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大纲(草业).doc_第1页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大纲(草业).doc_第2页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大纲(草业).doc_第3页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大纲(草业).doc_第4页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大纲(草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30312 总 学 时:50 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14 学 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开课学期:5 适用专业:草业科学一、编写说明1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我院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要求,并参考了几所其他农业院校同样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和制定的。2根据我校对草业科学专业注重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定位,又因属于必修课程,所以分配了40学时的理论课程,10学时的实验课,并在讲授内容方面重点突出一些基础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3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需要求的与之配套的专业基础课有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牧草遗传育种学、气象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家畜饲养学、数理统计及田间试验设计等,由本课程衍生出来的饲料生产学、牧草种子学、饲草饲料加工贮藏学和草坪学,拓宽了本课程内涵和知识面。草学专业是以草地学和牧草学为主构成的二个主要研究方向,其中牧草学是由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牧草饲料作物育种学、牧草加工贮藏学、牧草种子学、草坪学等课程组成,这些课程中栽培和育种是重中之重,固而被确定为草学专业该心主干专业课,所以它在专业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草学专业是为从事草业及其相关产业(如牧业、农业、林业、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专业。由于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技术成果,通过研究牧草及饲料作物在特定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综合;严技术来为畜牧业生产提供高产、优三的牧草和饲料,同时通过草田轮作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可通过退耕还草及种草植树治理水上流失达到美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因而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作为草学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而开设这对草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就业具有重大意义。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的教学任务包括总论(18章)和各论(912章)两部分。总论的教学重点是阐述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环境要素对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土壤耕作的一般原理及北方常见耕作制。建植人工草迪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牧草的利用技术及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的构成要素和制约因素,其中牧草混播和草田轮作的技术原理和实施技术作为本课程的难点,需要深入探讨,同时在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肓过程中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关系上也需要进行多方面广泛研究。各论的重点是北方栽培较多的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红豆草、野豌豆、羊柴、柠条及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苏丹草等牧草。以及玉米、饲料大豆、苦荬菜、千穗谷、饲用甜菜等饲料怍物着重讲授这些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利用的特点,如苜蓿等牧草的高产栽培技术,红豆草等牧草的旱作栽培技术,沙打旺的飞播栽培技术,草木樨、毛苕子等牧草的绿肥栽培技术,玉米的覆膜栽培技术和青贮利用技术。此外,为拓宽和广泛了解那些在建立人工草地中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牧草资源及国内外著名的牧草饲料作物,也有必要对其应用概况作一介绍,如紫云英、小冠花、三叶草、百脉根、扁蓿豆、胡枝子、黑麦草、猫尾草、野茅、碱茅、紫羊茅、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等。4教学基本要求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生产性综合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生产实际和科研现场。努力使理论联系实践,从课堂到田间,从田间再回到课堂。循环往复,使学生掌握的科技知识螺旋升华,这是学好本课程的基本方法。但是,由于种植业有严格的地域性,故教学本门课必须要因人和因地施教,此为本门课关键。本门课程采用边讲授边实验实习,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融为一体。