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工程质量控制细则改.doc_第1页
装饰工程质量控制细则改.doc_第2页
装饰工程质量控制细则改.doc_第3页
装饰工程质量控制细则改.doc_第4页
装饰工程质量控制细则改.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饰工程质量控制细则一、质量控制编制说明:本细则是按照工程实体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把质量控制分为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阶段而编制。1、事前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1)对工程所需原材料,构配件,及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2)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3)对工程采用的新材料、新结构、施工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审核其技术鉴定书。4)检查和复核施工现场的室内吊顶放线及高程,墙体干挂石材放线及标高,地面干铺石材放线及高程,室外铝塑幕墙及石材的放线及高程,重点部位进行复核。5)协助承包单位完善质量保证体系。6)组织设计交底及图纸绘审。7)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审核承包单位提供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报告。8)把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2、事中质量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1)协助施工单位完善工序控制2)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3)重要的工程部位或专业工程,按要求进行试验或技术复核。4)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按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检查验收。5)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6)按合同行使质量监督权,监理工程师有权下达停工令。7)组织现场会议。3、事后质量控制的内容:1)按质量验收标准和施工规范对已完成的检验批、分项(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2)审核承包单位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能文件。3)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图。4)整理工程项目监理资料。二、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1、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2、设计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文件。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三、事前质量控制细则:1、开工准备工作:1)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执行制定的相应制度。建筑装饰在确定了装饰方案后,必须出具完整的装饰施工图。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详细审查,首先检查设计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设计图纸是否符合建设规划、消防、环保等有关规定。工程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应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如果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有改动或局部有增加集中荷载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核查结构的安全性。施工图中所涉及的材料应符合方案设计理念的要求,所选择的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图纸涉及的施工工艺应满足质量标准要求。2)对土建改造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卫生间装修前应检查卫生间防水层,监督施工单位进行防水渗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地面的施工。强电、弱电改造前施工单位应检查原建筑已有强电、弱电的配管配线。供暖改造前施工单位应检查供暖原有线路,确保原有线路的安全运行。对消防系统的配管、配线改造前应要求各方办理相关改造手续。对以上资料复核审批后,承包方方可进行各装饰分项的施工。3)对吊顶、墙面干挂石材、地面石材铺贴的施工放线质量控制:施工放线工作完成后,复核放线的数据,如与设计不符,责令施工方重新放线。4)对工程所有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工程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应事先提交样品,经设计方、建设方认可后才能采购订货,凡进场材料必须三证齐全,须抽样复检的材料应有见证记录及试验室复检报告,材料报验施工单位应填写工程构配件/设备/材料报验单。