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环境治理调查报告.doc_第1页
东莞环境治理调查报告.doc_第2页
东莞环境治理调查报告.doc_第3页
东莞环境治理调查报告.doc_第4页
东莞环境治理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今日关注:东莞市出台措施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时间:2013-11-2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东莞出台措施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 两年后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在东莞,散发着恶臭的内河涌和劣质水库水质一直备受诟病。昨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为改变这一现状,在未来数年,东莞将出台多项措施,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将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多个水库水质在劣类以下根据2012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全市废污水年排放总量达10.0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69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7.38亿吨。全市工业废气年排放量2928.84亿标立方米,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5095.12吨。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534.30万吨,处理量122.16万吨,综合利用量415.85万吨,处理率为22.86%,综合利用率为77.83%。其中,多个作为市内备用水源的水库水质情况令人担忧。根据环保部门监测,2012年,横岗、水濂山、莲花山等3座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类标准;同沙、五点梅和松山湖等3座水库水质达国家地表水类标准;芦花坑、马尾和白坑等3座水库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类标准。据市环保局解释称,东莞水库污染主要原因是受到点源和面源的污染影响。以位于松山湖的松木山水库为例,最近两年,该水库先后两次发生因污染导致大面积死鱼出现的事件。市环保局解释称,松山湖水库属于典型的点源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虽然周边镇区已开展环湖截污管网建设,但由于截污工程建设至今进展缓慢,眼下每天仍有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松山湖,导致水库水质在特定时段起伏较大,加重水质恶化程度。此外,各种污染物在水源地集雨面上日积月累,待到雨季来临,雨水淋溶和径流输送使积存于集雨范围内上的各种污染物随洪水从四面八方汇入水库,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威胁。取缔水库集雨区非法开发活动为改变上述现状,今年以来,东莞先后出台实施东莞市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及东莞市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实施方案,将全面深化包括水库水质在内的水污染治理。据市环保局介绍,与以往相比,东莞今后将把主体功能和环境功能落实到流域、控制区或控制单元,并在2014年底前取缔重要水库集雨区范围内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各种开发活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未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环评文件;未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水质达不到功能区目标要求、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地区实施区域限批。今年底前,全市将基本完成不符合原地保留条件的电镀企业搬迁进入基地或关闭。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万元GDP用水量降至33吨以下,到2020年底,降至27.2吨以下。在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上,石马河、茅洲河、东引运河、寒溪河等重污染流域治理将全面实行“河长”责任制,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推进各镇街每年整治一条以上污染较重河涌。到2015年底,全市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石马河水质基本达到IV类。届时,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85%以上,污水再生利用规模要达26万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90%以上;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也将达到95%以上。东莞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记者:东莞治水十年来,建设污水厂投入数百亿元,十年来取得了哪些治污成就?袁宝成:近年来,东莞把治水放在更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水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净化美化了水环境,推动了生态文明向前发展。具体的工作有:第一,投入了150多亿元,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工程系统。主要包括投入超过120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38座,建成截污主干管网总长860多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15.5万吨/日,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水平,目前城镇污水处理率接近90%。建设了7个环保产业基地,专门用来承接市内高污染企业转移。第二,关闭、淘汰了3000多家污水排放企业。包括关闭了传统制砖、采石、水泥、小火电、漂染、洗水、印花、造纸、制革等企业641家,实现传统制砖、采石、水泥、小火电等四大行业的整体退出;提高环保准入门槛,4年累计拒批不合标准企业2577家,有效减少了工业污水排放。第三,开展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全面推进运河、石马河、茅洲河、寒溪河及内河涌的综合整治,尤其是今年实施了“河长制”,要求各镇街每年完成一条以上内河涌整治,尽快实现不黑不臭。另外,先后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四清理”(清理违法搭建、违法用地、养殖业污染和无证照经营)和农村环境“五整治”(整治生态环境、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旧村、整治农贸市场和整治脏乱差),进一步减轻对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污染,大大优化了城乡环境。具体目标分三步:一是三年初见成效。通过对东莞水乡实施“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业污染综合管控、截污治污、清淤活源和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建立健全防洪潮工程,使得东莞水乡水环境得到基本改善;二是五年完善提高。通过全面推进水系连通工程,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岸线整治,使东莞水乡河涌水质明显好转、岸线顺畅通达、水网联汇贯通,水乡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三是十年基本建成。通过水环境治理的各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推动水乡河网区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并最终基本建成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我们将通过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努力让东莞更为宜居宜业,加快幸福东莞建设,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实事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投入105398万元,实施6项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力争全市大气质量优于2014年。