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富县第二中学初中教学论文 浅谈城乡结合学校班主任管理之技巧与艺术.doc_第1页
云南省水富县第二中学初中教学论文 浅谈城乡结合学校班主任管理之技巧与艺术.doc_第2页
云南省水富县第二中学初中教学论文 浅谈城乡结合学校班主任管理之技巧与艺术.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城乡结合学校班主任管理之技巧与艺术摘要: 初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而城乡结合学校的学生更具有他自己的特殊性,我校属于城乡结合学校,学生的特殊的年龄阶段、特殊群体源使他们既有普通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具有特殊生活环境下产生的不自信、过分自卑、封闭孤独等心理问题。为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重建自信,具有健全学生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班主任更应该讲求一定的技巧与艺术。关键词:城乡结合学校 班主任 技巧 艺术一、班级现状分析我现在所任的班级,90是农村学生,学生条件良莠不齐:有的家长在外打工,跟着婆婆爷爷或亲戚的;有的家长做小生意;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爸爸妈妈都在身边,却跟着爷爷奶奶过的或由于娇惯,或疏于管教,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小学的基础知识较薄弱,卫生习惯较差,生活不能自理,道德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厌学情绪重,纪律松散,人际交往方面紧张,具有严重的逆反心理情绪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各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把特殊儿童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更要讲求一定的技巧和艺术。 二、学会扮演多种角色1、父亲角色: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生活,接触比较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可根据环境的变化,以一个学生的父亲的身份走进学生,一方面对他们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成人化”特点,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勇敢坚强的精神,并引导他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使他们从困难的解决中提高自己对“半成人化”特点的认识,激励他们不要自以为是,要努力学习,谦虚谨慎,从而使他们产生对班主任的尊重和崇拜,对父亲的尊重和崇拜,起到父亲的榜样作用。2、母亲角色:学生们(特别是住校生和留守儿童)离开父母在学校生活,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既想独立,也更渴望别人理解与关爱的一面,其内心深处有较强的依赖心,包括对父母的依赖。因而,班主任不适时机地以“母亲角色”对待这些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帮助他们整理衣物,教如何合理使用生活费和他们搞好个人卫生。困难时的一声鼓励的话语,生病时一句亲切的问候,失落时的一声鼓励等,都会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关爱,使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以克服他们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心中的焦虑与不安,使他们认识自我,健康成长。3、朋友:班主任要想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朋友,首先应该了解该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的朋友群特点,以及学生对朋友需要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对朋友需要的层次,主动走向学生心中,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如:一次朋友式的户外活动,一次朋友式的语言交流,一次朋友式的聚会等,这样更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能更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学生从孤独、自卑、封闭的阴影中走出来,健康成长。4、做好学校与家长、学生的协调者。由于我校学生家长多是农村的,他们的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家庭教育往往有一定的片面性、盲目性、甚至就是空白。因此,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就要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多与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及时交流。如: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养育或者托管、代养,有的甚至就只有学生自己照顾自己。对隔代养育的学生,往往由于溺爱,学生自私任性,在集体中唯我独尊,我们应更多的给养育人以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让爷爷奶奶懂得溺爱的危害,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对托管、代养的学生,我们要尽量与其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长的督促来解决学生与监护人各种问题,包括管理、教育、生活等。还有,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家长急功近利要学生辍学、家庭虐待、重男轻女等现象时有发生,班主任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用法律、教育理论去说服家长,改变学生的生存空间。多与家长交流说服家长采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关心和教育子女,增强爱的目的性,教的自觉性,做到爱教结合,努力把父母的爱转化为教育子女的强大力量。5、做好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协调者。