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2).doc_第1页
荷塘月色 (2).doc_第2页
荷塘月色 (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自主阅读训练题1) 朱自清【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 初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分)_ 二、 文章的结构如何?(提示:先写再写最后写) (4分)_三、 请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文中46段所描绘出的三幅图景。(3分)_四、 文章第四段写了荷塘的那些东西(找五处)?用了什么手法?(5分)_五、 第五段写了“荷塘上的月色”,该段有哪些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找五处)(5分)_【我有话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故都的秋 郁达夫(自主阅读训练2)【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现代著名作家,浙江人。自1913年始留学日本10年,饱受了屈辱和歧视。1922年回国后,在大学任教且搞创作,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家庭的变故、国家的现状,激起了作者无限愤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战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8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游山玩水,留下了一些很好的游记。1、 有人写秋形、秋色,郁达夫是从哪个角度写秋的?该段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_2、 文中是通过哪些具体详实的景物描写来品味这个秋味的呢?_3、 郁达夫曾经告诉我们,在南国的时候,每年到了秋天,最让他思念的是北国的哪些景物?可现在到了故都,他为什么不着力的写,而是匆匆一笔带过,反而大写这些具体的景物呢?_4、能表现文章感情基调的是哪几个词?(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_5、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有桂林山水的清奇秀美,杭州西湖的浓抹淡妆,广阔太湖的一碧万顷,苏州园林的满目琳琅,但在作者的眼中南方的秋却是什么样的?_6、作者在倒数第二段用了四个比喻把江南的秋与北国的秋做了一下比较,为什么?_7、如何理解“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_【我有话说】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感受到的是秋天的壮丽。 杜甫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