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第6页 共6页1 设计依据1.1设计规范、标准1.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1.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1.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1.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1.1.6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1.1.7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图集号06MS201)1.1.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1.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1.1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1.11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1.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1.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1.1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1.1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1.1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2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2.1设计合同1.2.2XX路道路工程方案设计【XX设计研究院 2012.03】1.2.3XX路道路综合管网工程方案设计【XX设计研究院 2012.06】1.2.4拟建道路沿线1:500地形图 1.2.5业主提供地勘资料中间成果2 工程概况2.1工程基本情况工程名称:XX路道路工程XX路工程地点:XX坡区盾安XX城附近建设范围:XX路起点与XX路相接,终点与现状道路相接工程等级:XX路为城市次干道建设规模:XX路道路全长532.264m,路幅宽度26m2.2工程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XX路新建雨、污水管道。3 片区排水现状3.1片区排水现状XX路起点接XX路,且为现状道路。沿XX路道路方向有现状水系并穿越本次设计两条道路。根据目前所收集资料,XX路北侧人行道有现状管径为d800mm的雨水管线,收集道路路面、地块及上游转输雨水量,据现有物探资料复核,现状雨水管线能够满足汇水面积内雨水量排放的要求,同时现状雨水管线附近存在管径为D457mm的燃气管线,考虑施工难度及经济分析,本次设计按保留现状雨水管,并在南侧新建一条D500mm雨水管线,以收集路面雨水。XX路道路南侧有完整的污水排放系统切地势较低,本次设计不考虑南侧的污水接入。北侧沿线有现状的污水管线但无完整的污水排放系统,本次设计在考虑道路南侧人行道下新建污水管线,使北侧污水能排入下游截污干管。4 初步设计审查情况根据本项目进度安排,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在同步进行中,所以在做本次设计时暂未取得该项目有关的初步设计批复文件。5 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5.1排水体制本工程新建路段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5.2基本设计参数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 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4000.655009000.7010000.75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粗糙系数,钢筋砼圆管n=0.014;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n=0.010。5.3雨水系统设计参数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L/s)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 q= (L/sHa)设计暴雨重现期:道路排水系统P=3年,永久涵洞P=10年。设计降雨历时:t=t1+mt2 (min) 其中,地面集水时间: t1=5 (min) 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m=1.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 (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0.70。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5.4污水系统设计参数由于未收集到本片区规划资料,本次设计结合重庆市其他类似区域及相关规范,本次规划区人口密度暂按25000人/平方公里考虑。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97页表6中所示, 一区特大城市的平均日用水量值取435615升/人.天。本工程中取550升/人.天。根据规范要求,污水量取用水量的70%80%。本工程取80%的给水量为污水量。另外,在污水量中计入10%的地下水渗入。Qmax=QaveKsKz (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 (L/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80% (L/Cap.d)Ks:雨水渗入量系数,取1.1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6 雨水系统设计6.1平面设计(1)设计服务范围:本次设计新建雨水管线只收集路面雨水。(2)平面设计:XX路道路(桩号约K0+000K0+070段)沿道路两侧新建雨水管线,在K0+065附近排入拟建涵洞。XX路道路(桩号约K0+070K0+533.563段)北侧现状雨水管线能满足收集上游道路转输雨水、周边地块以及路面雨水,且改造难度较大,暂按保留现状管线设计。在道路南侧新建雨水管线,收集新建道路路面雨水。新建雨水管道与现状雨水管道在道路K0+070附近处汇合后排入现状水系。