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定远县炉桥镇第二小学 单新成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课时:第一课时对应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拉萨的天空 2017年6月13日星期二 目录一、 内容摘要拉萨的天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7课,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如:对天空的蓝,用“湛蓝”、“透亮” 、“清水洗过” 、“纯净” 、“明洁”等词语描述,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拉萨天空之蓝再现在人们的眼前。二、 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分析拉萨对学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绘拉萨的天空的又是隽永深刻的。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应把中心放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上,让学生在反复解疑中,借助形象发挥想象。(一) 学习者分析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二) 教学内容分析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总起段落,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角度赞美了拉萨天空的蓝,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2、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2.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 学习环境与资源描述拉萨相关资料、音频、图片、多媒体课件。(一) 教室环境与硬、软件资源教室具有班班通设备(白板、畅言教学软件等)(二) 教材与参考读物苏教版教师用书、安徽基础教育资源运用平台(三)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畅言教学软件。(四) 网上(网站)资源拉萨相关资料、视频、图片四、 教学策略设计本课学习活动,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借助图片歌曲营造情境,帮助学生体会领悟拉萨的美。在领悟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感受赞颂美的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 教学活动顺序图片导入,整体感知-初读课文-交流反馈-进行审美欣赏,陶冶审美情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反思(二) 教学组织形式利用班班通辅助教学(三) 教学方法本课学习活动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片、歌曲等音像资料营造情境,帮助学生体会、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领悟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感受、赞颂美的能力。五、 教学过程图片导入,整体感知-初读课文-交流反馈-进行审美欣赏,陶冶审美情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一) 教学活动1图片导入,整体感知 揭示课题。 老师游览过许多地方,去过秀美的江南,到过豪情的塞北,(边说边指投影上地图上的位置)然而有一个地方,至今令我神往,却一直没有机会去。(指到拉萨所在地)它在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也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萨。今天,老师有幸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拉萨,用心去感受拉萨的天空。 板书课题:7 拉萨的天空。(齐读) 从古至今有很多赞美拉萨的歌曲。 拉萨能成为老师乃至全世界亿万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劳在拉萨的天空。请你闭上眼睛,听闭上眼睛听一听朱哲琴心目中的拉萨是什么样子的,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过渡:原来拉萨是如此的美丽,同学们喜欢拉萨么?你还想了解拉萨的哪些地方?下面请跟着老师一下走进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深层次地认识拉萨,感受拉萨的美丽。(二) 教学活动2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教师分组训练朗读,哪一组举手多就请哪一组。指名小组读,评价。 大家喜欢拉萨的天空吗?那老师请你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多读读,体会体会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自然段。(三) 教学活动3交流反馈。 学习第一自然段 、请喜欢第一自然段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这自然段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什么是湛蓝、透亮?请同学们搜索一下。、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那么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我们来看看。 (展示蓝宝石和拉萨天空的图)瞧,两者都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 、这个句子你会读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课件展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什么是“日光城”呢?请同学们自己寻找答案。 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课件出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喜欢第二自然段的同学起立,请你们将第二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板书:离天空很近) 你从哪里感受到“离天空很近”的?(课件出示: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我们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在拉萨,我们现在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我们伸出手,哇,能碰到蓝天了,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了,感觉怎样?指名说。是啊,多近哪,而那蓝天就像一池碧水,真是太美了,孙老师带大家去掬蓝天洗脸,好吗?闭上眼睛,师范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谁还想带大家掬一捧蓝天洗脸?指名读。(教师及时引导点评)、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是呀,这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 、这一自然段中,拉萨的天空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教师指名回答(板书:纯净、明洁) 书上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生在书上画下来。 (课件出示: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谁能读好这个句子?让人感觉到天空的纯净、明洁。(指名学生朗读上面的句子) 学习第三自然段 、请喜欢第自然段的读给大家听。 、这自然段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蓝得让人神往)、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 、老师发现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谁来告诉老师,书对于“神往”这个词是怎么描述的?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展示:播放课文前三自然段的录音) 学习第四自然段 、请喜欢第四自然段的同学一起朗读这一自然段。 、这自然段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又如何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蓝晶晶)。、同学们你们了解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同学们你们了解布达拉宫么? (课件出示没有背景的布达拉宫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播放幻灯片,插入蓝天的背景图片,让学生比较前后的变化)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所以说,有了蓝天的映衬,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吧。 学习第五自然段 、喜欢第五自然段的同学准备好了么?现在请同学们一齐把这一自然段读一下。 、谁发现了,这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句子?(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蓝的天比作圣地的窗帘。)圣地是什么意思? 窗帘有什么作用?(装饰美化房间) 、用那这湛蓝的天空就是装饰美化圣地拉萨的咯,多形象、贴切的比喻哪!我们一起来读读。(四) 教学活动4进行审美欣赏,陶冶审美情趣。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重温一下拉萨的天空。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同学们,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天空无与伦比的蓝,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纯净明洁。 奖励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配音乐朗读。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闭眼睛欣赏。 创设情境,教师配解说。刚才“拉萨的天空”是我们在朗读课文时想象的,现在老师让你们睁开眼,亲自去看一看(教师课件出示美丽的图片和音乐,并伴着动人的屏幕解说,学生欣赏)(五) 教学活动5课堂小结。1. 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得出大家特别想说些什么,我把机会留给大家吧! 请学生再说说感受: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 (六) 教学活动6课后作业1、背诵这篇课文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2、在这个单元里,我们领略了北大荒的金秋、秀美的西湖和纯净的拉萨天空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让我们把它们的美也写出来,好吗?(七) 分层次区别教学六、 板书设计7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纯净明洁掬一捧就能洗脸蓝晶晶圣地的窗帘七、 教学反思拉萨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遥远。那里的天空究竟有多蓝,有多美,他们没有真切的体会。在教学时,我紧扣文本中的一个“蓝”字入手,让学生在反复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的同时,激起了心中对这片美丽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独特而到位的体验。不过,深究课文内容,不难发现,作者在体现拉萨天空蓝的同时,也用大量笔墨力在描绘拉萨天空的“净”即“透亮”,这两个关键词仿佛整篇课文的两条命脉,贯穿在整篇课文之中,因此,教学时,这两个方面我都引导孩子重点去体会,去想象,去感受。本节课上,我没有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划出文中描写天空蓝的句子,仔仔细细读一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