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引力模型的江都区跨江融合发展研究.doc_第1页
基于空间引力模型的江都区跨江融合发展研究.doc_第2页
基于空间引力模型的江都区跨江融合发展研究.doc_第3页
基于空间引力模型的江都区跨江融合发展研究.doc_第4页
基于空间引力模型的江都区跨江融合发展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空间引力模型的江都区跨江融合发展研究摘要:本文以空间引力模型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苏中、苏南61个县(市、区)相关数据,测度各县(市、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引力值,为找准江都跨江融合发展方向定位,寻求交通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融合,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量化依据。关键词:空间引力模型;熵值法;跨江融合在扬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上,市委书记谢正义提出,把江广融合地带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扬州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着力打造生态中心、区域交通中心、商务行政中心和科教创新城。从此,江广融合地带这片土地就紧紧地与扬州城新一轮发展战略取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主战场、主阵地”的发展不单单是其自身的发展,对全市,乃至整个苏中地区发展,亦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江都自身发展来看,融合发展是江都最现实、最直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主城融合,最大限度释放长江两岸同城化效应,再铸辉煌、崛起苏中是江都百万人民的发展梦想。融入扬州、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是江都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也是崛起苏中的根本之策,“融合”是下一步江都发展的主旋律。本文利用引力理论中的空间引力模型探索苏中、苏南各县(市、区)间的相互引力作用,分析江都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探讨江都如何在产业转型升级、交通枢纽打造等方面打造发展高地,实现跨江融合发展。一、关于空间引力模型(一)空间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源于19世纪,是根据距离衰减原理和牛顿万有引力公式构造出来的用于衡量两个区域间空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的模型。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引力模型的“质量”以及“距离”的重构,演变更加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空间引力模型:表2。表2、各县市区经济实力得分与发展潜力得分所属市县市区经济实力得分排名发展潜力得分排名所属市县市区经济实力得分排名发展潜力得分排名南京玄武区0.0101 330.0164 32苏州常熟市0.0442 50.0145 47秦淮区0.0232 110.0129 57张家港市0.0469 40.0088 61建邺区0.0062 460.0171 24昆山市0.1374 10.0143 49鼓楼区0.0189 150.0147 46太仓市0.0222 120.0124 58浦口区0.0126 250.0184 19南通崇川区0.0164 160.0149 42栖霞区0.0210 140.0185 18港闸区0.0068 440.0167 29雨花台区0.0090 390.0163 33通州区0.0149 180.0183 20江宁区0.0313 80.0170 25海安县0.0112 300.0223 1六合区0.0133 220.0151 41如东县0.0093 370.0197 4溧水区0.0056 480.0199 3启东市0.0143 200.0196 5高淳区0.0051 530.0196 7如皋市0.0141 210.0165 31无锡崇安区0.0080 410.0129 56海门市0.0125 270.0190 11南长区0.0039 550.0144 48扬州广陵区0.0086 400.0190 12北塘区0.0036 580.0105 60邗江区0.0100 340.0183 22锡山区0.0144 190.0159 36江都区0.0104 310.0192 9惠山区0.0118 280.0158 37宝应县0.0051 510.0188 14滨湖区0.0132 230.0143 50仪征市0.0053 490.0158 38江阴市0.0491 30.0148 44高邮市0.0051 520.0188 13宜兴市0.0213 130.0166 30镇江京口区0.0052 500.0204 2常州天宁区0.0113 290.0159 34润州区0.0038 560.0159 35钟楼区0.0091 380.0149 43丹徒区0.0031 600.0196 6戚墅堰区0.0005 610.0134 53丹阳市0.0131 