(3)预留接口:本设计在道路沿线预留雨水支管,并设置支管与道路周边地块雨水管道衔接。6.2纵断面设计雨水管除XX路道路里程桩号K0+000K0+070段逆坡外,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最小坡度0.005,最大坡度0.02,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雨水管道流速大于0.75m/s并小于5m/s。雨水管道起点覆土深度不小于1.2m。6.3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最大流速小于5m/s。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坡度过流能力流速(m2)(L/s)(mm)()(L/s)(m/s)1Y-1 Y-187392267d500104902.52Y-22 Y-2072026d40051911.523Y-24 Y-2370426d40051911.524PS52PS101(现状)590001594d8008.716033.19注:现状管段计算以现状管道管径坡度复核其过流能力。6.4 涵洞设计由于XX路道里程桩号约K0+000K0+533.563段道路的修建,原有的排水体系被破坏,为恢复原有排水系统,保证保护水体泄洪通道排水的通畅,在XX路桩号K0+070处设置一处永久涵洞。水力计算如下: 名称道路桩号汇水面积(ha)设计流量(m3/s)设计断面形式过流能力(m3/s)XX路K0+070412.130.9单孔BxH=4.0x3.0m i=0.45% L=59m44.8注:永久涵洞按充满度为0.75计算。本涵洞采用公路科学研究所经验公式,50年一遇标准进行校核。公路所经验公式:Qp=KFn(m3/s) (汇水面积小于10km2)其中K-径流模数,查表取值为9;F-汇水面积;n-面积参数,当F1km2,n1;当1F10km2时,西南地区n0.75。经计算,本涵洞设计流量分别为Q=29.97m3/s,经比较设计采用城市暴雨公式计算的数值是安全可靠的。7 污水系统设计7.1平面设计(1)XX路(桩号约K0+000K0+533.563段)道路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距离路缘石1.2m南侧人行道下,收集上游道路转输污水。污水管道在道路K0+070附近汇合后排入现状截污干管。(2)预留接口:本设计在道路沿线预留污水支管,并设置支管与道路周边地块污水管道衔接。7.2纵断面设计污水管管道坡向大体与道路纵坡基本一致,坡度0.005,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并小于5m/s,污水管起点覆土深度不小于2.5m。7.3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大于不淤流速。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坡度流速充满度(ha)(L/s)(mm)()(m/s)(h/D)1W-1W-126.316.5d40011.210.218 管线综合根据我单位所设计综合管线方案成果,拟对本次工程实施范围内有影响的管线进行改造,其中:(1)给水:由于道路拓宽,本次设计对道路东侧K0+000K0+170段的DN300mm给水管线本次设计进行改建。改建后的给水管敷设于道路南侧距路缘石4m的人行道下,管线规模为DN300mm;A线道路给水管敷设于道路南侧距路缘石2.2m的人行道下,管线规模为DN100mm。给水管道在穿越涵洞和过街时,管材采用钢管。(2)燃气:沿XX路北侧有一条属于重庆气矿的D457mm燃气管道。本次设计对D457mm的燃气管道进行保护。本次设计XX路K0+73附近新设一永久涵洞,同时此涵洞位置正好位于一条D273mm的凯源公司所属的燃气管道上方。本次设计暂考虑改建此处燃气管线,以满足涵洞及其附属结构物安全距离。并对其他燃气管线进行保护。(3)电力:由于XX路北侧人行道现状已布满管线,迁改困难。现状电力管线布置于拓宽后车行道上,覆土不满足规范要求,遂进行改建。新建电力管线敷设于XX路道路桩号K0+340K0+490段北侧车行道下,距路缘石1.5m。电力管线采用电力排管形式,电力排管为3孔。A线道路桩号K0+50附近有一现状电杆,电杆位置位于本次拓宽道路的路缘石上,鉴于其未对本区域供电,在本次设计中拟对其拆除。(4)通信:XX路道路桩号K0+75K0+220段有两条通信管线(分别为0.2mx0.1m两孔和0.3mx0.1m三孔 )位于本次拓宽道路车行道下,其覆土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遂对其进行拆除,择道改建。改建通信管线在道路桩号K0+78K0+130段敷设于XX路道路北侧距路缘石1.5m的人行道下,在道路桩号K0+130K0+220段敷设于XX路道路北侧距路缘石1.5m的车行道下;在桩号K0+220附近与现状通信管线接通。本次新建给水、燃气、通信、电力管线的路幅分配情况为暂定,其具体布置位置详见道路综合管网典型横断面图,在平面位置上与排水管线不发生矛盾;给水、燃气、通信、电力管线管底或沟底埋深一般情况下不大于1.60m,本工程设计新建雨水管管顶覆土不小于1.2m;污水管管顶覆土不小于1.5m,管线交叉时其他各种管线均可在雨、污水管线管顶以上敷设,在竖向关系上不发生矛盾。9 管材、基础及接口9.1管材本工程市政道路下排水管道d=300mm的管道采用国标II级钢筋混凝土管;400mmd800mm且埋深小于6.0m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SN8000N/。钢筋混凝土管产品必须符合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要求。HDPE双壁波纹管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1部分: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GB/T19472.1-2004)要求,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9.2接口钢筋混凝土管道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HDPE双壁波纹管接口形式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详细作法参照厂家使用说明。9.3基础钢筋砼管管道基础埋深小于6m采用120砼带状基础,管道基础埋深大于6m采用360砼带状满包基础;埋深6m的排水管及车行道下的雨水口连接管基础采用满包混凝土加固。HDPE双壁波纹管采用砂垫层基础;污水管道在河道内采用满包混凝土基础,详S-24河道内管道包封大样图(D=500)。10 检查井、跌水井及其它构筑物10.1 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根据“渝市政委发2010204号”通知要求,检查井统一采用防盗铸铁井盖及盖座。