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doc_第1页
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doc_第2页
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doc_第3页
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doc_第4页
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 陕西省宁强县荣程中学 马小方纵观当今世界,灾难频发,人心浮躁,道德沦丧,矛盾与冲突不断,人类苦不堪言。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与社会、与自然;国与国,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等之间永远不能和谐。人类被痛苦,悲观,绝望等情绪所折磨着而不能自拔,也不知如何出离,更不知其根源之所在。然而,这些问题早在二、三千年前的中国,中国的老祖不但明白其根源,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答案。正如20世纪70年代国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说:“人类如果要想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灾难,惟有回到两千年前的中国,从孔孟那里寻找智慧-。”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灾难的唯一法宝。而“儒、释、道”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特别是儒家文化,长期以来被中国古代官方一直尊为正统,在全国上下推广。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伦理道德,社会和谐,大同理念为古代中国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东方世界如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所推崇,成为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最亮丽的明珠,直至今日它还发挥着神奇而巨大的作用。中国文化名人“孔子”被东方世界公认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而儒家文化在今天的具体落实就是要提倡弟子规,推广和落实弟子规。 认识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理解其真实内涵至深奥理,洞悉其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就至关重要,只有深刻了解了它的真正内涵,方能坚定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信心、决心与动力,才能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那么,传统文化到底教我们什么呢?它教我们要:人人心存仁心,个个宽以待人,做事顺应道德,处世随遇而安,不攀缘不强求,知足常乐。果如此,则和谐社会、和谐家园、和谐世界、和谐人生则可求矣!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其真正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走进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 何为传统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传”表示文化的流通途径与方法。它是传承下来的,为什么要传?而且一传就是几千年,为什么?说明它一定有价值,有魅力,值得传;如果它是垃圾、是流毒则早就失传,不会流到今天,不会被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所包容、所认可。“统”就是贯通,它能贯通古今中外,能超越时空国界,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文”则是它的内容,是用文字写成的,文就是经典,即传统文化在经典里。所以学传统文化就必须要研读经典。“化”是它最终目的,就是要落实,是学了以后要化为我们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并能以此作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如果我们只是认识了传统文化而不能落实,那么我们就是只有“文”,没有“化”,也就是说不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弟子规上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如此学习传统文化不会给我们带来真实的利益,相反还会助长我们的浮华习气,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危害。这就不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真正目的所在。学习传统文化,重在落实。 那么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到底有哪些?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传统文化并非只有儒家文化,还包括佛、道文化以及其他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而这些文化之间既相互交融贯通,又相互独立,它们共同组成中华文化的文化共同体。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中的“中华”二字,就是“儒”与“道”的结合体,“中”是中庸,中道,不偏不倚是为中,中即正,是儒家文化。而“华”在道家文化里表“因”,即“因果”,有因必有果,先开花后结果。又如“人民”其广义即是众生,是佛家文化中救度众生的内涵;而“共和”就是“大同世界”,是儒家文化的终极目标;也是佛家文化所追求的“圆满”,“众生极乐”之意,是宇宙世界的圆满与和谐。而儒家文化主要强调纲常伦理,道德修养,社会和谐。要求一切人都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第一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所有人都应该心存仁心,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克己复礼”,也就是说要克制我们人性中恶的不善念头行为,恢复人性中善良纯正的本质,一切回归自然,回归宇宙人生的自然法则,本来面目,如此则万物和谐;所以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像君,臣像臣,父像父,子像子;做君就做仁君,做臣就做忠臣;做父就做慈父,做子就做孝子;人人安分守己,社会祥乐和谐。第二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所谓“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也就是说要顺应自然法则,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在规律面前人要“无为”,不可“有为”,否则就是违背规律,是人类的天真妄想。果能顺应规律,则自然回馈给人类的就是“无所而不为”。第三要处理好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他是说:对待鬼神一定要恭敬,不可见到他就躲得远远的,那就不是恭敬,而是轻视;但千万不可跟他学,因为,他们还是凡夫,不是圣贤,还没有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小事他们清楚明了,但大事则还不能明白真相,而且还有嗔恨心,会报复人。所以说对待鬼神要恭敬但不要跟他们学。在这里,孔圣人他承认鬼神众生的客观存在。其次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如何呢?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三大文明均已毁灭或中断,唯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从未中断。而且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公认是“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灾难”的唯一法宝,足见其“价值无限”、“魅力无穷”、“影响深远”。那么传统文化的魅力到底何在?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让我们不能不佩服祖宗的智慧与恩德,祖宗慈悲,他们把无穷的智慧与经验用经典的形式留给我们后人,让我们去悟,去落实。单就童蒙养正读本三字经即是奥理无穷,义趣深远。