班主任是协调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任课教师作为法定的教育者、管理者,他们的管理方式、教学效果、价值评估直接影响班集体建设和发展。协调好任课教师和班级之间的关系,对建设优良班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努力沟通班集体和任课教师之间的感情,促进班集体成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紧密团结,使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愿意为班集体倾注更多的热情,帮助班集体取得更大的进步。首先要缩短学生与任课教师的认知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其次,促使任课教师自觉、乐意参与班集体建设,为班集体建设出谋策划。此外,班主任经常教育学生课余见到老师要主动礼貌问候,并把这一条作为学生文明习惯达标项目之一。互相增进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三、常用并善用表扬有经验的老师这样告诉我:人是表扬出来的。我对这句话不以为然,光表扬怎么能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难成才。可十二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了表扬的魅力,认识到了表扬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学校的学生90是农村学生,他们的家长也没接受多少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很不注重,经常是“人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你咋恁笨”或“别人都恁听话,你经常惹是生非太丢脸了”或者干脆就是打一顿。即使孩子做的很好了,仍然会找到与之比较的对象,找到孩子的不足,所以要想让家长表扬孩子,很困难,结果很多学生变得既自卑又缺乏自信。这样的学生最需要表扬。 小华是我班一个既聪明又淘气的小男生。他长着一双聪慧的眼睛,总是狡黠的看着你,不过,脸上甜甜的笑容很可爱。他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父亲再婚后又出去打工,把他留在亲戚家。也许是家庭的原因,他身上有很多毛病:上课不仅爱找人说话,更喜欢做各种各样的夸张的动作,一会儿挤眉弄眼,一会儿摇头晃脑,嘴里念念有词,常常逗得同学们大笑,并且下课后也不老实,不是把窗户弄烂,就是把女生打哭,这些毛病在他身上展示的真是淋漓尽致。他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即使会的也不经过老师提问,就抢着回答,随意性比较强,令所有科任老师头痛,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教育,都收效甚微。说句心里话,每当此时,我真的好想放弃。但出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常告诫自己,要有耐心,决不能放弃。终于,我发现他再打扫的时候比较认真,于是我经常让他帮我做点事情:倒一下教室里的垃圾或工区脏了让他去处理一下,每次他都很高兴的完成了。于是我抓住机会和家长沟通,然后对症下药,找他谈心,尽可能谈他的优点,而少提他的缺点,说他是个可爱的学生,老师们都喜欢他,千方百计地挖掘他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恰到好处的表扬,我的苦心终于没有白费,表扬也终于发挥了它神奇的魅力,现在的小华各方面均比开学时有了很大进步,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小华还会取得很大的进步。表扬可以多用,但必须恰到好处,这要求教师学会欣赏,要有赞美的技巧,而且这赞美还必须是真诚的、得体的。否则就有点滥用的感觉,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表扬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要及时和适时地“表扬”;要当众“表扬”,造成好的影响;要重精神鼓励,轻物质奖励; 四、善于发现“千里马”关注中等生对于很多老师来讲,一届学生送毕业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学生,他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优秀的学生或是调皮捣蛋、平时最不让你省心的学生啰!是啊,正如书中所说:“说起班级管理,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知道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中等生一直以来都容易被老师和学生忽略。殊不知,这样的学生在班里其实是一个庞大的队伍,他们在班级各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也正是因为这部分人平时在各方面表现平平,所以平时在竞选班干、评选“三好学生”、上课举手发言、参加各方面的活动等似乎都与他们无关。他们总是在心里想:就算我干了也干不到最好,反正老师也不会重视我,还不如省点心呢!可以说他们从不争名利,已“心如止水”了。就拿每学期末评选的“三好生”来说吧,每次似乎都是那几位同学,无论是无记名投票还是举手表决。因为这些学生已在其他学生心目中产生定势,即使有个别中等生平时表现好点,其他同学也不会关注到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懈怠心理,放弃了自己追求上进的决心。基于我们学校的现状,优生是微乎其微其实中等生也和其他所有的学生一样,他们也渴望进步,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同学的帮助。只是一直以来他们都从不捣乱、安分守己,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其实,这样的学生最好教育,只要我们稍微拉一拉他们,常常想到并关注他们,他们便会跃上枝头,飞进优等生的行列。优等生、后进生我们平时都在抓,但中等生的作用可千万不容忽视,我们学校的学生是经过了两所中学选拔过后剩下了的学生,优生是微乎其微,中等生占据全班的绝大多数,他们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别人常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即抓优等生和后进生)。而我则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想管理好整个班级,应有孙悟空的本领,三手齐抓共管。特别对于中等生,应学会找他们的优点,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因为他们大多只是缺乏自信,做事积极性不高,常常是没有伯乐来识得他们这样的“千里马”而已!所以我希望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都能当一位伯乐,有着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