其课堂讲授要求联系实际,精选内容,妥善组织,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点、线、面,重点突出而详,采用讲授和自学相结合,实物与电教相结合,尽可能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实验实习施教方法是以完成课程论文为主线,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学生经过选题确定内容后,先撰写设计报告。然后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再撰写综述报告,并进行演讲交流。通过室内实验与室外田间实习相结合,一方面完成本课程大纲规定的实验实习内容,另一方面还广泛涉猎研究热点、新点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最后以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完成本课程实验实习的教学任务,并以答辩交流的效果和课程论文质量评定实验实习成绩。在课堂讲授、电化(录相、幻灯等)教学、实物(种子、幼苗、成株、肥料、丸衣、材料等)教学、室内实验、田间工作、现场教学和课程论文等教学环节中,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遵循规程,独立操作,勤于思考,完成作业。另方面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开发思路,熟悉学生,细心指导和批改作业,并把各教学环节学生的完成情况按百分进行成绩评定,最后计入总分。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执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常规实践技能,努力培养一个手脑并用的全能人才。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主动思考能力、科学认真态度、先进研究方法,使其业务素质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二、大纲内容绪 论(一)教学目的学习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使学生懂得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和方法,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充分认识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主要讲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简述国内外牧草栽培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科的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同时简要说明本 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等。该部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 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三)教学要求理解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掌握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科的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四)重点、难点1重点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科的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 2难点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一)教学目的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牧草的起源、适应性、分布及区划的原则、依据、方法和各分区概况。(二)教学内容简述牧草的起源、适应性、分布及区划的原则、依据、方法和各分区概况,进而依据分类系统、枝条发育方式和分布区域来划分牧草的类型。本章重点是反映中国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新成果,由此进一步探讨它在生产上的指导作用和意义,使学生了解牧草资源状况和生产现状。 (三)教学要求理解育种目标概念,掌握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四)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新成果。2难点牧草及饲料作物区划的原则、依据、方法。第二章 牧草的生长发育(一)教学目的该章让学生重点掌握牧草生长发育的概念,牧草生长发育过程与特性。为以后的实践教学打好理论基础。(二)教学内容详述牧草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进程。简述牧草在幼苗发育、分蘖分枝、幼穗分化和成熟枝条发育上的特征特性,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在开花授粉上的特点及种子发育形成的过程。重点阐述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在根系发育过程中的特征特性,尤其是牧草根系中贮藏类营养物质年内和年际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牧草寿命和栽培条件的关系。(三)教学要求掌握牧草生长发育的概念,牧草生长发育过程与特性,了解牧草根系中贮藏类营养物质年内和年际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牧草寿命和栽培条件的关系。(四)重点、难点1重点牧草在幼苗发育、分蘖分枝、幼穗分化和成熟枝条发育上的特征特性。2难点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在根系发育过程中的特征特性。第三章 牧草地小气候(一)教学目的重点掌握密植、套作、灌溉、防护林、地膜覆盖及增温剂、增湿剂、熏烟、燃烧等人工作用对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促进效应。(二)教学内容对牧草地草层中光的传播规律及热量、水分、风、二氧化碳等气候因子的平衡状况和自然效应作一般性叙述,重点阐述密植、套作、灌溉、防护林、地膜覆盖及增温剂、增湿剂、熏烟、燃烧等人工作用对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促进效应。