5)承包方提交施工组织设计,并填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技术和组织措施进行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重点分项(部)工程的施工方法。针对工程质量通病制定的技术措施。保证工程质量的预控措施。6)对承包方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的检查:装饰施工现场在岗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统计核算员、安全管理员等几个岗位。工程部依据工程规模及难易程度确定管理人员的数目并进行职能分配,施工方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负责人,需组织本项目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确定现场用工及材料用量,提出人员及机具计划,在公司要求工期内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工程部应监督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入场工人进行入场前的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6)对承包方机械、设备、及工具的检查:设备性能是否满足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设备的数量能否满足工期的要求。机械设备能否满足技术规范要求。2、开工报告:1)工程开工前,承包方应填写工程开工报告,经各方批准后方可施工。2)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检查以下工作:各种原材料、构配件、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施工图是否认真审核、有无设计错误、错误是否已修改。主要放线工程及标高是否符合要求。主要材料是否到场。人员、设备的到位情况。质量自检系统及保证措施。施工供水、电、环境等情况。安全及环保措施。四、事中质量控制细则:每道工序均应做到事前有准备、事中有检查、事后有资料。1、事前准备:1)学习有关图纸和技术资料2)学习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2、资料验证:1)隐蔽记录、自检记录。2)质量验收检验批。一进场材料质量控制:施工中应对装饰材料作出正确选择,合理使用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新材料层出不穷,对材料应严把质量控制。为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应对材料的品种、颜色、花纹、图案进行认真的选择。施工中的材料应符合行业有关材料质量标准的规定,防止以次充好的现象出现。对进场的材料应加强检查验收,杜绝材料来源变化、技术指标出现差异、质量有异常等现象出现。对可能含有有害成分的材料,还应该进行有害成分检查分析。由于装饰材料品种多,规格复杂,市场上又存在伪劣产品。因此所有半成品材料必须先报送样品,样品必须有厂名、价格、质量说明书。装饰材料样品得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封样,每次进场材料必须对照样品进行验收。二吊顶工程质量控制:1、 准备工作:对施工用原材料,会同有关方面检查其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龙骨在运输、堆放过程中,不得使其弯曲、污染,应在室内分门别类整齐平摆、堆放。要求施工单位根据选用罩面板规格尺寸,灯盘、灯罩、空调风口、烟感器、喷淋头及检修口的位置合理安装罩面板。检查吊顶以上所有水电、防水等工程和管道试水、试压工程是否完工并验收。2、 过程控制:检查须安装结构基体下及顶棚内所有水、电、通风、空调等管线是否安装完毕,管道灌水试压是否完毕。绘制吊顶顶棚平面布置图,须穿出顶棚罩面板安装的灯槽等,与龙骨框格是否吻合。材料是否齐备,质量是否合格。弹出龙骨安装水平线、分格线、吊点位置线。吊栏位置是否正确,固定是否牢靠,足够承载能力。各龙骨可足够强度,安装水平与顺直,应属连接件,另外防锈处理,连接可靠。纵横龙骨平面交接牢固、密合、平齐、方正、框格尺寸与面板规格相符。3、 验收控制:根据有关验收标准,不合格须做修正。4、资料验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质量检验批。原材料“三证”。三墙面工程质量控制:1、 准备工作:对施工用原材料,会同有关方面检查其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材料在运输、堆放过程中,不得使其弯曲、污染、破损,应在室内分门别类整齐码放。检查隐蔽工程和管道试水、试压工程是否完工并验收, 当墙体有防水要求,应对防水工程进行验收。湿作业施工现场环境在5以上。2、过程控制:检查须安装结构基体下所有水、电、通风、空调等管线是否安装完毕,管道灌水试压是否完毕。材料是否齐备,质量是否合格。A、 涂饰类墙面工程质量控制:a、施涂前:基层应清洗基层表面的尘埃、油渍、清除附着砂浆或砼,以及基层表面的酥松,脱皮等缺陷、墙面如有旧涂层必须清除干净,不得留痕迹;应先填补基层缝隙,内墙涂饰工程还须刮满腻子,并用砂纸打磨平整光滑;必须按一定的配合比配制腻子,在施工时,涂料须用手提式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以免出现涂膜厚薄不一,色泽不均匀现象。