240.0191 10新北区0.0238 100.0130 55扬中市0.0036 570.0167 28武进区0.0332 70.0152 40句容市0.0046 540.0194 8溧阳市0.0094 350.0187 15泰州海陵区0.0069 430.0134 54金坛市0.0064 450.0114 59高港区0.0031 590.0183 21苏州虎丘区0.0576 20.0187 16姜堰区0.0060 470.0180 23吴中区0.0257 90.0148 45兴化市0.0075 420.0169 26相城区0.0126 260.0169 27靖江市0.0103 320.0139 51姑苏区0.0153 170.0134 52泰兴市0.0093 360.0186 17吴江区0.0423 60.0157 39再一次利用熵值法计算得到准则层的权重系数,对准则层采用线性加权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层,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总水平得分,即质量指数,见表3。表3、各县市区综合实力的得分、排名情况所属市县市区经济总体水平得分排名所属市县市区经济总体水平得分排名所属市县市区经济总体水平得分排名南京玄武区0.0109 33常州戚墅堰区0.0023 61南通海门市0.0133 25秦淮区0.0218 11新北区0.0223 10扬州广陵区0.0100 39建邺区0.0077 45武进区0.0308 7邗江区0.0111 32鼓楼区0.0183 15溧阳市0.0107 35江都区0.0116 31浦口区0.0134 24金坛市0.0071 49宝应县0.0070 51栖霞区0.0207 14苏州虎丘区0.0523 2仪征市0.0067 53雨花台区0.0100 38吴中区0.0242 9高邮市0.0069 52江宁区0.0294 8相城区0.0132 27镇江京口区0.0073 48六合区0.0136 23姑苏区0.0150 18润州区0.0054 55溧水区0.0075 47吴江区0.0387 6丹徒区0.0053 57高淳区0.0070 50常熟市0.0402 5丹阳市0.0139 22无锡崇安区0.0086 42张家港市0.0418 4扬中市0.0054 56南长区0.0053 58昆山市0.1208 1句容市0.0066 54北塘区0.0045 60太仓市0.0209 12泰州海陵区0.0078 44锡山区0.0146 20南通崇川区0.0162 16高港区0.0052 59惠山区0.0123 29港闸区0.0081 43姜堰区0.0076 46滨湖区0.0133 26通州区0.0154 17兴化市0.0087 41江阴市0.0445 3海安县0.0127 28靖江市0.0108 34宜兴市0.0207 13如东县0.0107 36泰兴市0.0105 37常州天宁区0.0119 30启东市0.0150 19钟楼区0.0099 40如皋市0.0145 21结论一:从各县市区质量指数及排名情况来看,排名前10位的县市区中,除了南京的江宁区以外,其余9个县市区主要集中在苏锡常。从经济实力得分来看,由于濒临经济发达城市,受上海都市圈的辐射作用,苏锡常地区占明显实力。排名前10位的县市区中,除了南京的江宁区以外,其余9个城市集中在苏锡常,而作为江苏经济发展排头兵的苏州市有6个县市区经济实力得分在前10位。从经济发展潜力来看,镇江、南通、南京以及扬州分别有4个、3个、2个以及1个县市区入围。从江都经济实力及发展潜力排位来看,分别列第31与9位,在扬州6个县市区中,有明显优势。(三)经济距离的测算1、数据及权重选择由于苏中、苏南城际之间距离较短,利用飞机这种运输方式的运量较低,故取消飞机这种运输方式,交通工具主要选择公路、火车及动车三种交通方式:(1)公路运输距离,采用各县市区公路运输最短距离,数据取自/。(2)火车运输距离,考虑到目前货物运输的综合性特征,各县市区的火车运输距离采用市与市之间火车运输距离为平均值。(3)动车运输距离,同火车运输距离,取各市与市之间运输距离平均值。火车与动车运输距离数据均取自。(2)江都与苏中、苏南各县(市、区)引力测算与分析表6、江都与苏中、苏南各县(市、区)引力值测算表南京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浦口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12.6124.548.214221.17715.05827.68410.56730.70427.056.27883.4622无锡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江阴市宜兴市3.39332.15281.78246.19555.52575.191124.2257.3653常州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新北区武进区溧阳市金坛市6.4315.59091.122712.02216.5875.21554.4393苏州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吴江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15.1256.68433.82524.289710.14712.72516.16829.3085.2571南通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海安县如东县启东市如皋市海门市10.0465.23797.788812.5635.01074.388811.8415.9809扬州广陵区邗江区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331.63265.277.70235.62541.258镇江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11.8839.45598.536318.1489.328.1225泰州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兴化市靖江市泰兴市54.66736.83432.1421.22322.14442.633结论三:从扬州市内的引力值来看,江都与广陵、邗江的引力值分别达到331.61与265.27,而与高邮、宝应及仪征三地的引力值最高仅为41.258。