使学生了解牧草地近地面和周边环境的气候特点,熟悉人工措施对牧草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三)教学要求了解牧草地小气候的概念,牧草地近地面和周边环境的气候特点,熟悉人工措施对牧草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四)重点、难点1重点密植、套作、灌溉、防护林、地膜覆盖及增温剂、增湿剂、熏烟、燃烧等人工作用对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促进效应。2难点人工措施对牧草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第四章 土壤耕作与耕作制(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土壤耕作的任务、技术原理和一般耕作措施,掌握北方各类土壤耕作制、垦殖地耕作技术及免耕法技术。(二)教学内容详述土壤耕作的任务、技术原理和一般耕作措施,简述北方各类土壤耕作制、垦殖地耕作技术及免耕法技术,重点叙述间作、混作、套种和复种的增产原理及实施技术。使学生了解建植人工草地时耕作土壤的意义及实施技术,常见的耕作制在牧草建植上应用的效果和作用。(三)教学要求通过讲授与例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土壤耕作制的概念与重要性,重点解释间作、混作、套种和复种的增产原理及实施技术。(四)重点、难点1重点间作、混作、套种和复种的增产原理及实施技术。2难点免耕法技术。第五章 牧草地建植与管理技术(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牧草地的建植技术、新播牧草地的管护技术及老牧草地的管理、利用和改良技术,使学生掌握建植人工草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二)教学内容详述牧草种和品种的选择,播种材料的制备和品质要求,牧草单播的一般技术(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法、播种深度、镇压等)及牧草保护播种的实施技术和条件;牧草和饲料作物播后抓苗和促苗生长的一般田间管理技术(破除萌前板结土壤、间苗、中耕除草、培土、作睦、蹲苗等),新播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和饲料地的苗期管护,成株后管理,冬前防寒管理和措施,返青期管理和促生长措施,杂草防除和病虫害防治;成熟牧草地的施肥制度、灌溉制度和刈割制度,以及老牧草地的改良潜力和翻耕技术等经营管理、改良和合理利用的技术。简述牧草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学原理、经济要素、市场预测、效益分析及其关键性盈利潜力环节。该章是本门课的重点,尤其是牧草地的建植技术、新播牧草地的管护技术及老牧草地的管理、利用和改良技术,使学生掌握建植人工草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三)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到田间,从田间再回到课堂,妥善组织,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点、线、面,重点突出而详,采用讲授和自学相结合,实物与电教相结合,尽可能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四)重点、难点1重点牧草单播的一般技术。2难点牧草保护播种的实施技术和条件。第六章 牧草混播(一)教学目的结合以前学的基础理论,使学生牢固掌握牧草混播的实施技术。(二)教学内容简述牧草混播的原理和优越性,重点阐述牧草混播的实施技术。使学生了解牧草混播在牧草栽培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及在水土保持中的固土护坡作用。(三)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到田间,从田间再回到课堂,妥善组织,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点、线、面,重点突出而详,采用讲授和自学相结合,实物与电教相结合。(四)重点、难点1重点牧草混播的实施技术。2难点因地制宜的混播技术。第七章 草田轮作(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草田轮作中各类牧草饲料作物的茬口特性,轮作类型及轮作计划的编制,轮作制度中饲草料供应体系。(二)教学内容简述草田轮作的原理、作用和优越性及牧草在农田轮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详述草田轮作中各类牧草饲料作物的茬口特性,轮作类型及轮作计划的编制,轮作制度中饲草料供应体系。重点阐述草田轮作实施技术及其改良土壤的效能,并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使学生了解牧草在农田中的作用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三)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到田间,从田间再回到课堂,妥善组织,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点、线、面,重点突出而详,采用讲授和自学相结合,实物与电教相结合。(四)重点、难点1重点草田轮作实施技术。2难点轮作制度中饲草料供应体系的建立。第八章 牧草种子生产技术(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牧草种子田建植技术、管理技术、收获和贮藏技术。(二)教学内容详述牧草种子田建植技术、管理技术、收获和贮藏技术,以及牧草种了生产过程中防止种子混杂的技术措施。该章内容在牧草种子学中有部分涉及,注意讲授中应避免与其重复。(三)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到田间,从田间再回到课堂,妥善组织,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点、线、面,重点突出而详,采用讲授和自学相结合,实物与电教相结合。到种子生产基地参观实践,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际生产。(四)重点、难点1重点牧草种子田建植技术。2难点牧草收获和贮藏技术。第九章豆科牧草(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豆科牧草在种草业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国内外的资源状况,掌握三叶草、百脉根、小冠花、紫云英、草木栖、沙打旺、红豆草、野豌豆(菩于)、柠条、羊柴、胡枝子等的栽培技术。(二)教学内容简述豆科牧草在种草业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国内外的资源状况,着重叙述北方栽培较多的百麦根、草木栖、沙打旺、红豆草、野豌豆(菩于)、柠条、羊柴、胡枝子等的栽培历史、饲用价值(如三叶草、百脉根、小冠花、紫云英等)概况也作简要叙述。