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 发展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 2、突出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但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3、 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由于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 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受到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民主思潮的推动等。4、具体表现: (变化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中国的农村传统风俗习惯变化不大。)鸦片战争后,西餐开始在中国出现,西装传入中国。中华民国成立后西装和中山装开始流行。 出现西式建筑,宽阔的马路、自来水、电灯等;出现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如 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等;电报、电话等。人们可以阅读报纸、听广播、看电影等。社会习俗的变迁: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社交礼仪采用握手、鞠躬;称呼采用“先生”、“同志”;辛亥革命后实行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清末民初,受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出现西式婚礼和葬礼。(揭开“剪辫易服”序幕的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学童;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近代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演变1、 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2、1865年,中国造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开始发展。(洋务运动时期)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年上海出现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人力车;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自行车仍是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3、中国铁路的诞生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中国铁路的诞生。1909年完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4、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始;1882年,电话在中国出现。5、近现代交通、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三、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1、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及对近代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1905年,中国人自拍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3、互联网: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网络媒介”被称为“第四媒介”,另外三大媒介分别是报纸、广播和电视。)认识互联网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互联网集另外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费用低廉。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改变了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等。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二、活动一:依据课标,解读课题师:现在请大家按照出示的课程标准把本课题“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分解出几个子课题。生:物质生活的变迁;习俗的变迁。师:很好!再细分一下。生:衣、食、住、行和习俗的变迁。师:很具体!除了了解变迁的史实,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生:探究变迁的原因。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本节需要探究的题目:三、了解过去,凸显时代变迁师:我们首先要了解近代以前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屏显)图片“旗人家庭”师:从图片上我们可以得到关于这家服饰、居住和饮食的哪些信息?生:女的穿旗袍,男的穿长袍马褂;他们住大宅子,吃满汉美食。(屏显)图片(下层人家)师:从图片上我们又可以得到关于这些人的衣、食和住方面的哪些信息?生:他们穿粗布大衫,吃咸菜窝头就着一碗大碗茶,住茅屋、大杂院。师:他们的茅屋或许还会为秋风所破呢。(屏显)社会上层:穿长袍马褂;吃满汉美食;住深宅大院。平民百姓:粗食布衣;住普通民居。各阶层所用皆为自给自足四、活动二:神入历史,感受“百态人生”师:鲁四老爷大家不陌生吧,在祝福里面我们见过他老人家。现在他老人家要进城了,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百态人生”。(屏显)百态人生故事发生的背景:1926年“我”(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邀请鲁四老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去城里参加“我”的婚礼;要求:题目自拟;紧扣本课第一子目的史实,合理想象;准备时间:8分钟;提示写作重点:穿着、礼品、交通;婚宴上所见和所感(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探究5分钟,合作探究3分钟)生1:老爷子穿着长袍马褂坐马车进城,看到洋房,婚礼上的宾客见面握手,称其为“先生”;婚礼上不是以前拜天地什么的,而是新娘穿白色婚纱,新郎穿西服,同客人一起拍照。生2:老爷子留着一条大长辫子,看见摩天大楼和灯光,街上女的穿旗袍,男的短发,穿中山装和西服,感觉真帅,他也去买了一套西服穿。生3:灯光?摩天大楼?可能吗?师:哪位同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生4: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大约时间是19世纪晚期,现在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世纪初期(祝福写于1924年),可以有电灯;至于摩天大楼不太可能,之多是三四层的小洋楼吧。师:提问的同学善于发现问题,很好!作答的同学灵活运用自己的所学,分析透彻,同样好!还有哪位同学继续给他们描述一下鲁四老爷的所见和所感,如他带去的什么贺礼?宴席上的饮食如何等等。生5:提着美利华蛋糕赴宴,酒席上有中餐,什么四喜丸子的;有洋酒和甜点等。师: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围绕人物性格,在祝福中,鲁四老爷居于水乡,是位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所以他最可能的交通工具是什么?他可能去穿西服,买蛋糕作为贺礼吗?大家注意根据鲁迅先生的作品去还原历史,神入历史。生:做船,乌篷船;礼物可能有茴香豆,孔乙己都爱吃的,还有酒;鲁四老爷因为祥林嫂丧父都不让她参加祝福,他肯定不会去买西服穿。师:很好!鲁四老爷会带着土特产品去,如茴香豆、干豆干、绍兴老酒等。他顽固保守,不会穿西服,看到男的短发,女的天足说不定会晕死过去呢。(屏显)1、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服饰饮食居住习俗,文字梳理,穿插图片资料,尤其是有关威海本地的乡土教材,加深学生印象。师:刚才通过图片我们了解到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婚丧仪式的变化,清明节就要到了大家还扫墓祭奠先人吗?都采取什么方式?生:扫墓,上坟。师:缅怀先烈是应该的,但是我们要文明祭奠,提倡鲜花扫墓,环保;现在还流行网上扫墓,又环保又时尚,一举多得!五、探索发现,追根溯源(屏显)材料一早在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采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二 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社会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生1: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师:注意寻找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先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再归纳概括出答案。先找出关键句子。生: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师:概括成答案。生:民众的生活习俗受到西方影响发生变化。师:分析原因,同样先运用材料,再结合自己所学。生2: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师:很好!再结合所学,还有哪些原因?生:政府的提倡;先进中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屏显)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原因(屏显)1930年10月1日,由中国外交次长、接收威海卫专员王家桢与英国驻威长官庄士敦,在英国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前,举行了中英交收典礼。