. OG我从来没有离过手, 在远行的日子里, OG也随着我四处漂泊. 我曾经跟一个G友说: OG是我的初恋, 我把他的缺点也爱了进去. 在枯燥的, 一遍又一遍的反复阅读过程中, 你会爱上他,也能领悟ETS的精意. 我到最后看到任何一题都可以背出ETS的解释, 从corrective到effective. 做GWD, 我语法几乎不错. 考试时, 每一道语法题我都能看见OG的影子, 好象按照ETS的思路给考题提供标准答案. 平时复习SC的方法绝对不是考试时做题的方法. 平时字斟句酌就是为了培养一种条件反射的能力, 到考试时迅速排除. 我模考做GWD语法的平均时间不会超过30秒一题. 前10题里的语法我会故意放慢速度, 逐一看过, 但到后面, 特别是20题以后, 不会多于30秒. 考试时候的方法就是前3词, 尾3词, 再中间. 很多题目都可以靠这6个词解决, 大概只要20秒, 因为分别2/3split以后就只剩下一个了.下面我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GWD24-13 Vivien Thomas, who had no formal medical training, in struggling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he became a cardiac surgeon and eventually to receive an honorary doctorate from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A) who had no formal medical training, in struggling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he becameB) having had no formal medical training, in struggling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to become C) who, having no formal medical training, he struggled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in becomingD) who, having had no formal medical training and struggled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became (E)E) who had no formal medical training, struggled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to become这道题上来就可以用having排除BCD, 而A后面又重复主语引起一个新的句子(我把它称之为”主语缀述”). 这道题对我而言, 10秒之内就可以解决. 当然, 如果不放心, 仔细看可以发现A前半句的结构dangling, 但我不会过多纠缠, 一般如果能靠6词确定就move on, 不行再看中间. 我在考场上做的语法题, 特别是前面的, 都很长, 我基本上都在30秒解决 (前10题除外). 其实语法点就那些, again, 把信息简化. 看透出题思路, 靠排除 对症下药. 当然,这样的方法总会有例外, 但我觉得花再多的时间也许可以找出为数不多的错误, 但margin不高. 很幸运的是, 我考试的题目没有特别反常规的思路. 逻辑材料: OG + GWD + FEIFEI 135复习刚开始, 我觉得逻辑是我的致命伤. 天生不是理科出身, 缺乏逻辑思维. 后来发现GMAT的逻辑思维要求并不很高, 思维的严密性远不及LSAT. 我做feifei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逻辑常规思维, 如果你的逻辑思路可以应对GMAT, 其实不做也罢, 我后来也再没有复习过feifei, 那种感觉培养起来以后就可以应付GMAT了.“无关”在GMAT的逻辑里是最有用的一样法宝. 其实OG205道逻辑解释通篇都在告诉你什么是无关, 仔细阅读就能掌握ETS的思维方式. 我在考场上做逻辑相当快, 比做GWD还快, 因为无关选项都很明显. 对我而言, 逻辑题的难度并不在提干本身, 而是在选项. 如果选项无关的很明显, 提干再难也不怕; 但如果选项很迷惑, 我花的时间就比较久.无关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无故牵扯集合以外的样本; 2) 无故将完整的集合分成子集加以比较; 3) 无故牵扯提干以外的时间范畴; 4)直接与结论无关. 