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最后一课》(人教).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最后一课》(人教).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最后一课》(人教).docx_第3页
【教学设计】《最后一课》(人教).docx_第4页
【教学设计】《最后一课》(人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后一课北京四中李硕棠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了重大的主题,展开动人情节,描写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七年级学生初步阅读小说,可以引导其关注小说艺术上的小中见大的叙述视角,让学生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细节描写,来深入理解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从而理解作品主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理解韩麦尔先生形象特点,深入理解文章主题;2.在理解小说主题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是如何在不长的篇幅中表现爱国的题材,并能达到深刻动人的艺术效果的;3.分析本课场景描写和环境描写,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学习片段写作。【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读启发思考,在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适时加以点拨,努力做到读中有启,以启促读,精读解疑;2.扶放收结合,先扶着学生研读重难点部分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理解其余部分内容,最后由师生讨论交流,小结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本课场景描写和环境描写,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学习片段写作。【教学难点】在理解小说主题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是如何在不长的篇幅中表现爱国的题材,并能达到深刻动人的艺术效果的。 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熟读课文;2.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最后一课这部小说只有三千字左右,却曾给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它闪耀的爱国主义精神,曾引起多少人的共鸣,为什么一个小故事就能承载这么重大的题材?能有如此深入人心的力量?这就需要艺术家的独具匠心,今天,我们通过深入研读这篇课文,来探讨这个问题。二、指图进行背景介绍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三、细读思考在祖国危机的关头,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潮高涨,我们细读文章,一关注一个人物小弗郎士。请你把写小弗郎士的文字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再把它们串联起来,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提问: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经讨论后分析: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听到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提问: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经讨论后分析:首先,贯穿故事情节。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他,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其次,深化小说主题。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呢?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的内心变化和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感受,还有阿尔萨斯人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震撼心灵的效果。在最后一课这部小说里,法语老师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墨最重的一个人物。这部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的。由于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只能借助外貌、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要这样穿戴呢?分析:韩麦尔先生穿着不寻常的衣帽,让小弗郎士大感诧异,只有在重大的事情来临的时候,韩麦尔先生才会这样穿戴啊!原来,韩麦尔先生知道,他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着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同学们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呢?分析: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可是,他的内心怎么会平静呢?他也许在想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就要远离他而去了;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就要从此放弃。不舍和悲痛,韩麦尔先生在学生面前只能深藏在心底。(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同学们,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分析: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一场景,它是不是像几个特写镜头展现在你的眼前?韩麦尔先生此刻的悲愤和哀痛难以形容,所以他“脸色惨白”。到嘴边的话,却哽住了,说不出来。于是,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这振奋人心又含义深刻的两个大字。这几个光彩夺目的大字,表达了韩麦尔老师的心声,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的集中表现。而这个镜头,表现出了韩麦尔先生的强烈感情这位平时严厉的法语老师,在这一震撼的时刻,表现出了庄重、无畏,和对祖国的深情,他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的心灵以深刻的影响,也给我们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小结韩麦尔先生形象特点: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但是,在这个乡村教师身上,却体现了伟大的爱国情怀。人物描写方法小结: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补充语言描写:“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这最后一句,你们可以看出老师的殷殷期待吗?“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这里,韩麦尔先生还模仿着敌人的口吻说话,你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痛心。“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他从父母、学生、自己的角度去反省,这时候,你会发现他已经从一个普通老师成为了一个爱国者。小说通过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讲的话,表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以及对国土沦陷的深切的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四、分析题目最后一课,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是小弗郎士和全镇人的最后一堂母语课,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个生活场景来展开故事呢?讨论:在这里,作者充分利用了短篇小说的特点,选择了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的小场景一所普通小学校的一堂课来表现这一痛心的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感情。都德所选择集中表现重大事件的生活片段: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祖国的语言了,小孩从此要学异国统治者的语言了!作者的这一选择,使得普法战争悲剧性的结果,通过最后的一课表现得再鲜明不过了!而“小中见大”又使这小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作者把大主题浓缩在了一个小课堂里,从而就把一个小学里的这堂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的高度,于是,这一日常生活的场景就显示出了非常庄严的意义。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文章的结尾吧,让我们来体会,这里的每一个普通的细节都具有怎样的动人的力量!五、作业熟读课文,“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韩麦尔老师想说什么呢?请你根据他的心理,补写一段他语言中省略的部分。六、板书设计最后一课民族的悲痛小中见大对侵略者的控诉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本课场景描写和环境描写,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学习片段写作小说能给读者留下印象深刻的,往往是一些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细枝末节的描写,我们称之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旨非常重要。二、细读分析:最后一课里的细节描写无一不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而且每一处细节描写都为刻画人物服务。我们举几个例子:“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绉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服饰的变化,引起了主人公小弗郎士的注意,这个小小的细节描写不只暗示了主人公,也暗示了我们读者,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也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此细节还与小弗郎士的心里密切相关:今天要发生什么事吗?当小弗郎士因贪玩而迟到时,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说”。这“柔和”、“严肃”的面部表情,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韩麦尔先生用这一无声的语言把自己鼓励、期待、暗示等丰富情感内容巧妙地传递给小弗郎士,他顿时变得判若两人,因此决心学好祖国语言。又如写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就“脸色惨白”。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他沉重的打击,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情,也是他爱国感情的表现。再如:“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帽子是三角的,初级读本是书边破了的,眼镜是大大的,这些细节描写像特写镜头般深深印在了我们的心里。三角帽让我们想到了怪异的模样。书边破了,说明是本旧书,或是看过很多遍的书,平时不被重视,很少用,或者根本找不到一本新书,可见人们平时对读书不重视。而今天把这本旧书拿出来还摊在膝头上,大大的眼镜不是架在鼻梁上,而是放在书上,这些细节描写都说明了这一节课的不同寻常,也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人物的心理,人们对这一节课的重视、珍惜,而透过对这一节课的珍惜,也表达了人们对法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主题也就这样显现了出来。还有,“他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凝滞的神态,是他对这里一切爱得深沉爱得执著的表露。这当儿,“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的脚步声,一定增长了他的愁绪,会像一记铁锤敲打着他的心。最后一课就要结束时,韩麦尔内心的凄苦愤懑,已经难以言状,那轮番的钟声和敌军的号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