(三)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到田间,从田间再回到课堂,妥善组织,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点、线、面,重点突出而详,采用讲授和自学相结合,实物与电教相结合。到牧草生产基地参观实践,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际生产。(四)重点、难点1重点豆科牧草在种草业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国内外的资源状况。2难点各品种豆科牧草的栽培技术。第十章 禾本科牧草(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禾本科牧草在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国内外资源概况,掌握无芒雀麦、羊草、被碱草、老芒麦、冰草、羊茅、草地早熟禾、苏丹草等的栽培历史、饲用价值、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收获和利用等。(二)教学内容简述禾本科牧草在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国内外资源概况,着重叙述北方栽培较多的无芒雀麦、羊草、被碱草、老芒麦、冰草、羊茅、草地早熟禾、苏丹草等的栽培历史、饲用价值、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收获和利用等,同时对国外和南方一些重要的禾本科牧草(如鸭茅、黑麦草、猫尾草等)概况也作简要叙述。(三)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到田间,从田间再回到课堂,妥善组织,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点、线、面,重点突出而详,采用讲授和自学相结合,实物与电教相结合。到牧草生产基地参观实践,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际生产。(四)重点、难点1重点无芒雀麦、羊草、被碱草、老芒麦、冰草、羊茅、草地早熟禾、苏丹草等的栽培历史、饲用价值、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收获和利用等。2难点 各品种禾本科牧草的栽培技术。第十一章其它科牧草(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聚合草、串叶松香草、籽粒苋、苦荬菜、杂交酸模、伏地肤、驼绒葬等北方常见牧草的栽培历史、饲用价值、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收获和利用。(二)教学内容主要介绍聚合草、串叶松香草、籽粒苋、苦荬菜、杂交酸模、伏地肤、驼绒葬等北方常见牧草的栽培历史、饲用价值、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收获和利用。(三)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到田间,从田间再回到课堂,妥善组织,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点、线、面,重点突出而详,采用讲授和自学相结合,实物与电教相结合。到牧草生产基地参观实践,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际生产。(四)重点、难点1重点聚合草、串叶松香草、籽粒苋、苦荬菜、杂交酸模栽培技术、收获和利用。2难点串叶松香草栽培技术、收获和利用。第十二章 饲料作物(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饲料作物在当前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国内外资源概,掌握玉米、燕麦、大麦、饲用大豆、豌豆等的栽培历史、饲用价值、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收获和利用等。(二)教学内容简述饲料作物在当前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国内外资源概况,着重叙述玉米、燕麦、大麦、饲用大豆、豌豆等的栽培历史、饲用价值、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收获和利用等,同时对高梁、谷子、征麦、蚕豆、胡萝卜、芜青等作简要概述。(三)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到田间,从田间再回到课堂,妥善组织,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点、线、面,重点突出而详,采用讲授和自学相结合,实物与电教相结合。到牧草生产基地参观实践,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际生产。(四)重点、难点1重点玉米、燕麦、大麦、饲用大豆、豌豆等的栽培历史、饲用价值、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收获和利用。2难点燕麦、大麦、饲用大豆、豌豆的栽培技术、收获和利用。三、学时分配(如下表)序号主 要 章 节 名 称课内时数教 学 内 容讲课习题课实验1绪论2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牧草栽培现状和发展趋势;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2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2牧草的分布;牧草的类型;牧草的区划3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2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牧草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4第三章 牧草地小气候2自然效应;人工效应5第四章土壤耕作及其耕作制42土壤耕作的任务、作用和措施;北方各地的土壤耕作;垦殖地的土壤耕作;间作套种和复种;少耕和免耕农作制6第五章 牧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22人工草地类型;播种技术;新建牧草地管护;成熟牧草地管理;牧草生产经济分析7第六章 牧草混播的理论与技术22混播的理论;混播技术8第七章草田轮作22轮作理论;草田轮作技术9第八章牧草种子生产22种子田建植;种子田的管理;牧草种子的收获与干燥10第九章 豆科牧草42豆科牧草概述;苜蓿属牧草;三叶草属牧草;黄芪属牧草;红豆草屑牧草;小冠花属牧草;百脉根;扁蓿豆属牧草;柱花草属牧草;菜豆属牧草11第九章 豆科牧草22鸡眼草;山蚂蝗属牧草;草木樨属牧草;野豌豆属牧草;山黧豆属牧草;羽扇豆屑牧草;胡枝子属牧草;岩黄芪属牧草;锦鸡儿属牧草; 银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