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在逻辑里一些很模糊的词, 如果出现就要注意, 虽然有时侯是正确选项, 但因为这些词比较不具代表性或比较主观, 应引起重视. 概念模糊的词: some, many, certain; 主观: willing to, interested, aware. 我写完JJ, 有些朋友跟我聊天, 说我的逻辑JJ很简单. 其实我的逻辑题目都很长, 很大的阅读量, 特别是boldface, 加上答案满满一屏. 还是我说的 - 简化信息. 从一开始做逻辑, 我就逼迫自己读完提干, 脑子里要把前因后果抽象成一句话. 如果不这样, 读完一道逻辑题, 似乎都读懂了, 可根本就不知道题目的来龙去脉, 如何做题! 我之所以能回忆起比较多的逻辑JJ, 而且能够把它们简单的陈述出来, 离不开平时的操练, 能够把复杂的东西简化是做逻辑的一种能力.其实GWD的逻辑, 大部分题目如果读懂了, 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 谁都能做对. 到后来, 我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 就是边读边理出前因后果 (逻辑的结论很重要), 然后选项是否无关自然很清楚.阅读材料: OG + GWD阅读是我的强项. 个人背景: 我在美国一所不错的大学念本科, 英语基础不错, 平时的阅读量相当大. 自认为阅读应该不是问题. 可刚开始做OG, 正确率却上不去. 总结了一下, 发现原因在于GMAT的阅读要求的是精度, 而我一般读教材都是泛读. 我上的课进度非常快, 几乎一节刻就是一个章节, 每本书最少也是600页, 而且都是那种大开面的, 根本没有时间细读. 基本上就是翻一下提纲, 挑几个例子看, 然后就做题, 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再回去看书. 平时专业课考试看长case也是匆匆而过, 没有什么tricky的题目, 不象GMAT迷惑选项比比皆是. GMAT的阅读是要靠技巧的, 归结一点: anticipate the change. 不要被作者牵着走, 要感觉出作者行文即将发生的变化. 我再重申一次: 简化信息. 一篇阅读, 特别是长阅读, 没有训练之前, 通常读着读着, 慢慢的我就会lost my concentration. 虽然读懂了, 却好象是在读报纸, 有口无心. 要时刻集中精神, 培养短时间内的记忆能力. 无论作者做了多少引申, 都要屹立不动, 时刻知道自己的track在哪里. 牢牢把握行文的骨干, 任何时候你都能体会作者即将做出的转折启承. 我认为凭OG和GWD, 阅读材料其实已经足够了, 好好利用, 足够培养出很好的阅读技巧. 练到想吐还不够, 要吐到习惯. 我在考场上几乎知道ETS下一句话要说什么, 会怎么说. 后来我在写JJ的时候, 那些阅读仍历历在目. 把信息简化, 随着逻辑的思路走, 想忘掉都很难.数学材料: OG(DS) + FEIFEI + GWD + JJ + 陈向东数学没有拿到满分, 给国人丢脸, 也没有什么发言权. 在美国念了本科, 用计算器用的脑子生锈, 虽然高等代数是我必修课, 但跟那些美国人在一起, 听他们提着弱智的问题,自己也变的很弱智. 所以数学不敢掉以轻心. 我feifei做了3遍, OG(DS)做了一遍, 把错题看了一下. GWD数学就当模考做, 因为不想只做verbal- 以此培养自己的抗疲劳能力. 陈向东的书我用来当参考书, 如果概念模糊就翻一下, 复习强化. 另外, 我整理了今年7月上半月的JJ, 帮助很大, 做题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去年8月和今年8月的JJ我总共做了2遍, 到最后熟到看了题目就知道答案. 可数学还是没拿到满分. 遗憾? 是有一些, 但我尽了全力, 这就够了.AWA: 今天刚受到AWA的分数, 6分. 春风得意马蹄急. 我的作文开始并没有很用心准备. 自认为做了无数的presentations, 写了无数的reports, 交了无数的projects应该没有问题. 可后来听说在美国考GMAT, AWA的评分会比较严, 而且身边一个NN的美国人AWA只拿了5分, 就不敢蒙混过关了. 但总的来讲, 作文是我各部分里花的时间最少的. 我没有参考CD的模版, 而是自己做了一个, 借鉴了七宗罪, 但基本上全部改写, issue更是改头换面. 我有个比较特别的方法, 就是首段和尾段全部固定. 很多人建议首段要提供正文的map, 尾段要重申上面的内容. 我并不这么想. 首先, 要在30分钟内写出500字的文章已经不容易, 还要为了改写冥思苦想, 得不偿失; 但如果不改写, 语言的贫乏一定不能独树一帜. 