按其承载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选用B125类型,车行道上最低选用D400类型。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 23858-2009)的要求。井座采用方形,井盖采用圆形。井盖盖座内空应与检查井砌块收口尺寸一致(700mm)。爬梯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成品,爬梯参考尺寸为:长 295宽 220(180)。(3)埋深6m检查井采用C30混凝土砌块砌筑。(4)埋深6m检查井、跌水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深型检查井或钢筋混凝土现浇检查井。10.2跌水井当跌落水头大于1.5m、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10.3雨水口(1)本工程采用浆砌条石双箅雨水口及单箅雨水口,雨水箅为新型复合材料成品,所选雨水箅应符合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水箅(CJ/T212-2005)的要求。本次设计按双箅雨水口泄流能力25L/s原则进行计算、布设雨水口。(2)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300mm,以1.0%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3)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局部的地方可增设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3cm。(4)雨水连接管如果位于车行道上,采用满包混凝土加固处理。11 沟槽开挖及回填11.1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5控制,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沟槽开挖建议采用人工开挖。对于填方地段,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0m之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11.2地基处理管道(含永久涵洞)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11.3沟槽回填沟槽回填时(含临时排水管),需对称回填并分层压实。管两侧及管顶以上1m范围内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0.3m。回填必须在管及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才可进行。槽底至管顶以上1m范围内,回填不得含有机物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应采用细粒土回填。管沟胸腔两侧及顶以上1m范围内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90%(轻击实标准),管顶以上部分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85%。如管道处于路基内,则管顶以上部分回填土的压实度按路基要求执行。检查井周围的回填要求:(1)检查井砌体或现浇砼需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回填。(2)井室及井筒周围的回填应与管沟槽回填同时进行。(3)井室及井筒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4)井室及井筒周围0.5米范围内应采用砂卵石或碎石回填。12 其他12.1 本说明及设计图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其它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12.2 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处理意见应以书面签署为准,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12.3 本设计道路排水系统必须满足“流得进,排得出”的原则。在施工前必须复核下游雨、污水管道接口高程,防止管道水排不出去的情况发生;在下游管道未建成前,必须注意管道临时排水。12.4 污水管道在施工回填前应按规范要求做闭水实验。涵洞施工应进行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试验、地基承载力检测、混凝土的泵送和工艺试验。12.5 根据2007年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关于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第四号)(渝建发2007 240号)及2009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关于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第五号)(渝建发2009 068号)的精神,本设计优先采用国家推广的化学建材技术。13 施工建议及注意事项13.1施工前应对拟建涵洞范围高程进行复核。13.2箱涵采用明挖方法施工。施工前应对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做充分调查核实,确认其种类、埋深、位置、尺寸,并同这些管线、设施的主管部门现场核对,协商施工前、后的处理方法。13.3基础及换填层开挖应检查开挖质量和基底承载力,确保基岩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基础及换填层开挖应避免扰动原有地质构造,为防止边坡破坏及对现状涵洞造成破坏,可将开挖边坡放缓或采用其它必要的防护措施。13.4施工挖掘过程要注意土体稳定和地面沉降问题,应有量测监控,随时监视可能危及施工安全和周围建筑安全的动态,并有应急措施,且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应做好保护措施。13.5箱涵两侧回填应在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85%后进行,涵洞两侧应对称回填,回填碾压密实度同路基要求,且不小于90%。涵顶回填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之后才可进行。13.6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