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八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校本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八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校本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八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校本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八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校本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八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校本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五色交辉( ) (2)晓雾将歇( )(3)夕日欲颓( ) (4)沉鳞竞跃() ( )(5)有能与其奇者( )2.翻译下列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实是欲界之仙都。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回答下列问题。用原文回答问题: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二、课内阅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五色交辉( )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发挥想像,描述一下画浪线句子所呈现的景象。这篇小品文写景富有特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请作简要的赏析。三、课外拓展。【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张岱天镜园)注: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樾:树荫。兰荡:湖名。明瑟:明净新鲜。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轻舠:小船。牙人:商人。枻:船桨。1解释下列加粗词。(4分)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类若乘空( ) 无可名言(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 )a 、四时俱备 字俱碧鲜b、 实是欲界之仙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 、山川之美 园丁划小舟拾之d、 但有惭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4(甲)文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中同样表明作者张岱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5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突出“水”的清澈明净。这与“皆若空游无所依”、“游鱼戏石,直视无碍”等有异曲同工之妙。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器官进行描绘。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乙)文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记承天寺夜游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念无与乐者 (2)盖竹柏影也(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相与步于中庭(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月色入户(7)欣然起行 (8)怀民亦未寝(9)水中藻荇交横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二、课内阅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三、课外拓展。【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乙】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方山子传节选【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ju)然:惊奇注视的样子。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1)遂至承天寺(2)相与步于中庭(3)余告之故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过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适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俯 而 不 答仰 而 笑 呼余宿 其 家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一、积累运用1.交辉:交相辉映。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着跳跃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实在是人间天堂。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二、课内阅读1.交相辉映消散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2.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略4.略三、课外拓展1消散;坠落;好像;说出 2 b c3. 从谢灵运以后,已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形状有如象牙一样白,如雪一样白,如花藕一样鲜嫩,如蔗糖一样甜。4.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5.b附:“天镜园浴凫堂”翻译天镜园浴凫堂,高高的槐树,幽深的竹篁林荫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湖水荡漾,水木明亮,瑟瑟多姿,鱼乌藻荇,好像大乘空灵境界一样。我读书其中,扑 面临头,受用的全是绿色,推开窗子,打开书卷,所有的文字,全是一样的青碧鲜绿。每年春末,破塘笋必经过这里。轻舟飞出,牙商就选择最大一株笋抛掷到水面 上。呼唤园中人说:”捞笋!”然后划桨飞逝而去。园丁划小舟拾起大笋,形状有如象牙一样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糖。煮着吃食,无可名言,只有惭愧。记承天寺夜游一、积累运用1.(1)考虑,想到 和,一起(2)原来(3)于是 到 (4)一起 散步 在(5)只是我们 罢了 (6)门(7)高兴的样子 (8)睡觉(9)交错纵横2.(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2)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3)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4)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二、课内阅读1.考虑,想到于是,就睡觉共同,一起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