英国殖民统治32年之久的威海卫终于归还了中国。王家桢到四乡走访一天,乡下的农民勤劳淳朴,只有一点他的印象很深,他竟没有看见一个男人尾不带发辫的,没有看见一个女人是不裹小脚的,这已经是民国十九年了!思考: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生1:他竟没有看见一个男人尾不带发辫的,没有看见一个女人是不裹小脚的,这已经是民国十九年了!农村仍然落后。师:这位同学准确地找到了关键信息,分析出了存在的问题,但是他分析出原因了吗?生:没有。师:其实所有这些反映的就是农村的落后,我们以上所学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影响变化的因素对农村的作用如何?生:大城市,农村受到外来冲击很少(屏显)农村依旧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相对较少,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六、活动三:角色创造,召开新闻发布会(屏显)邹韬奋图片师:这个人叫“邹韬奋”生:“邹韬奋”!师:看来大家对他很感兴趣,我希望大家更感兴趣的是他“全心全意服务民众,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我们要将其新闻事业继续下去!下面我们去看一场“新闻发布会”。(屏显)国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3月25日上午,国台办在新闻发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范丽青(发言人):各位上午好,发布会现在开始。首先,我要为大家发布一下消息。下面,我再发布一则论坛的消息。 下面请各位提问。 新华社记者:有两个问题。第一第二个问题 范丽青: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师: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现在就在咱班召开一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发布会”,请看大屏幕。(屏显)角色任务:中间两排同学为国家发改委的新闻发言人(分管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其他两排同学则是各大电台记者内容要求:发言介绍新中国社会生活和风尚的简要变化(依据课本第二子目内容,结合具体实例) ;提问要明确、科学;准备工作:发言稿和提问稿(或在课本做好标注);准备时间:自主探究3分钟,组间交流2分钟学生开始活动。师:现在请第一新闻发言组找出一位主答人就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新中国的社会生活(衣食住)和风尚状况做现场发言,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辅助发言。生1: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人们衣着朴素,色调款式单一。曾经流行列宁装、布拉吉等,文革时期以灰蓝色调为主,穿军装,衣料要用票买;那时食物简单,买东西要用票,粮票、菜票什么的都有;城市住房总体比较拥挤,家具简单,一般只有桌椅,家用电器很少;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就像雷锋一样!生2:还有铁人王进喜师:第一组的发言简洁明确,使我们对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社会生活和风尚有了大致了解;下面有请第二新闻发言组找出一位主答人就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社会生活(衣食住)和风尚状况做现场发言。生3:改革开放后,人们服装颜色、款式走向多样化。人们经济条件好了,衣服不仅要质地优良舒适,还要体现品位,彰显个性;1987年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启动“菜篮子工程”使人们的餐桌很丰富,南方人吃面食,北方人也可以吃海鲜,人们越来越注重膳食营养结构;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农村旧屋改造,城市有“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目前人们更追求家居内部的舒适和环境优美,由重装修到重装饰;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春节、端午等传统法定节日和五一、十一等假日,人们出去旅游,搞公益活动等。生4:我们家原来有一套俺爸分的房子,我们把原来分的小房子卖掉了,换了一个大房子;寒假和暑假我们全家会一起出去旅游;生5:我们班同学周末还去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献爱心呢!师!大家说得很好!要不说“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记者1:为什么国家发行粮票,后来粮票又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生1:当初是物资少,如果不由国家统一调配,恐怕会有人吃不上饭。师:宁患寡而不患不均。看记者样子好像对回答不太满意。记者1:我还是不太明确。师: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发行粮票是由于物质匮乏,物质匮乏源于什么?凭票统购还跟经济体制有关。生:生产力水平低下,计划经济体制。师:那么粮票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生产力水平提高了,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师:举一反三,很好!小小粮票,社会经纬。建国后到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主思考2分钟。生1: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生2:政府倡导的爱民工程,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师:大家更侧重于改革开放后变化的原因,那么从近代到现代变迁的原因呢?生3:新中国成立人们翻身做了主人。教师:人多智慧广!我们将这几个同学的发言总结起来。(屏显)现代人们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的重视(“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师:下面请大家对照大屏幕的表格将本节内容巩固一下,3分钟后起来交流。(屏显)小结: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服饰、饮食、居住、风俗以及变迁原因)学生起来总结所学。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面我们来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屏显)温故知新:1服饰改革浪潮中,中西合璧的产物是 A长袍马褂 B中山装和旗袍 C上袄下裙 D早晚礼服2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3关于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下列正确的是由通商口岸向内地发展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和资本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发展A B C D生1:第一题选B生2:第二题选A生3:第三题选A师:能否给大家解释一下你的答案。生3:导致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的侵略,可选;这些变化首先发生在通商口岸,可选;农村依旧封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铜仁市万山区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广东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招聘法务专员等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洛阳汝阳县面向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41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人民政府招聘代理服务记账中心编外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铝及铝合金材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扎口机合作协议书
- 2025春季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5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上半年临沂市公安机关招录警务辅助人员(72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临沂费县教育和体育局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7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新能源产业信息咨询服务协议范本
- 3.3《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件) -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西师大版
- 商业店铺施工方案
- 民法典之遗嘱继承课件
- 粮仓建筑施工管理办法
- 2025秋全体教师大会上,德育副校长讲话:德为根,安为本,心为灯,家为桥-这场开学讲话,句句都是育人的方向
- 急性肺水肿护理
- 供货进度保证措施方案
- DB3301∕T 0396-2023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 2025年长沙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桡骨骨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