b、施涂中:为使涂料在施涂时不流坠、不显刷纹,施工中必须控制涂料的粘度或稠度,通常应根据各种涂料的产品说明书调整其粘度和稠度,不得在施工过程中任意稀释;施涂溶剂涂料时,后一遍涂料必须在前一遍涂料干后进行,每一遍涂料施涂均匀,各层必须结合牢固;工施涂时,须按有关工艺要求保证施涂遍数,施涂方向头遍与第三遍应相互垂直;用机械喷涂时,喷头要把握平稳,出料口应与墙面垂直,不得斜喷,喷涂时按一定的运行规律,均匀平移;湿度较高或局部遇明水的房间,应采用耐水性的腻子和涂料。c、施涂后:施涂后的表面颜色一致,无刷纹、无漏涂、透底、流坠和起皮现象,装饰线、分色线横平竖直。B、 龙骨类墙面工程质量控制:a、制作安装前检查基层的垂直度和平整度,有防潮要求的应进行防潮、防腐处理。b、按设计要求弹出标高,竖向控制线,分格线,打孔安装连接件,深度应不小于40mm,木楔应做防腐处理,预埋件应做防锈处理。c、龙骨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龙骨连接应牢固。木龙骨、木质基层板应进行防火处理;钢架所用原材的规格、型号、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钢架施工、焊接应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施工质量标准和规范。d、饰面板安装前应进行选配,颜色、纹理对接自然协调。e、饰面板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缝应平整。f、镶接式木装饰墙可用气钉从凹榫边倾斜射入。安装第一块时必须校对竖向控制线。g、石材等天然材质装饰墙应在安装前进行预排版以尽量消除色差。C、 裱糊工程施工质量控制:a、裱糊前,清洗基层表面的尘土、油渍,清除附着砂浆或砼,以及基层表面的酥松,脱皮等缺陷,墙面如有旧涂层时必须清除干净,不得留痕迹。基层腻子的施工,表面应平整光滑,不掉粉、无砂眼。一般情况下基层需做封闭处理。b、基层弹线分格应按墙纸幅宽,对接拼缝,搭接拼缝须按有关施工工艺操作。c、裁割墙纸时必须量准尺寸,应确保纸边顺直光滑洁,不出现凹凸不直和毛边,对于塑料层较厚的墙纸不得留有纸基,刀刃不锋利时应即时更换。d、墙纸裱糊前除复合墙纸、玻璃纤维无纺墙纸外,一般均应浸水润湿。e、当采用对接拼缝时,宜将两张墙纸对接拼花吻合后裁割,并编号、对号裱糊,当采用搭接拼缝时,无花饰图案者,裱糊时将两张纸按缝处搭接2-3cm,裱糊滚压完后,在接缝中间压尺裁割。f、应根据墙纸、品种及基体具体情况,正确选用胶粘剂,并提前试贴,检验胶粘剂质量。g、墙纸铺贴时应从上而下施工,应从中间向两边铺贴,墙纸与基层间不得积存空气,赶压胶液时用力应均匀,粘贴好的墙纸表面不得存在不平整、起泡等质量问题。h、阴角墙纸搭缝,应先裱糊里层墙纸,再用粘性较大的胶粘剂裱糊面层墙纸,搭接宽度不小于23 mm,不大于5mm,面层墙纸边应垂直且无毛边,挤出的胶液必须马上擦除干净。i、阳角墙纸包过阳角不得小于20mm,不得有空鼓和气泡,挤出的胶液立即擦除干净。D、 软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a、软包墙面所用填充材料、纺织面料和龙骨、木基层板等均应进行防火处理。b、墙面防潮处理应均匀涂刷一层清油或满铺油纸。不得用沥青油毡做防潮层。c、木龙骨宜采用凹槽榫工艺预制,可整体或分片安装,与墙体连接紧密、牢固。d、填充材料制作尺寸应正确,棱角应方正,应与木基层板黏结紧密。e、织物面料裁剪时经纬应顺直。安装应紧贴墙面,接缝应严密,花纹应吻合,无波纹起伏、翘边和褶皱,表面应清洁。f、软包布面与压线条、贴脸线、踢脚板、电气盒等交接处应严密、顺直、无毛边。电气盒盖等开洞处,套割尺寸应准确。3、验收控制:根据有关验收标准,不合格须做修正。4、资料验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质量检验批。原材料“三证”。四地面工程质量控制:1、 准备工作:对施工用原材料,会同有关方面检查其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材料在运输、堆放过程中,不得使其弯曲、污染、破损,应在室内分门别类整齐码放。检查隐蔽工程和管道试水、试压工程是否完工并验收, 当地面有防水要求,应对防水工程进行验收。湿作业施工现场环境在5以上。大面积施工地面装饰工程,应事前做好样板间,经有关人员共同检查认可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2、 块类面层工程质量控制: 釉面砖铺贴前应洒水湿润,石材应做好六面防护。铺贴前以墙+50水平线为基准,根据板块规格尺寸挂线找中,拉十字线。釉面砖在分格定位时,应距墙边留出200-300mm作为调整区,与走廊直接相同的门口外,要与走道地面拉通线,分块布置要以十字线对称,如室内与走道地面颜色不同时,分界线应放在门口门扇中间处。同时地面铺贴的收边位置应安排不显眼的墙边。铺贴前石板应试拼、预排、釉面板只须预排。a、试拼:根据标准线确定铺砌顺序和标准块位置,在选定的位置上,对每个房间的板块应按图案颜色、纹理试拼。试拼后按两个方向编号排列后,按编号号码放好。b、预排:按图纸要求排好石板块或砖,检查板块缝隙并核对板块(砖)与墙面、柱、洞口的相对位置(对于浴室、厕所有排水要求的地面,须做1:500的泛水斜度)。按试排结果,在房间主要部位弹上相互垂直的控制线,引至墙上,以检查和控制板块位置。石板块(砖)一般应先里后外按照试拼编号,依次铺贴。铺贴石板块(砖)在已清理好的基层表面洒水湿润,根据水平线定出地面找平层厚度,拉十字线铺找平层水泥砂浆,找平层砂浆一般应用1:3的干硬性水泥砂浆干硬程度以手捏成团不松散,落地开花为宜,砂浆应从里向外摊铺,干铺的砂浆厚度,应符合相关施工工艺要求。铺贴完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再进行勾缝或擦缝处理,无须勾缝及擦缝进行打腊达到光滑洁净。3、 地毯类面层工程质量控制:铺设地毡前,基层表面应干净,无灰碴、油污等杂物,水泥砂浆基层应干燥。铺设地毡按使用要求及具体尺寸弹好分格线,铺设顺序宜从中部向两侧铺设。在不同材质交接处,可选用铜条或者不透钢条进行衔接与收口。当地面标高不一致时,宜采用铝合金“L”形收口条,室内地毡与走廊地面的分隔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