江都作为扬州一体两翼发展的东翼,发展的主旋律应以江广全面对接为重点,深化产业合作,推动同城融合。从与外市的引力值来看,江都与其他7个市县市区引力值的均值,泰州最高为34.94,其次是南京17.03,其余依次为苏州、镇江、南通、常州、无锡。这充分说明,江都在“宁镇扬”一体化经济圈中,具有承接与泰州联系的重要作用,在稳定提高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在“宁镇扬泰”城市圈中,充分发挥链接枢纽的作用,促进圈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三、江都区跨江融合发展的定位与路径选择根据苏中及苏南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结合江都经济发展特色以及区域地理位置优势,江都未来发展的定位为特色产业集聚区与跨江融合枢纽区。江都融入扬州、长三角后,是板块上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江都应立足更高的起点,放眼更大的范围,确定更高的目标,创新实干、赶超先进、争先进位。(一)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以旅游业为主新兴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沿江优势,积极实施工业升级。以船舶、电子、制造业为主导,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升级为目标,打造具有“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新格局。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围绕优质蔬菜、花卉苗木、特水特经等主导产业,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传统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发展旅游业和新兴产业为主,提升第三产业水平。紧紧围绕江都万亩沿江风光带、万亩绿色通道风光带、万亩绿色田园风光带以及滨江新城建设发展规划,精心培育大江风光、运河风景、水乡风情和红色旅游四大旅游发展区域。 进一步深化“一区七园”建设。园区是各类经济体的重要集聚区,是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链延伸的重要载体,根据区委“一区七园”的科学定位,高起点规划全区产业发展特色,规划行业定位明晰,产业链完整的特色专业园。通过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的统一配置,打造功能定位明确,产业配套完整的园区经济,以规模化带动产业链的辐射衍生。通过飞地经济的政策指引,对新上项目围绕“重大项目定点飞、产业项目定园飞、一般项目定向飞”的原则,全局一盘棋,布好产业发展大局。(2)着力打造错位发展优势区围绕“宁镇扬泰”经济圈发展特色,充分发挥江都独特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差异竞争、错位发展。近年来,江都形成了以特钢、车船、机电以及化工为特色的支柱产业,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面临着外来企业的技术、成本竞争压力,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制造业的集聚与新兴产业的出现,必将为江都带来产业提升、集聚与发展的新机遇。西联扬州,作为扬州“一体两翼”布局中的“一翼”,产业上相互补充,区域大交通设施上共享,生态敏感区保护上共建,沿江开发协调发展。东接泰州市,与泰州共建沿江基础产业带。南融南京,与南京都市圈主动对接,挖掘产业协作关系,创建重点卫星城。借力苏南,寻求苏锡常都市圈合作,发挥在特钢、车船、化工等产业的优势,充分利用苏锡常都市圈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实现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3)着力打造跨江融合交通枢纽江都地处扬州市域,属于南京都市圈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都市经济圈,具备鲜明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因此,江都应近依扬州,远连南京、上海,积极接受其辐射,通过建立交通网络与产业联系,带动自身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从而与所处区域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目前,江都作为苏中重要交通枢纽,“空、港、铁、路”四维一体的立体式交通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