引导水乡经济区不少于33家“两高一低”造纸企业退出;对全市21个大型煤炭堆场和9个干散货码头的扬尘进行整治;基本完成全市“黄标车”淘汰工作任务;完成400家餐饮服务单位的油烟污染整治;强化对430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重点排放企业的监管;淘汰整治100台高污染禁燃区外高污染燃料锅炉;完成石龙镇、厚街镇及生态园3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的建设2015年5月份,东莞市空气质量与上年同比和上月环比均有所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7,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8位,珠三角内排名第6位,优于佛山、肇庆、广州。与上年同期相比,综合指数下降了0 .57;与上月相比,综合指数下降了1.17。一是严格环境准入,严控新增大气污染排放。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构建“功能分区规划环评园区环评项目环评”的环境管理体系,全面加强环境管理顶层设计;强化排污总量控制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严格落实执行国家标准特别排放限值,推动重污染行业有序退出。二是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鼓励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等对环境污染小或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施煤炭总量平衡和等量替代、减量替代制度,到2015年底,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3000万吨以内。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划定全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加强重点区域保护。三是治理工业污染源,实施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电力行业减排,深化二氧化硫减排,全市所有燃煤电厂综合脱硫率达90%以上,2014年底前沙角电厂群现役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完成低氮燃烧改造和烟气脱硝改造。全面推动工业锅炉污染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小型高污染锅炉淘汰或改燃清洁燃料,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工业锅炉完成烟气脱硝工程建设。大力推行集中供热改造,2015年底基本完成麻涌新沙港区集中供热试点项目建设。同时,全面加强建材行业污染治理减排。四是防治机动车污染,加强交通行业污染控制。严格新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在用车辆环保管理,加快黄标车更新淘汰,供应清洁车用成品油,大力发展绿色交通,逐步建成“车、油、路”协调发展的机动车污染防治体系。到2015年,全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排达7600吨,实现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负增长。五是开展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治理,加大生活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力度。严控区域工业新增VOCs排放,确保不增加区域内工业VOCs的总量排放。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所有VOCs排放重点监管企业的治理任务,加强VOCs排放企业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加大生活源VOCs排放控制,重点推进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治理。六是遏制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有毒有害及其他大气污染物。稳步推进扬尘污染控制区建设,2015年底前,扬尘污染控制区达到建成区面积的90%以上,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加强重点行业二噁英排放控制,全面加强排放有毒废气企业的环境监管,稳步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东莞相关废弃场地土壤修复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民生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4-12-01 09:16 热门评论东莞相关废弃场地土壤修复治理工作有序开展11月30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第三批58家原地保留重点污染企业名单正在面向社会公示,市民12月5日前可向市环保局提意见。据透露,近3年来,东莞已累计关闭或搬迁重点污染企业196家,相关废弃场地土壤修复治理工作已在有序展开。洗水行业保留企业最多从2011年开始,东莞对电镀、漂染、洗水、印花、造纸、制革六大重点污染行业的企业实行分类管理,符合原地保留条件的企业可以提出申请,之后办理原地保留手续。没有提出申请或申请未通过的企业则需搬入环保专业基地,实行统一治污管理。2012年年中,市环保局经过审核对外公布了第一批36家获得原地保留的重点污染企业名单。2014年10月11日,市环保局对外公示第二批拟原地保留的42家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加上此次公布的第三批58家拟原地保留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全市拟原地保留的重点污染企业总量将达136家。笔者从此次公布的名单发现,拟获得原地保留资格的企业集中来自洗水、漂染和电镀、湿印、鞣革行业,其中来自洗水行业的企业最多,达到45家。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已公布的名单看,来自洗水行业的企业获得原地保留的数量较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对于电镀等其他高污染行业,洗水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风险较小,且监管起来操作性更强。已关迁196重点污染企业除了原地保留,搬迁进驻全市7个环保专业基地是东莞市对不符合原地保留条件重点污染企业的统一要求。据环保部门透露,截至2014年9月底,全市七个环保基地已累计完成4.01亿元,占全年度计划投资总额7.76亿元的51.68%。麻涌、常平、虎门、大朗、长安、沙田等环保基地的废水集中处理场、收集回用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已经具备重污染企业搬迁入园的条件。在关闭和搬迁重点污染企业领域,经过整治,截至2014年10月,东莞全市共关闭和搬迁不符合原地保留的重点污染企业196家,其中电镀企业59家,漂染企业17家,洗水企业101家;督促停产整治的41家,其中电镀企业15家,漂染企业5家,洗水企业15家。全市目前共有重点污染企业652家。随着整治工作的有效推进,环保部门预计,到2014年底,基地外重点污染企业将整治剩余约350家,环保基地内外的重点污染企业数量将达到各占一半的水平。值得关注的是,东莞市已正式启动废弃电镀场地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研究。按照市政府此前制定的土地污染修复治理工作方案,2015年年底前,东莞将完成部分受污染土地综合治理修复示范工程,其中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面积不少于200亩。随着东莞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动员会议召开,根据此前公布的国家生态市建设规划,东莞将在未来数年时间里投入388亿元推动84项重点项目建设。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问题也在实施方案中得到照顾。根据实施方案,到2020年前,东莞将投入3亿元开展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即在前期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