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礼记学记归结到最后曰: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可见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而且魅力无穷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太重视“教育”了,他们把教育这一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方方面面。他们坚信“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拯救社会危机灾难的唯一方法是落实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故教育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处于至高的地位,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而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孝”与“敬”,教如何做人:即在家能孝养父母,在外能恭敬师长,并且能把此“孝敬”之心不断扩大,最后能“孝敬”天下之父母师长,”正如弟子规中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心包太虚,仁遍天下”。那么,落实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法与途径在哪里?回答曰:在“教育”。礼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即教学的目的在于长养孩子的善行,纠正孩子的过错,培养道德高尚,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即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人读书“志在圣贤”而“非徒科第”。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道德”的教育。教人知道何为“道”?何为“德”?“道者”即宇宙人生运行的自然法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德者”即顺应宇宙自然法则是为德,是道的落实。而世间之道就是儒家讲的“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此五伦就是道,是世间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客观存在,也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五伦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落实了五伦即是德,古人讲“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儒家的教学是有严格的次第的,即:德行第一,言语第二,政事为三,文学处后。因为,如果没有德行教育,其它一切即是恶,能力越强,危害越大。故德行教育是教育的大根大本,关键所在。那么古时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第一是家庭教育:而且重在学前教育,所谓是“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而家教的原则是“重身教,轻言教”,是父母长辈自己先做到,然后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代代相传。家教的核心内容就是“五伦八德”的具体落实,也就是弟子规的落实,是孝与敬的落实。而现在的孩子之所以难教,不守规矩,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缺乏诚敬心,是因为现在社会已没有了“教育”,特别是父母师长的以身作则,为人垂范;现在的社会只有法律法则,没有道德伦理,而“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本在人心。学习了伦理道德的人他“羞于作恶”,“耻于作恶”。正如弟子规中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作恶会对不住父母,让父母蒙羞。亦如孝经开篇即云:“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可见道德教育,人人自律,社会和谐。而今天社会之所以动乱不堪道德沦丧的根本原因就是“失教”,所谓是“先人不智,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恕无怪也”。所以说道德教育,刻不容缓,要高度重视啊!其次是学校教育:古时学校教育教学的宗旨是,如韩愈所云:“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天的教育,只有“授业”,而没有了“传道”,更没有“解惑”,学生也根本不知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什么才是宇宙人生最大的“惑”。如今的学校变成了学店,变成了工厂,加工的是商品而不是人才,更不是社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这才是当今社会动乱的真正原因。为人师者,也不知自己的职责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为师标准在当今的许多老师身上已很难看到了,老师在台上高谈伦理道德社会规范,而在台下却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如此身教,其言教能让学生信服吗?故今天社会的混乱,道德的沦丧,错不在人民,在“失教”,是教育失败的必然结果。然而只要政府能够认识到问题之所在,高度重视推广传统伦理道德因果教育,那么不出时日,社会风气即可重新恢复正常,对此,我们坚定信心并充满期待。 第三是社会教育:即娱乐,媒体,公众人物,文学艺术等,古时候这些社会公众人物娱乐媒体等,其活动均自觉遵守一个基本原则即“思无邪”,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仅要向自己负责,而且还要向社会公众责任,他们是肩负引领社会风潮的重要职责。故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深怕自己因为违背社会道德伦理而引起公愤,承担因果。但看今天的娱乐媒体,艺术文学等公众人物,他们只顾自己唯利是图,标新立异,追求离奇古怪,哗众取宠,哪管社会伦理道德。他们的言行有意无意中影响了多少懵懂少年儿童,让多少幼稚男女深受其害而不能自拔,让多少家庭苦不堪言,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难怪台湾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教授预言:未来毁灭美国、台湾、乃至世界的首要因素就是媒体,媒体整天宣扬杀、盗、淫、妄,而现在的小孩从小就跟着媒体一起长大,受它的影响可想而知。故管好媒体就是救世界,救人类,救众生,不可不重视啊!在这里让我们高声疾呼“净化媒体,拯救社会,刻不容缓,人人有责“!第四是宗教教育:古时的国君他们还非常重视宗教教育,不仅是因为宗教它宣传仁爱和平,慈悲救世,还宣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让人不敢作恶;更是因为宗教它本身就是教育,而且是最好的教育,故曰“宗教”即最好的教育。它奥理至深,至今还启发者人们不断探索宇宙人生的至深奥秘,而且宗教的社会教化功能确实不容忽视,它对净化社会人心确实起着不可小视作用。所以,明智的政府对宗教教育一定会抱着十分宽容与期待的态度。所以, 中国自古以来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人心向善,主要就是得益于以上四种教育的有力配合与落实。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自西汉汉武帝以来,就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来推崇,通过学校及考试制度加以推广与普及,以“礼乐”治天下,“礼”能调身,使人身正,人人懂“礼”尚“礼”,社会秩序井然。人人恪尽职守,社会祥和太平;“乐”能调心,让人烦心清净,心安理得,心情愉悦,意无邪念,健康快乐。“礼乐文明”,天下太平。那么如何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就必须要落实弟子规,推广弟子规,因为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根。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典籍也浩如烟海,最基本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十三经,再大一点还有四库全书,但对今天我们这些钝根学子来说,那真是浩如烟海,茫茫无际,即使穷其一生也只是冰山一角,何况祖宗以文言文写成,要求我们要具备最起码的文言文功底,否则则无法穷其奥义。古大德慈悲,他们深知我们后学的根性,便把浩如烟海的圣贤典籍加以整理,提炼浓缩,会集精华,使其通俗易懂,以便于我们后学学习与落实,这就出现了贯彻儒家思想精华的简易读本,如三字经,童蒙养正,弟子规等。特别是弟子规,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夫子所作,其底本是依据南宋学者朱熹所编的儿童启蒙读本童蒙须知,并结合儒家的其它经典会集而成。全书共1080个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