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亮剑提升知能导练岳麓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亮剑提升知能导练岳麓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亮剑提升知能导练岳麓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亮剑提升知能导练岳麓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基础巩固1根据你对春秋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答案A解析造成生产力水平提高,从而促进私田的开垦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故选A项。而B、C、D三项都是生产关系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故排除。2春秋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这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奴隶主阶级变法图强的改革B都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为目的C都涉及了土地和赋税制度的问题D实质上都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合法答案B解析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未触及上层建筑,B项说法错误,故选B项。齐国管仲进行了“相地而衰征”的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有数目征税,这一规定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C、D三项说法正确,故排除。3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意在()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答案B解析材料大意为:要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说无原则附和别人的话,不做无原则讨好别人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而不去考虑别人的评价。这反映了吴起改革强调整顿官场风气,故选B项。春秋时期的变法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未触及上层建筑,因此A、C、D三项都不符合阶段特征,故排除。4魏文侯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界以便修水利;制定法经六篇。据此可知,该变法()A有效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建立了成熟的官吏选拔制度C制定了中国古代最完备法律D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答案D解析变法开发土地资源,完善法典体系,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有效增强了魏国实力,故D项正确。A项是变法的部分影响,排除;B、C两项说法错误,排除。5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A B C D答案A解析通过分析改革的内容及结果,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各国改革大多属于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而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则基本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故说法错误。法家思想形成于战国时期,因此说法错误,故选A项。综合应用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材料二管子(管仲)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国语齐语材料三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春秋公羊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仲尼是谁?他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2)简释材料二中“相地而衰征”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初税亩”最初在哪国实行?季康子、管仲的主张和实施初税亩主张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又如何?答案(1)土地制度:西周实行的井田制。仲尼:孔子。态度:反对按田亩(的多少)征收田赋的办法。(2)含义: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原因:私田大量出现;为增强齐国的实力。(3)鲁国。主张的目的:增加财政收入。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私有权,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解析第(1)问,根据基础知识判断“仲尼”为孔子,因此得知“先王制土,籍田以力”中的先王应为西周周王,其实行的土地制度为井田制。根据“仲尼不对”和“苟(苟:急)而赋,又何访”可知,孔子对季康子做法的不满。第(2)、(3)问,根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554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材料二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裁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答案(1)历史背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大量出现;新兴地主阶层与贵族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大国争霸,小国生存艰难;思想上,百家争鸣,治国主张多元化。目的: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2)态度变化:从反对和阻挠改革到大力支持和赞扬改革。原因:子产改革信念坚定,保证改革持续进行;改革措施顺应社会变化趋势;改革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众受益。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公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