所以我两篇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在模版里就已经完全固定, 只不过首段把问题restate一下, 这个工作量不算什么. 我在考场上先把头和尾完成, 而且保证没有错字, 这样就可以一心写正文. AWA内容的丰富性非常重要. 我的argument和issue正文都各写了4段. 首尾两段 (总共150个字左右) 在5分钟内解决之后, 中间内容的填充就比较从容. 另外, 各段我先不展开, 只是一些理论的东西, 万一时间不够也可以独立成段, 而且看起来内容还是很多样. 时间还多就联系题目说明并拓展. 我一直写到只剩下5分钟, 再检查拼写. 两篇essay都有500字以上. 作文还是要靠准备和练习. 英语是我的第二语言, 比写作我肯定比不过美国人, 但他们AWA的分数满分却不多, 所以我们并不处在劣势.有关学习效率1.离上考场几个月时,我当时最着急的就是每天学习效率太低, 定了计划8小时,经常连一半都不能保证,而且早上老起不来; 可后来感觉压力来了,不再是起不来的问题,而是每天时间不够的问题了,所以思想上的紧迫感是主要的原因.2.但是学习也是一张一弛的事情,我觉得在几个月中做到每天8-10个小时也是不实际的,适当的放松休息,或小小的奖励自己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作息中要加入运动/活动的时间,保证下一阶段的精力充沛.3.我当时还意识到一点,就是每天要制定好作息计划和复习进度计划,如果没有按照作息计划去执行,常常难以保证每天的复习计划. 比如我经常因为晚起又要赶进度挤占了运动和休息的时间,结果头昏眼花;或晚上学的太晚,早上爬不起来,实际上耽误的更多,恶性循环!4.根据自己情况调整复习计划安排,如把精神最旺盛的时候留给RC或SC等容易犯困的内容,而可以在不精神容易困的时候做模考或数学或上CD学习,保证不困!5.多上论坛,MSN群组看看其他朋友的进展也是防止惰性的一个方法!6.我喜欢听音乐,所以我会在书桌旁放着收音机,一旦发现自己有点困,就打开收音机听一首歌,不困了就马上关掉开始学习.7.多喝水,有利于健康,而且因为不停的上厕所,所以会强迫自己起来活动,就不困了.8.家里还有一些运动器材,比如健身球,累了,我就在上面滚一滚,做做运动,就好了.9.中午半个小时的午觉我认为必不可少,因为大家每天的复习战线拉的很长,为了保证下午到晚上的充沛最好中午休息半个小时,一觉起来下午肯定效率高,不要打疲劳战,省下午觉却在看书时神情恍惚是最不经济的!赶走懒虫MM问我如何管理自己,如何克服惰性,我说了,开始我也不行,但最后发了狠,坚持到底,我想我的原因不一定有普遍性,说说无妨:第一:我知道自己年纪大了,时不我待,所以分外珍惜每一天;这个道理就好像你经常看见老头老太锻炼身体而少有年轻人一样,年轻好象就是最大的资本,可以去等待,可以去犹豫,可以去尝试,可以有时间失败重新再来,而我觉得自己则没有时间去承受这些。第二:我放弃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好,是因为在别人眼里好:薪水高、名气大、机会多,但是过去的几年我找不到自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失去了方向,所以我决定放弃,寻找新的挑战。放弃对于这个年纪意味着风险,所以我只有破斧沉舟。第三:爸爸妈妈年纪很大了。每天不论我走在哪里,看到迎面走来的老人,都会让我想起家里的老父老母,即使我还有时间去折腾,但时间留给我的他们的时间是不多的,而我还在居无定所,我由衷的紧第四:所有身边的朋友的期望让我不敢有所懈怠。最后几个星期,我拔掉了家里的电话(妈妈因为没打通还差点报了警),把手机放在静音,只是在中间休息才去查询。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要收到几个不同朋友的问候,当然也有很多投诉(嫌我不回电,不接电话),我告诉自己只有考的好才对得起大家。就这样,我过来了,其实,要想成功没有什么玄而又玄的东西,成功也不是属于少数人,每个人都可以,就是看你是否有想成功的决心和为了成功的努力,三心二意、侥幸、浅尝辄止、可有可无、反正还有.是比难题还要命的拦路虎赶走瞌睡虫熬夜常识(献给夜猫子们)熬夜也要有技巧,才能依然身体硬朗,否则,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了如此的日夜操劳呢因此,想要熬夜的您,千万记住:不要吃泡面来填饱肚子,以免火气太大,最好尽量以水果、土司、面包、清粥小菜来充饥。:开始熬夜前,来一颗维他命群营养丸,维他命能够解除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力。:提神饮料,最好以绿茶为主,可以提神,又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让您神清气爽;但是肠不好的人,最好改喝枸杞子泡热水的茶,可以解压,还可以明目呢!:熬夜前千万记得卸妆,或是先把脸洗干净,以免厚厚的粉层或油渍,在熬夜的煎熬下长满脸痘痘。:熬夜之后,第二天中午时千万记得打个小盹。生理时钟,一般而言熬夜是不容易补救的,补救的原则还是建议您改回原来的睡眠时间,尤其是熬夜会使生理时钟发生问题,此时要改回原先的睡觉时间会较难,可建议您不论前一晚多晚睡,次日一定同一时间起床(如设定点起床),白天想睡时不可卧床大睡,仅能趴着小睡如此便能逐渐将入睡时间提早。生理时钟说明0001 浅眠期 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0102 排毒期 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0203 休眠期 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0911 精华期 此时为注意力及记忆力最好,且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段。1213 午休期 最好静坐或闭目休息一下再进餐,正午不可饮酒,易醉又伤肝哦!1415 高峰期 是分析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淋漓的极致时段!1617 低潮期 体力耗弱的阶段,最好补充水果来解馋,避免因饥饿而贪食致肥胖。1718 松散期 此时血糖略增,嗅觉与味觉最敏感,不妨准备晚膳来提振精神。1920 暂憩期 最好能在饭后分钟去散个步或沐浴,放松一下,纾解一日的疲倦困顿。2022 夜修期 此为晚上活动的巅峰时段,建议您善用此时进行商议,进修等需要思虑周密的活动。2324 夜眠期 经过镇日忙碌,此时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千万别让身体过度负荷,那可得不偿失哦!1、 考前两周如何安排复习?最后两周内我大致做了如下工作:阅读:OG第四、第五遍,补充材料只第四遍,因为OG第五遍以后我已经觉得我掌握了出题和阅读的方法,再多的题没有太大意义了。在这几遍中,我主要培养自己两方面:1)看框架然后定位做题,不读太多细节,改掉以前什么都读的习惯;2)专门看题目出题点和原文答案的对应,找对应的标志,无一列外,好心的ETS都给你在每个地雷上插了红旗。这样,最后我对阅读很有信心!语法:OG第三遍,补充第二遍。OG主要是又仔细的把ETS给出的解释的每一句话读了一遍,把每个语法点都标出来,这个过程中不断有AHA的感觉,做着做着就自然的归纳出它喜欢什么,那你就应该喜欢什么,然后把补充材料前200题和后面200多道中做错的题同样的复习了一遍,发现自己90都可以对付了,当然是OG的功劳。逻辑:最对不住逻辑,以前费费上课布置的作业,他说能作对一半考试就能上700分,我刚好一半,所以觉得底子不差,OG只在最后过了第二遍,第三遍时刚开了头就来不及了。时间都给了语法和阅读的同时发现自己逻辑在下降,所以赶紧看OG。二遍主要是按照不同题型看得,然后看了CXD,因为也是按照题型分的。由于时间不够,所以我着重看了每个题型前面总结部分,对于出题多或我的弱项我把后面的全真题也认真的做了一遍,如假设、支持、削弱、归纳,这一次发现又有了很多认识,关于正确选项的思路和错误选项的特点。数学:最后一周看了CXD,复习概念和做题,把OG做了一半的放在一边,因为如CXD所说,OG里面有很多弱智题,我不想浪费我的时间来获取那种成就感。作文:最后10天才开始写,这个因人而异,因为我工作几年一直喜欢写各种东西,中英文都有,所以不怕,把时间都给了别的。我觉得最后的时间里:1。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弱点,有针对性的复习,有效的利用时间;2。复习要以OG为本,耐下性子过OG,要追求真正的收获而不是遍数;3。要多动脑筋,琢磨出题思路,解题技巧;4。没有必要把宝贵的时间太多的用在模考上,几天一次就可以了,保持节奏感,不要指望模考碰到的题会在考场出来,与其那样不如OG。在我的心里,这个世界没有捷径可言,大家都想知道我最后进步的诀窍,其实,就是OG,像以前一样的认真看,我想是因为量变到质变了,以前的每一步每一天的努力和积累都是不可少的。最后不要慌张,就算是还有一天还有一个小时上考场,那也要从容的把这一个小时该干得事情干好,相信功到自然成!2、如何体验机考感觉?想要体验机考感觉的,唯GWD莫属了。没时间的朋友们,就把什么模考软件都扔了吧!就在机上作GWD好了。可惜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所以只好当模考做了3篇。我做OG的时候,特别是逻辑,到后来是看一遍就能认定正确选项,没有犹豫。我就以逻辑为例,OG上题目的阅读能力相对较简单,没有很多生词,文章都2段式,结论处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